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素描技法完全教程: 角色繪製與設定篇

漫畫素描技法完全教程: 角色繪製與設定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繪漫堂 著
图书标签:
  • 漫画
  • 素描
  • 技法
  • 角色设计
  • 绘画教程
  • 动漫
  • 插画
  • 绘画技巧
  • 漫画技法
  • 角色绘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拓客
ISBN:9789863754084
商品编码:16076962
包装:平裝
开本:25K
出版时间:2015-07-30
页数:24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你心中最愛的動漫角色是哪一點最打動你?有沒有想把「愛」畫下來的衝動呢?

掌握動漫角色設定與繪製,一本搞定!

本書以漫畫角色的繪製與設定為主題,從設計角色的基礎開始(臉部、髮型、體型、年齡、性格、形象…),到角色的表情與動作(可愛型、陽光型、冷酷型、憂鬱型、腹黑型……)的風格設定,再擴展至角色服飾道具,以及主配角的設計。最後,講解簡單的角色上色要點,讓你能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動漫角色。
  
本書圍繞動漫角色繪製與設定的方面,從設計角色的基礎開始,到角色的表情與動態、服飾與道具等等…細緻講解了漫畫中角色的繪製與造型設計方式,對細節部位的分析與講解十分到位。

在最後兩章,將進行演練,設計完整的動漫角色,並將設計主角與配角的關鍵點融會到彩色動漫角色的範例中。
 
動漫愛好者在繪製漫畫時,可以參考本書,繪製出滿意的動漫角色。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繪漫堂
封面插畫繪製
peiching09@yahoo.com.tw
pixivID:2900501 FB:何培慶

目录

第1章 角色繪製基礎 
1.1 著名漫畫角色解析 
1.2 角色面部設計 
1.2.1 突出人物差異化的臉型 
1.2.2 設計合適的五官 
1.3 角色髮型設計 
1.3.1 頭髮長短根據性格而定 
1.3.2 將人物的直發變為卷髮 
1.3.3 顏色有助於提高角色的辨識度 
1.3.4 劉海對稱與非對稱的區別 
1.3.5 頭髮造型:捆紮與發飾 
1.3.6 一些創意髮型的設計 
1.4 角色體型設計 
1.4.1 頭身比的差異化設計 
1.4.2 身體各部分的構造與肌肉表現 
1.4.3 基本體型的繪製 
1.4.4 奇特體型的繪製 
1.5 如何繪製不同年齡的角色 
1.5.1 兒童 
1.5.2 少年的設計要注意性格 
1.5.3 繪製少女要注意體型的表現 
1.5.4 如何畫出帥酷的成熟男性 
1.5.5 如何繪製嫵媚多姿的成熟女性 
1.5.6 如何繪製不同性別的老人 
1.6 角色性格與形象的關係 
1.6.1 正面性格 
1.6.2 反面性格 
1.7 角色造型風格設計 
1.7.1 少女漫畫風格造型 
1.7.2 少年漫畫風格造型 
1.7.3 Q版漫畫風格造型 
1.7.4 寫實漫畫風格造型 
1.8 案例練習:設計一個成熟女性的全身像 

第2章 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1 可愛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1.1 蘿莉的表情與動作 
2.1.2 正太的表情與動作 
2.2 正義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2.1 正義少女的表情與動作 
2.2.2 正義青年的表情與動作 
2.3 陽光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3.1 陽光女孩的表情與動作 
2.3.2 陽光少年的表情與動作 
2.4 冷酷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4.1 冷酷禦姐的表情與動作 
2.4.2 冷酷男性的表情與動作 
2.5 憂鬱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5.1 憂鬱少女的表情與動作 
2.5.2 憂鬱少年的表情與動作 
2.6 腹黑型人物的表情與動作 
2.6.1 腹黑少女的表情與動作 
2.6.2 腹黑少年的表情與動作 
2.7 案例練習:設計一個運動中的人物 

第3章 使角色千差萬別的服飾、道具設計 
3.1 服飾繪製基礎 
3.1.1 先有人體後有服裝 
3.1.2 服裝質感的表現  
3.1.3 褶皺的繪製 
3.2 服裝的差異變化 
3.2.1 體現年齡差異的著裝 
3.2.2 體現性格差異的著裝 
3.2.3 體現季節差異的著裝 
3.2.4 體現身份差異的著裝 
3.2.5 體現場所差異的著裝 
3.3 道具繪製基礎 
3.3.1 “隨身攜帶”的道具是角色設計的亮點 
3.3.2 隨身攜帶的生活道具 
3.3.3 隨身攜帶的武器 
3.4 五大主題類型的服飾和道具設計 
3.4.1 校園型 
3.4.2 成熟型 
3.4.3 熱血型 
3.4.4 科幻型 
3.4.5 古代型 
3.5 案例練習——人物頭部的繪製流程 

