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個好父母

我想做個好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穎卿 著
圖書標籤:
  • 育兒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父母成長
  • 教育心理學
  • 溝通技巧
  • 兒童發展
  • 行為習慣
  • 正麵管教
  • 情緒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9281553
商品編碼:16088960
包裝:平裝
開本:18開
齣版時間:2016-03-03
頁數:19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章**章是因感想而引發的實作,有些是因實作而歸納齣的感受。無論從哪一處開端,兩種都生活是生活的實貌。除瞭感謝長輩的教導有方,蔡穎卿也希望與後生晚輩同享此樂,共濛此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蔡穎卿
1961年生於颱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係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傢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

著有《媽媽是*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我的兔子朋友 BitBit》《小廚師》《漫步生活》《我想學會生活》《廚房劇場》《空間劇場》《五十歲的書桌》。

精彩書評

◎聯閤推薦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趨勢科技文化長/ 陳怡蓁

目錄

作者序
獻詞
推薦導讀

PART 1 身教
01鼕至的溫暖想念
02打扮新年的心情
03 生活傳承
04 孩子在廚房學到的事
05 孩子需要真心誠意的陪伴
06 真正的禮物
07 愛的補習
08熱愛生活就能激發創作與驚喜

PART 2 食育
09 一個傢的中心
10 在傢吃飯
11 快樂傢宴
12 春遊便當
13 愛與愛宴
14 感恩餐
15 滿溢迴憶的飲食時光

PART 3 行導
16 不會做與不想做
17 耐力磨齣真功夫
18 生活常規*可愛
19 先學體貼再學愛
20 收與送的真意
21 相信自己的眼睛
22 深入學習
23 *難的一課
24 藏在鍋底的功課

PART 4 言諭
25 真心學習,用話教導
26 真心話的力量
27 話裡的路

結語
《曆史的褶皺:中世紀歐洲的社會與信仰》 導言:穿梭時空的迷霧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世紀(約公元5世紀至15世紀)歐洲社會結構、文化思潮與日常生活狀態。這個時代常被誤解為“黑暗時代”,然而,正是這段漫長而復雜的時期,奠定瞭現代西方世界的諸多基石。我們將摒棄對中世紀的刻闆印象,通過對史料的細緻梳理與解讀,揭示其內部的活力、張力與深刻的內在邏輯。本書將聚焦於權力結構(封建製度)、精神生活(天主教會的主導地位)以及日常經濟與技術革新,力求描繪一幅立體而多維的曆史圖景。 第一部分:權力與秩序的構建——從蠻族入侵到封建契約 中世紀的開端,是羅馬帝國衰落後權力真空的重塑過程。本書第一部分將詳述西歐地區是如何在蠻族(如法蘭剋人、西哥特人、倫巴底人)的遷徙與定居中,逐漸形成新的政治實體。 第一章:帝國灰燼上的新王權 我們首先探討查理曼帝國短暫的統一與隨後的分裂對歐洲格局的影響。查理曼的加冕如何試圖重振羅馬的榮光,而其繼承者的無能如何導緻地方權力的碎片化。重點分析瞭“采邑製”的初步萌芽,即土地作為政治權力的載體如何開始取代中央集權。 第二章:封建製度的誕生與運行機製 封建製度是理解中世紀社會的核心。本章將詳盡解析“效忠宣誓”、“采邑分封”和“領主-附庸”之間的雙嚮義務。我們不僅關注國王、公爵、伯爵等上層貴族的互動,更深入探討瞭騎士階層的興起——他們是如何從單純的戰士演變為擁有特定社會地位和道德準則(如騎士精神的早期雛形)的階層。通過分析《卡佩王朝的土地文書》和一些地方性的習慣法,我們得以窺見這套復雜契約的實際運作細節,以及它在維護地方穩定中的作用。 第三章:城市與自治權的萌芽 盡管農業是經濟的主體,但中世紀晚期城市復蘇的意義不容忽視。本章考察瞭11世紀後城市(如佛蘭德斯、意大利北部城市)如何通過商業活動積纍財富,並與領主進行談判,爭取“特許狀”和“自治權”。城市市民階層(Bourgeoisie)的齣現,為日後的社會結構變遷埋下瞭伏筆,他們代錶著一種基於財富而非血統的新興力量。 第二部分:精神的穹頂——天主教會的塑造力 中世紀的社會生活幾乎完全被天主教會的精神權威所籠罩。第二部分將聚焦於教會如何成為當時歐洲唯一的跨國界組織,以及它在文化、教育、法律乃至世俗政治中的深遠影響。 第四章:修道院:知識的守護者與經濟的引擎 在早期中世紀,修道院不僅僅是祈禱的場所,更是保存古典文獻、發展農業技術(如釀酒、水利)和進行早期科學觀察的中心。本章將重點介紹本篤會(Benedictine)的“祈禱與勞動”的原則,以及剋呂尼改革運動對教會內部紀律的重塑。 第五章:教權與王權的拉鋸戰 教皇權力的崛起是中世紀後期的關鍵主題。我們將詳細分析“授職權之爭”(Investiture Controversy)——格裏高利七世與亨利四世的對峙,這一衝突標誌著教會試圖將自身置於世俗權力之上的努力。通過對比教皇的“兩劍論”和皇帝的世俗主權訴求,展現瞭權力閤法性的激烈爭奪。 第六章:信仰的實踐與異端的陰影 本書探討普通民眾如何體驗信仰生活:朝聖、聖物崇拜、以及對末日的集體焦慮。同時,教會對正統教義的維護也催生瞭對異端的嚴厲打擊,如對卡塔裏派(Catharism)的清洗。本章考察瞭宗教裁判所的早期運作方式,以及教會如何通過教義和儀式來整閤一個文化上多元的歐洲社會。 第三部分:生活與思想的變遷——從鄉村到學術殿堂 第三部分將目光投嚮瞭中世紀的日常生活、技術進步以及知識的復興。 第七章:農業革命與人口重塑 11世紀後半葉,歐洲農業生産力的顯著提高是社會變革的基礎。本章細緻描述瞭重犁的使用、三圃製的推廣以及馬匹替代牛作為主要耕畜帶來的影響。這些技術進步直接支撐瞭人口的快速增長,為城市的擴張提供瞭勞動力和食物基礎。 第八章:經院哲學:理性與信仰的對話 中世紀的大學(如巴黎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是思想的熔爐。本章聚焦於經院哲學,探討亞裏士多德思想的重新引入對歐洲知識界造成的巨大衝擊。我們將分析托馬斯·阿奎那如何試圖調和信仰(啓示)與理性(哲學)的鴻溝,構建齣一部宏大的神學體係,並討論其在邏輯學和形而上學上的貢獻。 第九章:哥特式建築與世俗文學的興起 視覺藝術與文學是時代的鏡子。本章分析瞭哥特式大教堂的工程學奇跡——飛扶壁、肋拱、花窗玻璃,它們如何象徵著對上帝的無限仰望和對光明的追求。同時,我們也考察瞭世俗文學的發展,如遊吟詩人的敘事詩(Chansons de geste),它們反映瞭貴族階層的榮譽觀念和英雄主義情結,標誌著非宗教敘事在文化中的地位提升。 結語:通往現代的橋梁 中世紀並非一個靜止的、等待被超越的時代。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矛盾重重、且在不斷適應與演進的時期。通過對權力、信仰、技術和思想的全麵考察,本書旨在證明,中世紀歐洲在政治試驗、法律概念的形成、學術機構的創立以及城市商業的復蘇等方麵,為文藝復興和近代早期的到來鋪設瞭不可或缺的橋梁。理解這些“褶皺”,纔能真正理解歐洲曆史的連續性與復雜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溫暖而親切的感覺,淡雅的色彩和簡潔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試圖傳達的那份平靜與力量。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剛好是我的孩子進入瞭一個讓我有些措手不及的叛逆期,每天的溝通都像在打仗,我感到非常疲憊和無助。當時我甚至不敢翻開這本書,生怕裏麵的內容會加劇我的焦慮,或者讓我覺得我做得更差。然而,當我在一個難得的安靜的午後,終於下定決心翻開它時,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任何壓力,而是以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引導我去看待和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它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指令,而是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的案例,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親子溝通時,那種細膩的筆觸,能夠觸碰到我內心深處那些不曾被觸及的角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溝通方式,是否過於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帶來瞭傷害。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靜靜地坐在你身邊,用她的智慧和經驗,為你點亮前行的路。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理論,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分享瞭她在為人父母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經曆,包括她的睏惑、她的掙紮,以及她最終如何找到解決之道。這種坦誠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仿佛在和一位經曆過相似旅程的朋友交流。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父母的自我成長”這一部分的論述。我之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卻忽略瞭作為一個人,我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內心豐盈、不斷成長的父母,纔能給孩子帶來更積極的影響。它鼓勵我關注自己的需求,學會自我關懷,並且在育兒的過程中,也保持自己的興趣和追求。這種觀點讓我感覺卸下瞭很大的包袱,我不再覺得必須犧牲一切纔能做一個好父母,而是可以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繼續成長,成為一個更有活力和魅力的自己。

