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才學生宿舍遇見未來大科學家: 打開奇想的大門, 走進科學的文學、詩意與美

在天才學生宿舍遇見未來大科學家: 打開奇想的大門, 走進科學的文學、詩意與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野文子 著,戴偉傑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普及
  • 科普读物
  • 青少年读物
  • 人物传记
  • 科学史
  • 天才
  • 教育
  • 启发性阅读
  • 文学性科普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5671976
商品编码:16089603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6-06-02
页数:12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歡迎光臨「登茂金斯」學生宿舍!
這裡住著四名未來將名震科學領域的年輕學生:
書本不離手的 湯川秀樹(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沉迷鏡中世界的 朝永振一郎(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 以「植物的情人」自居
(雪博士)中谷宇吉郎 眼中的雪是「天上寄來的信」……

「2015年*佳漫畫-這本漫畫必讀!」!熱銷75000冊!
四大科學家科普作品選讀!

高野文子——與大友克洋、柴門文同為引領
日本漫畫「新浪潮」風格的重要創作者!

帶領你發掘科學的文學、詩意與美,
將科學家的思考視覺化,連文科生也興味盎然!

◎審訂|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卜宏毅

詩與科學不只是從同一場所出發,我想*終的目的地應該也是相同的……
不管是哪條路,只要持續地一直走下去,我想彼此應該會慢慢接近。
不僅如此——這兩條道路,甚至可能在意想不到之處交會。——湯川秀樹,1949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

看到窗邊一朵盛開的花,你是讚嘆它的美,還是想再多了解它?這兩種心情有很大差異嗎?
自然科學,真的有那麼難、離我們那麼遠?

充滿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學入門書
見證科學蘊含的美,科學家的詩心
一部將科學本質放上日常舞台的不思議作品

朝永振一郎、湯川秀樹、牧野富太郎、中谷宇吉郎──日本史上對科學界貢獻卓著的四大學者,
年輕時的他們,在一百多年前那個時代,是怎麼面對科學這門學問?他們都在思考些什麼?

日本重量級漫畫家高野文子,就從這裡出發,讓想像力起飛,忘卻時間的距離,打造一個獨特的空間:「登茂金斯學生宿舍」,二樓住著這四名立志成為科學研究者的年輕學生:

?湯川秀樹:1907-1981,理論物理學家,1949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
?朝永振一郎:1906-1979,以量子電動力學上的貢獻,1965年與美國物理學家費曼、施溫格共同獲得的諾貝爾物理獎。
?牧野富太郎:1862-1957,日本**位使用林奈分類系統分類日本植物的植物學家,命名2500種以上植物,日本植物學之父。
?中谷宇吉郎:1900-1962,物理學者,1936年成功製造人工雪結晶,是全世界**人,有「雪博士」之稱。

宿舍管理人登茂子(Tomoko)與小女兒金子(Kinko),在每天的平凡生活中與這些以科學為志向的怪咖學生交手,不知不覺開啓了她們對自然科學的想像與理解:

 .鏡像對稱理論的證明,跟「上帝到底有沒有左右手使用習慣」有關?
 .植物沒有一片葉子是無用的,例如鬱金香捲曲的葉子,是為了收集雨水,發揮像漏斗一樣的作用。
 .自然界裡為何只有曲線?人類又為何要選擇直線?
 .即使我們確定這裡有十頭牛,但這不表示存在著「十」這個數字。「數」其實是接近虛構的東西?
 .所謂科學,就是會一口氣走得很遠、很前面。要等到了很遠的地方後,有些事才能看清楚。
 .隨著科學不斷進步,是否會有那麼一天,我們能夠不再害怕受傷或生病?


*後,「登茂金斯學生宿舍」甚至來了一個貴客:《物理奇遇記》的作者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 1904-1968),終於揭開「登茂金斯」(TOMOKINSU)這個名字的祕密…….

