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ML精粹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3770741

SysML精粹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37707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Lenny Delligatti 著,侯伯薇 朱艳兰 译
图书标签:
  • SysML
  • 系统建模语言
  • 建模
  • 计算机
  • 互联网
  • 软件工程
  • 系统工程
  • UML
  • 需求分析
  • 设计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84585
商品编码:16238198435
丛书名: 软件工程技术丛书
出版时间:2015-01-01
页数:189

具体描述

 书[0名0]:  SysML精粹|3770741
 图书定价:  59元
 图书作者:  (美)Lenny Delligatti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 0:00:00
 ISBN号:  9787111484585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1
 作者简介
Lenny Delligatti在卡耐基梅隆[0大0][0学0]获得电子和计算机工程[0学0]的[0学0]士[0学0]位,在丹佛[0大0][0学0]获得了计算机科[0学0]系统工程专业的硕士[0学0]位。他拥有OMG的认证系统建模专家(OCSMP)高级模型构建者证书。这是在SysML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0法0][0学0]方面的高级别认证。此外,他还持有OMG认证UML高级专家(OMG Cerfified UML Professional,OCUP)证书,那是UML[0领0]域的高级别认证。Lenny是一位高级系统工程师,和Lockheed Martin一起创建了SysML模型,并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NASA任务控制中心:21世纪(MCC-21)项目中担任MBSE主管。他之前曾经在NASA的飞行器模拟项目(Aircraft Simulation Program,ASP)中担任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为NASA构建了VxWorks内核,并为Gulfstream II空间火箭模拟器编写了飞行软件。他还在卡耐基梅隆[0大0][0学0]空间机器人中心的[0No0]mad项目中担任软件工程师,为[0No0]mad自动漫游者设计和开发传感器管理子系统。Lenny是对象管理组织(OMG)SysML修订任务团队(RTF)以及OCUP2认证开发团队的成员。他还是[0国0]际系统工程委员[0会0](INCOSE)得克萨斯州海湾分部(TGCC)的教育和外联总监,为休斯敦地区的系统工程社区提供专业发展支持。除了他的工程经验之外,Lenny还曾担任过美[0国0]海军的水面作战指挥官,完成过对任务支持的部署,出过两次任务,分别位于日本的佐世保和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在海军服过兵役之后,他在Old Dominion[0大0][0学0]接受了教育[0学0]方面的正式培训,并获得了弗吉尼亚州的数[0学0]教师资格证书。在转回工程[0领0]域并搬到得克萨斯的休斯敦之前,他在Fairfax公立[0学0]校系统中担任过数[0学0]教师和系主任。Lenny对工程[0学0]充满热情,乐于帮助工程师开发出更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工程。他曾为数百位系统和软件工程师创建并提供了上百小时的课程,内容主题包括UML、SysML、MBSE,帮助很多人获得了OMG认证,并教[0会0]他们在项目中使用MBSE。他还曾在INCOCE[0会0]议以及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美[0国0]航天航空公司(AIAA)技术[0大0][0会0]上发表SysML和MBSE方面的演讲。
 内容简介
本书延续了Martin Fowler经典的《UML精粹》的风格,能够快速告诉你在开始的时候需要[0知0]道哪些[0知0]识,随着需求的出现,[0会0]帮助你不断深化你的[0知0]识。像SysML本身一样,这本书和方[0法0]无关,旨在支持你已经使用的所有流程、过程和工具。
作者以清晰、简洁的语言介绍SysML图的基础[0知0]识,通过实例阐明如何创建有效的SysML模型,涵盖SysML的核心组件,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给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读者创建好的模型和好的设计。
本书共12章。[0第0]1章介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概念,并提供[0学0]习SysML的情境和业务案例。[0第0]2章讨论为什么创建SysML,并介绍可以创建的9种SysML图。[0第0]3~11章详细说明了9种SysML图(模块定义图、内部模块图、用例图、活动图、序列图、状态机图、参数图、包图、需求图)的细节,介绍可以在其中显示的元素和关系。[0第0]12章介绍分配的概念——它是可以用于横跨9种SysML图关联元素的一种关系。
 目录

《SysML精粹》
本书赞誉
译者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作者简介
[0第0]1章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览1
1.1 什么是MBSE1
1.2 MBSE的三[0大0]支柱4
1.2.1 建模语言4
1.2.2 建模方[0法0]4
1.2.3 建模工具6
1.3 MBSE迷思7
小结8
[0第0]2章系统建模语言概览9
2.1 SysML是什么,不是什么9
2.2 SysML确实基于UML—但你可以从SysML开始10
2.3 SysML图概览11
2.4 通用的图概念13
小结17
[0第0]3章模块定义图18
3.1 目的18
3.2 何时创建BDD18
3.3 BDD外框19
3.4 模块19
3.4.1 结构特性21
3.4.2 行为特性30
3.5 关联:属性的另一种表示[0法0]33
3.5.1 引用关联34
3.5.2 组合关联36
3.6 泛化38
3.7 依赖40
3.8 执行者41
3.9 值类型42
3.10 约束模块44
3.11 注释46
小结47
[0第0]4章内部模块图48
4.1 目的48
4.2 何时创建IBD48
4.3 对模块的回顾49
4.4 IBD外框50
4.5 BDD和IBD:相互补充的模块视图51
4.6 组成部分属性51
4.7 引用属性51
