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手册(原著第16版)

农药手册(原著第1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C.马克比恩(MacBean,C.)著胡笑形 著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药学
  • 农业
  • 植物保护
  • 农药手册
  • 第16版
  • 原著
  • 参考书
  • 工具书
  • 农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0288
商品编码:1561523297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C.马克比恩(MacBean,C.) 著;胡笑形 等 译 定  价:480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页  数:1265 装  帧:精装 ISBN:9787122220288 The Pesticide Manual是一本全世界认可的性农药工具书。从1968年抢先发售出版,目前已发行靠前6版。
该手册的特点:①涵盖的农药品种新、全。靠前6版比15版(2009年)又增加了40多个新农药化合物。其收录品种的选择是动态的,根据品种的性能、安全环保、市场变化等因素决定去留。本版包含了新一代农药品种,以及经过重新登记、仍然适合农药需要的早期发明。正文中收录了920个农药品种,在附录中收录了710个农药品种。②数据不断更新,不断系统、完整。本版已经根据等 农药品种1
A
阿维菌素
脱落酸
……
其他补充农药品种1069
附录1107
一、农药公司名录1108
二、*国大陆农药企业名录1169
三、缩写与代码1182
四、缩略语对照表1190
参考文献1199
索引1205
一、CAS登录号索引1205
二、分子式索引1216
三、农药英文通用名称索1225
四、农药中文(通用)名称索引1246

