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教三经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书号:7-80088-934-3/C.207
开本:16开3精装
日期:2004.5
定价:132.00元
本书特点:
本书由中国宗教协会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安纲主编,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全书为新图文版,采用具有性的注释本,加以校勘标点,译作白话,标明要义,以便使三教精华公诸于世,弘扬光大。内文采有70克胶版纸印刷,共分三卷。
内容介绍:包括《道德经》、《文始经》、《南华经》三部。道德是理想的、时间的、希冀永恒。儒家是现实的、空间的、要求持序。士大夫达则儒,穷则道;群则儒,独则道,正是所谓的出道人。 《道德经》道是自然和宇宙的规律,德是人生和社会的规律。任何一种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必须符合这两种规律的要求。老子的《道德经》给我们提出了理想而且实用的道德定义。
《文始经》全名《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或者《关令子》。所谓“文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本书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思想认识水平,批评了修道人中的的种种邪迷丑恶,指出了一条自我而进入精神绝对自由王国的金光大道。
《南华经》本名《庄子》,隋唐之际,因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而被尊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一书是将儒家学说加以发挥,与道家加以结合,他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尤其是对待外物的智慧态度,完全了时空限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照样可以借鉴效法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哲学略有涉猎的人,我必须承认,这本收录了《文始经》的版本,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过去要查阅《文始经》,往往需要单独搜寻,费时费力,且找到的本子质量参差不齐。这次它被并入“道教三经”的宏大体系中,使得理解道家思想的演变路径变得清晰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从老子的朴素自然观,到庄子的个体精神解放,再到尹文子(文始真人)对形名、心性的进一步思辨,这个脉络是连续而递进的。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明显倾向于为严肃的研读者服务,它将不同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鼓励读者去探索道家内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张力与融合点。这种结构上的完整性,使得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入门读物”,而更接近于一个小型的、可供深入挖掘的学术资源库。我特别欣赏这种将不同流派进行整合,以期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道”的图景的努力,这对于构建一个稳固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道教三经”的合集,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厚重得让人有些敬畏。我拿到的这版,特别强调了“文白对照”和“原注”,这对于初涉老庄哲学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坦白说,第一次直接读《道德经》的原典时,那种晦涩和跳跃感,常常让我抓耳挠腮,很多句子明明读过,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抓不住核心的韵味。但这本的排版很用心,左边是古文,右边立马跟着白话解释,清晰明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注脚处理,那些老先生们留下的解读,往往能点破我思维卡壳的地方。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这样的句子,不同的注释提供了解读的多个维度,让我体会到这部经典是如何随着时代流转而保持鲜活的。它不仅仅是哲学思辨的记录,更像是一份引导人回归本真状态的指南,读起来不像是阅读一本遥远的历史文献,更像是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入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编排,使得原本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玄妙之学,变得触手可及,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学习者,也能从中汲取到安顿心灵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这类“合集”很多,但多数都流于形式,要么是白话翻译得过于“白话”而失了原味,要么是注脚过于繁杂而让人望而却步。这本“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的组合,做到了难得的平衡。我尝试着将它作为我的睡前读物,效果出奇的好。它不像小说那样让人紧绷神经期待情节发展,而是提供了一种平缓的、流动的精神按摩。尤其是在阅读庄子的部分,那些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配合着文白对照的梳理,就像是在精神世界里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断舍离”。我发现,当我放下对具体事务的执着,代入到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去时,白天的烦恼似乎都被稀释了。这种治愈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不是强迫你接受某种教条,而是通过文字的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那种和谐与平衡。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任何现代心理学书籍都难以企及的,它根植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润物无声。
评分我收藏了很多版本的经典著作,但大多只是简单地将原文印刷出来,顶多附带一个现代汉语的译本。然而,这本集合了《道德经》、《南华经》(即《庄子》)和《文始经》的版本,其价值远超简单的“合集”二字,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道家思想脉络梳理工具箱”。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不同流派思想的并置展示。在阅读老子和庄子时,我常常困惑于他们之间微妙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这本对照本的编排,使得对比阅读成为可能。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子那种朴素、近乎自然法则的论述,如何与庄子那充满奇幻想象、自由奔放的“逍遥”境界相互映照和补充。特别是涉及到“无为”和“齐物”的概念时,不同篇章的侧重点差异,在并置阅读下暴露无遗。这种结构上的设计,对于想要系统性把握道家哲学核心体系的人来说,效率极高。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文本,而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和深化的阅读框架,让人在浩瀚的思辨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反而能更精确地定位到自己最感兴趣、最能产生共鸣的思想切面。这种编撰的用心,是衡量一本学术性或普及性典籍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评分拿到这书的第一个感受是“沉甸甸的满足感”。它不仅仅是提供文字,它更像是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的“钥匙”。我平日里工作压力很大,很容易陷入一种“不得不争”的僵硬状态。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找到了一块可以让我完全卸下盔甲、放松精神的土壤。文白对照是基础,但真正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些被收录进来的“原注”。这些注释往往不是对字面意思的简单解释,而是牵涉到古代的术语背景、甚至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暗喻的解读。这就使得我们现在读来,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大致还原出老庄思想诞生时的那种批判锋芒和超脱视角。比如,我对“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理解,经过那些老注的梳理,一下子从一个单纯的道德约束,上升到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体察。这种深度的挖掘,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双向的探索。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拒绝做肤浅的知识搬运工,而是致力于成为一座沟通古今智慧的桥梁,让那些看似古老的教诲,能够在当代语境下产生真实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