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共犯理论的展开
书号:9787509355923
定价:55.00
作者/编者: (日)西田典之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编辑推荐:
匠心打造外文经典:本书通过整理跨越36年的共犯论论文,构筑了将共犯论之全体一以贯之的理论构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设计精美,对于读者也是一种视觉享受。著者巨大的影响力:西田典之教授是日本**的刑法学家,著有《日本刑法总论》《日本刑法各论》等著作,是在共犯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代宗师。译者精心翻译完善:本书由译者根据日本原著翻译,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修改和完善,呈现出来的已是zui佳效果。
《共犯理论的展开》是日本共犯理论的一代宗师西田典之教授的力作,本书囊括了西田典之教授自1969年至2005年共36年间写作的关于共犯的论文,涉及共犯理论的各个方面,如共犯的基础理论、正犯与共犯——共犯的构成要件、因果共犯论的界限——共犯处罚的限定性、共犯的故意等。
西田典之(1947-2013),男,1947年3月出生,日本熊本县人。196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同年留校担任法学部助手,1985年晋升为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1986-2005年,任日本法务省法制审议会刑事法部会干事、部会长代理;1988-1990年,任东京大学总长助理;2003-2006年,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2008年4月,从东京大学退休,任学习院大学法学部教授,同年6月被授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并获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3年因病去世。
第yi章共犯的基础理论
第yi节日本刑法中共犯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绪论00
二、作为共犯处罚根据的因果性00
三、“共犯”的概念——犯罪共同说与
行为共同说00
四、因果共犯论与共犯处罚的界限0
第二节共犯的处罚根据与从属性
一、共犯的处罚根据0
二、共犯的从属性0
第三节日本刑法中共犯的基本问题
一、绪论0
二、共犯现象0
三、日本刑法的共犯规定0
四、作为处罚扩张事由的共犯0
五、共犯的处罚根据0
六、共犯的因果性0
七、承继的共犯0
八、共犯的脱离0
第二章正犯与共犯——共犯的构成要件
第yi节构成要件论——其意义与机能
一、绪论0
二、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要素0
三、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的关系0
四、构成要件论的实益0
第二节关于共谋共同正犯
一、绪论0
二、共同正犯的共犯性0
三、共同正犯的基准0
附记0
第三节被认为完成了走私大麻谋议之事例
一、事件的概要0
二、决定要旨0
三、解说0
第四节正犯的概念——共同正犯与从犯的区别
一、事实0
二、判旨0
三、解说0
第五节间接正犯论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意义与机能0
二、间接正犯的界限——有故意的工具
三、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时间
四、间接正犯与教唆的错误
附记
第六节关于无形伪造公文书的间接正犯
一、问题之所在
二、判例的状况
三、学说的批判性检讨
第七节实行及正犯的概念与共犯成立的界限
一、绪论
二、实行从属性
三、顺次共犯的可罚性
四、预备罪的共犯
第八节不作为的共犯
一、问题之所在
二、片面的共犯
三、作为义务
四、判例的检讨
五、不作为的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附记
第九节不作为犯论
一、不作为处罚的法理与问题点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主义
三、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四、作为义务的体系性地位——保证
人说
五、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
附记
第三章因果共犯论的界限——共犯处罚的限定性
第yi节帮助的因果关系(1)
【设例】
一、绪论
二、解说
三、我的见解
附记
第二节帮助的因果关系(2)
一、事实的概要
二、判旨
三、解说
第三节过失的共犯
一、问题之所在
二、判例的状况
三、学说的展开与检讨
附记
第四节承继的共犯——部分的参与者之罪责范围
一、问题之所在
二、判例的现状
三、问题点的检讨
附记
第五节必要的共犯
一、问题的提起——必要的共犯这一概
念的意义与功能
二、判例的状况
三、学说的状况
四、理论的展开
附记
第六节关于共犯的中止——从共犯中脱离与共犯的中止犯
一、 问题之所在
二、着手前的中止——从共犯中脱离的
要件
三、着手后的中止
四、真挚的中止努力与脱离及中止犯的
成立与否
附记
第七节共犯与中止
一、事实
二、判旨
三、解说
第四章共犯的故意
第yi节未遂的教唆
第二节共犯的错误
一、前言
二、具体的法定符合说
三、共犯的错误
附记
第五章共犯与身份
第yi节共犯与身份
一、问题概览
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三、对第65条的解释
第二节再论“共犯与身份”
一、序言
二、违法身份和责任身份的区别
三、关于事后抢劫罪
四、主观的要素和身份
第三节“共犯与身份”再论续
一、序说
二、第65条无用论
三、义务犯论
四、事后抢劫罪的共犯
五、片面的夸张从属性说
附记
第六章补论
第yi节共犯的罪数
一、事实
二、决定要旨
三、评析
附记
第二节团体与刑事处罚
一、序说
二、处罚业务主的法理
三、法人处罚的法理
附记
第三节双罚制规定和法人的过失
一、事实概要
二、判旨
三、解说
《共犯理论的展开》论文出处一览表506
译者后记
