基本信息
书名:物理学史(第2版)
:59元
作者:郭奕玲,沈慧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302115304
字数:731000
页码:4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着重讲述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各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特别侧重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史。
本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经典光学的发展;19/20世纪之交实验新发现和现代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准备;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简史;现代光学的兴起;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和实验室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单位、单位制与基本常数简史等。书中配有500多张历史图片,书末还附有物理学大事年表。
本书保持了版的特点,并作了大量的增补和订正。
本书适于广大高校师生教学选用,也可供中学物理教师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力学的发展
1.1 历史概述
1.2 天文学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
1.3 惯性定律的建立
1.4 伽利略的落体研究
1.5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1.6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牛顿的大综合
1.7 碰撞的研究
1.8 牛顿以后力学的发展
1.9 牛顿的时空观和马赫的批判
第2章 热学的发展
2.1 历史概述
2.2 热现象的早期研究
2.3 热力学定律的建立
2.4 卡诺和热机效率的研究
2.5 温标的提出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2.7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和低温物理学的发展
2.8 气体动理论的发展
2.9 统计物理学的创立
第3章 电磁学的发展
3.1 历史概述
3.2 早期的磁学和电学研究
3.3 库仑定律的发现
3.4 动物电的研究和伏打电堆的发明
3.5 电流的磁效应
3.6 安培奠定电动力学基础
3.7 欧姆定律的发现
3.8 电磁感应的发现
3.9 电磁理论的两大学派
3.10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3.11 赫兹发现电磁波实验
3.12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发展
第4章 经典光学的发展
4.1 历史概述
4.2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建立
4.3 牛顿研究光的色散
4.4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4.5 光速的测定
4.6 光谱的研究
第5章 实验新发现和现代物理学革命
5.1 历史概述
5.2 19/20世纪之交的三大实验发现
5.3 “以太漂移”的探索
5.4 热辐射的研究
5.5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第6章 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
6.1 历史背景
6.2 爱因斯坦创建狭义相对论的经过
6.3 狭义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建立
6.4 狭义相对论的遭遇和实验检验
6.5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6.6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第7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准备
7.1 历史概述
7.2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7.3 光电效应的研究
7.4 固体比热
7.5 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变
7.6 α散射和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
7.7 玻尔的定态跃迁原子模型和对应原理
7.8 索末菲和埃伦费斯特的贡献
7.9 爱因斯坦与波粒二象性
7.10 X射线本性之争
7.11 康普顿效应
第8章 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
……
第9章 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第10章 凝聚态物理学简史
第11章 现代光学的兴起
第12章 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第13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4章 实验和实验室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5章 单位、单位制与基本常数简史
结束语
附录 物理学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郭奕玲,江西省南康县人,1931年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后改为物理系)教授。从事研究实验物理学史多年。 主要著作:《物理实验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科学方法论的强调上。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谁发现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他们是如何发现的”。作者对实验设计和理论构建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回顾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对生物学和天文学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时,作者清晰地展示了“工具的进步如何解放了思想的桎梏”。它并没有将实验视为对理论的简单验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主动的、具有建设性的“提问”方式。书中对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它展示了代数、几何、微积分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物理学家们不可或缺的语言,以及理论的抽象化如何反过来指导了实验方向。这种对“工具与思想互动”的关注,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历史叙述,具备了方法论指导的价值。