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大词典-(第2版)

英汉大词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谷孙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双语词典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参考书
  • 第二版
  • 汉英词典
  • 词汇
  • 英语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单图书大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译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ISBN:9787532742035
商品编码:1606745486
出版时间:2007-03-0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英汉大词典-(第2版)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作者:陆谷孙 主编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228.00 页数:2458 印次: 1
ISBN号:9787532742035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英汉工具书的旗舰之作。
★第2版五年修订之工,译文出版社荣誉巨献。
★复旦大学教授、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陆谷孙先生主编,并撰写英语前言。
★专家都在用,你也应当用的quan威词典。

[《英汉大词典》的荣誉]

1、 1993年首届国家图书奖
2、1993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一本好书)
3、1999年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工具书、译著和学术资料类一等奖
4、替代《远东英汉大词典》成为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十五年来,《英汉大词典》已经成为我国英语领域内颇具代表性的quan威工具书,在英语专业人员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英汉大词典(第2版)修订说明]

《英汉大词典》曾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是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英汉大词典》(第2版)由陆谷孙为首的专家们在di一版的基础上,倾五年之力,经大规模增补修订而成。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主编并领衔修订。收录词条22万,覆盖面广,查得率高,释义力求精准。增补新词、新义约2万条,及时描记zui新语言动态。例证近24万条,典型示范,举一反三,译文通达。承载大量语法、语用信息,兼顾学习型词典特征和百科信息。附录全面更新,图文并茂,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

《英汉大词典》出版历史
《英汉大词典》缘起于1975年周恩来总理抱病批发的国务院[1975]137号文件,该文件正式下达了当时我国规划内的zui大双语工具书的编纂任务。《英汉大词典》1987年被列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91年9月出版发行。
《英汉大词典》是我国di一部由英语专业人员自行规划设计、自订编辑方针编纂而成的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全书收词20万条,总字数约1500万。作为一部现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型辞书,《英汉大词典》侧重于客观记录描述英语各品种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实际使用状况,注意收集第一手语言资料,反映出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双语词典编纂的水平。
1999年,为了及时反映现代英语中的新发展,《英汉大词典补编》出版,延续了《英汉大词典》的生命力。
2001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用五年时间对出版已有十年的《英汉大词典》进行全面修订,主要任务是针对硬伤勘误纠错,更新专名和术语的信息,增补英语新词、新义、新用法,同时对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改进性修订。全新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将于2007年春季出版发行。

 



全书收词条约22万,增2万余条新词新义,设附录13种(撤销《世界主要城市间航空距离》、《世界主要城市与北京时差表》等7种)。

 

陆谷孙教授是复旦大学终身教授、文科杰出教授,原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任全国政协委员、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陆教授被称为“中国的英语大师”,在词典编纂、莎士比亚研究和文学翻译方面犹见功力。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翻译英美文学作品10余部(种),发表散文、杂文50余篇,是在国际性莎学研究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少数中国专家之一。

 

修订说明
“What Is Out of Sight Is Lost Forever?”
体例说明
略语表
英语音标
主要参考书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权威工具书 一、 概述与修订背景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持修订、商务印书馆权威出版的单卷本现代汉语词典的最新权威版本。自1953年首次出版以来,本词典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全面反映当代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深刻体现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精神,成为海内外最为广泛使用、最受推崇的汉语规范工具书。 第7版的修订工作,是在深入研究了近十年来社会语言生活的新变化、新趋势的基础上展开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以及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汉语的词汇系统、语义结构和用法习惯都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新词、新义、新用法层出不穷,同时,部分旧有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内涵也发生了微妙的调整。 本版修订的目标,旨在“精炼、准确、权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持其一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同时,更贴合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修订团队汇集了语言学、词典学界的顶尖专家学者,历经数年潜心研究、反复论证和审校,确保了释义的科学性、例证的经典性和规范标准的统一性。 二、 收词范围与规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收词上遵循“以常用为主,兼收必备”的原则,全面反映当代汉语的核心词汇。 1. 词目总量: 本版收录词目总数超过37万条,涵盖了单音节、双音节及多音节词汇、成语、熟语和一部分重要外来词。词目数量相较于前一版本有显著增加,尤其对反映新时代生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词汇进行了大量增补。 2. 科技与新词: 紧密追踪社会发展,增收了大量源自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经济金融、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化、术语化热词。例如,对“大数据”、“云计算”、“基因编辑”、“共享经济”、“网红”、“点赞”等在当代汉语中具有高使用率的新词和新义进行了精准的收录和规范的释义。 3. 规范与历史词汇的平衡: 在坚持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前提下,对部分历史文化典籍中常用但当代口语中不常出现的词汇予以保留,并明确标注其使用语境或历史性,以满足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需求。同时,对大量使用频率低、已基本被淘汰的词语进行了审慎的清理。 三、 释义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释义是工具书的灵魂。第7版在释义的准确性、清晰度和系统性上进行了大幅提升: 1. 释义的精炼化: 遵循“少说一句话,多准一个义”的原则,对大量多义词的义项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力求用最简明、最准确的语言界定词义,避免繁复和歧义。对于核心义项和常用义项,进行了优先排序和重点阐释。 2. 辨析与区分: 针对易混淆的同义词、近义词(如“似乎”、“好像”、“仿佛”),本版增设或完善了义项辨析的文字,帮助读者准确把握词语的细微差别,提升表达的精确性。 3. 语体色彩与使用范围标注: 更加细致地标注了词语的语体色彩(如:书面语、口语、俚语、敬语、贬义、褒义)和适用范围,使读者在实际运用中能恰当地选择词汇。 四、 例证的丰富性与时代性 例证是检验词义是否准确、生动的最重要标准。第7版在例证的选取上,体现了高度的时代性和权威性: 1. 经典与时新结合: 保留了前几版中选自文学经典、古籍名篇中的典范例句,体现汉语的文学底蕴和历史深度。同时,大量引入了来自当代优秀报刊、权威文献、以及主流媒体的鲜活例证,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 2. 语境的多样性: 例证的设计力求覆盖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用法,尤其是新词的例证,均选取了当下最规范、最常见的搭配形式,帮助读者理解新词的“语境生命”。 3. 句式的规范性: 严格把控例句的语法正确性和流畅性,确保例句本身就是规范汉语表达的典范。 五、 规范性与语法的指示 作为国家级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坚定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并在语法指示方面进行了强化: 1. 规范用字与注音: 严格遵循国家语委最新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规范,对有争议的读音和异读词进行了统一裁决和明确标注。 2. 词性与结构标注: 对词目的词性标注更为细致和科学,如对动词的及物/不及物、名词的可数/不可数、形容词的性质/状态等进行了清晰界定。同时,对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关系进行了优化标注,方便读者理解词语的构词逻辑。 3. 动词用法标识: 针对部分动词的固定搭配和句法结构(如“把”字句、被动句的使用限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用法提示或例句示范。 六、 形式设计与使用体验 第7版在保持传统厚重感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 1. 字体与排版: 采用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字体和字号,优化了行距和版心设计,有效缓解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 2. 检索便利性: 进一步优化了音序排列的规则,特别是对外来音译词的排序进行了微调,并提高了检索符号(如部首、笔画、拼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使用户能更快地定位目标词条。 3. 附录的充实: 附录部分内容丰富,涵盖了《汉语拼音方案》、常用汉字笔画数、标点符号用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简表等实用信息,使词典成为一个功能更全面的语言学习与参考平台。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一部集权威性、规范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当代语言规范工具书。它不仅忠实记录了当代汉语的丰富面貌,更以其严谨的科学精神,指导和规范着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作家创作,还是科研工作、日常查阅,本词典都是不可或缺的信赖之选。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为“重度使用者”量身打造的艺术品。它的纸张质量非常好,不易洇墨,即使是我习惯用荧光笔做重点标记,也不会透到下一页去。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我经常需要把它平摊在桌面上长时间翻阅,它依然能保持平整,没有任何散页的迹象,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耐用性体现。而且,尽管内容量庞大,它的开本设计却出乎意料地合理,既保证了字号的舒适度,又兼顾了便携性,放在书架上非常大气,拿出办理事务时也显得专业可靠。细节之处,如索引页的切口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这种内在的品质感,是无法用廉价的电子产品来替代的。

