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沥青
  • 延度
  • GB/T 4508-2010
  • 石油沥青
  • 测试标准
  • 路用材料
  • 物理性能
  • 质量控制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gb4508t
商品编码:1759307885

具体描述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译 者: 
平装 16开 页数:8 字数:9千字 
纸 质 版:14元

        
标准号: GB/T 4508-2010   中文标准名称: 沥青延度测定法
ICS: ICS75.140   英文标准名称: 
中标分类: E43   发布日期: 2011-1-10
采标情况:    实施日期: 2011-5-1
标准个数:    作废日期: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延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沥青材料延度的测定。


沥青材料性能评估:基于宏观与微观力学的综合分析 前言 在现代土木工程,特别是公路、机场跑道和屋面工程中,沥青混合料作为关键的铺装材料,其长期服役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沥青材料的性能受其复杂的多相结构、温度敏感性以及加载速率的深刻影响。理解并精确量化这些性能指标,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耐久的基础。本书聚焦于沥青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响应与老化机理,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评估框架,涵盖从基础物理化学性质到复杂动态力学行为的全面分析。 第一部分:沥青材料的基础特性与流变学 本部分深入探讨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聚合物体系的基础属性,为后续的性能评估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 沥青并非均一的物质,而是由原油加工得到的复杂混合物。本章详细解析沥青的SARA(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组分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 1. SARA组分分析技术:介绍溶剂萃取法、薄层色谱法(TLC)及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在沥青组分分离和定性分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胶质与沥青质在形成沥青微观结构(如胶团模型)中的关键作用。 2. 分子量分布与极性特征:探讨分子量分布(MWD)对外加荷载下的松弛行为和粘度特性的影响。分析沥青中官能团的极性分布及其在界面粘结中的作用。 3. 微观结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阐述沥青的类胶体结构理论,包括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概念。讨论动态光散射(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如何揭示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转变。 第二章:粘弹性本构关系与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沥青的性能强烈依赖于时间和温度。理解其粘弹性行为是预测其长期性能的基础。 1. 线性粘弹性理论回顾:复模量 $G^(iomega)$、松弛模量 $E(t)$ 和蠕变柔量 $J(t)$ 之间的数学关系。介绍朗之万模型和开尔文-泊松模型在描述沥青初始弹性响应中的应用。 2.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T-T Equivalence):详细阐述Williams-Landel-Ferry (WLF) 方程和时间-温度叠加原理(TTSP)的应用。通过主曲线的构建,实现对沥青在不同温度下长期行为的短期模拟。 3. 非线性粘弹性行为:讨论在较高应力水平下,沥青的粘弹性行为偏离线性假设。引入Schapery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框架,分析应力依赖性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动态力学分析与温粘特性 本部分侧重于使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来量化沥青的粘弹性参数,并探究其温度敏感性。 第三章: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解析 动态力学分析是评估沥青在特定频率和温度下能量耗散能力的核心手段。 1. 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的操作与数据处理:介绍DSR测试中应力控制与应变控制模式的区别。重点分析储能模量 $G'$(弹性部分)和损耗模量 $G''$(粘性部分)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相位角 ($delta$) 与粘滞因子 ($ andelta$) 的工程应用:讨论 $ andelta$ 作为衡量沥青抵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关键指标。在不同交通荷载频率下,最优 $ andelta$ 值的确定标准。 3. 频率扫描与温度扫描:分析频率扫描曲线(Log $G^$ vs. Log $omega$)中“过渡区”的识别,该区域反映了沥青内部组分间的结构调整。温度扫描如何揭示沥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_g$)。 第四章:沥青的粘度特性与流变温度区划 精确的粘度测量是设计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的基础。 1. 旋转粘度计(RV)测试规程与结果分析:标准测试方法中转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讨论“剪切速率稀化”现象在沥青中的体现。 2. 薄膜粘度计(FM)在性能评估中的角色:介绍FM测试如何更准确地模拟车辙试验中沥青膜的受力状态。 3. 温粘性能图谱的构建:通过拟合多组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构建沥青的粘度-温度曲线。引入粘滞参数 $ u$ 来量化温度对粘度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沥青进行分类。 第三部分:沥青混合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模拟 将沥青的本构特性引入到混合料体系中,评估其在实际路面条件下的表现。 第五章:车辙抗车辙能力与车辙因子分析 车辙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直接关系到交通承载力。 1. 动态车辙试验(DT)的原理与实施:介绍试样制备、加载模式(单向/双向)及重复作用下的永久应变测量。 2. 车辙因子(RUT Factor)的计算与判定标准:分析试样在特定温度和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循环数曲线。讨论中国、美国和欧洲等标准中对车辙抗性的判别阈值。 3. 微观结构与宏观车辙性能的关联:探讨沥青质含量、矿料级配对混合料内部摩擦与咬合作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传递至车辙的抵抗能力。 第六章:抗疲劳性能与裂缝扩展机理 疲劳是导致路面长期开裂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温度较低或交通荷载频繁的地区。 1.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介绍基于应变控制和基于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方法。重点阐述时间-应变或能量耗散与疲劳裂纹萌生寿命 ($N_f$) 之间的关系(如Paris-Erdogan定律在沥青疲劳中的应用)。 2. 残余拉伸模量法(RTM)与疲劳损伤度量:利用动态模量测试来监测疲劳损伤累积过程。损伤变量 $D$ 的演化模型及其在预测剩余寿命中的应用。 3. 温压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温度降低时,沥青的脆性增加如何加速裂缝的扩展。讨论高压实度对内部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孔隙率如何成为疲劳裂纹的初始缺陷。 第四部分:沥青的低温性能与抗老化评估 沥青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脆性,易发生低温收缩裂缝;老化则会加速其性能退化。 