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设备技术问答

塔设备技术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利君 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塔设备
  • 精馏塔
  • 吸收塔
  • 蒸发塔
  • 化工设备
  • 过程工程
  • 设备技术
  • 技术问答
  • 化工工程
  • 分离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801648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782993883
出版时间:2007-11-26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塔设备技术问答

原价:8.00元

作者:梁利君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801648679

字数:

页码: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问答形式,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装置中有关塔器设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形式和不同生产装置中塔器设备的操作特点。全书内容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供从事石油化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一、塔设备基础知识
1.什么是塔?其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2.塔按结构可分成几大类?
3.如何选择板式塔与填料塔?
4.我国常用的板式塔有哪几种类型?近年来开发使用了哪几种形式的塔盘?
5.塔盘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6.从塔盘的溢流方式看,塔盘可分为哪几种?
7.一种性能良好的塔盘应具有哪些特点?
8.塔板的种类大体有哪些?
9.什么是筛板塔盘?
10.筛板塔盘有什么优缺点?
11.什么是舌形塔盘?
12.舌形塔盘有什么优缺点?
13.什么是泡罩塔盘?
14.泡罩塔盘有什么优缺点?
15.什么是浮阀塔盘?
16.浮阀塔盘有什么优点?
17.浮阀塔盘的结构有何特点?请举例画图说明。
18.浮阀塔盘型号表示什么意思?
19.F1型浮阀现在国内已标准化,其型号有什么意义?
20.简述填料塔的结构
21.填料塔的附属设备主要有哪些?
22.填料塔里填料的作用是什么?一般对填料有哪几方面的要求?
23.填料的种类很多,按其堆砌方式大体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哪些常见的填料?
24.填料是填料塔气液接触的元件,目前各种形式、规格的填料种类繁多,其改进的方向是什么?
25.填料塔选用填料应注意哪些因素?
26.什么是塔板效率?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7.塔有哪些不正常的操作现象?
28.什么叫雾沫夹带?它有哪些影响因素?
29.什么叫液泛?它有什么危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
30.什么叫漏液?它有什么害处?
31.什么叫气泡夹带?它有什么害处?
32.塔的安装对精馏操作有何影响?
33.塔的裙座高度是如何确定的?
34.板式塔安装中密封垫的作用是什么?
35.塔设备在停车时检查的重点项目是什么?
36.装置停工吹扫后,要清理塔内杂质时,打开塔体人孔应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为什么?
二、常减压装置中的塔设备
……
三、催化装置中的塔设备
四、加氢装置中的塔设备
五、连续重整装置中的塔设备
六、延迟焦化装置中的塔设备
七、制氢装置中的塔设备
八、聚丙烯装置中的塔设备
九、气体综合利用装置中的塔设备
十、合成氨及尿素装置中的塔设备
十一、其他装置中的塔设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塔机擒纵》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塔式起重机技术的问答集,而是聚焦于一项古老而迷人的技艺——塔机擒纵。擒纵机构,作为钟表机械的心脏,其复杂精巧的设计与制造,在微观世界中创造出计量时间的奇迹。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擒纵系统的演进历程,从早期未经调校的简单结构,到如今精密度令人惊叹的现代擒纵,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擒纵装置的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时代钟表中的应用。 第一章 追溯时光的齿轮——擒纵起源与早期发展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钟表发展的黎明时期,探索早期擒纵机构的雏形。我们将考察那些朴实无华但意义重大的发明,如“摆轮-弹簧”系统,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机械计时中最大的敌人——摩擦和惯性,为精确计量时间奠定基础。我们会详细介绍诸如“维也纳擒纵”、“福尔克特擒纵”等早期擒纵装置的机械原理,分析它们在当时的工艺水平下所能达到的精度,以及这些设计如何启发了后来的钟表大师。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展现擒纵技术在萌芽阶段的艰辛探索与突破。 第二章 机械的灵魂——经典擒纵装置的剖析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将逐一解构那些在钟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经典擒纵装置。 杠杆式擒纵(Lever Escapement): 这是现代机械腕表中最为普遍的擒纵装置。我们将对其进行极其详尽的分析,包括其擒纵轮、擒纵叉、摆轮等关键部件的几何形状、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传递的机制。我们会探讨单勾杠杆与双勾杠杆的区别,分析不同角度的擒纵角如何影响走时精度和动力储备。本章还将深入研究擒纵叉的“冲击”和“传动”阶段,以及如何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精细调校来优化性能。 三角摆轮擒纵(Cylinder Escapement): 虽然在现代钟表中已不多见,但三角摆轮擒纵在早期腕表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将详细阐释其圆柱形擒纵叉与擒纵轮的特殊配合方式,分析其结构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的原因。 西式天文台擒纵(Co-axial Escapement): 这是近代钟表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本章将重点介绍乔治·丹尼尔斯爵士发明的同轴擒纵系统。我们将深入剖析其独特的双层擒纵轮和特殊的擒纵叉设计,解释它如何通过减少滑动摩擦,显著提高走时稳定性和动力储存。本书会详细阐述同轴擒纵在降低摆轮晃动、减少磨损方面的卓越表现。 芝麻链(Fusée and Chain): 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擒纵装置,但芝麻链在提高早期钟表精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将阐述芝麻链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通过补偿发条动力输出的不均来维持恒定的能量供给。 第三章 精益求精的艺术——擒纵的创新与发展 进入现代,钟表匠人们并未停止对擒纵系统的探索。本章将聚焦于当代擒纵技术的创新成果。 硅质擒纵(Silicon Escapements): 随着新材料的应用,硅质擒纵应运而生。我们将探讨硅材料的优势,如轻质、高强度、抗腐蚀、低摩擦系数等,以及它如何被应用于制造更轻巧、更低摩擦的擒纵部件。本书会详细介绍硅质擒纵在减少润滑需求、提高抗磁性方面的优势。 特殊擒纵(Special Escapements): 除了主流擒纵,还有许多极具创意的特殊擒纵装置。我们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设计,例如: 点式擒纵(Detent Escapement): 曾广泛应用于精密计时器和天文钟,其直接冲击式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极高的精度潜力。 双摆轮擒纵(Double Escapement): 通过两个摆轮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走时稳定性。 无棘爪擒纵(Spring Detent Escapement): 减少了传统擒纵中的棘爪,进一步简化结构并提高效率。 第四章 调校的智慧——精准与稳定的奥秘 擒纵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设计,更在于精密的调校。