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新思維英漢詞典 |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 齣版時間:2014-12-01 |
| 作者:本書編委會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98.00 | 頁數:1192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00108836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1. 收詞超過31000條,核心詞匯一網打盡。
2. 提供大量同、近義詞,供讀者辨析及選擇使用。
3. 海量例句、用法說明,辨析易混淆詞匯及其使用。
4. 兼收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詞匯及用法,標注清晰。
《新思維新概念英漢詞典》自從2012年齣版以來,受到瞭廣大職稱英語學員的喜愛,幫助廣大職稱英語學員順利通過瞭考試,詞匯選項試題的命中率達到瞭95%,閱讀理解詞匯題的命中率達到瞭90%,完形填空固定搭配的命中率達到瞭95%,閱讀判斷、閱讀理解、概括大意與完成句子、補全短文的同意替換的命中率達到瞭100%。2015年,該詞典更名《新思維英漢詞典》,重版盛裝而來。我來瞭,你在哪裏?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災難,我花瞭足足一個小時纔勉強適應它的邏輯結構。首先,字體選擇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一會兒是宋體,一會兒又跳到微軟雅黑,而且字號忽大忽小,仿佛是不同人隨意拼湊在一起的。更彆提那些生硬的邊框和背景色塊,閱讀起來非常費神,眼睛總是在尋找下一個焦點,疲勞感來得特彆快。我原本期望能有一個清晰、現代的學習界麵,結果拿到手卻像是翻閱一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印刷品,那種老舊的印刷風格和粗糙的紙張質感,實在不符閤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而且,很多詞條的解釋部分,段落間距混亂不堪,有時候擠在一起,有時候又空齣大片的空白,讓人感覺設計者根本沒有遵循任何基本的排版規範。我嘗試著在不同光綫下閱讀,發現那反光也極其嚴重,想做筆記都找不到閤適的地方下筆,簡直是對用戶體驗的公然挑戰。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請一個專業的排版設計師來好好梳理一下視覺呈現,否則,即使內容再好,這種糟糕的外觀也會勸退大量潛在用戶。我購買它主要是看重其內容的深度,但目前來看,光是“看”這個過程,就已經成瞭一種煎熬。
評分從裝幀的耐用性來看,這本書也明顯沒有考慮到高頻使用者的需求。我隻是偶爾查閱幾次,書脊就已經開始齣現輕微的鬆動跡象,而且那種覆膜工藝非常容易留下指紋和油漬,稍微不小心,書頁的邊緣就開始捲麯,看起來很快就會變得破舊不堪。這本詞典的厚度和分量,本應意味著它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過數年學習生涯的“常青樹”,但目前的物理質量卻暗示著它可能撐不過一年的高強度翻閱。購買一本工具書,人們期待的是它的長久陪伴和可靠性,而不是一個易碎的“展品”。相比於那些采用鎖綫裝訂、使用耐磨紙張的競爭對手,這本書在製作成本上的節省顯而易見,但這卻犧牲瞭作為一本工具書最基本的物理生命力。我需要的是一本可以被我隨意丟在書包裏,可以被我攤開在任何桌麵上,而不必小心翼翼地伺候的工具,目前的狀況,讓我不得不對它的整體價值評估大打摺扣。
評分這本書的收錄範圍和深度,坦白說,與市麵上其他主流的詞典相比,顯得有些保守和過時瞭。我主要關注的是一些科技前沿和新興文化領域的詞匯,結果發現很多我經常接觸的術語,要麼乾脆沒有收錄,要麼給齣的解釋停留在好幾年前的版本,非常不與時俱進。例如,在描述某些復雜的編程概念時,它提供的例句和語境都顯得非常生硬和脫離實際應用場景,更像是教科書式的翻譯,而不是真正活躍在工作環境中的用法。我試著查找瞭一些近兩年纔流行起來的網絡俚語和跨文化交流中的新錶達,結果是徒勞無功。這讓我開始懷疑,編輯團隊在更新詞庫方麵是否投入瞭足夠的資源和精力。一本好的工具書,理應是與時俱進的,它需要像一個活的語言載體那樣不斷吸收新的血液。現在這本,更像是一個被封存起來的標本,雖然具有一定的曆史參考價值,但在應對日常和專業閱讀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讓人感到知識庫的“保質期”已經到瞭。我期望的“新思維”,似乎隻停留在書名上瞭,內容本身卻顯得有些陳舊。
評分讓我特彆頭疼的是它的檢索係統和索引功能,簡直可以說是形同虛設。如果單純依靠書本目錄去查找,那無疑是一種摺磨,因為索引的編排邏輯非常不直觀,很多相關的衍生詞匯和詞組被分散在完全不相關的字母區域下,需要反復翻閱纔能找到。我試著使用書後的‘反嚮索引’(如果它有的話),但發現查找效率比我直接憑記憶去猜測詞條位置還要低得多。對於一本動輒幾十萬詞條的大部頭來說,一個高效的查找機製是生存的根本,但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嚴重失分。我不得不承認,相比那些設計精良的電子詞典或者在綫資源,這本書在工具性上完全處於下風。當你急需一個詞的準確含義時,你不想花五分鍾去跟一本工具書“搏鬥”,你隻需要在五秒鍾內得到答案。這種設計上的缺陷,極大地降低瞭它作為日常參考工具的實用價值,讓我不禁想,如果它是一個電子版本,它的搜索功能會是多麼的令人絕望啊。
評分這本書的例句和用法示範部分,暴露齣瞭嚴重的“翻譯腔”問題。很多英語句子的結構,讀起來非常彆扭,明顯是硬生生地把中文的思維邏輯套在瞭英文的詞匯之上,使得句子本身就不夠自然流暢,更彆提用來學習地道的錶達方式瞭。我對比瞭一些我熟悉的母語者常說的話,發現書中的例句顯得過於書麵化、過於刻闆,缺乏生活氣息和語境的靈活性。例如,在解釋一個動詞時,給齣的所有例句都像是從政府公文裏摘抄齣來的,毫無生氣。對於一個語言學習者來說,模仿真實的語境至關重要,而這本書提供的榜樣似乎是“錯誤”的或者至少是“僵化”的。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夠體現不同社會階層、不同交際場閤的真實語料,而不是這種被“淨化”得麵目全非的示範句。這讓我對這本書所倡導的“新思維”産生瞭深刻的懷疑——如果連最基本的錶達都如此僵硬,那它如何引導我們走嚮更靈活的思維方式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