這些科學家留下的諸多散文、講稿成了高野文子的線索,配上她聞名畫壇的風格化筆觸,描繪出他們的對世界的好奇與關注,引領我們追尋他們的視線注目之處、筆記本或黑板上的計算軌跡,以及他們的文字與話語。
身為對自然科學一竅不通的藝術家,高野文子為一般讀者找到一條親近自然科學之路。

「登茂金斯」(TOMOKINSU)之名,典故出自喬治.加莫夫經典科普系列作品的湯普金斯先生(Mr. Tompkins)。

在高野文子創造出來的這個架空世界裡,宿舍管理人登茂子和女兒金子,自然地跟這四位未來的大科學家互動,帶出他們的思考與性格。

杜撰的情節、圖像化的科學思辯,加上確實出自科學家之手的科普隨筆摘文,三者在本書中巧妙融合穿插、相輔相成,拉近了一般人與自然科學的距離,既充滿趣味又兼具出處考據,醞釀出這部充滿不可思議氣氛的獨特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高野文子
1957年出生於新潟縣,1979年在商業漫畫界出道,1980年代引領漫畫「新浪潮」風格,與《AKIRA》的大友克洋齊名。目前線上許多創作者深受她的影響。本書是她睽違十二年之久推出的新作,可謂又開創了新境地,是跨出漫畫框架、極富哲思的一部作品。
高野文子的每一部作品風格各異,共通點是她那對凝視的雙眼。她總是在某處冷靜注視著作品的世界,作品量雖少,卻每每奪下重要獎項,包括日本漫畫家協會賞優秀賞(1982)、手塚治虫賞(2003)等,在日本漫畫界占有重要地位,新作推出必會引起媒體與讀者熱烈關注,甚至有不少學界、藝文界人士特別針對其作品撰文分析討論。
在日本發行的作品尚有《絕對安全剃刀》(絶対安全剃刀)、《朋友》(おともだち)、《幸運姑娘的新工作》(ラッキー嬢ちゃんのあたらしい仕事)、《琉璣小姐》(るきさん)、《巴士四點見》(棒がいっぽん)、《黃色之書》(黄色い本),以及繪本《大家幫忙,讓我好好睡喔!》(しきぶとんさん かけぶとんさん まくらさん)

■譯者簡介

戴偉傑
曾任出版社編輯、譯者,現為文字工作者。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建國中學物理教師/高君陶
北一女化學教師/張永佶
《科學月刊》理事長/曾耀寰
台師大物理系助理教授/黃仲仁
PanSci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

【媒體評論】

《Free Style》2015冬季號〈特集;這本漫畫必讀!THE BEST MANGA 2015〉
科學與抒情幸福的融合,感受到新的漫畫表現可能性。──尾川健,書評家/大阪屋

深思熟慮的豐富性,卻充滿了輕盈感。真是大飽眼福!──川原和子,漫畫評論家
……我捫心自問到底理解多少,感覺好像太過鋒利的刀那樣恐怖。但毫無疑問的,讀完令人覺得感動。──印口崇,評論家、編輯

一 般認為自然科學與文史哲類的人文科學,就像水與油一樣無法相融。但是在過去的自然科學家中,卻有不少人悠遊於兩領域間,並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文章……高野 文子這本漫畫將朝永振一郎、牧野富太郎、中谷宇吉郎、湯川秀樹等人的名著精華以漫畫形式呈現,是少有的勇敢嘗試。本書出版至今,累印超過七萬五千冊,使這 些自然科學家的文章重新受到大眾關注。而從中學習自然科學家所擁有的詩的感性與教養,也可藉此消除世人對人文科學「沒有實用價值」這種毫無根據的誤解。 ──《日本經濟新聞》2016

對終日浸淫在文科領域的我而言,物理或科學等學問是自己連碰都不敢碰的禁忌世界。然而,讀過本書後,我完全 改觀了。書中出現的科學家,他們提出的觀念想法,不僅不是相對的極端,甚至讓人覺得很親切,與我所思索的藝術不謀而合。──石川直樹,攝影師/《母之友》 2015, 2月號

這樣的漫畫實在很難一語道盡。仔細研讀後,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漫畫的無限自由。談科學、談書、談人,談自然,在我們點頭稱是之際,高野文字帶我們走進前所未見的天地。她是獨特的表達者。希望她的下一本書別再讓我們苦等十二年。──石川潤,漫畫家/《每日新聞》2014

目前線上許多創作者深受高野文子的影響。她此次推出的作品可謂又開創了新境地,是跨出漫畫框架、極富哲思的一本書。──《讀賣新聞晚報》2014

在先前的對談中,我曾經問過萩尾望都老師:「在老師之後,有您認為厲害的同業嗎?」她立刻回答:「高野文子。」──穗村弘,詩人、作家/大修館書店《辭典的書》2014 秋季號

