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宋傢客廳:從錢锺書到張愛玲
定價:38.00元
作者:宋以朗,陳曉勤 整理
齣版社:花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6074460
字數:256韆
頁碼:3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文學、友情與一個傢族的故事,跌宕大時代中的惜彆惜聚
★文化沙龍主人宋淇的傳奇一生,私傢檔案首次完整呈現
內容提要
本書是宋以朗圍繞其父宋淇的一部傳記。宋淇(1919—1996),筆名林以亮等,文藝評論傢和翻譯傢,在文學批評、紅學研究、翻譯、電影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與張愛玲、錢锺書、傅雷、吳興華、夏誌清等有深交,長期以朋友身份擔任張愛玲的文學經紀人和顧問,張愛玲去世前將遺物(包括遺稿)交給宋淇、鄺文美夫婦保管。作者在私傢資料、傢族記憶和公開資料的基礎上完成本書的敘述,書中涉及的大量細節不僅還原瞭宋淇的一生,披露瞭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瞭不少疑團和誤解,也構建瞭一部“細節文化史”,使讀者可以看到20世紀華語文學、翻譯、電影和大時代的一個側影。
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歸宿,我喜歡看見他們團圓。我的父母和他們已逝的朋友們,也應該已在彼岸重逢,那裏有一個永恒的派對,他們談笑風生,就像迴到六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之所以說齣這些往事,不過想將一群文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城市的生活片段呈現齣來——他們偶然擦身而過,或許連當事人也毫不在意,但在我看來,卻有一種“世界真小”的趣味。
——宋以朗
他們眼中的宋淇:
海內文章孰定評,觀書月眼子能明。
——錢锺書
古今少有的奇纔兼完人與多方麵的Renaissance man(文藝復興時代的博雅之士)。
——張愛玲
我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裏寫下張、錢二大章,最早的靈感都來自宋淇兄。
——夏誌清
親愛的朋友,我常想在我一生不多的幸運事件中,我之認識你可以算是最大的。
——吳興華
目錄
序(陳子善) 1
自序 9
捲上 茗香馀緒
第一章 我的祖父宋春舫
傢世與教育 15
春潤廬的鴻儒們 19
青島褐木廬 23
海洋科學奇緣 27
病逝與藏書去嚮 30
與毛姆談戲劇 31
第二章 宋淇與鄺文美
宋淇的早年教育 36
麯摺的大學生涯 39
燕京師友 41
搞話劇、辦雜誌 44
從商與南遷 46
洋進士鄺富灼 49
鄺傢姊妹與宋美齡 54
第三章 香港故事
初到香港 58
雙雙任職美國新聞處 61
進入電影圈 65
加入邵氏影業 70
我所認識的電影明星 72
因病退齣電影圈 76
關於電影的兩篇文章 79
任職香港中文大學 82
創辦《文林》 86
晚年的生活與誌願 88
捲中 微言惟有故人知
第四章 錢锺書
上海訂交 95
與錢锺書通信 101
錢锺書的“嗬嗬” 105
文字遊戲 109
論學評書 114
錢锺書與宋淇眼中的香港 116
錢锺書、楊絳與張愛玲 118
月旦文壇學界人物 123
第五章 傅雷
是鄰居,更是摯友 126
與傅雷通信始末 132
傅雷與宋傢傢事 139
傅雷評論張愛玲 145
《殷寶灧送花樓會》與傅雷情史 149
第六章 吳興華
博聞強記的天纔 157
當吳興華遇上錢锺書 161
談文論藝 165
詩人生涯的盡頭 175
《詩的教育》與“林以亮”之謎 178
捲下 半生緣未完
第七章 結識與交往
張愛玲、夏誌清與柳存仁 185
結識張愛玲 189
移民美國 192
英文寫作與翻譯 195
編劇生涯及《紅樓夢》劇本風波 199
遺囑與去世 205
晚年經濟狀況與遺物 213
第八章 通信與作品
張愛玲沒有寫的文章 222
一個“一點都不美麗的誤會” 236
有關《色,戒》的誤會 251
《相見歡》究竟想說什麼? 258
《上海懶漢》是《浮花浪蕊》的初稿? 266
第九章 張愛玲齣版史
上海篇 274
港颱篇 280
《同學少年都不賤》解密 287
大陸篇 295
半生緣未完:遺作的齣版 301
結語 宋淇見過徐誌摩,我也遇上張愛玲 309
作者介紹
宋淇(1919—1996),筆名林以亮等,文藝評論傢和翻譯傢。原籍浙江吳興,戲劇傢宋春舫之子。1940年,以榮譽文學學士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係並留校任助教。抗戰期間,在上海從事話劇和學術活動,與錢锺書、吳興華、傅雷及夏濟安、夏誌清兄弟等交遊。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任職於美國新聞處(因工作關係結識張愛玲)、電懋影業、邵氏影業和香港中文大學。
宋以朗,宋淇之子,統計學博士,從事媒體調查,東南西北博客(zonaeuropa.)創立人,父母去世後負責整理齣版張愛玲遺作。
陳曉勤,南方都市報記者。
文摘
序言
讀到《宋傢客廳:從錢锺書到張愛玲》這個書名,我心中湧起瞭無數的遐想。民國時期的文壇,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瞭無數纔華橫溢的靈魂。錢锺書先生的纔情,他的“圍城”理論,至今仍然引發著人們的深思。而張愛玲女士,她獨特的文字風格,那種對人情世故的洞察,總是能輕易地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兩位作傢,本身就代錶著民國時期文學的兩極,一個深邃博大,一個細膩入微。 “宋傢客廳”這個名字,更是讓我聯想到那個時代上海灘上,那些名流匯聚的社交場閤。我想象著,在那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客廳裏,是否會有關於文學、關於人生、關於時代的深刻對話?這本書是否能夠還原那些曆史場景,讓我們看到錢锺書的揮灑自如,張愛玲的低眉淺語?它能否幫助我們理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些文學巨匠是如何在他們的創作中,汲取靈感,又如何與社會産生共鳴?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為我揭示怎樣的文化圖景,帶來怎樣的閱讀體驗。
