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十大導演
(一)日本十大電影導演的選擇及排行榜
(二)大師的標準
(三)大師的數量
(四)大師的名作
1.黑澤明(1910-1998)
2.小津安二郎(1903-1963)
3.今井正 ( 1912-1991 )
4.木下惠介(1912-1998)
5.山田洋次(1931- )
6.市川崑(1915-2008 )
7.山本薩夫 ( 1910-1983 )
8.今村昌平(1926-2006)
9.溝口健二(1896-1956)
10.成瀨巳喜男(1905-1969)
11.新藤兼人(1912- )
12.內田吐夢(1898-1970)
13a.小林正樹(1916-1996)
14b.深作欣二(1930-2003)
15.熊井啟(1930-2007)
16.大島渚(1932-)
17a.豐田四郎 ( 1905-1977 )
17b.吉村公三郎 ( 1911-2000 )
17c.篠田正浩(1931- )
20.黑木和雄 ( 1930-2006 )
第二部份:十大名片
(一)十大導演代錶作
1.黑澤明
2a.小津安二郎
2b.溝口健二
4a.木下惠介
4b.市川崑
4c.成瀨巳喜男
7.今村昌平
8.小林正樹
9a.山田洋次
9b.新藤兼人
(二)另十位導演代錶作
11. 今井正
12.山本薩夫
13.內田吐夢
14.深作欣二
15.熊井啟
16.大島渚
17a.豐田四郎
17b.吉村公三郎
17c.篠田正浩
20.黑木和雄
(三)遺珠篇
21. 增村保造 ( 1927-2001 )
22. 勅使河原宏 ( 1927-2001 )
(四)平成年代
23. 北野武 ( 1947- )
總結:十大導演及十大代錶作
第三部份:名單及片目
(一)《電影旬報》日本電影導演50強(1995)
(二)《電影旬報》20世紀日本導演票選排名(2000)
(三)1926-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入選導演20強
(四)《文藝春鞦》日本電影導演20強(1989)
(五)《電影旬報》日本電影百大(1999)
(六)十大導演全片目
1.黑澤明
2a.小津安二郎
2b.溝口健二
4a.木下惠介
4b.市川崑
4c.成瀨巳喜男
7.今村昌平
8.小林正樹
9a.山田洋次
9b.新藤兼人
(七)13位導演《電影旬報》年度十大入選片目
11今井正
12.山本薩夫
13.內田吐夢
14.深作欣二
15.熊井啟
16.大島渚
17a.豐田四郎
17b.吉村公三郎
17c.篠田正浩
20.黑木和雄
21.增村保造
22.勅使河原宏
23.北野武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不同年代日本電影發展脈絡的梳理,簡直是一部濃縮的日本電影史。當我讀到關於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的部分時,我被作者對影片中那種幽玄之美、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東方哲學思想的闡釋所摺服。作者用非常具象化的語言,描繪瞭影片中那些如夢似幻的場景,以及角色內心深處難以言說的情感糾葛,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陰雨綿綿的日本古國,感受到瞭生命的無常和人性的脆弱。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那些廣為人知的“十大”名作,它還很巧妙地穿插瞭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和導演的創作理念。比如,在介紹黑澤明的《七武士》時,作者不僅分析瞭其史詩般的敘事和動作場麵,還深入探討瞭黑澤明如何藉鑒西方西部片,以及他對於“武士道”精神的獨特理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從早期的經典到中後期的創新,層層遞進,讓我對日本電影的整體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的文筆也十分細膩,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
評分當我翻開《日本電影十大》時,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畢竟“十大”這個概念有時候會顯得過於狹窄。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法。它不是那種生硬地列舉作品然後逐一點評的模式,而是通過對每一部電影的深入解讀,展現齣日本電影背後更加廣闊的文化圖景。特彆是關於成瀨巳喜男的《浮草》的章節,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影片中底層人民悲歡離閤的描繪,而是深刻地挖掘瞭影片中所展現的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維新時期,社會轉型對個體命運造成的巨大衝擊。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他將電影中的人物情感與當時的社會經濟變遷緊密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個體命運的渺小與時代的洪流之間的張力。書中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讀起來讓人受益匪淺。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影片主題時,所引用的那些古典文學和哲學概念,這使得對電影的解讀更加富有深度和層次感。它不僅僅是關於電影,更是關於生活、關於時代、關於人性的深刻思考,這種感覺非常棒。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對日本電影的瞭解,更是一種對藝術創作的全新認識。讀到森田芳光《傢族遊戲》的部分,我被作者對影片黑色幽默和反傳統敘事的解讀深深吸引。作者沒有簡單地將這部電影歸類為喜劇,而是深入分析瞭影片如何通過荒誕的傢庭場景,辛辣地諷刺瞭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和人際關係的疏離。作者的評論風格非常犀利,他能夠一針見血地指齣影片的妙處,並且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來闡述,讓我仿佛能看到影片中那些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畫麵。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每一部電影的介紹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但又不會過於主觀,而是建立在紮實的電影史料和理論基礎之上。這種平衡做得非常好,讓讀者在感受到作者熱情的同時,也能獲得專業的知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每部電影的時代意義時,所展現齣的深邃的曆史感。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帶我穿越迴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讀物,終於被這本《日本電影十大》吸引瞭。迫不及待地翻開,就好像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寶箱,裏麵閃耀著的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光芒。我尤其喜歡它對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深入剖析,不隻是簡單地復述劇情,而是從電影語言、敘事結構、以及它如何挑戰當時觀眾的觀看習慣等方麵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作者引用瞭大量的評論和研究,讓我得以理解《羅生門》為何能一舉打破西方電影界對日本電影的刻闆印象,為後來的日本電影走嚮世界鋪平瞭道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停留在對經典作品的贊美,而是巧妙地將它們置於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例如,在談到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時,作者不僅展現瞭影片細膩的人物情感刻畫,還深刻地探討瞭戰後日本社會變遷中傢庭結構的動蕩,以及這種變遷如何反映在電影中,成為一種普遍的鄉愁和時代縮影。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看一本電影評論,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影像背後的時代精神對話,與那些導演和演員的匠心獨運對話。這本書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帶領我親身坐在影院中,感受那份經典帶來的震撼。
評分我一直對日本電影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觸動人心的經典作品。《日本電影十大》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對這類書籍的所有期待。書中關於小津安二郎的《晚春》那段,我讀瞭好幾遍。作者並非流於錶麵地贊美紀子與父親之間那種含蓄而深沉的父女情,而是深入挖掘瞭影片中“物哀”的日式美學,以及這種美學如何在平靜的鏡頭語言中得以體現。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影片中那種時間流逝帶來的淡淡憂傷,以及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蘊含著深刻情感的瞬間。而且,書中對不同導演的藝術風格的比較也做得非常精彩,比如在對比黑澤明的宏大敘事和小津安二郎的居傢日常時,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讓我對日本電影的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是那種快速瀏覽的書籍,它值得你慢慢品味,細細體會,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