高 野文子的新作不像散文,也不是單純的書籍介紹,更不像是小說。它是由一個不可思議的「旁白」所構築的世界,介紹了科學家們令人回味再三的文章。透過這些文 章,我們想像著這些科學家,看到他們以學生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眼前;看到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意,轉化成追求科學的心,專心一致地學習;也從他們的言行中真 切地感受到,在技術主導的實用主義之前,純粹追求科學知識的喜悅。──《朝日新聞》2014

這本由美麗線條及柔和旁白構成的自然科學之書,一頁接一頁從視神經滑溜而入,為思想與心靈帶來愉快的體驗。──《SUNDAY每日》2014

高野文子的作品很特別。她以自身獨特的規則邏輯來創作,因此在閱讀上是極新鮮的體驗。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對讀者自身閱讀的挑戰……而且這樣的挑戰會持續多年。仔細一想,值得花這麼長時間不斷重讀的漫畫,實在很厲害。──穗村弘,詩人、作家/《週刊文春》2014

作者將對科學的印象視覺化處理成有趣、容易理解的內容,完成的作品看似簡單,其實是再三推敲琢磨的成果。除了要引導讀者對科學的思考,同時還得構思興味盎然的圖像,這絕非簡單之事。──《北海道新聞》2014

以四名科學家為題材的漫畫。據說深受物理學家加莫夫作品影響,不論畫風及內容都充滿了不可思議與溫暖,讀完令人回味再三。──竹內薰,科普作家/《日本經濟新聞》2014

本 書並無詳細的理論說明,有的只是引用科學家的隨筆、日記或入門書中的文字,故事本身也非常簡潔。但是畫與對白似乎有點蹊蹺,每一筆一畫、甚至漫畫分格,都 隱含著作者的某種意圖,令人不禁揣想這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科學。是的,這不僅僅是一本引薦書籍的書,也是引導讀者走進科學世界的科普讀物。──野坂美帆, 書店店員

讀高野文子的漫畫需要高度的讀寫能力,但若你已經厭倦那些「心靈」、「愛」等主題與「實用書」,而想徜徉在徐徐的涼風中,本書值得你挑戰閱讀。──關川夏央,作家/《週刊POST》2015

近代日本文學總是不斷探究作者的心情(內心、自我),但是高野文子反其道而行。她刻意遠離近代人的視點來觀看世界,透過科學冷靜透徹的眼,催生真正的抒情,同時也對核能所象徵的人類自我中心主義提出堅決而沉默的異議。──《東京新聞晚報》2014

(高 野文子)每部作品的風格各異……共通的是高野文子凝視的雙眼。她總是在某處冷靜地注視著其作品的世界;不論歡鬧的場面或安靜的述說,讀者都能感覺到她在背 後的凝望──注視著自己創造的世界。那不是造物主的眼神,而是像母親那般關注著自己的作品世界。──石川潤,漫畫家/《週刊文春》2014

目录

球面世界
歡迎光臨登茂金斯學生宿舍
前言

1 朝永君,烏龍麵煮好囉——朝永振一郎〈鏡中的物理學〉
2 朝永君,不要哭——朝永振一郎〈留德日記(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 ── 一九四○年九月八日)〉
3 牧野君,過新年囉——牧野富太郎〈松竹梅〉
4 中谷君,有你的信!——中谷宇吉郎〈頭上插簪子的蛇〉
5 中谷君,桌爐完成了——中谷宇吉郎〈天地創造的故事〉
6 牧野君,蝴蝶飛來了——牧野富太郎〈為什麼花有香氣?〉
7 湯川君,數豆子——湯川秀樹〈數字與圖形之謎〉
8 湯川君,你看,是松果——湯川秀樹《讀「湯川秀樹物理講義」》
9 湯川君,這是我的羽衣——湯川秀樹〈自然與人〉
10 歡迎光臨,加莫夫先生——喬治.加莫夫《喬治.加莫夫選集①湯普金斯的冒險》
11 詩的朗讀——湯川秀樹〈詩與科學──給孩子們──〉

