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徐湛学国画(DVD光盘)精装共2册 第01-32集+第33-64集书画爱好者学习

跟徐湛学国画(DVD光盘)精装共2册 第01-32集+第33-64集书画爱好者学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湛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徐湛
  • 书画
  • 教学
  • DVD
  • 艺术
  • 绘画
  • 技法
  • 入门
  • 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香根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880461244
商品编码:16189659264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跟徐湛学国画第01-32集(精装)    9787880461244    120.00

跟徐湛学国画第33-64集(精装)    9787880461275    120.00

跟徐湛学国画(第01-32集)(8DVD)


编辑推荐

  此套光盘共8张DVD,是《跟徐湛学国画》1图书的配套光盘。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亦可作为老年大学教材之用。


目    录      


 

1号盘

*一章 写意花鸟画的入门与提高

*二章 小鸡和燕子的画法

第三章 连翘花的画法

第四章 麻雀的画法

2号盘

第五章 银藤花的画法

第六章 紫藤花的画法

第七章 凌霄花的画法

第八章 牵牛花的画法(一)

3号盘

第九章 牵牛花的画法(二)

第十章 丝瓜的画法

第十一章 葫芦的画法

第十二章 荔枝的画法

4号盘

第十三章 柿子的画法

第十四章 石榴的画法(一)

第十五章 石榴的画法(二)

第十六章 寿桃画法

5号盘

第十七章 绶带的画法

第十八章 雁来红的画法

第十九章 鸡冠花的画法

第二十章 大鸡的画法(一)

6号盘

第二十一章 大鸡的画法(一)

第二十二章 大鸡的画法(二)

第二十三章 牡丹花的画法(一)

第二十四章 牡丹花的画法(二)

7号盘

第二十五章 牡丹花的画法(三)

第二十六章 葡萄的画法(一)

第二十七章 葡萄的画法(二)

第二十八章 葡萄的画法(三)

8号盘

第二十九章 枇杷的画法

第三十章 仙人掌的画法

第三十一章 学员座谈

第三十二章 学员作品讲评

 

 

跟徐湛学国画第33-64集(8DVD)

 

 

编辑推荐

  此套光盘共8张DVD,是《跟徐湛学国画》(2)图书的配套光盘。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亦可作为老年大学教材之用。

目 录

9号盘

第三十三集 竹子的画法(一)

第三十四集 竹子的画法(二)

第三十五集 芭蕉叶的画法

第三十六集 菊花的画法(一)

10号盘

第三十七集 菊花的画法(二)

第三十八集 向日葵的画法

第三十九集 山里红(山楂)的画法

第四十集 松鼠的画法

11号盘

第四十一集 水仙的画法

第四十二集 百合花的画法

第四十三集 玉兰花的画法

第四十四集 红叶的画法

12号盘

第四十五集 八哥的画法

第四十六集 翠鸟的画法

第四十七集 慈姑和蜻蜓的画法

第四十八集 荷花的画法(一)

13号盘

第四十九集 荷花的画法

第五十集 鸭子的画法

第五十一集 苍鹭的画法

第五十二集 鱼类的画法(一)

14号盘

第五十三集 鱼类的画法(二)

第五十四集 秋海棠的画法

第五十五集 珍珠鸡的画法

第五十六集 孔雀的画法(一)

15号盘

第五十七集 孔雀的画法(二)

第五十八集 仙客来和蝴蝶的画法

第五十九集 兰草的画法

第六十集 月季花的画法

16号盘

第六十一集 喜鹊的画法

第六十二集 梅花的画法

第六十三集 基础知识(一)

第六十四集 基础知识(二)


内容简介   

作为中华文化学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常务院长,回忆自己四十余载的国画生涯,徐湛感到事业的路虽然很艰辛,但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开设系列书画讲座,一讲就是3年;今年上半年央视新开的书画频道也为他专门开设了名为《跟徐湛学国画》的栏目;他的学生早已遍布世界各地……为配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的《跟徐湛学国画》栏目的讲座,特出版电视讲课VCD光盘及技法教材,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新的更为方便的学习课堂。本套光盘共8张DVD。


作者简介     

徐湛,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常务副院长、中华五千年网艺术总策划、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西城美协。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工作。徐湛先生师从李苦禅、郭味蕖和欧阳中石等大师,专攻写意花鸟,他的风格中既有李苦禅老师的凝重朴厚、郭味蕖

