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SysML精粹|3770741 |
| 图书定价: | 59元 |
| 图书作者: | (美)Lenny Delligatti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1/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4845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9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Lenny Delligatti在卡耐基梅隆[0大0][0学0]获得电子和计算机工程[0学0]的[0学0]士[0学0]位,在丹佛[0大0][0学0]获得了计算机科[0学0]系统工程专业的硕士[0学0]位。他拥有OMG的认证系统建模专家(OCSMP)高级模型构建者证书。这是在SysML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0法0][0学0]方面的高级别认证。此外,他还持有OMG认证UML高级专家(OMG Cerfified UML Professional,OCUP)证书,那是UML[0领0]域的高级别认证。Lenny是一位高级系统工程师,和Lockheed Martin一起创建了SysML模型,并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NASA任务控制中心:21世纪(MCC-21)项目中担任MBSE主管。他之前曾经在NASA的飞行器模拟项目(Aircraft Simulation Program,ASP)中担任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为NASA构建了VxWorks内核,并为Gulfstream II空间火箭模拟器编写了飞行软件。他还在卡耐基梅隆[0大0][0学0]空间机器人中心的[0No0]mad项目中担任软件工程师,为[0No0]mad自动漫游者设计和开发传感器管理子系统。Lenny是对象管理组织(OMG)SysML修订任务团队(RTF)以及OCUP2认证开发团队的成员。他还是[0国0]际系统工程委员[0会0](INCOSE)得克萨斯州海湾分部(TGCC)的教育和外联总监,为休斯敦地区的系统工程社区提供专业发展支持。除了他的工程经验之外,Lenny还曾担任过美[0国0]海军的水面作战指挥官,完成过对任务支持的部署,出过两次任务,分别位于日本的佐世保和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在海军服过兵役之后,他在Old Dominion[0大0][0学0]接受了教育[0学0]方面的正式培训,并获得了弗吉尼亚州的数[0学0]教师资格证书。在转回工程[0领0]域并搬到得克萨斯的休斯敦之前,他在Fairfax公立[0学0]校系统中担任过数[0学0]教师和系主任。Lenny对工程[0学0]充满热情,乐于帮助工程师开发出更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工程。他曾为数百位系统和软件工程师创建并提供了上百小时的课程,内容主题包括UML、SysML、MBSE,帮助很多人获得了OMG认证,并教[0会0]他们在项目中使用MBSE。他还曾在INCOCE[0会0]议以及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美[0国0]航天航空公司(AIAA)技术[0大0][0会0]上发表SysML和MBSE方面的演讲。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延续了Martin Fowler经典的《UML精粹》的风格,能够快速告诉你在开始的时候需要[0知0]道哪些[0知0]识,随着需求的出现,[0会0]帮助你不断深化你的[0知0]识。像SysML本身一样,这本书和方[0法0]无关,旨在支持你已经使用的所有流程、过程和工具。 作者以清晰、简洁的语言介绍SysML图的基础[0知0]识,通过实例阐明如何创建有效的SysML模型,涵盖SysML的核心组件,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给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读者创建好的模型和好的设计。 本书共12章。[0第0]1章介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概念,并提供[0学0]习SysML的情境和业务案例。[0第0]2章讨论为什么创建SysML,并介绍可以创建的9种SysML图。[0第0]3~11章详细说明了9种SysML图(模块定义图、内部模块图、用例图、活动图、序列图、状态机图、参数图、包图、需求图)的细节,介绍可以在其中显示的元素和关系。[0第0]12章介绍分配的概念——它是可以用于横跨9种SysML图关联元素的一种关系。 |
| 目录 |
《SysML精粹》 本书赞誉 译者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作者简介 [0第0]1章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览1 1.1 什么是MBSE1 1.2 MBSE的三[0大0]支柱4 1.2.1 建模语言4 1.2.2 建模方[0法0]4 1.2.3 建模工具6 1.3 MBSE迷思7 小结8 [0第0]2章系统建模语言概览9 2.1 SysML是什么,不是什么9 2.2 SysML确实基于UML—但你可以从SysML开始10 2.3 SysML图概览11 2.4 通用的图概念13 小结17 [0第0]3章模块定义图18 3.1 目的18 3.2 何时创建BDD18 3.3 BDD外框19 3.4 模块19 3.4.1 结构特性21 3.4.2 行为特性30 3.5 关联:属性的另一种表示[0法0]33 3.5.1 引用关联34 3.5.2 组合关联36 3.6 泛化38 3.7 依赖40 3.8 执行者41 3.9 值类型42 3.10 约束模块44 3.11 注释46 小结47 [0第0]4章内部模块图48 4.1 目的48 4.2 何时创建IBD48 4.3 对模块的回顾49 4.4 IBD外框50 4.5 BDD和IBD:相互补充的模块视图51 4.6 组成部分属性51 4.7 引用属性51 4.8 连接器52 4.9 项目流54 4.10 内嵌组成部分和引用55 4.10.1 点标识[0法0]56 4.10.2 连接内嵌属性57 小结57 [0第0]5章用例图58 5.1 目的58 5.2 何时创建用例图58 5.3 什么是用例58 5.3.1 用例说明书59 5.3.2 用例与场景61 5.4 用例图外框61 5.5 用例62 5.6 系统边界63 5.7 执行者63 5.8 将执行者与用例关联63 5.9 基础用例64 5.10 内含用例64 5.11 扩展用例66 小结67 [0第0]6章活动图68 6.1 目的68 6.2 何时创建活动图69 6.3 活动图外框69 6.4 关于令牌流的一个词70 6.5 基本动作71 6.6 对象节点73 6.6.1 栓73 6.6.2 活动参数74 6.6.3 流与非流75 6.7 边76 6.7.1 对象流76 6.7.2 控制流78 6.8 再次阐述动作79 6.8.1 动作何时开始79 6.8.2 调用行为动作80 6.8.3 发送信号动作81 6.8.4 接受事件动作83 6.8.5 等待时间动作85 6.9 控制节点86 6.9.1 初始节点87 6.9.2 流终节点和活动终节点87 6.9.3 决定节点88 6.9.4 合并节点89 6.9.5 分支节点89 6.9.6 集合节点91 6.10 活动分区:把行为分配给结构92 小结93 [0第0]7章序列图94 7.1 目的94 7.2 何时创建序列图95 7.3 序列图外框95 7.4 生命线96 7.5 消息99 7.6 析构事件105 7.7 执行说明106 7.8 约束108 7.8.1 时间约束108 7.8.2 期间约束109 7.8.3 状态常量109 7.9 组合片段110 7.9.1 