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互作用的规范场论(第二版) | ||
| 定价 | 148.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版次 | 3103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戴元本 | |
| 装帧 | ||
| 页数 | 516 | |
| 字数 | 500 | |
| ISBN编码 | 7030147510 | |
编辑推荐
在《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2版)》中作者戴元本对原书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书中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包括第九章的9.8节和其他比较重要的物理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新版增加了一些说明文字。修改了原书的几处疏误和一些排版错误。由于实验和理论的发展,原书中所引的不少实验数据需要更新,有些物理讨论已经过时,在第二版中都改写了。作者希望,经过这些补充和修改,本书能为现在的粒子物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供研究工作者参考。
编辑推荐
在《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2版)》中作者戴元本对原书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书中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包括第九章的9.8节和其他比较重要的物理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新版增加了一些说明文字。修改了原书的几处疏误和一些排版错误。由于实验和理论的发展,原书中所引的不少实验数据需要更新,有些物理讨论已经过时,在第二版中都改写了。作者希望,经过这些补充和修改,本书能为现在的粒子物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供研究工作者参考。
目录
章规范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理论
1.1引言
1.2电磁作用的规范不变性
1.3非Abel群及其李代数
1.4非Abel规范不变的经典场论
1.5守恒流,运动方程和能量动量张量
参考文献
第二章对称性的自发破缺、Higgs机制
2.1对称性在量子场论中的实现、对称性的自发破缺
2,2几个对称性自发破缺的例子
2.3Higgs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章泛函积分(路径积分)方法
3.1量子力学问题
3.2Bose算符的复数表示和Fermi算符的反对易c数表示
3.3量子场论的泛函积分形式
3.4连通Green函数和单粒子不可约顶角的生成泛函
3.5按圈数展开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非Abel规范场的量子化
4.1电磁场的量子化
4.2非Abel规范场的量子化
4.3线性协变规范的微扰论Feynman规则
4.4几种非协变的线性规范
4.5虚拟标量场与S矩阵的幺正性
参考文献
第五章规范场理论的重整化
5.1重整化一般理论概述
5.2维数正规化
5.3*小减除方案
5.4规范理论重整化的特殊问题
5.5规范场的单圈重整化常数
5.613ecchi—Rouet—Stora变换和Ward—Takahashi恒等式
5.7纯规范场理论的重整化
5.8包含标量粒子的规范理论的重整化
5.9S矩阵的规范无关性与幺正性
参考文献
第六章重整化群方程和渐近自由
6.1标度变换
6.2重整化群方程
6.3标度不变性的破缺
6.4重整化群方程的解
6.5重整化群方程的一般形式
6.6Callan—Symanzik函数的一些性质
6.7渐近自由
6.8非Abel规范场论的渐近行为
参考文献
第七章量子色动力学
7.1层子、夸克模型及量子色动力学的物理基础
7.2深度非弹性过程的运动学及部分子模型的计算
7.3算符乘积展开
7.4重整化群对深度非弹性过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量子色动力学Ⅱ
8.1量子色动力学的红外发散和共线发散
8.2量子色动力学中的e++e→强子过程和喷注现象
8.3深度非弹性过程的QCD微扰论分析Altarelli—Parisi方程
8.4QCD微扰论对各种过程的应用、因子化定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弱作用电磁作用统一规范理论
9.1弱相互作用的现象性理论
9.2弱电统一的Weinberg—Salam模型
9.3弱电统一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9.4Weinberg—Salam模型与实验的比较
9.5CP破坏的规范理论
9.6Higgs粒子的性质
9.7中微子质量与中微子振荡,Majorana中微子
9.8标准模型的低能有效理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规范理论的手征流反常
10.1微扰论中手征流的反常
10.2手征规范对称性的反常
10.3手征流反常的其他计算方法
10.4无手征流反常的理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大统一理论
11.1引言
11.2SU(N)群的表示
11.3SU(5)模型的粒子内容和拉氏量
11.4SU(5)模型中大统一能标的确定
11.5质子衰变和正反粒子不对称
11.6Higgs场位势与规范场质量
11.7Fermi子质量
11.8大统一理论的一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孤粒子、磁单极子和瞬子
12.1孤粒子
12.2同伦群
12.3涡线
12.4Dirac的磁单极理论
12.5非Abel规范理论中的磁单极子
12.6磁单极子的物理效应
12.7瞬子
12.8瞬子的物理效应、θ真空
参考文献
附录符号、约定与一些基本公式
说实话,第一次拿到《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二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规范理论”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高冷”气息,似乎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物理学家们才能驾驭。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它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一些直观的物理现象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规范理论的殿堂。这种“由浅入深”的处理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基本概念的解释,那种抽丝剥茧般的逻辑,让我能清晰地理解为什么规范不变性是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自然地导出各种基本相互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例子和习题,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摆脱对规范理论的“畏惧感”,让我能够自信地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那么它的价值就真的无法估量了。
评分这本书名《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二版)》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作为一名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我常常在理论的海洋中寻找指引方向的灯塔。《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恰恰是我在理论物理方面亟需补强的关键领域。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标准模型及其背后规范群结构的阐述。例如,SU(3)xSU(2)xU(1)这个组合是如何描述强、弱、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的?各个规范玻色子(光子、W玻色子、Z玻色子、胶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又遵循怎样的规律?我希望书中不仅能给出理论框架,更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从实验角度验证这些理论的思考。第二版在内容上的更新,或许能包含一些近年来在LHC等高能物理实验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这些进展如何进一步巩固或修正了我们对规范理论的理解。这对于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工作相结合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二版)》的出现,无疑是物理学界期盼已久的一份厚礼。作为一个长期在理论物理领域探索的学者,我深知一本优秀的教材对于构建严谨的物理认知体系是多么至关重要。从这本书的目录和前言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呈现相互作用规范理论这一深奥领域时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它似乎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引导,旨在带领读者从宏观的现象直达微观的本质。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早期规范场论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如何将其与量子场论相结合的精彩论述。同时,对于第二版在内容上的更新和完善,我也充满了好奇。是否增加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是否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了更清晰的阐释?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研读,我能够对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这些基本力的统一描述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出版,必将成为理论物理领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我看到《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二版)》的出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其作为一本研究性教材的潜力。在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时,往往需要一本能够提供详尽推导和清晰概念梳理的书籍。《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正是这样一本著作。我期待书中能够对规范场论的数学基础,如微分几何、李群等有清晰的介绍,并且能够详细阐述其在量子场论框架下的推广。我尤其想了解书中对于路径积分和费曼图在规范理论中的应用。这些工具对于计算粒子的散射截面、衰变宽度等物理量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如何计算电子-正电子湮灭过程,或者夸克-胶子散射过程,那将极大地提升其作为参考书的实用性。当然,第二版的价值更在于其内容的更新,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超对称规范理论、肠致密化等前沿课题的初步介绍,那将使其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拥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评分对于《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第二版)》,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对对称性及其破缺机制的深入探讨。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性扮演着核心的角色,而规范理论正是对称性原理在描述基本相互作用中的具体体现。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指“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因此,我预设了书中会有相当篇幅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对称群,以及它们如何与物质场相互作用。我尤其对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QCD)等模型中的对称性破缺现象感到浓厚兴趣。例如,希格斯机制是如何实现对称性破缺的?在QCD中,手征对称性的破缺又意味着什么?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图像,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机制,并能够将其与实验观测联系起来。此外,如果第二版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非微扰QCD的研究方法,例如格点QCD的简介,那将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为我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