評分作為一位對文學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民國時期那段璀璨的文化圖景充滿著好奇,而《宋傢客廳:從錢锺書到張愛玲》這本書,無疑觸及瞭我心中最柔軟的那塊地方。錢锺書先生的學識淵博,他的《圍城》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書中對人性、婚姻、社會百態的刻畫入木三分。而張愛玲,這位“民國最後的纔女”,她的文字如同帶著一種迷離的舊上海風情,將人世間的蒼涼與無奈,以及女性細膩的情感世界,展現得淋灕盡緻。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去感受那種獨特的氛圍。不僅僅是文學創作本身,我更想瞭解的是,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的生活軌跡是如何與文學創作相互交織的。在“宋傢客廳”這個特定的空間裏,是否留下瞭他們思想碰撞的痕跡?是否記錄瞭那些影響瞭中國文學史進程的對話?這本書能否將這些零散的片段串聯起來,構建齣一個更為完整、更為立體的人物畫捲,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們對那個時代的觀察與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宋傢客廳”這個意象,對我而言充滿瞭吸引力。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象徵著那個時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一個思想交流的熔爐。我一直以來都對民國時期的文化界有著深深的迷戀,尤其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名字,錢锺書和張愛玲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兩顆星。他們的作品,無論是錢锺書的幽默犀利,還是張愛玲的哀婉動人,都深深地打動瞭我。 我非常好奇,在這本書裏,是否會深入挖掘錢锺書和張愛玲這兩位大師在“宋傢客廳”這個充滿故事的空間裏的真實生活和思想交流。我想要瞭解的不僅僅是他們各自的創作,更想窺探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那個時代其他重要人物之間的互動。他們是如何看待彼此的作品?他們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如何流動的?這本書是否能夠將那些曆史的碎片,那些文獻的記載,轉化為生動鮮活的故事,讓我仿佛親眼目睹瞭那個時代的風采,感受到瞭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評分《宋傢客廳:從錢锺書到張愛玲》這本書,我一直非常期待,因為我對民國時期的文壇風雲和那些傳奇人物的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錢锺書和張愛玲,這兩位名字就自帶光環的作傢,他們的作品我早已拜讀,但總覺得對他們本人以及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瞭解得不夠深入。我常常在想,在那些充滿戰亂與變革的年代,他們是如何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用文字構建齣一方天地,又如何與同時代的其他文人雅士進行思想的碰撞與交鋒。 這本書的標題“宋傢客廳”就充滿瞭畫麵感,讓我想象著在那個時期,上海灘上那些有名的宅院,尤其是宋傢這樣的顯赫傢族,一定匯聚瞭當時最頂尖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傢。我好奇的是,在那個特定空間裏,他們是如何交流的?討論的議題是風花雪月,還是傢國天下?是純粹的文學創作,還是夾雜著更復雜的社會交往?錢锺書的博學睿智,張愛玲的細膩敏感,他們的對話會是怎樣的火花四濺?書中是否會描繪齣那些我隻能在史料中窺見的一鱗半爪,將冰冷的文字轉化為鮮活的場景,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宋傢客廳:從錢锺書到張愛玲》,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濃鬱的時代氣息和文學的厚度,讓我立刻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錢锺書先生的博學多識,他的文字裏透著一股子智慧和幽默,讓我每次閱讀都受益匪淺。而張愛玲女士,她的文字總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像是將民國上海的煙雨朦朧,以及其中人物的悲歡離閤,都揉碎瞭,一點點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兩位文學巨匠,各自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風貌,他們的名字組閤在一起,本身就足夠吸引人。 我對於“宋傢客廳”這個概念尤其好奇。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地點,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文化的符號。在那個客廳裏,究竟發生過怎樣令人難忘的故事?那些關於文學、關於藝術、甚至關於人生的對話,是否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本書能否帶領我走進那個想象中的客廳,去感受錢锺書的學識淵博,去體會張愛玲的敏感細膩,去瞭解他們是如何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與當時的社會、與彼此進行著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兩位大師的創作背景,以及他們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