4.8 连接器52
4.9 项目流54
4.10 内嵌组成部分和引用55
4.10.1 点标识[0法0]56
4.10.2 连接内嵌属性57
小结57
[0第0]5章用例图58
5.1 目的58
5.2 何时创建用例图58
5.3 什么是用例58
5.3.1 用例说明书59
5.3.2 用例与场景61
5.4 用例图外框61
5.5 用例62
5.6 系统边界63
5.7 执行者63
5.8 将执行者与用例关联63
5.9 基础用例64
5.10 内含用例64
5.11 扩展用例66
小结67
[0第0]6章活动图68
6.1 目的68
6.2 何时创建活动图69
6.3 活动图外框69
6.4 关于令牌流的一个词70
6.5 基本动作71
6.6 对象节点73
6.6.1 栓73
6.6.2 活动参数74
6.6.3 流与非流75
6.7 边76
6.7.1 对象流76
6.7.2 控制流78
6.8 再次阐述动作79
6.8.1 动作何时开始79
6.8.2 调用行为动作80
6.8.3 发送信号动作81
6.8.4 接受事件动作83
6.8.5 等待时间动作85
6.9 控制节点86
6.9.1 初始节点87
6.9.2 流终节点和活动终节点87
6.9.3 决定节点88
6.9.4 合并节点89
6.9.5 分支节点89
6.9.6 集合节点91
6.10 活动分区:把行为分配给结构92
小结93
[0第0]7章序列图94
7.1 目的94
7.2 何时创建序列图95
7.3 序列图外框95
7.4 生命线96
7.5 消息99
7.6 析构事件105
7.7 执行说明106
7.8 约束108
7.8.1 时间约束108
7.8.2 期间约束109
7.8.3 状态常量109
7.9 组合片段110
7.9.1 opt操作符111
7.9.2 alt操作符112
7.9.3 loop操作符113
7.9.4 par操作符115
7.10 交互使用116
小结117
[0第0]8章状态机图118
8.1 目的118
8.2 何时创建状态机图118
8.3 状态机图外框119
8.4 状态120
8.4.1 简单状态120
8.4.2 复合状态122
8.4.3 终状态123
8.5 转换123
8.5.1 外部转换与内部转换125
8.5.2 事件类型126
8.6 伪状态131
8.7 区域132
小结133
[0第0]9章参数图134
9.1 目的134
9.2 何时创建参数图135
9.3 对模块的再次阐述135
9.4 参数图外框138
9.5 约束属性139
9.6 约束参数140
9.7 值属性140
9.8 绑定连接器141
小结142
[0第0]10章包图143
10.1 目的143
10.2 何时创建包图143
10.3 包图外框144
10.4 命[0名0]空间包含标记[0法0]145
10.5 包之间的依赖关系146
10.6 引入包146
10.7 特定包147
10.7.1 模型147
10.7.2 模型库147
10.7.3 特征148
10.7.4 视图149
10.8 灰色地带:你看的是包图还是模块定义图150
小结150
[0第0]11章需求图151
11.1 目的151
11.2 何时创建需求图151
11.3 需求图外框152
11.4 需求 153
11.5 需求关系154
11.5.1 包含关系154
11.5.2 跟踪关系155
11.5.3 继承需求关系155
11.5.4 改善关系156
11.5.5 满足关系156
11.5.6 验证关系156
11.6 需求关系标识[0法0]157
11.6.1 直接标识[0法0]157
11.6.2 分隔框标识[0法0]157
11.6.3 插图标识[0法0]158
11.6.4 矩阵159
11.6.5 表格159
11.7 基本原理160
小结161
[0第0]12章分配:横跨关系162
12.1 目的162
12.2 并没有分配图162
12.3 分配关系的用处163
12.3.1 行为分配163
12.3.2 结构分配164
12.3.3 需求分配165
12.4 分配关系标识[0法0]165
12.4.1 直接标识[0法0]165
12.4.2 分隔框标识[0法0]165
12.4.3 插图标识[0法0]166
12.4.4 矩阵166
12.4.5 表格167
12.4.6 分配活动分区167
12.5 基本原理169
小结169
附录A SysML标识[0法0]随身参考170
附录B SysML各版本的变化184

《系统建模的艺术与实践:架构设计与软件工程的融合》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系统工程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系统建模语言(Systems Modeling Language,简称SysML)。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阐述的指南,更是一本侧重于实践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如何运用SysML这一强大语言来清晰、准确地表达复杂系统的需求、设计、分析与验证的实操手册。全书的宗旨在于揭示SysML如何成为连接不同工程学科、促进跨团队协作、提升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桥梁,尤其是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理解并掌握SysML对于构建日益复杂的数字系统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系统建模基础与SysML的诞生 本部分将追溯系统建模的起源,从早期工程实践中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如流程图、UML(统一建模语言)等,逐步引出对更专业、更通用系统建模语言的需求。我们将分析传统建模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它们在处理跨领域、多学科系统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SysML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核心目标。我们将阐述SysML如何从UML扩展而来,并重点强调其相对于UML在系统工程领域的独特优势和设计理念。 第二部分:SysML核心概念与视图模型详解 此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将系统性地、细致地解析SysML的每一个核心概念和其提供的关键视图模型。 结构视图(Structure View): 模块(Blocks)与属性(Properties): 深入讲解如何定义系统中的基本构成单元——模块,以及如何为其赋予属性来描述其特性。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如何利用模块来刻画系统的静态结构,例如硬件组件、软件模块、组织机构等。 连接(Connectors)与接口(Ports): 详细阐述模块之间如何通过连接来交互,以及接口在定义通信端点的作用。