關於「登茂金斯」與「白銀莊」
參考資料
後記

T小姐(住在東京)今年夏天想跳盂蘭盆會舞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撰写的简介,旨在吸引那些对科学与人文交汇处感兴趣的读者,同时避免提及您所提供的具体书名或内容。 --- 图书简介: 探索思想的边界:一趟横跨理性与灵感的深度旅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洞察世界本质的深度视角。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教科书,也不是一部单纯的传记合集,而是一次对人类智慧火花的深刻挖掘与艺术化呈现。它旨在邀请读者,暂时放下对僵硬公式和冰冷实验的固有印象,跟随一群杰出思想者的足迹,一同走进一个充满活力、诗意与深刻美感的认知领域。 重塑你对“科学”的理解 长久以来,科学常被束之高阁,仿佛是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与日常的情感、艺术创作格格不入。本书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我们坚信,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诞生于灵光乍现的瞬间,这种瞬间与诗人的顿悟、艺术家的激情并无二致。我们将探究那些在看似严谨的逻辑背后,隐藏着何种程度的想象力、直觉和对未知的浪漫追求。 第一部:思维的温床——那些塑造了未来的对话 本书首先将我们带入一个特定的“场域”——一个汇聚了最敏锐头脑的集体空间。这里没有等级森严的教条,只有思想的自由碰撞与交织。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最终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而是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非线性思维的力量: 深入剖析那些突破性概念是如何在看似无关的领域间建立联系。我们会发现,很多革命性的理论并非通过循规蹈矩的线性推理得出,而是源于对既存框架的彻底质疑和对未知世界的温柔凝视。 环境与灵感的共生: 探讨一个特定的物理与人文环境,如何催化了天才的诞生与合作。这种环境不仅仅是高配的实验室,更是思想自由流动的“空气”。书中会细腻描摹这种氛围下,思想的火花是如何被点燃、传递并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 年轻的驱动力: 聚焦那些在生命早期就展现出非凡洞察力的个体。探讨青春期的那种无畏的好奇心和对既定真理的天然怀疑,如何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强大引擎。他们的早期困惑、兴奋与争论,比后期的成就更具启发性。 第二部:科学的文学性——从公式到史诗 科学的语言往往是精确的,但其背后的动机和叙事却是极其人性的。本部分将揭示科学发现的内在“文学性”。 理论的美学: 探索伟大的物理定律、生物学结构或数学定理中蕴含的“优雅”与“对称”。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更简洁、更对称的理论是更“真实”的?这背后是对和谐与秩序的永恒追求,这正是艺术的核心关怀。 隐喻的力量: 考察科学家们如何使用隐喻和类比来理解和传达他们最抽象的概念。从原子的模型到宇宙的结构,这些比喻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构建新认知框架的关键桥梁。 失败的叙事弧光: 科学史充满了重大的挫折和漫长的等待。本书将这些“失败”还原为人性的挣扎与坚持,如同史诗中的英雄之旅。每一次修正,每一次推翻旧论,都是一次重大的叙事转折,充满了戏剧张力。 第三部:诗意栖居——科学与感知的交融 我们将视角转向科学如何丰富我们对世界的情感体验。科学提供了一幅更宏大、更精细的现实地图,而这份地图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诗意。 时间与尺度的震撼: 探讨接触到宇宙的浩瀚时间尺度(数十亿年)或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时,人类心灵所产生的敬畏感。这种敬畏,与仰望星空时油然而生的崇高感,本质上是相通的。 感官的拓展: 现代科学工具(如显微镜、射电望远镜)如何将我们带入人类肉眼无法触及的维度,并以此重塑我们对“美”的定义。我们不再仅仅欣赏日落的颜色,而是理解光子的行为;我们不再仅仅聆听音乐,而是解析其背后的波动原理。 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揭示那些引领时代的人物,他们的孤独、他们的狂喜、他们对真理的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们的日记、书信和不经意的言谈,展现了他们如何在其严谨的工作之外,保持一颗敏感、富有诗意的心灵。 面向谁? 本书献给所有不满足于单一学科解释的求知者。无论您是工程师、艺术家、哲学家,还是仅仅对“我们如何认知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人,您都将在这里找到思想的共鸣。它鼓励读者跨越学科的藩篱,重新发现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并以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和欣赏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既精确又充满奇迹的世界。 阅读本书,就是打开一扇门,通往一个思想可以自由呼吸、逻辑可以充满韵律的美丽新境界。 ---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天才学生宿舍遇见未来大科学家:打开奇想的大门,走进科学的文学、诗意与美》,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知识的渴望。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科学,不应是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定理,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探索,一种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歇的追问。而“天才学生宿舍”这个场景设定,更是瞬间拉近了距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青春的朝气和无限的可能性。我猜想,书中描绘的那些未来大科学家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历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突破,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灵感。他们是如何将文学的想象力、诗意的感悟,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融入到他们对科学的探索之中的呢?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看到那些充满智慧火花的对话,那些让严谨的科学闪耀出人性光辉的瞬间。我想,这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本身,更是关于科学家的心灵世界,关于他们如何用一颗开放而又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去理解真理。这是一次邀请,邀请读者一同打开奇想的大门,去领略科学那超越想象的,充满诗意的美。

