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安德里娅·武尔夫著作丰富,成绩斐然,常见于《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她的《园艺兄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选2008年萨缪尔·约翰逊奖长名单,并于2010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年度图书奖。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到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武尔夫的演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荣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内斯奖章。
边和,1984年生于北京,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博士毕业。现居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常常感到自己被各种信息碎片化地淹没,渴望能够找到一些能够沉淀心灵、激发思考的读物。《创造自然》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治愈和启迪的力量,它暗示着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去理解、去塑造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让我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科学的本质,去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伟大进程。它或许能教会我如何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更深刻的头脑去理解现象,并且激发出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心灵的“绿洲”,让我暂时逃离喧嚣,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获得精神的滋养。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被推翻或修正,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辩证和动态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创造自然》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那些科学家们,他们不仅仅是在“发现”自然,更是在“创造”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在不断地重塑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这种科学发展的脉络,让我们看到前人在探索道路上的筚路蓝缕,以及他们是如何一代代地传承、发展、甚至颠覆前人的思想,最终构建起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科学体系。这种“创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突破,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是我非常期待去了解和学习的。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时代认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人物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人生,往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探索的艰辛、创新的勇气,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在灵感迸发时的狂喜,以及在失败面前的沉思。我想要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平凡走向非凡,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激荡,最终又如何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基石。那些曾经照亮人类文明的科学巨匠们,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理论,更是鲜活的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的榜样。这本书,也许就是我窥探这些伟大灵魂的窗口,让我能够与他们跨越时空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我对于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传记作品情有独钟。仅仅罗列事迹是远远不够的,我更想了解的是,是什么样的动机驱动着他们前行?是什么样的性格特质让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又是怎样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突破常规,看见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那些成就背后的辛酸,那些灵感闪现的瞬间,那些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都是我最想去探究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通过阅读,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科学巨匠们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真正地走近他们,理解他们,甚至从中汲取力量,照亮自己的前行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那是一种淡淡的、富有质感的纸张,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触感,仿佛捧着一本陈年的古籍。封面上,《创造自然》几个字以一种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字体呈现,仿佛是历史的沉淀,又像是新生的力量在召唤。周围环绕着一些抽象的自然元素,比如流动的线条勾勒的云朵,或是点点星光闪烁的夜空,又或者是一片嫩绿的叶子在风中微微颤动。这些元素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自然”的主题,既有科学的严谨感,又不失艺术的灵动性。整体色调偏向于柔和的大地色系,搭配深邃的蓝色或绿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引人深思的氛围。我常常会无意识地去抚摸书的封面,想象着里面承载着怎样的智慧和故事,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优秀作品。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