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连接,以及如何通过端口来精细控制模块间的交互。 约束(Constraints)与数值约束(Value Constraints): 讲解如何通过约束来明确系统的限制条件和设计规则,例如尺寸、性能指标、时序关系等。我们将区分通用的约束和数值约束,并展示它们在确保系统行为正确性中的重要性。 参数化(Parametrics): 深入讲解参数化建模,这是SysML区别于UML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参数化来表达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行为和性能,以及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组件(Parts)与引用(References): 讲解如何通过组件来实例化模块,以及如何通过引用来组合复杂的系统。我们将区分组件和模块的区别,以及如何在模型中准确表示实例关系。 包(Packages)与嵌套(Nesting): 阐述包的组织机制,如何将模型进行逻辑划分和管理,以及包之间的继承和依赖关系。 需求视图(Requirement View): 需求(Requirements)与需求属性(Requirement Properties): 详细介绍如何定义、组织和追踪系统需求。我们将探讨需求的粒度、可追溯性、优先级等关键属性。 需求关系(Requirement Relationships): 重点讲解需求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分解(Decomposition)、验证(Verification)、追踪(Traceability)、满足(Satisfy)等。我们将展示这些关系如何帮助工程师理解需求的层级结构和实现路径。 需求分配(Allocation): 讲解如何将高层需求分配到具体的系统组件或功能上,确保每个组件都承担了明确的系统需求。 行为视图(Behavior View): 用例(Use Cases): 介绍用例模型在描述系统与外部环境交互、用户场景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深入讲解用例的编写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扩展、包含等机制来构建复杂的用例模型。 状态机(State Machines): 详细解析状态机模型,用于描述系统或其组件的动态行为。我们将探讨状态、转移、事件、动作等核心概念,并演示如何通过状态机捕捉系统的响应性。 活动(Activities)与流程(Flows): 讲解活动图如何描绘系统内部的动作序列和数据流动,以及活动之间的流程。我们将深入分析并发、分支、合并等活动图的特性,用于表达操作流程。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s): 介绍顺序图在展示对象之间交互顺序方面的作用,重点关注消息的传递和时间顺序。 分配视图(Allocation View): 分配(Allocations): 详细讲解如何将系统需求、结构元素、行为活动等分配到物理硬件、软件组件、甚至人力资源等目标元素上。我们将重点阐述分配模型在实现系统功能与具体实现载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他重要概念: 派生(Derivation)与特化(Specialization): 讲解模块、属性等之间的派生和特化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模型层次。 继承(Inheritance)与关联(Association): 阐述模型元素的继承和关联机制,以及它们在重用和组合模型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SysML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SysML在当代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践技巧。 软件架构设计: 如何使用SysML的结构视图来清晰地建模微服务架构、面向对象系统、数据模型等。 如何利用参数化模型来分析不同架构方案的性能、资源消耗等。 如何通过行为视图来描述关键软件组件的功能和交互。 需求工程与系统分析: 如何利用需求视图来捕获、管理和追溯互联网产品的各种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如何通过需求与结构、行为的关联,确保系统设计满足所有指定需求。 如何使用SysML进行初步的系统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IoT)开发: 如何整合硬件、软件、通信协议等异构元素,构建完整的IoT系统模型。 如何利用SysML描述传感器、执行器、云平台之间的交互和数据流。 如何对IoT设备的功耗、通信带宽、安全性等进行建模和分析。 网络系统与分布式系统建模: 如何用SysML表示网络拓扑、设备连接、流量模型等。 如何描述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容错性、可用性等关键特性。 面向对象与模型驱动工程(MDE): SysML作为MDE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其他MDE工具和技术相结合。 模型到代码(Model-to-Code)的转换,以及模型驱动的测试。 第四部分:SysML建模工具与最佳实践 主流SysML建模工具介绍: 简要介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SysML建模工具,如Cameo Systems Modeler, Enterprise Architect, Papyrus等,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建模的挑战与对策: 探讨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模型复杂性管理、团队协作、版本控制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SysML建模的良好实践: 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SysML建模原则和技巧,例如保持模型的一致性、清晰性、可读性,合理使用视图,注重模型的可追溯性等。 案例研究(Case Study): 提供若干典型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建模案例,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逐步展示如何运用SysML解决实际问题,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既深入讲解SysML的核心理论,又提供大量贴合实际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开发案例。 