评分

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处理跨文化交流材料的职场人士,我最看重的是词典的“时效性”和“前沿性”。虽然纸质词典的更新周期天然存在限制,但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喜的努力。我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近些年新兴的科技词汇和网络热词,这些词汇往往是其他老版词典完全缺失的盲区。更让我佩服的是,对于一些新兴概念,它不仅给出了最贴切的汉译,还用精炼的文字解释了该词汇的社会背景或技术内涵,避免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这说明编纂团队紧跟时代脉搏,没有将自己束之高阁。拿最近讨论很热的某个AI术语来说,我查阅了其他几本工具书都查不到,但翻开这本,它不仅收录了,还清晰地标明了其所属的学科领域。这本词典仿佛是活的,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评分

这本工具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沉浸在双语学习中的人量身定制的救星。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那种厚重扎实的手感就让人心头一热,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排版上,它做到了在信息量巨大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字体大小和行距的拿捏恰到好处,长时间盯着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要提的是它的收词量,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词典可以比拟。它不仅覆盖了日常交流中必须掌握的核心词汇,更深入到了专业领域和一些非常地道的俚语表达。我最近在阅读一些早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时,遇到一些生僻的古词,别的在线工具都解释得模棱两可,但它总能给出最准确、最符合语境的释义,甚至还会附带词源分析,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瞬间立体了起来。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是电子词典很难给予的深度体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可以安心信赖的、陪伴我学术和职业生涯成长的良伴。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大词典”这类书籍抱有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规模,难免在精细度上有所欠缺。然而,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本《英汉大词典》(第2版)的看法彻底转变了。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罗列词条,而是真正注重“使用”的维度。例句的设计尤其值得称赞,它们不是那种生硬、教科书式的假大空,而是取自真实语料库的、鲜活的语境。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多义词的处理方式,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按照词义的演变顺序和使用频率进行了排序和区分,并通过小括号中的提示语,明确指出了不同语境下应选用哪个义项。这对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至关重要。比如,同一个动词,在法律文书中和在日常口语中的用法可能天差地别,这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区分说明,真正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

对于学习者而言,词典的“辅助学习功能”往往是区分好坏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它不仅仅是查词的工具,更是一本系统的词汇学习手册。例如,在动词词条下,它系统地梳理了其常见搭配(Collocations)和固定的介词使用习惯,这对于想要写出地道英文邮件的我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过去常常因为介词用错而闹笑话,但对照着这本书的搭配列表,我现在对“depend on”、“rely upon”等结构的把握准确率大大提高。此外,它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梳理也极为细致,常常给出不同词汇之间的细微语感差异的解释,比如“big”、“large”、“great”在不同情境下的微妙区别。这使得我的词汇积累不再是孤立的点的集合,而是形成了网络化的、有层次感的知识体系。

评分

输的装帧对不起内容,有几页甚至没有裁剪整齐,粘连并褶皱在一起。

评分

很好!

评分

一直想要的一本书,终于到手啦

评分

比我想的大好多,五星

评分

好好好,看了一下下。

评分

印刷质量太差了!!!应该不是正版!!!

评分

好大一本,被惊到了。希望以后好好学习。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字迹很清晰,纸张很好,词汇量很丰富,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