第4章 如何設計主角、配角 
4.1 反差設計突出主角 
4.1.1 頭部的反差 
4.1.2 體型的反差 
4.1.3 性格的反差 
4.2 非人類角色的設計 
4.2.1 動物 
4.2.2 機械 
4.2.3 獸人 
4.3 案例練習:設計一組差異化明顯的主配角 

第5章 角色素描設計實戰演練 
5.1 女性角色——幻想世界的美少女 
5.2 男性角色——陽光的沙灘少年 
5.3 Q版角色——超萌的卡哇伊大叔 
5.4 動物角色——寫實獵豹 
5.5 正義角色——正義戰士 
5.6 反派角色——黑女王 
5.7 妖怪角色——外星球科幻動物 
5.8 機械角色——鋼鐵戰士 

第6章 角色上色實例 
6.1 可愛的萌系美少女 
6.2 帥氣的運動男生 

艺术的轨迹:从古典雕塑到现代装置的演变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西方艺术史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古典写实主义向现代艺术的过渡时期,重点剖析雕塑和装置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形式、材料革新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辨。我们不着眼于平面绘画的叙事结构,而是聚焦于三维空间语言的构建与解构。 第一章:文艺复兴的完美追求与古典传统的再审视 本章首先回顾了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家如何将古希腊罗马的理想化人体美学推向巅峰。我们将细致分析米开朗基罗在大卫雕像中对解剖学精确性的掌握,以及他对“未完成”状态的探索如何预示了后世的现代性。不同于侧重于故事叙述的绘画,雕塑在此阶段强调的是永恒性、平衡感和对理想形式的几何化提纯。我们考察了雕塑的材料——大理石和青铜——如何影响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以及这些材料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象征的权力与神圣性。这一时期的技术高峰,特别是蜡模铸造和湿壁画的雕塑化处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巴洛克的光影戏剧与情感的张力 进入巴洛克时期,艺术的焦点从理性的和谐转向情感的爆发。本章着重分析贝尔尼尼(Bernini)的作品,他如何通过对大理石的“软化”处理,使其展现出织物、皮肤乃至风的动态效果。这种对瞬间和运动的捕捉,标志着雕塑从静止的纪念碑性向叙事性和戏剧性的转变。我们比较了巴洛克雕塑在教堂和宫廷环境中的功能差异,探讨了其如何服务于宗教和政治宣传。此外,本章还将涉及早期洛可可风格中,雕塑材料从沉重的石材向更轻盈的瓷器和灰泥的转移,这预示着艺术品对私人空间的渗透。 第三章:新古典主义的回归与浪漫主义的反思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的兴起是对巴洛克繁复的一种理性矫正。本章剖析了对古典“纯粹性”的再度推崇,以及这种风格如何在欧洲的政治剧变中被用作意识形态的工具。我们将对比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精致打磨与雅各布·赖因霍尔德(Jacob Reinhold)对古罗马遗迹的考古式重现。紧随其后,浪漫主义运动对情感和非理性主题的关注,促使雕塑开始关注个体经验和异国情调。对“原始”材料和粗粝表面的探索,开始挑战古典主义对抛光表面的执念。 第四章:迈向现代:现实主义、印象派的边缘与材料的解放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剧变,艺术界开始质疑传统学院派的教条。本章的重点是现实主义雕塑家(如杜米埃尔)如何将目光投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劳动者的形象,这在传统上是被雕塑艺术所排斥的题材。印象派对光影短暂性的捕捉,对雕塑意味着什么?本章探讨了艺术家如何尝试通过非传统的凿刻手法和未完成的形式(如罗丹的《地狱之门》的碎片化处理)来表达瞬间的感知,这极大地拓宽了雕塑的形式语言。材料学上的突破,例如铸铁和玻璃的引入,也开始为雕塑的结构和体积带来新的可能性。 第五章:现代雕塑的革命:形式的解构与空间的重塑 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的浪潮彻底颠覆了雕塑的定义。立体主义对多视角的强调,直接影响了布朗库西(Brancusi)对形式的提纯和对“本质”的追寻。本章详细分析了立体派和未来主义如何将运动和时间纳入三维空间。随后,我们进入“物件化”的阶段:杜尚的现成品(Readymades)如何彻底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使雕塑不再依赖于艺术家手工的“创造性”,而在于其“选择”和“命名”的行为。这使得雕塑从对体积的描绘,转向了对概念的陈述。 第六章:装置艺术的兴起:环境、体验与观众的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艺术中心向美国转移,抽象表现主义的能量催生了新的空间观念。本章深入探讨了“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和“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的诞生。与传统雕塑将对象置于基座之上不同,装置艺术要求观众进入作品所构建的空间,成为体验的一部分。我们考察了战后艺术家如何利用光线、声音、影像以及现成的工业材料来创造沉浸式的体验。这一转变标志着艺术品从一个固定的、可移动的“物体”蜕变为一个场域(Field)或事件(Event)。我们将分析特定场域艺术(Site-Specific Art)的特点,以及这种艺术形式如何与建筑和自然景观进行不可分割的对话,最终挑战了艺术品的传统收藏与展示模式。 第七章:后现代语境下的材料再生与身份政治 本章聚焦于当代艺术实践,考察艺术家如何对前现代和现代的材料进行戏仿、挪用和解构。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怀疑,使得雕塑和装置艺术更加关注身份、性别、全球化和消费文化等议题。我们将研究那些使用非传统、易逝材料(如霓虹灯、塑料、有机物)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这些材料的选择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最后,本章讨论了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对传统三维艺术形式的渗透,思考在信息时代,“实体雕塑”与“虚拟装置”之间的边界正在如何被重新界定。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理解三维艺术语言如何从对人体和神性的赞美,演变为对空间、概念和观众体验的深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告诉你,当你遇到“画不出漂亮的头发”或者“手部结构总是画错”这类具体难题时,应该如何系统地去攻克它。