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每個人都不喜歡重複。你總是以為重複很單調,沒有成就感。
不停的做著同樣一件事,真的了無新意嗎?
千萬別這麼認為。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用「重複的力量」,三年就考上高考會計師、半年通過語文檢定、30歲前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改正自己的暴躁脾氣不再一邊開車一邊罵人、減肥成功…….
這些你以為很困難的事,他們是怎麼輕鬆辦到的?因為「重複」。
重複不需要準備好了再開始,而是一旦開始,你就準備好了。
作者胡碩勻才剛過三十歲,跟現今許多年輕人一樣,成長於台灣經濟最繁榮的年代,父母穩定加薪、人人都有就業機會。在父母全力守護、衣食無憂的舒適圈環境中長大的他們,人生多半是「你只要認真讀書,其他的交給爸媽安排」就好。
「你應該考○○學校、選○○系,出路比較好」
「你畢業後去考○○資格,工作最安定有保障」
「你做○○行業才有發展,做●●不會有錢途的啦」………
但是——
大學畢業後的胡碩勻,工作沒幾年,發現:他其實有自己的理想與志趣,但活在父母建議、安排、「設定」的環境中,讓他「腳步很難走出去,內心卻靜不下來」。這種「我原本想要……」、「我本來可以……」的想法,久而久之成了長期的心理矛盾,自己變得負面思考、自怨自艾。
直到有一天,胡碩勻發現「重複想像」可以強化自己正向思維、打造出心想事成的執行力量,終於成功跨出第一步:他很快考上會計師,儘管做著父親所期待的行業,卻還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業:他用自己想出來的這套「重複」方法,幫助許多人成功,還成功創業、開發出新產品。現在,在幫助過身邊許多人之後,他要告訴我們︰
為什麼光是「重複」念著心願目標,就可以有力量?
重複是一種心理暗示:拳王阿里就是用重複嗆聲,建立自己的信心
重複就會熟悉、熟悉就會熟練、熟練就容易愛上
重複能幫你設定記憶、讓你專注、更容易抓住竅門
最棒的重複是「複利」,可以把小石渣滾成黃金
既然重複這麼有用,為什麼多數人做不到?
因為多數人(可能也包括你)以為,重複就是「每天」做?錯了,每天太累,重複「想像」其實一點都不累
因為你目標混亂,天天換來換去。
因為你沒有具體量化,不曉得自己要重複多久
你以為事情很簡單,所以不想重複:但是,成功就是簡單事情重複做。(開賓士的麵線小販、營業額上億的芒果冰店……,我不用再重複舉例重複做有多厲害了吧?)
那麼,胡碩勻是怎麼重複的呢?
1.先起溫:寫下想要達成的願景,與自己簽約。擺在生活中最明顯的地方,而且要用感官與畫面來描述。例如:「希望家人幸福和樂」,這樣只有單純的形容詞,請把它改成「畫面」,好比說:「希望全家人可以開心圍爐」就很有畫面。景,就是一種畫面。
2.再加溫:重複想像計數,以前每天練習,今天做一次是「一」,明天再做一次還是「一」,後天還是「一」,每天都是同樣的「一」很無聊,而且要持續很久才會看到明顯的差異,自然容易半途而廢。重複想像計數則不一樣,你先不用做,光想就計數,想一次是一,想兩次就是二,所以今天是「一」,明天可能變成是「50」,後天就變成「100」,當你看到自己居然有這麼大的心想數量,你的潛意識將會自動強化,當數字逐漸累積,你的能量就會日趨茁壯。再配合人有追求大數的慾望,就可以成功。
3.想像之後如何與行動聯結?當重複想像計數100次,你就做一次跟願景有關的行動,想100次做一次就好,夠簡單吧,由於1%這個目標很簡單,很容易開始,你就不會覺得很難。而當重複想像的數量越多,你的行動次數就會跟著增加,久而久之你的行動力就會不斷強化,變成一種自動自發的習慣了。
當你重複的次數愈多,動力愈強,離目標就愈接近。想像300次會讓你消除自我懷疑,想像1000次會讓你感覺更好、養成嶄新的好習慣,想像3000次讓你勇氣百倍、有了長足進展,想像6000次後你將煥然一新。
有人覺得「心想事成」太玄,胡碩勻用身邊的幾十個經驗告訴你,心想事成是很務實的。
作者简介
胡碩勻
民國66年次,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就在父親的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並花三年時間取得會計師高考,成為會計師,一個偶然機會體會到「加溫計數」的方法,並加以活用,在兩年前實現內心的創意熱血 ( 並兼顧父親事務所的業務),與其他夥伴們一起創立圓子夢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年輕人做事業規畫、理財規畫實踐創意夢想。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序 舒適,其實是一種惡魔
「別傻了,現在這樣也很不錯」這是阻礙我人生好幾年最可怕的一句話。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我總是五分鐘熱度,老是半途而廢?