opt操作符111 7.9.2 alt操作符112 7.9.3 loop操作符113 7.9.4 par操作符115 7.10 交互使用116 小结117 [0第0]8章状态机图118 8.1 目的118 8.2 何时创建状态机图118 8.3 状态机图外框119 8.4 状态120 8.4.1 简单状态120 8.4.2 复合状态122 8.4.3 终状态123 8.5 转换123 8.5.1 外部转换与内部转换125 8.5.2 事件类型126 8.6 伪状态131 8.7 区域132 小结133 [0第0]9章参数图134 9.1 目的134 9.2 何时创建参数图135 9.3 对模块的再次阐述135 9.4 参数图外框138 9.5 约束属性139 9.6 约束参数140 9.7 值属性140 9.8 绑定连接器141 小结142 [0第0]10章包图143 10.1 目的143 10.2 何时创建包图143 10.3 包图外框144 10.4 命[0名0]空间包含标记[0法0]145 10.5 包之间的依赖关系146 10.6 引入包146 10.7 特定包147 10.7.1 模型147 10.7.2 模型库147 10.7.3 特征148 10.7.4 视图149 10.8 灰色地带:你看的是包图还是模块定义图150 小结150 [0第0]11章需求图151 11.1 目的151 11.2 何时创建需求图151 11.3 需求图外框152 11.4 需求 153 11.5 需求关系154 11.5.1 包含关系154 11.5.2 跟踪关系155 11.5.3 继承需求关系155 11.5.4 改善关系156 11.5.5 满足关系156 11.5.6 验证关系156 11.6 需求关系标识[0法0]157 11.6.1 直接标识[0法0]157 11.6.2 分隔框标识[0法0]157 11.6.3 插图标识[0法0]158 11.6.4 矩阵159 11.6.5 表格159 11.7 基本原理160 小结161 [0第0]12章分配:横跨关系162 12.1 目的162 12.2 并没有分配图162 12.3 分配关系的用处163 12.3.1 行为分配163 12.3.2 结构分配164 12.3.3 需求分配165 12.4 分配关系标识[0法0]165 12.4.1 直接标识[0法0]165 12.4.2 分隔框标识[0法0]165 12.4.3 插图标识[0法0]166 12.4.4 矩阵166 12.4.5 表格167 12.4.6 分配活动分区167 12.5 基本原理169 小结169 附录A SysML标识[0法0]随身参考170 附录B SysML各版本的变化184 |
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软件工程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然而,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探讨理论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模型验证”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项目早期发现并规避潜在的设计缺陷,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项目质量非常有帮助。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链条严丝合缝,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信服。它不像某些书那样,观点比较随意,而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简洁大方,色彩搭配也很协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专业气息。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分量,这往往预示着内容会比较充实。初步浏览目录,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相当清晰,逻辑性很强,这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建模基础”的部分,这通常是理解复杂系统架构的关键,如果讲解得深入浅出,我想这将大大降低我学习的门槛。另外,我一直对“系统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很感兴趣,本书的目录似乎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性的案例分析。总的来说,从外观到初步内容预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积极的,充满了期待。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但如果能配合直观的图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图示的设计简洁明了,逻辑线条清晰,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梳理复杂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需求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结合了实际项目中的一些常见挑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是教你“是什么”,更应该告诉你“怎么做”,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而且,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使用过多生僻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较快地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方式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深入。我感觉作者在组织内容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认知过程,每一步的推进都显得那么自然,仿佛在引导你进行一次思维的旅行。书中关于“架构设计”的探讨,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架构模式,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模式的设计理念、适用场景以及潜在的优缺点,并提供了一些思考框架,帮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场智力上的盛宴。作者在文字的锤炼上功力深厚,寥寥数语便能点破关键,让我茅塞顿开。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系统集成”时,所采用的那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它不仅仅告诉你如何将各个模块整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你去思考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数据流转以及可能出现的冲突,并给出相应的规避策略。这种深度的洞察力,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耐心指导。而且,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也颇具前瞻性,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