第七章:沥青的低温性能与脆化转变 低温性能直接决定了路面在冬季或高海拔地区的可靠性。 1. 弯曲梁流变试验(BBR)详解:介绍BBR测试中对弯曲刚度 $S(t)$ 和应变率敏感性参数 $m$ 的测量。阐述 $S$ 值与低温抗裂性的关系。 2.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通过DMA或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沥青的玻璃化转变区。分析不同组分对 $T_g$ 的影响,特别是氧化对 $T_g$ 的提升作用。 3. 松弛时间与设计温度的匹配:基于材料的松弛时间与实际环境荷载的周期进行对比,确定临界低温设计参数,以避免低温裂缝的发生。 第八章:老化机理与抗老化性能的强化途径 老化是沥青性能衰减的根本原因,主要通过氧化和紫外线辐射引起。 1. 氧化老化机理:探讨氧气对沥青中芳香分和胶质分子的化学作用,形成高分子量交联产物,导致粘度和模量增加,延展性下降。 2. 加速老化试验方法:详细介绍薄膜烘箱试验(RTFO)和压力老化试验(PAV)的条件设定及其模拟的实际老化过程(分别模拟短期高温老化和长期环境老化)。 3. 抗老化改性技术:分析添加抗氧化剂(如胺类化合物)和聚合物改性剂(如SBS)对抑制氧化反应和改善沥青整体稳定性的作用。通过粘度比(RTFO后/未RTFO)来量化改性剂的抗老化效果。 结语 本书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微观结构到路面宏观服役性能的完整分析链条。通过对沥青粘弹本构、动态流变特性、车辙抗力和低温性能的系统化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能够更科学地选择、设计和评估沥青材料,从而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寿命和使用品质。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多地聚焦于沥青在多尺度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耦合效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权威的气息。我推测,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是与沥青材料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比如道路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材料检测员,或者是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人员。他们需要依据这份国家标准来准确、规范地进行沥青延度的测定,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我想象着,这本书的篇幅可能并不算长,但内容一定精炼而实用,会包含详细的试验步骤、仪器设备的要求、结果的判定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检测方法,能够避免由于操作差异带来的数据波动,从而为沥青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它的存在,就像是行业内的“通行证”,确保了所有从业者都遵循同一套规则,共同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一看就知道是技术标准类书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翻开目录,赫然是“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几个大字,虽然我对沥青延度这个专业术语并不熟悉,但凭借其严谨的名称,我预感这本书将是一本对于相关领域从业者而言极为重要且权威的参考资料。我对这种能够将复杂技术规范系统化、标准化的书籍总是心存敬意。我期待它能像一本精密的操作手册,为那些需要进行沥青延度测定的专业人士提供清晰、准确、可操作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保证沥青产品质量、规范行业操作、促进技术交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沥青材料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凝练成这部标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象着,当一本沥青延度测定法的标准摆在眼前时,那份沉甸甸的专业感和信任感油然而生。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沥青延度测定这一专业领域注入了一股标准化、规范化的力量。从书名“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来看,它属于国家标准系列,其权威性和指导性不言而喻。我推测,这本书的扉页上一定会详细列出相关的标准号、发布日期以及生效日期,这些信息对于需要严格遵循标准进行操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示、表格和详细的步骤说明,以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能被清晰地理解和执行。对于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沥青延度测试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圣经”,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准确、最可靠的技术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科学性和高度的实用性,它能够有效避免因操作方法不一致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从而保证沥青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评分

拿到这本《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书的装帧稳重,纸张质感也很好,很适合作为案头常备的工具书。尽管我对沥青延度这个具体的检测项目了解不多,但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严谨科学方法和行业标准。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是那些活跃在道路工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工程师、技术员、质检人员,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他们需要依靠这本书来准确无误地完成沥青延度的测定,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材料性能符合要求。这本书的存在,能够极大地降低操作中的不确定性,统一检测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可靠性。我想象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导初学者如何进行这项关键的检测,又像一位严谨的裁判,为所有从业者提供统一的评判依据。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技术指导,更在于它所代表的行业规范和质量保证。

评分

当我看到《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实验室里忙碌的工程师和精密仪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应该非常专业,也许是纯色背景加上醒目的标题,给人的感觉是可靠和权威。我好奇书中的内容会是如何呈现的,是会详细介绍延度测试的原理,还是会一步步指导操作步骤?我猜测,书中应该会包含对沥青延度这一概念的清晰定义,以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我想象着,这本书的读者大概是对沥青材料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工程师、实验室技术人员,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通过这本书来学习和掌握沥青延度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所使用的沥青材料能够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专业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它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套统一、规范的检测标准,从而保证沥青产品的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