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

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连接节点
  • 构造
  • 2015合订本
  • G310-1~2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工程
  • 建筑工程
  • 装配式建筑
  • 节点设计
  • 构造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518201150
商品编码:1576666648

具体描述




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 27-12-4.4
            定价 83.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装帧 平装
页数 138
字数 36500
ISBN编码 9787518201150








本图集给出了符合规范要求并方便施工的各种连接节点。楼盖结构和楼梯分册重点给出了楼盖结构和楼梯连接节点做法及节点内钢筋构造要求;包括预制构件连接基本构造要求、叠合板连接构造、叠合梁连接构造以及预制楼梯连接构造等。剪力墙结构分册重点给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连接节点做法及节点内钢筋构造要求;包括预制构件连接基本构造要求、不同形式墙板水平和竖向后浇连接区域构造要求等。




总说明

楼盖连接节点索引表
1 连接节点基本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
纵向钢筋及接头净距要求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纵向钢筋末端弯钩锚固与机械锚固
纵向钢筋的弯折和弯钩
整体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叠合梁中组合封闭箍筋构造
叠合梁纵筋搭接区箍筋排布构造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叠合板板底纵向钢筋搭接长度
顶制版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顶制梁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2 混凝土叠合板连接构造
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连接构造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单项叠合板板侧连接构造
悬挑叠合(预制)板连接构造
3 混凝土叠合梁连接构造
叠合梁后浇段对接连接构造
主次梁边节点连接构造
主次梁中间节点连接构造
搁置式主次梁连接节点构造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边节点构造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中间节点构造
4 预制混凝土楼梯连接构造
高端支承为固定铰支座,低端支承为滑动铰支座
高端支承为固定支座,低端支承为滑动支座
高端支承和低端支承均为固定支座
5 示例
示例1
示例2