第一章 重複想像 我終於踏出第一步
「每當默想一遍我要有自己的事業,我就按計數器一下~一、二、三、四、五、……五十、六十、一百、兩百……,神奇的事情居然發生了,我整個人開始熱血沸騰,突然好想實現這個願望。我要動起來,不管如何,我一定要做到!」
第二章 「重複」明明很單調,怎麼可能有力量?
不管是科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企業家,還有知名運動員都說,重複的力量超級大。重複可以堅定意念,產生信心,克服恐懼,重複可以鍛練專業,重複可以養成習慣,讓成功到來,夢想實現。
第三章 重複加溫就能累積能量
重複的次數越多,你的動力會愈強。三○○會讓你消除自我懷疑,一○○○會讓你感覺更好, 三○○○會看起來更好,六○○○後你將煥然一新。
第四章 該怎麼重複才不會半途而廢?沒有重複抬腳往前放下千百步,怎能如願看到心裡所想的瀑布。雖然重複抬腳,小腿會酸,心裡會悶,但很容易就走到終點,而因應對策就藏在森林浴的巧妙設計中。
第五章 重複真有用,但為什麼你做不到?
人都喜歡新鮮,沒有耐心,常會想辦法抄捷徑,想很快找出比較輕鬆容易的方法,然後再換另外一個目標,往往前一個目標還不夠熟悉,心裡就又想著另外一件事情,由於前一個累積的練習數量不夠,還沒熟練,就換另外一項,不夠紮實,所以不容易有好的表現。
第六章 好的願景單就要這樣寫
大家都習慣用形容詞來描述事情,例如:「希望家人幸福和樂」,只有單純的形容詞,請把它改成「畫面」,好比說:「圍爐」。目標要有「景」,請在願景單加入一些畫面一些動作吧!
第七章 數字的誘力
無窮無盡的想同一件事會令我們心生厭煩、不易持續,但如果我們改成訂下一個目標數字,同一件事做幾次,而非做多久,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累積數字將會容易許多,當行為次數到達目標數字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習慣。
第八章 重複的力量讓你成功理財
金錢複利的威力,讓每次少少的投資,變成倍數的財富。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重複練習理財,操作一百次,養成習慣,練成機械化操作模式,跳開非理性情感的陷阱。重複計數法讓你在關鍵時刻做出對的決策,熟能生巧、熟能生財。
书籍简介: 《静默的航行:在不确定性中锚定内在的指南针》 一本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重塑自我认知、建立持久内心平静与方向感的深度实践之作。 在这个信息洪流永不停歇、外部评价体系不断更迭的时代,我们像一艘艘在巨浪中颠簸的小船,渴望着一个稳固的锚点。我们习惯于追逐“效率”、“爆发力”和“即时满足”,却常常在高速运转后感到灵魂的疲惫与方向的迷失。《静默的航行》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成功公式,而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内在探索,学习如何在喧嚣中倾听自我,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构建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灯塔”。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稳定,源于对自身生命节奏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而非外部环境的完美契合。 它探讨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焦虑的内耗”与“意义的真空”,并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读者重新校准自己的“内在罗盘”。 ---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辨识——解构现代焦虑与浮躁 本书的开篇直面了当代精神困境。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量化”的社会,从步数到阅读时长,一切似乎都必须被记录和优化。然而,这种过度优化反而带来了“时间贫困”和“注意力碎片化”。 一、速度的陷阱与静止的价值: 作者首先剖析了“速度崇拜”背后的心理机制。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不够快?这与人类进化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本能反应有关。然而,生命的高质量体验往往发生在“慢速”与“深度”的交汇处。本章深入探讨了“专注力衰退”的生理与社会根源,并提出“刻意减速”(Intentional Deceleration)的概念,这并非偷懒,而是一种更高阶的资源分配策略。 二、外部叙事的枷锁: 现代人极易被“别人的成功故事”所裹挟。