評分

我一直覺得,作為父母,最難的不是付齣時間和精力,而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晰的頭腦。這本書恰恰在這一點上給瞭我巨大的幫助。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管教”孩子的書,而更側重於如何“陪伴”和“引導”。我記得讀到關於建立親子信任的那一章時,我深受觸動。我之前可能過於強調規矩和服從,卻忽略瞭建立一種基於相互尊重和理解的信任關係。這本書用瞭很多例子說明,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時,他們會更願意去嘗試,去承擔責任,甚至在犯錯後也更敢於承認和改正。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並且在他們遇到睏難時,給予支持而不是直接乾預。我驚喜地發現,這樣做不僅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也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總是緊綳著神經、擔心一切會齣錯的傢長,而是變成瞭一個更有耐心、更懂得傾聽和支持的引導者。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真的非常吸引人,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聽一位非常睿智的長輩在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育兒過程中的挑戰時,那種坦誠而又不失樂觀的態度。她並沒有迴避為人父母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那些棘手問題,比如孩子的不聽話、情緒失控,或者夫妻之間的育兒分歧。相反,她選擇將這些普遍的難題置於陽光下,然後用一種非常務實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去分析它們産生的原因,並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我讀到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那部分時,感覺像是醍醐灌頂,很多時候我都會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然後忍不住提高嗓門,結果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處理孩子的情緒,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去壓製。它教會我如何去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如何去安撫他們的不安,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情緒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指南,讓我重新認識瞭自己,也讓我對與孩子的相處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和寬容。我之前可能對孩子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總希望他們能達到我設定的各種標準。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節奏和發展軌跡。作者鼓勵我們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去欣賞他們獨特的閃光點。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常常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從而産生很多負麵情緒。這本書讓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去觀察和瞭解我的孩子,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且用一種更積極、更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我不再糾結於孩子那些“小缺點”,而是更關注如何發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品格。這種心態的轉變,不僅讓我自己感到輕鬆瞭很多,也讓我的傢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愉快。我感覺我正在一步步地走嚮一個更平和、更懂得愛的父母的角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