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实践指南 书籍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从事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导。本书聚焦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环节——连接节点的设计、构造与施工要点,通过详尽的图文解析、规范引用及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不同类型连接节点的构造原理、技术要求与潜在风险,从而有效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 第一部分: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概述 本部分首先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背景、优势及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连接节点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包括传力、连接、支撑、密封等功能。系统性地梳理了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主要分类,从构件连接方式(梁柱连接、板墙连接、叠合梁柱连接等)和连接材料(套管灌浆连接、高强螺栓连接、焊接连接、黏结剂连接等)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预制混凝土结构常用连接节点构造详解 本部分为本书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预制混凝土结构中各类常用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与施工要点。 梁柱连接节点: 柱顶梁支承节点: 详细阐述了预制梁放置于柱顶预埋牛腿或杯口中的连接构造。包括牛腿或杯口的设计要求(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梁端预埋件(钢板、锚筋)的设计与连接方式、灌浆料的选用与施工工艺(配合比、灌浆压力、养护)。特别强调了竖向荷载的传递机制、抗震构造措施(如防震脱构造、位移控制)。 预制柱与预制梁的钢筋套管灌浆连接: 重点讲解了柱内预埋竖向钢筋套管,梁端伸入柱内钢筋插入套管后进行灌浆的连接方式。详细介绍了套管的材料选择(钢套管、高强混凝土套管)、尺寸设计、固定方式,以及灌浆料的性能要求(早强、高强、膨胀性)和施工细节(灌浆孔位置、排气、密实度检测)。分析了此种连接节点在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时的传力路径与构造要点。 预制梁与预制柱的钢筋搭接与灌浆连接: 介绍了梁端伸出钢筋与柱内竖筋在连接区搭接后进行灌浆的构造。详细阐述了搭接长度的确定、竖向钢筋的定位与保护,以及灌浆料的施工要领。 预制梁与预制柱的钢筋机械连接(套筒连接): 讲解了梁端伸出钢筋与柱内钢筋采用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的构造。详细介绍了套筒的类型(挤压套筒、冷镦套筒、灌浆套筒)、连接工艺、检测标准,以及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表现。 墙板连接节点: 预制内墙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 详细介绍了墙板顶部与楼板底部的连接构造,包括墙板顶部的预埋钢筋与楼板底部的预留孔洞进行灌浆连接;墙板与楼板采用角钢、钢板等节点构造进行连接,并进行灌浆或焊接处理。阐述了竖向荷载和水平抗剪的传递方式。 预制外墙板与预制楼板、梁的连接: 重点讲解了外墙板与楼板、梁的连接构造,包括抗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连接安全。介绍了采用预埋件、连接件(角钢、槽钢、T形连接件)以及灌浆、焊接、螺栓等多种连接方式,并详细说明了防水、保温的处理要求。 预制剪力墙板之间的连接: 详细介绍了叠合剪力墙板、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板等构造形式,以及墙板之间竖向钢筋的搭接、套筒连接、焊接连接等工艺,并重点说明了接缝的灌浆或自密实混凝土填充要求。 楼板连接节点: 叠合楼板与主梁/次梁的连接: 详细介绍了叠合楼板底部与梁的连接构造,包括叠合板底部的预埋牛腿、型钢,以及梁与叠合板之间采用钢筋搭接、套筒连接、焊接连接,并重点说明了叠合板与主梁之间钢筋的插筋连接及灌浆要求。 预制楼板之间的连接: 介绍了预制楼板端部与楼板之间钢筋的搭接、套筒连接,以及接缝处混凝土的填充或灌浆要求,并强调了板缝的传剪和防开裂构造。 其他连接节点: 阳台、雨篷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详细介绍了预制阳台板、雨篷板与主体结构梁、墙的连接构造,包括悬臂梁连接、牛腿连接、型钢连接等,并强调了防脱落、防渗漏的构造措施。 楼梯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介绍了预制楼梯段与主体结构梁、墙的连接构造,包括支承连接、锚固连接等,并强调了楼梯踏步与梯段连接的构造要点。 第三部分:连接节点关键技术与材料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材料。 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连接节点在轴力、弯矩、剪力、扭矩以及组合受力作用下的传力机制。结合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连接节点的延性、强度、刚度及其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 灌浆材料与灌浆工艺: 详细介绍了用于连接节点的灌浆材料的种类(水泥基灌浆料、环氧树脂灌浆料等)、性能指标(早强、高强、无收缩、膨胀性)及其选用原则。深入讲解了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配合比控制、质量检测方法(流淌性、强度、密实度)。 钢筋连接技术(套筒、焊接、搭接): 详细介绍了预制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包括钢筋套筒机械连接(挤压、滚压、冷镦、灌浆套筒)的工艺、性能、适用范围及质量验收;钢筋闪光对焊、电弧焊的工艺要点、焊缝质量要求;以及钢筋搭接的构造要求。 预埋件与连接件设计: 详细介绍了各类预埋件(钢板、锚筋、牛腿、杯口)和连接件(角钢、槽钢、T形连接件、节点板)的设计原则、材料选用、尺寸计算、防腐处理,以及其在传递荷载中的作用。 抗震构造措施: 重点阐述了在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中为提高抗震性能而采取的构造措施,如位移控制、延性设计、防震脱构造、节点区构造配筋等,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防水与密封: 强调了连接节点在保证结构整体性、耐久性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外墙、屋面、地下室等部位,详细介绍了连接节点处的防水构造、密封材料的选用与施工方法。 第四部分: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与案例分析 本部分关注连接节点的施工实践,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从原材料检验、构件预制精度控制、现场安装定位、连接节点施工(灌浆、焊接、螺栓连接)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检查验收标准。强调了信息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连接节点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常见连接节点问题与防治: 总结了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如灌浆不密实、钢筋错位、连接件变形、防水失效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案例分析: 精选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预制混凝土结构项目,对其中的连接节点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连接节点构造的优缺点、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结论 本书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与创新并重,为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套完整、权威的技术参考。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设计原理和构造要求,有效地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为推动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地结合了起来。《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更侧重于指导实际施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连接节点构造的“场景化”展示,它并没有孤立地介绍某个节点,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工程背景下,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介绍楼板与梁的连接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的钢筋锚固构造,还详细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以及如何处理楼板边缘的开裂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编写方式,对于我们一线工程师来说,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节点性能测试的案例,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连接节点的设计可靠性,这进一步增强了其说服力。此外,书中对2015年相关规范的解读,也使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地应用规范要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指南,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

《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这本书,以其全面的内容和精细的讲解,让我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各种连接节点构造的“多角度”阐述,它不仅仅从理论上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性能,还从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例如,在介绍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时,书中就详细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的施工便捷性、经济性,以及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为工程师提供了多方面考量的依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型的连接节点,比如在大跨度、大荷载下的特殊节点,都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丰富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复杂的节点构造变得清晰明了,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传授他毕生的绝学,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干货”。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知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水平。