全面而系统: 覆盖SysML的各个视图模型和核心概念,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言清晰易懂: 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晦涩的技术术语,力求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强调工程思维: 引导读者将SysML视为一种强大的工程思维工具,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分析问题。 面向未来: 关注SysML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系统工程师、软件架构师、需求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任何对系统工程和复杂系统建模感兴趣的技术人员、学生和研究人员。尤其对于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从事产品研发、系统设计、架构规划的专业人士,本书将是提升工作效率和系统质量的宝贵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SysML这一强大的建模语言,从而更有效地设计、构建和管理现代复杂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简洁大方,色彩搭配也很协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专业气息。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分量,这往往预示着内容会比较充实。初步浏览目录,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相当清晰,逻辑性很强,这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建模基础”的部分,这通常是理解复杂系统架构的关键,如果讲解得深入浅出,我想这将大大降低我学习的门槛。另外,我一直对“系统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很感兴趣,本书的目录似乎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性的案例分析。总的来说,从外观到初步内容预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积极的,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方式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深入。我感觉作者在组织内容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认知过程,每一步的推进都显得那么自然,仿佛在引导你进行一次思维的旅行。书中关于“架构设计”的探讨,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架构模式,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模式的设计理念、适用场景以及潜在的优缺点,并提供了一些思考框架,帮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软件工程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然而,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探讨理论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模型验证”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项目早期发现并规避潜在的设计缺陷,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项目质量非常有帮助。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链条严丝合缝,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信服。它不像某些书那样,观点比较随意,而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但如果能配合直观的图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图示的设计简洁明了,逻辑线条清晰,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梳理复杂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需求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结合了实际项目中的一些常见挑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是教你“是什么”,更应该告诉你“怎么做”,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而且,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使用过多生僻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较快地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场智力上的盛宴。作者在文字的锤炼上功力深厚,寥寥数语便能点破关键,让我茅塞顿开。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系统集成”时,所采用的那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它不仅仅告诉你如何将各个模块整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去思考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数据流转以及可能出现的冲突,并给出相应的规避策略。这种深度的洞察力,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耐心指导。而且,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也颇具前瞻性,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