“西田典之”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日”字辈的学者,通常都以严谨细致著称。因此,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一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共犯理论,顾名思义,涉及到多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我猜想,作者会逐一剖析不同类型共犯之间的联系,例如,他们之间的心理状态如何契合,他们的行为如何相互促进,以及在犯罪过程中,他们的角色是如何分配和转变的。我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去辨别那些隐性的共犯关系,以及在面对复杂的案情时,如何去梳理和釐清责任。这种深入的理论探讨,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也能多一份法律的理性视角。
评分对于“共犯理论”的展开,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我猜想,这本书会从理论的源头开始,追溯其历史演变,以及在不同法系中的发展轨迹。或许,作者会深入探讨共犯行为的构成要件,例如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行为,以及这些要素在实践中如何被界定和应用。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来印证理论的精髓,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当然,不同程度的参与,比如教唆犯、帮助犯,他们与主犯之间的界限又该如何区分,这无疑是共犯理论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部分,我很期待书中能够对此有深入的阐述。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提升自己对犯罪行为的认知能力,理解法律如何去规范和惩罚那些并非孤立的犯罪行为,而是多人协作或相互影响下的犯罪。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出版信息透露着一种严谨与权威,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共犯理论”这个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法律体系的细枝末节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辨别主犯、从犯以及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想象一下,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法庭,仔细聆听专家对每一个案例的剖析,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是如何在法律的天平上被赋予不同的重量,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共犯理论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深奥的法学理论,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法律的智慧和魅力。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显得十分用心,纸质的感觉很不错,字迹清晰,阅读起来会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期待它能带给我一次深刻的学术之旅。
评分关于“共犯理论的展开”,我想到的是一个不断深化和细化的过程。这本书,我预感它会层层递进,从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加复杂和前沿的议题。或许,书中会探讨一些关于“共犯正犯化”的问题,也就是在某些情况下,从犯的行为如何可能被评价为正犯。这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本质以及共犯参与程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同样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新型的犯罪形态,例如网络犯罪中的共犯问题,以及如何在数字时代下,去界定和追究共犯的责任。这些都是当下法律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如果这本书能够对此有所涉猎,那将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次系统的、深入的、并且与时俱进的共犯理论学习体验。
评分看到“正版”和“中国法制”这样的字眼,我便知道这本书在法律的本土化和权威性方面下了功夫。我一直认为,法律理论的引进和消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司法实践。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如何将西方的共犯理论,以一种适合中国司法体系的方式进行阐释和应用。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中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法院在审理共犯案件时的判例,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来论证理论的实践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理解共犯理论的普遍性,更能让我看到它在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具体落地和发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提升中国法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也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分析复杂的案件,如何运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和评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