评分

这本书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领域,无疑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详实的工程案例和精美的图文并茂,让我对装配式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连接节点“内在逻辑”的深度挖掘,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图集,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种连接方式背后的力学原理、设计意图以及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对于梁柱节点,书中不仅展示了常见的钢筋搭接、锚固构造,还对不同连接方式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总结了选择何种连接方式更为优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细节决定成败”的节点构造,比如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要求,以及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等,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细节的处理,对于确保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耐久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知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水平。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深知连接节点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性,但要找到一本既详实又具有实操性的参考资料却着实不易。这次偶然翻阅到这本《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简直就像是在沙漠中找到了一片绿洲。首先,它在理论深度上做得非常到位,不是简单地罗列图集,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原理、受力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节点构造背后力学原理的剖析,这对于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比简单记忆图纸更加重要。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连接节点,比如柱与梁的连接、梁与梁的连接、楼板与墙体的连接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从钢筋的锚固方式、搭接长度,到混凝土的密实度、保护层厚度,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谨的考量。而且,它还结合了2015年的最新规范精神,这对于指导实际工程施工至关重要,避免了因规范滞后而带来的设计和施工上的隐患。书中的插图和图示也极为精美,清晰地展示了复杂的节点构造,让抽象的设计理念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图示旁附带的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能够迅速抓住要点。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论文,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让你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实际工程的“烟火气”。这本书为我梳理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知识体系,让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我原本以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无非是那几种常见的形式,但阅读了《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之后,我才意识到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种预制构件之间如何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实现安全、可靠的整体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预埋件与后置连接件的比较分析,作者不仅列举了各自的优缺点,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在不同荷载、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何种连接方式更为经济、更为合理。书中对于一些特殊节点的构造处理,比如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抗震设防烈度下的节点加强措施等,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挖掘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从而在面对新的工程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图纸。我发现书中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钢筋的绑扎顺序、以及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等,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些细节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也体现了编者在实际工程经验上的深厚积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成功地为我打开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的新视野。《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不仅仅是图纸和文字的堆砌,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理念和力学机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连接节点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行为分析,例如,在承受拉力、压力、弯矩或剪力时,节点是如何传递荷载的,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这种深入的分析,使得我对连接节点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内在的科学原理。书中对于一些新型连接方式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比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来增强节点的连接性能。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为我未来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节点构造细节的精细化处理,例如,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的计算依据,以及如何通过构造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裂缝的产生。这些细节的呈现,体现了编者对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知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水平。

评分

在我看来,《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工程参考书,它不仅涵盖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多种类型,更在施工实践层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节点构造构造的“精细化”处理,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原则性描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展示了不同连接节点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在描述梁柱节点时,书中不仅给出了钢筋的布置方式,还对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要求、养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都是保证节点质量的关键环节。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特殊连接构造,比如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的搭接缝处理,以及楼板与剪力墙的连接方式,都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这对于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方案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中对2015年相关规范的引用和解读,也使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指导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施工构造,避免了在实践中出现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智慧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对于一个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技术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份宝藏。《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复杂的连接节点技术呈现出来。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图纸,而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连接节点分类的逻辑,从受力传递路径、构件类型、构造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使得整个知识体系脉络清晰。书中大量的图例和示意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各种连接节点的构造细节,比如钢筋的弯钩形式、搭接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连接件实现构件之间的稳固连接。这些图示清晰易懂,对于我理解抽象的文字描述起到了巨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于节点构造的解释,不仅仅停留在“长什么样”,而是深入到“为什么长成这样”,解释了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设计意图。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些构造设计的合理性,而不是死记硬背。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节点耐久性、防火性能以及抗震性能的考量,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途径,能够快速建立起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基本认知,并且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创新思维于一体的精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纸汇编,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智慧和心得。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连接节点“可操作性”的极致追求,它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为我们提供了清晰、易懂、可执行的施工指南。例如,在描述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时,书中不仅给出了钢筋的布置和锚固方式,还详细阐述了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局部构造来提高节点的延性。我注意到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节点“经济性”的考量,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在材料、施工、以及后期维护方面的成本差异,这对于我们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方案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前沿”的连接技术进行了介绍,比如采用高强螺栓、焊接等方式来实现构件之间的连接,并对其适用范围和性能进行了评估,这为我们未来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知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装配式建筑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连接节点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败的关键,而《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连接节点细节的深入挖掘和详尽阐述。它不仅仅展示了各种节点的“最终形态”,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形态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施工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连接节点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表现的分析,例如,梁与柱的连接,是承受弯矩和剪力的主要部位,书中就针对这一特点,详细介绍了钢筋的布置、锚固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构造措施来提高节点的抗剪承载力。此外,书中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构件之间的缝隙处理、止水、保温等,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对于确保装配式结构整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我不得不提的是,书中配有的丰富图例和示意图,不仅清晰地展示了节点的构造,还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使得即使是复杂的节点构造,也能一目了然。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深入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奥秘,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