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表现型生活”。本书将详细解析“社会认同需求”如何扭曲我们的真实渴望,以及如何识别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成功剧本”。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过度依赖外部反馈如何导致“身份危机”,以及如何从“他律”转向“自律”的艰难但必需的过渡。 三、情绪的滞留与能量的阻塞: 焦虑、愧疚、未处理的遗憾,这些负面情绪像沉重的压舱石,阻碍了心灵航船的前行。本部分侧重于情绪的“物理学”——它们是如何在身体和思维中形成能量阻塞的。我们不教导如何“压抑”情绪,而是教授如何“观察”情绪,如同观察天气变化,从而实现情绪的自然流动与释放。 --- 第二部分:锚定之术——构建内在的稳定系统 在认识了外部干扰的本质后,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实操层面,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独立于外部波动的内在锚点。 四、重建“基本盘”:生活节奏的校准: 本书认为,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比任何宏伟目标都重要。这涉及对睡眠、饮食、运动和信息摄入的“极简主义”管理。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低能耗、高产出”的日常结构,重点在于“一致性”而非“强度”。比如,如何通过微小的、每日坚持的“仪式感”,来对抗世界的不确定性。这包括但不限于“清晨的五分钟冥想”和“睡前的十分钟无目的阅读”。 五、意义的碎片化与重组: 当宏大叙事崩塌时,意义感需要从更细微处寻找。本章深入探讨了“微观意义”的构建。我们鼓励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看似无足轻重的互动、创造或付出,并学习如何将它们编织成一个连贯的“个人神话”。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意义建构法,它更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六、接纳“未完成”的美学: 现代社会推崇“完美主义”,这常常是拖延和自我批判的温床。本书倡导一种“过程导向”的心态。我们将介绍“渐进式投入”的方法,即如何将巨大的、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拆解成“无需完美但必须开始”的小单元。学会欣赏那些“粗糙的初稿”和“不成熟的尝试”,因为它们是生命力的证明,而非失败的标识。 --- 第三部分:穿越风暴——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定力 生命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三部分聚焦于当危机和重大变化降临时,如何运用已建立的内在稳定系统来导航。 七、不确定性作为燃料: 我们常将“不确定性”视为威胁,但本书提出,它是创新的温床。本章教导如何重构对“未知”的恐惧,将其转化为“可能性”的兴奋感。通过对历史案例和心理学模型的分析,读者将学习到“弹性思维”(Resilience Thinking),即在遭遇挫折后,不只是“恢复原状”,而是能进化出更适应新环境的结构。 八、边界的艺术:在联结与独立之间: 在高度互联的时代,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实用的工具,教导如何礼貌而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时间、注意力和情感空间。边界不是拒绝他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爱与联结。我们将探讨如何处理那些试图侵蚀个人宁静的人与事,确保“静默的航行”不被外界的噪音打断。 九、内在的指南针:直觉与经验的融合: 最终,本书引导读者信任自己内在的声音。现代逻辑训练往往压制了直觉。本章将介绍如何通过系统的“反思日志”和“情景回顾”,训练和验证自己的直觉判断。当你无法通过外部信息做出决策时,如何校准你身体和心灵深处给出的信号,从而做出既有理性基础又富有人性洞察的决定。 --- 结语:成为自己的灯塔 《静默的航行》是一本面向内心世界的地图集。它不保证你永远不会遇到风暴,但它承诺,当你经历风暴时,你将拥有一个坚固的船体、清晰的航海图,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永不熄灭的内在灯塔,照亮你前行的方向。这不是关于到达终点,而是关于享受每一个呼吸、每一次摇摆,并学会在无常中,稳稳地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