举个例子,关于手部的讲解,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手型,而是深入分析了骨骼的关节连接和指骨的相对长度关系,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手型看起来别扭,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指节的透视关系。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让原本感觉最难画的部分,也变得可以被拆解和掌握了。此外,书中关于“线稿的魅力”的讨论也很有启发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描边,而是探讨了不同线粗、不同笔触力度如何赋予角色生命力,这对我日后进行精修和上色阶段的预处理,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个宝藏,简直是为我这种想入门却又无从下手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以前总是被各种复杂的透视和人体结构吓退,觉得漫画创作离我很遥远。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清晰易懂,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艰涩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几何体开始,一步步引导你理解如何构建角色的骨架和动态。特别是关于“角色设定”的部分,讲得特别到位。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设定角色背景”,而是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模板和思考框架,比如如何通过角色的服装、发型、肢体语言来体现其性格和故事背景。我尝试着用书里教的方法去设计一个原创角色,发现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不再是画一个好看的皮囊,而是真正开始思考这个角色“活着”的样子。书里大量的例图也很有启发性,对比了不同风格的绘制方法,让我明白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力。这对于想形成自己独特画风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了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方向。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市面上那些充斥着“速成”口号的绘画书一向持怀疑态度,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绝不是那种只会教你“照着画”的图解集,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么画”的底层逻辑。书中对人体动态的解析尤其精彩,它用非常巧妙的简化方式(比如用“能量线”或“动作轴心”来捕捉动态的精髓),让我迅速抓住了动态线条的精髓。我过去画的人物总是僵硬不自然,仿佛是摆拍的模特,但现在我能更好地理解角色在运动、发力、甚至情绪波动时,身体是如何发生微妙变化的。而且,这本书对“面部表情”的刻画也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讲解,从基础的五官结构到复杂的情绪传达,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拆解。它教会我如何通过眼睛、嘴巴、眉毛的细微调整,让一个表情从“开心”变成“略带嘲讽的微笑”,这种层次感是以前的书籍很少涉及到的。对于进阶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依然能提供很多值得琢磨的细节和提升点。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对我的提升空间有限,没想到它在“风格化与创新”这个高级主题上,提供了非常深刻的见解。它没有强迫读者去模仿书中的任何一种风格,反而鼓励我们在学习了基础结构和逻辑之后,如何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些规则,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书中对比了数种知名漫画家在处理同一题材(比如“奔跑中的人物”)时所采取的不同视觉简化策略,这种对比分析非常犀利。它让我明白,成熟的作者都是在深谙规则之后,才能娴熟地运用夸张和变形来增强表现力。对于我这种想突破瓶颈,让自己的作品更具辨识度的人来说,这种对“设计感”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它引导我从单纯的“模仿者”转变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设计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创作视野和想象力的边界。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浪费了不少钱在那些只有漂亮封面但内容空泛的教程上,直到我找到了这本关于角色创作的宝典。这本书的组织结构非常严谨,它不是随机挑选一些技巧点进行讲解,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角色创作流程”。从最初的脑海中的一个模糊概念,到如何将其具象化为纸面上的线条,每一步都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我尤其欣赏它在“世界观构建对角色设计的影响”这一块的处理。它强调了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处的世界相互塑造的。比如,一个生活在极寒之地的角色,他的服装材质、保暖措施,乃至面部表情的习惯都会与生活在热带的角色有所不同。这种全局观的培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己作品完整性的要求。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上一堂专业的设计课,老师不仅教你如何画,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思考”一个角色的合理性和魅力所在。书中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令人称道,清晰度极高,配色得当,完全不会造成视觉疲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