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定价:38.00元
作者:宋以朗,陈晓勤 整理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6074460
字数:256千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文学、友情与一个家族的故事,跌宕大时代中的惜别惜聚
★文化沙龙主人宋淇的传奇一生,私家档案首次完整呈现
内容提要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宿,我喜欢看见他们团圆。我的父母和他们已逝的朋友们,也应该已在彼岸重逢,那里有一个永恒的派对,他们谈笑风生,就像回到六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之所以说出这些往事,不过想将一群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的生活片段呈现出来——他们偶然擦身而过,或许连当事人也毫不在意,但在我看来,却有一种“世界真小”的趣味。
——宋以朗
他们眼中的宋淇:
海内文章孰定评,观书月眼子能明。
——钱锺书
古今少有的奇才兼完人与多方面的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时代的博雅之士)。
——张爱玲
我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写下张、钱二大章,最早的灵感都来自宋淇兄。
——夏志清
亲爱的朋友,我常想在我一生不多的幸运事件中,我之认识你可以算是最大的。
——吴兴华
目录
序(陈子善) 1
自序 9
卷上 茗香馀绪
第一章 我的祖父宋春舫
家世与教育 15
春润庐的鸿儒们 19
青岛褐木庐 23
海洋科学奇缘 27
病逝与藏书去向 30
与毛姆谈戏剧 31
第二章 宋淇与邝文美
宋淇的早年教育 36
曲折的大学生涯 39
燕京师友 41
搞话剧、办杂志 44
从商与南迁 46
洋进士邝富灼 49
邝家姊妹与宋美龄 54
第三章 香港故事
初到香港 58
双双任职美国新闻处 61
进入电影圈 65
加入邵氏影业 70
我所认识的电影明星 72
因病退出电影圈 76
关于电影的两篇文章 79
任职香港中文大学 82
创办《文林》 86
晚年的生活与志愿 88
卷中 微言惟有故人知
第四章 钱锺书
上海订交 95
与钱锺书通信 101
钱锺书的“呵呵” 105
文字游戏 109
论学评书 114
钱锺书与宋淇眼中的香港 116
钱锺书、杨绛与张爱玲 118
月旦文坛学界人物 123
第五章 傅雷
是邻居,更是挚友 126
与傅雷通信始末 132
傅雷与宋家家事 139
傅雷评论张爱玲 145
《殷宝滟送花楼会》与傅雷情史 149
第六章 吴兴华
博闻强记的天才 157
当吴兴华遇上钱锺书 161
谈文论艺 165
诗人生涯的尽头 175
《诗的教育》与“林以亮”之谜 178
卷下 半生缘未完
第七章 结识与交往
张爱玲、夏志清与柳存仁 185
结识张爱玲 189
移民美国 192
英文写作与翻译 195
编剧生涯及《红楼梦》剧本风波 199
遗嘱与去世 205
晚年经济状况与遗物 213
第八章 通信与作品
张爱玲没有写的文章 222
一个“一点都不美丽的误会” 236
有关《色,戒》的误会 251
《相见欢》究竟想说什么? 258
《上海懒汉》是《浮花浪蕊》的初稿? 266
第九章 张爱玲出版史
上海篇 274
港台篇 280
《同学少年都不贱》解密 287
大陆篇 295
半生缘未完:遗作的出版 301
结语 宋淇见过徐志摩,我也遇上张爱玲 309
作者介绍
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原籍浙江吴兴,戏剧家宋春舫之子。1940年,以荣誉文学学士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并留校任助教。抗战期间,在上海从事话剧和学术活动,与钱锺书、吴兴华、傅雷及夏济安、夏志清兄弟等交游。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任职于美国新闻处(因工作关系结识张爱玲)、电懋影业、邵氏影业和香港中文大学。
宋以朗,宋淇之子,统计学博士,从事媒体调查,东南西北博客(zonaeuropa.)创立人,父母去世后负责整理出版张爱玲遗作。
陈晓勤,南方都市报记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宋家客厅”这个意象,对我而言充满了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象征着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一个思想交流的熔炉。我一直以来都对民国时期的文化界有着深深的迷恋,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名字,钱锺书和张爱玲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星。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钱锺书的幽默犀利,还是张爱玲的哀婉动人,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里,是否会深入挖掘钱锺书和张爱玲这两位大师在“宋家客厅”这个充满故事的空间里的真实生活和思想交流。我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他们各自的创作,更想窥探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那个时代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他们是如何看待彼此的作品?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流动的?这本书是否能够将那些历史的碎片,那些文献的记载,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风采,感受到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评分读到《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这个书名,我心中涌起了无数的遐想。民国时期的文坛,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才华横溢的灵魂。钱锺书先生的才情,他的“围城”理论,至今仍然引发着人们的深思。而张爱玲女士,她独特的文字风格,那种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两位作家,本身就代表着民国时期文学的两极,一个深邃博大,一个细腻入微。 “宋家客厅”这个名字,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上海滩上,那些名流汇聚的社交场合。我想象着,在那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客厅里,是否会有关于文学、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深刻对话?这本书是否能够还原那些历史场景,让我们看到钱锺书的挥洒自如,张爱玲的低眉浅语?它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文学巨匠是如何在他们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又如何与社会产生共鸣?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为我揭示怎样的文化图景,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作为一位对文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民国时期那段璀璨的文化图景充满着好奇,而《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这本书,无疑触及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钱锺书先生的学识渊博,他的《围城》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书中对人性、婚姻、社会百态的刻画入木三分。而张爱玲,这位“民国最后的才女”,她的文字如同带着一种迷离的旧上海风情,将人世间的苍凉与无奈,以及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去感受那种独特的氛围。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本身,我更想了解的是,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生活轨迹是如何与文学创作相互交织的。在“宋家客厅”这个特定的空间里,是否留下了他们思想碰撞的痕迹?是否记录了那些影响了中国文学史进程的对话?这本书能否将这些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更为完整、更为立体的人物画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观察与思考。
评分《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文学的厚度,让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钱锺书先生的博学多识,他的文字里透着一股子智慧和幽默,让我每次阅读都受益匪浅。而张爱玲女士,她的文字总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像是将民国上海的烟雨朦胧,以及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都揉碎了,一点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两位文学巨匠,各自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他们的名字组合在一起,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我对于“宋家客厅”这个概念尤其好奇。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文化的符号。在那个客厅里,究竟发生过怎样令人难忘的故事?那些关于文学、关于艺术、甚至关于人生的对话,是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本书能否带领我走进那个想象中的客厅,去感受钱锺书的学识渊博,去体会张爱玲的敏感细腻,去了解他们是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与当时的社会、与彼此进行着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位大师的创作背景,以及他们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评分《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这本书,我一直非常期待,因为我对民国时期的文坛风云和那些传奇人物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钱锺书和张爱玲,这两位名字就自带光环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我早已拜读,但总觉得对他们本人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了解得不够深入。我常常在想,在那些充满战乱与变革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文字构建出一方天地,又如何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雅士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这本书的标题“宋家客厅”就充满了画面感,让我想象着在那个时期,上海滩上那些有名的宅院,尤其是宋家这样的显赫家族,一定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我好奇的是,在那个特定空间里,他们是如何交流的?讨论的议题是风花雪月,还是家国天下?是纯粹的文学创作,还是夹杂着更复杂的社会交往?钱锺书的博学睿智,张爱玲的细腻敏感,他们的对话会是怎样的火花四溅?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些我只能在史料中窥见的一鳞半爪,将冰冷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