 

 


好的,下面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跟徐湛学国画》系列: --- 《东方神韵: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鉴赏》 作者: 王立群,张文涛 出版社: 文华学苑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共三册,配有高清彩图索引 ISBN: 978-7-5352-XXXX-X 定价: 580.00 元 内容简介: 《东方神韵: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鉴赏》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脉络的鸿篇巨制。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框架,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遗迹开始,纵览中国绘画自萌芽、发展、成熟直至衰落的漫长历程。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梳理了朝代的更迭与艺术风格的演变,更侧重于从社会文化、哲学思想和文人精神层面,剖析中国绘画的内在逻辑与独特审美体系。 卷一:源起与奠基——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中国绘画的早期探索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清谈和佛教艺术的传入,绘画开始从纯粹的装饰功能向精神表达过渡。我们详细分析了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洛神赋图》等经典作品的细致摹写与解读,揭示了人物画在这一时期的初步成熟。 进入隋唐,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包容,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唐代山水画的初步兴起,以及“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笔法,被置于重要地位。我们深入探讨了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在唐代的并存与竞争,以及阎立本、周昉等大家在人物画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将其视为理解唐代世俗与宗教绘画的宝贵样本,力求还原那个充满盛世气象的艺术世界。 卷二:转型与升华——宋元的审美革命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理学思想的兴盛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绘画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书重点阐述了宋代院体画的精微与写实,如徽宗赵佶的工笔花鸟画所体现出的高度写实主义与哲学思考。 更重要的是,本书系统梳理了文人画的崛起。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开创了注重“意境”而非“形似”的新路径。这种审美取向在元代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艺术成就,被置于元代民族矛盾和士大夫精神困境的背景下进行解读。我们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通过笔墨的枯湿浓淡、线条的抑扬顿挫,来寄托对故国山河的深沉怀念,从而使水墨山水画真正成为中国艺术的象征。 卷三:集大成与变异——明清绘画的多元格局 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本书首先剖析了明代“浙派”与“吴门画派”的艺术分野。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更多装饰性和世俗化的元素。 进入清代,绘画进入了一个高峰与争议并存的阶段。我们重点考察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如何通过对前代笔墨的集大成和系统化整理,确立了正统地位。 然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本书的后半部分着重介绍了“四僧”——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石涛的叛逆精神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们突破了传统的窠臼,以奇崛的构图和饱含激情的笔墨,展现了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超脱。特别是对石涛“我自用我法”思想的阐释,被视为连接古典绘画向近现代转型的重要桥梁。 特色与价值: 1. 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 本书收录了大量珍稀文物的高清图像,许多图片首次以专业级印刷呈现,确保读者能够清晰辨识笔墨细节。 2. 跨学科的理论深度: 深度融合了历史学、哲学、文学批评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画“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学内涵。 3. 专业的鉴赏指南: 每一章节末尾都附有“关键技法解析”栏目,系统介绍不同时期代表画家的用笔、用墨特点,为专业学习者提供参考。 《东方神韵》不仅是艺术史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引导读者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精神世界的指南。它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触摸那些凝固在宣纸上的东方灵魂与美学追求。 --- 《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通论》 作者: 孙培文 出版社: 墨香阁文化出版中心 装帧: 平装,单册大开本,附赠常用字篆隶楷行草字帖 ISBN: 978-7-8788-XXXX-X 定价: 268.00 元 内容简介: 《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通论》是一部系统梳理汉字从甲骨卜辞到现代楷书演变脉络,并深入探讨书法艺术理论的权威专著。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兼顾了文字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魅力,以及书法艺术如何依托于这种独特的载体,发展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抽象线条艺术。 第一部分:文字的诞生与形态流变 本书首先回溯到汉字的源头——甲骨文与金文。作者详尽地分析了这些早期文字的造字原理(如“六书”),以及它们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功能。随后,重点阐述了秦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书同文”政策,小篆的规范化意义,以及隶书的出现如何标志着汉字形体从“线描型”向“笔画型”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部分:楷书的定型与法度的确立 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本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楷书的形成过程,包括曹魏、晋代诸体(篆、隶、楷、行、草)的并存与发展。重点解读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楷书创作上的贡献,尤其是王羲之如何将魏晋风度融入笔法,使楷书成为典范。本书详细介绍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初唐大家在楷书“法度”上的探索与成就,阐明了唐代楷书如何达到高峰,成为后世学习的圭臬。 第三部分:笔墨精神与书法美学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书法艺术精神层面的探讨。作者提出了“笔墨即是心声”的观点,将书法视为一种高度凝练的非具象艺术。我们讨论了唐代张怀瓘的理论,宋代苏轼对“意趣”的强调,以及明清时期对晋唐传统的回归与反思。书中专门开辟章节,解析了“骨、肉、筋、血”在书法线条中的体现,以及“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内在规律。 第四部分:草书的自由与行书的实用 对于最具表现力的草书,本书细致区分了章草、今草和狂草,分析了张旭、怀素等如何将“狂”融入法度之中,使其成为抒发性情的载体。对于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行书,本书通过对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宋代苏、黄、米、蔡“宋四家”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行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取向差异。 本书的亮点: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有深入的文字学分析,更有对具体碑帖的细致点评。 全景式考察: 覆盖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大书体,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附赠实用工具: 随书附赠的字帖,精选了历代大家最具代表性的字形,方便读者即时临摹对照。 《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通论》是所有对汉字起源、书法美学、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将带您领略汉字线条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无限艺术张力。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期待的是这套书的内容结构和讲解的深度。从书名来看,是跟着徐湛老师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老师在国画界的声誉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种枯燥的笔法分解,而是能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气韵”融入到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去。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告诉我“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画”,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是什么。如果它能清晰地划分出从基础的笔墨运用到高阶的章法布局,并且每一步都有详实的图文对照,那就太棒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读者,清晰的步骤图是建立信心的关键。我希望它能涵盖花鸟、山水等多个门类,这样我的学习路径才能更加全面,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领域。这种系统性和启发性,才是判断一套国画教程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精装的版本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和珍藏的价值。我一直对国画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地学习途径,市面上的教程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针对性不强。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一种古典韵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一探究竟。打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色彩饱满,尤其是那些示范性的图例,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能接触到如此精良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装订方式,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学习的爱好者来说,太重要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学习内容,但仅仅是这种实体呈现出来的品质,已经让我觉得这笔投入非常值得。它不仅仅是一套教程,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