当然,也许是篇幅限制的缘故,一些关于物理学与当时其他学科(如哲学、神学)的交叉影响,仅停留在宏观的论述层面,如果能有专门的章节来细致剖析几例关键的跨学科论战,那将会更具启发性。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才能领会其深意的学术力作。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比较古典和严谨的,它很少使用那种网络化或非常通俗的表达方式,而是保持了一种教科书特有的、不失温度的客观性。它更倾向于描述“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不是仅仅讲述“知识的内容”。例如,在介绍量子力学的建立时,它没有直接抛出薛定谔方程,而是先详细描述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一系列实验数据是如何一步步“逼迫”物理学家们放弃经典世界的确定性,转而拥抱概率性描述的。这种“在困境中求索”的描写,让我对这些革命性理论的产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作者对学科逻辑的深刻洞察。它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将不同时期的理论放置在能够产生最大思想碰撞的位置上,比如,在讨论经典力学达到顶峰的同时,引入一些早期对不可压缩流体或弹性理论的探索,这能很好地展现出理论的局限性和新领域开创的可能性。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注释系统略显不足,很多关键的原始文献引用如果没有附带更详细的出处说明或者翻译,对于希望进一步深挖特定文献的读者来说,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查找。
评分拿起这本厚重的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容的密度和深度。这不是一本追求“轻松阅读”的书籍,它的文字密度很高,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注意力去消化每一个论断。我发现作者在引用一手资料时非常谨慎和精准,不像有些科普读物那样为了追求戏剧性效果而过度简化或夸大历史人物的观点。相反,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严谨的证据链条,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当时的科学家会得出那样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是什么”。比如,在讨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成过程时,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对比和分析法拉第的直观图像与数学形式之间的张力,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希望理解科学理论是如何从直觉走向精确化的读者来说,是无价之宝。但话说回来,这种深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对于完全没有物理学基础的读者,可能会在面对大量早期的数学描述时感到吃力。它对概念的追溯非常彻底,甚至会回溯到一些我们现在看来已经过时的理论模型,并详细阐述它们在当时的历史合理性。这种“历史的同情心”非常可贵,它教会我们不要用今天的知识去傲慢地评判过去。唯一的遗憾是,涉及到一些哲学层面的讨论时,比如科学实在论与工具论的争辩,篇幅略显不足,如果能再深入挖掘一下这些理论冲突对科学实践的影响,这本书的层次感会更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就很有“学术感”,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而是非常务实的那种,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教材或参考书。纸张的质地也挺舒服,阅读的时候不会觉得刺眼,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太累。不过,我得说,这个版本在某些插图的清晰度上略显不足,尤其是一些早期的物理实验示意图,如果能用更现代的印刷技术来重制一遍,视觉体验上会更上一层楼。内容上,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从前苏格拉底的自然哲学思辨,到伽利略的实验方法论的确立,再到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都有比较详实的论述。作者在讲述这些历史事件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时间线和人名,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冲突,这让整个“历史”读起来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砌,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性挣扎与智慧光芒的史诗。我尤其欣赏它对科学范式转移的探讨,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比如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力学的过渡,被梳理得脉络清晰,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科学进步的艰辛与必然性。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对物理学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可能在前三分之一的部分会觉得有些平铺直叙,但正是这种扎实的铺垫,才使得后半部分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的描述更具冲击力。总的来说,这本书作为一本入门或进阶的工具书,是相当称职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既知道在哪里停下来仔细欣赏细节,也懂得何时该加快步伐跨越那些已知的平坦路段。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边缘人物”和“被遗忘的角落”的关注。很多物理学史的书籍往往只聚焦于那些“巨匠”,将历史塑造成几个天才的“灵光乍现”。然而,这本书却花费了不少笔墨去介绍那些在主流叙事中被边缘化的学者,比如那些在女性科学家群体中做出了关键贡献却鲜为人知的人物,或是那些在不同国家和学术流派中独立发展的科学思潮。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物理学发展图景的理解,让我意识到科学史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单线条的进步。此外,书中的时间轴梳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是跨越了地域和学科的知识传播,作者也能用清晰的逻辑将其串联起来,避免了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知识断裂感。唯一让我感到有些困扰的是,在某些章节中,作者在同一页面内频繁地在不同历史时期之间跳跃,虽然这可能意在展现不同思想的并行发展,但对于需要构建线性记忆的读者来说,偶尔会需要反复翻阅才能确定某个理论的具体时间背景。总体而言,它成功地将科学史写成了一部关于人类认知边界拓展的精彩群像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