内容简介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920个农药品种的英、中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结构类型、活性用途、化学名称、cas登录号、理化性质、加工剂型、应用、生产企业、商品名、哺乳动物毒性、生态毒性和环境行为等内容。文前附有编译说明、条目说明、立体化学命名法、农药抗性等内容,文后附录中对另外710个农药品种进行了简要介绍。另外,书后还附有缩写与代码、英文农药生产企业名录及*国大陆农药企业名录等附录。为便于查阅,本书还附有完备的索引如cas登录号索引、分子式索引、中文通用名索引、英文名称索引、代号索引和农药分类索引等。
本书作为农药专业工具性手册,可供广大从事农药研发、生产、销售、贸易、使用、管理等人员使用,也可供环境保护、食品检测、卫生等从业人员参考。 (英)C.马克比恩(MacBean,C.) 著;胡笑形 等 译 胡笑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胡笑形,教授级高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技术总监,《中国农药》主编,我国知名农药情报信息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65年南开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有机化学界泰斗杨石先校长。毕业后长期致力于我国农药生产、科研及信息研究工作40年。通晓靠前外农药工业、市场、发展概况,为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任月刊《中国农药》主编7年,现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技术总监。
先后获得多项奖励:1978~1995年,先后北评为北京市劳模(两次),三八红旗手、化工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化工劳模等
生物防治与可持续农业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而实用的指南。我们深入探讨了生物防治的原理、技术及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可持续农业框架下进行阐述。本书并非简单罗列防治方法,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第一部分: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石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害虫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利用生物的自然机制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已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理想选择。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生物防治的核心理论,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物防治的定义与分类: 我们将首先明确生物防治的概念,并详细介绍其主要分类。这包括: 天敌的利用: 探讨引入或保护捕食性、寄生性昆虫、螨类、线虫、鸟类、蝙蝠等天敌,通过自然界的力量抑制害虫种群。 微生物防治: 详细介绍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作为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的原理和应用,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在防治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以及各种真菌和病毒在防治特定病虫害中的潜力。 植物抗性诱导: 阐述如何通过植物本身的防御机制来抵抗病虫害,包括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基因、分泌抗虫物质等。 生物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探讨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如何辅助生物防治,例如培育抗病虫能力更强的作物品种,或开发更高效的生物制剂。 生态学原理与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成功离不开对生态系统深刻的理解。本节将重点阐述: 食物网与相互作用: 分析目标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其天敌、寄生生物、竞争者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生物防治策略。 多样性与稳定性: 强调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高多样性如何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从而降低对化学干预的依赖。 环境因素的影响: 探讨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类型等环境因素对天敌、微生物制剂以及目标害虫生命周期的影响,从而指导我们在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实施生物防治。 非靶标生物的保护: 深入研究生物防治措施对非靶标生物(包括有益昆虫、授粉昆虫、野生动物等)的影响,并提出减缓负面效应的策略,确保生物防治的生态安全性。 害虫发生与发展的生态学规律: 深入理解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制定防治策略的前提。我们将介绍: 种群动态模型: 学习和应用各种种群动态模型,预测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适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滞育与越冬: 分析害虫的滞育和越冬机制,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发生数量的变化规律。 迁飞扩散与监测: 探讨害虫的迁飞扩散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监测手段(如诱捕器、遥感技术等)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实现早期预警。 第二部分: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在掌握了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后,本部分将聚焦于实际应用,介绍具体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在不同作物和环境下的应用案例。 天敌的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的收集、培养与释放: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天敌的野外采集方法、实验室或温室规模的培养技术,以及如何根据害虫的发生特点选择合适的释放时机、释放方式和释放密度。例如,瓢虫对蚜虫的防治,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 天敌保护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农业措施(如保留天敌栖息地、种植伴生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来保护和增强农田中的本土天敌种群。 诱集与保护: 介绍利用特定植物、信息素等诱集天敌,并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来促进其繁衍。 微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杀虫剂的应用: 细菌制剂: 重点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及其不同亚种在防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害虫中的应用,以及蜡状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等其他细菌类杀虫剂。 真菌制剂: 详细介绍绿僵菌、白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以及螨虫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病毒制剂: 探讨昆虫病毒(如杆状病毒)在防治特定害虫中的潜力,以及其优点(如高效、专一)。 生物杀菌剂的应用: 拮抗微生物: 介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植物生长促进根际微生物: 探讨根瘤菌、解磷菌等有益微生物如何通过固氮、解磷等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微生物制剂的生产、加工与贮藏: 介绍微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包装、运输及贮藏要求,以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技术: 讲解喷雾、灌根、拌种等不同施用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施用时间和剂量,最大化防治效果。 植物抗性诱导与生物刺激素: 诱导抗性的机理: 深入阐述植物如何通过接收外界信号(如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PAMPs、激素等)来激活自身的防御系统,产生抗性。 应用生物刺激素: 介绍海藻提取物、腐殖酸、氨基酸等生物刺激素在诱导植物抗性、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 与抗性育种的结合: 探讨如何利用生物刺激素与抗病虫品种的结合,实现更有效的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的综合应用与集成技术: 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生物防治: 将生物防治置于害虫综合治理(IPM)的框架下,强调其与其他防治手段(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协调配合。 农药减量增效: 探讨如何在IPM策略下,通过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与生态农业模式: 介绍生物防治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保护性耕作与生物防治: 阐述保护性耕作措施如何为生物防治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如减少土壤扰动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 第三部分:可持续农业的推广与挑战 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探讨生物防治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可持续农业的理念与实践: 绿色发展目标: 明确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调农业活动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防治在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土壤健康管理: 介绍如何通过生物防治和有机质的培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 探讨化学农药使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以及生物防治如何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应对气候变化: 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以及生物防治在增强农业系统适应性和韧性方面的作用。 生物防治推广中的机遇与挑战: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探讨政府在推广生物防治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技术瓶颈与创新需求: 分析当前生物防治技术在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并指出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如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改良施用技术、提高稳定性等。 农民的认知与接受度: 探讨如何通过培训、示范、技术推广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克服其对传统化学防治的依赖。 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强调建立生物制剂的生产、检测、使用标准的重要性,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防治效果。 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估: 探讨如何科学评估生物防治的经济效益,以及其长期环境效益,为决策提供依据。 生物防治的未来展望: 精准生物防治: 展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害虫监测、诊断和防治决策,提高生物防治的效率。 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 探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开发新型高效生物防治剂方面的潜力。 生物防治与其他新兴技术融合: 展望生物防治与智能农机、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构建智能化、可视化的农业生产系统。 全球合作与交流: 强调国际合作在生物防治研究、技术推广和产品贸易等方面的重要性。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未来: 最终,本书旨在倡导一种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食物生产环境。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农业的全面认识,并为实践应用提供坚实指导。我们相信,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先进的生态防治理念和技术,能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着金色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沉下心来做深入研究的不多。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厚度,沉甸甸的,这预示着内容量肯定非常扎实。书页的纸张质量摸上去也挺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影印纸,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是个很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在目录编排上的用心,层级分明,逻辑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想了解的部分。比如,我上次需要查找关于某种特定化合物的毒理学数据时,仅仅通过目录,我就能精准地跳到对应的章节,而不用在厚厚的一本书里大海捞针。整体的装帧和细节处理,都透露出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专业典籍。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注重读者的舒适度。虽然内容极其专业且密度大,但版式设计上并没有显得拥挤不堪。字体选择适中,行距和段落间距都保持在一个非常舒适的范围内,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表格和图表的处理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表格的边框清晰,数据对齐规范,即便是包含多组变量的复杂统计表,也能一目了然。这在我进行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时,起到了关键性的辅助作用。相较于那些为了节省篇幅而牺牲阅读体验的同类书籍,这本手册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同时,兼顾了人机工程学的考量,使得每一次查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我对内容详实程度的感受是近乎“苛刻”的挑剔,但这本书基本满足了我所有的预期,甚至在某些细节上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那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很多教材和旧版手册往往更新不及时。然而,这本书在收录现有成熟技术的同时,对于近年来新兴的生物防治方法、精准施药技术等都有着详尽的介绍和数据支撑。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之后的“实践指导”部分,它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直接给出了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组合下的推荐用药方案,并且详细列出了每种方案的优缺点、成本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其实用价值。读起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身边随时坐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随时为你答疑解惑,而不是干巴巴的知识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体现在其引文和注释的严谨性上。我习惯于对书中的核心论点进行交叉验证,因此,一个可靠的参考书必须要有明确的文献出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每一个关键数据和结论的下方,都能找到相应的编号,指向书后那长长的一串专业期刊和权威报告。这种对知识产权和事实准确性的尊重,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的信赖感。我甚至发现,有些在行业内部流传已久但缺乏明确来源的“经验之谈”,在这里都能找到其最初的、可追溯的出处,这对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法规制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我们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告诉我们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书,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底蕴。

评分

翻阅此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知识体系的重建和梳理。我发现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类比和图示说明,这对于理解那些高深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至关重要。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作用机理的描述,往往会配有非常精美的流程图,将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分解成几个易于理解的步骤,再辅以简短精炼的文字解释,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部分变得生动起来。另外,对于那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去理解的部分,作者会设置专门的“重点提示”或“注意事项”模块,这些小小的标记,往往能帮我规避掉很多初学者容易陷入的误区。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对读者学习路径的关怀,让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避免了走弯路。

评分

工具书

评分

应该是正版的,用着还行

评分

原著作品、快绝版的好书、值得学习研究

评分

书应该是正品,包装很严实,不错,好书!

评分

原著作品、快绝版的好书、值得学习研究

评分

工具书

评分

工具书

评分

工具书

评分

应该是正版的,用着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