评分

从侧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套书似乎涵盖了大量的光盘内容,这对于一个视觉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画的线条和晕染,是文字难以完全精准传达的。我非常看重光盘中是否有高清晰度的演示过程,特别是对于“提按顿挫”这些微妙的动态技巧,只有通过视频才能直观地感受到。我设想中的理想状态是,书本提供理论和参考范例,而光盘则提供实时、无剪辑的跟练视角。如果光盘的目录结构与书本章节紧密对应,做到“书光互补”,那么学习效率无疑会大大提高。我希望制作方在光盘的录制上没有敷衍了事,比如镜头角度的选择,是否能清晰地捕捉到笔尖与纸面的接触瞬间,这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模仿。毕竟,这种技艺的传承,离开直观的演示是很难真正掌握的。

评分

一套好的学习资料,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它能否持续地激励学习者不断前行。我关注的不仅是入门阶段的引导,还有后期进阶的路径规划。我希望这套书不仅仅是教我们临摹古人的经典范式,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国画的魅力在于“个性化表达”,如果书中有针对不同学习者(比如喜欢工笔的、偏爱写意的)的差异化建议和练习方向,那就更具指导意义了。另外,售后或者配套服务的支持也值得一提,虽然这是实体书,但如果有配套的在线交流社群或者定期的辅导问答环节(即使是虚拟的),也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的平台。购买一套如此厚重的丛书,我的期待是它能陪伴我数年之久,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能独立创作的爱好者,这套书能否担当得起这份长期的陪伴责任,是衡量其终极价值的关键所在。

评分

我发现很多国画教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工具的介绍过于简略,或者直接假设读者已经拥有了一切。我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在初期就对毛笔的选择、墨的浓淡控制、宣纸的特性等基础知识进行详尽的普及。一个好的开端能避免后期的许多弯路。如果能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推荐最合适的用材,那就更贴心了。此外,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期,比如画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火气有余而灵气不足”。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观察生活”和“培养审美”的章节,因为国画的精髓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自然的体悟。如果徐老师能分享一些他个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哪怕只是寥寥数语,对于我们这些渴望进步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能帮助我们超越单纯的技术层面,触及艺术的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