评分

《在天才学生宿舍遇见未来大科学家》——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魔力。它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那些拥有卓越智慧的年轻人的深深向往。我一直觉得,很多伟大的思想,并非诞生于孤寂的实验室,而是孕育于充满活力的集体之中,尤其是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宿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未来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们,在年轻时如何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互相激发,碰撞出耀眼的灵感火花。而“打开奇想的大门,走进科学的文学、诗意与美”这一副标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理论的讲解,更是关于科学背后的精神内核,是关于科学如何与人类的情感、审美紧密相连。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科学的逻辑之美,感受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诗意,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我想,这本书或许能够让我明白,科学并非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着生命力的,它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评分

初翻开《在天才学生宿舍遇见未来大科学家》,一股清新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伟大的成就并非总是诞生于象牙塔内的冷峻思考,更多时候,它们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灵感,源于那些充满活力的碰撞。这本书的名字,恰恰捕捉到了这种精髓。它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学生宿舍”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空间,仿佛在邀请我们一同潜入那些年轻心灵的奇幻世界。我尤其期待书中所描绘的“文学、诗意与美”是如何与“科学”这个字眼交织在一起的。科学的严谨逻辑,是否会在某些时刻,被灵感的触手轻柔触碰,绽放出意想不到的艺术之花?那些年轻的科学家们,他们在探寻宇宙奥秘的同时,是否也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是否在枯燥的实验数据中,也看到了生命力的跃动,感受到了自然界和谐的韵律?这种跨越学科的融合,对我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浅尝辄止,更是对科学精神的深度挖掘,是对那些驱动着人类前进的,超越理性范畴的,纯粹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的赞颂。

评分

这本《在天才学生宿舍遇见未来大科学家》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瞬间被吸引。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年轻时期就展现出非凡才华的人们充满敬意,而“天才学生宿舍”这个词,更是为这份敬意增添了一份鲜活的色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宿舍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或许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奇思妙想,多少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未来的大胆设想。我特别好奇书中所提到的“文学、诗意与美”是如何与科学的严谨性相结合的。我一直认为,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离不开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诗人般的敏感。那些公式和理论,在天才的眼中,或许就是最动人的诗篇,最和谐的乐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年轻学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是如何在对知识的无限热爱中,将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感性完美地融合,从而打开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去发现科学背后隐藏的,那令人惊叹的文学之美、诗意之韵和艺术之感。

评分

《在天才学生宿舍遇见未来大科学家》——这是一本让我深思的作品。初拿到书名,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种充满奇思妙想,却又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学术殿堂。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跳出框架,用独特视角观察世界的“天才”们充满好奇,而“学生宿舍”这个词,又给这份好奇增添了一份生活化的亲切感。我期待书中能展现那些被我们常称为“怪才”的年轻人们,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中孕育出改变世界的伟大构想。他们会是如何在晨昏交替间,在深夜的灯光下,在同学间的切磋或争辩中,点燃科学的火花?文学、诗意与美,这些看似与严谨科学背道而驰的元素,在这本书的书名中被巧妙地融合,让我不禁遐想,科学的逻辑与艺术的灵感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迷人的共鸣?或许,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和理论,在他们眼中,本身就蕴含着宇宙最纯粹的美学;那些抽象的概念,在他们的笔下,又会化作怎样动人的诗篇?我渴望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找到那种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浪漫融为一体的独特视角,去感受科学的温度,去领略科学的魅力,去发现科学背后那颗不灭的童心和对世界无限的探索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