本章将揭示调校擒纵装置所包含的智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摆轮的惯性、游丝的张力、擒纵叉的摆动角度、宝石轴承的摩擦等关键因素,来优化走时精度、等时性以及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本书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调校工具和方法,以及资深钟表匠人对于“微调”的理解和实践。 第五章 维修的挑战——保护时间的遗产 擒纵系统是机械钟表中最易磨损、最需细致维护的部分。本章将为读者提供关于擒纵系统维修的实用指导。我们将详细讲解常见的故障原因,如部件磨损、润滑不足、调校失误等。本书将介绍擒纵系统拆卸、清洁、润滑和重新组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在维修过程中保持部件原始状态和精度的重要性。我们会重点讲解如何识别和更换损坏的擒纵部件,以及如何进行最终的精度测试和微调。 《塔机擒纵》 旨在为钟表爱好者、收藏家、学习者以及任何对机械精密之美着迷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擒纵系统历史、原理、创新与实践的独特视角。它不是一本关于起重设备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时间测量机械艺术的深度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在天际线上矗立的雄伟建筑感到着迷,它们是人类工程技艺的象征。而这本书,则为我揭开了这些“巨塔”背后的神秘面纱。它的内容不是那种冰冷的技术条文堆砌,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工程原理和实际操作技巧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塔体结构材料的选择与性能分析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最优化的搭配。书中对于塔体防腐、防锈处理的详细说明,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工程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心的防护来延长塔的使用寿命。同时,书中对塔设备运行监测与维护策略的探讨,也让我认识到了“预防为主”在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我曾以为,只要塔建好了就万事大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持续的监测和及时的维护才是确保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它让我对这些默默奉献的工程奇迹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工程领域的专业性和精细化有了全新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一直认为,技术的进步是神秘且遥不可及的,只有少数顶尖人才才能够掌握。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发现,许多看似高深的塔设备技术,其实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可理解的原理。书中对于塔的防雷击措施、抗震设计以及新能源塔(如风力发电设备)的特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阐述,都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在应对自然挑战时的强大力量。尤其是书中关于塔设备安全运行与风险评估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项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严谨的安全管理和周密的风险预案。这本书没有回避技术难题,反而积极地去剖析它们,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这让我看到了技术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优化的过程,也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让我明白,技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本书的启发性在于,它鼓励我用一种更积极、更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未知,去探索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工程技术近距离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觉得,塔这类工程结构,似乎是工业文明的冰冷产物,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科学之美和人文关怀。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详尽的解答,将塔设备从最初的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到建造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挑战,再到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塔设备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对策略的探讨,比如强风、冰雪侵蚀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如何运用智慧和技术来对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书中对于塔设备的接地与防雷系统重要性的讲解,更是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技术细节,也可能关乎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语言,传递着最前沿的技术信息。它让我不仅仅是“看”到了塔,更是“理解”了塔,理解了它们之所以能够稳定运行,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智慧。它让我对工程师这个职业,以及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宝藏,让我对这个我一直好奇却又从未深入了解的领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看到那些高耸入云的塔,无论是通信基站、风力发电机,还是电视发射塔,它们都默默地承担着重要的功能。然而,它们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只有模糊的概念。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塔设备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我特别喜欢它解答问题的形式,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身边耐心指导,每一个问答都直击核心,解决了我曾经困惑的各种细节。比如,它关于塔体结构稳定性与风荷载关系的解释,就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塔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能屹立不倒。还有关于塔基设计和土壤力学结合的阐述,更是让我惊叹于工程师们将力学原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智慧。这本书不只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现代化城市景观背后,默默运转的庞大而精密的工程体系。它激发了我对工程技术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背后蕴含的科学与技术。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原本带着些许的忐忑,毕竟“技术问答”这几个字眼,总会让人联想到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让我感到一丝的疲惫,反而像是踏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探索之旅。作者的叙述风格极其引人入胜,他能够巧妙地将复杂的原理化繁为简,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技术细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塔设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讨论通信塔的信号覆盖优化时,书中不仅提到了天线的高度和角度,还深入分析了地形、建筑物遮挡等实际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对材料选择、防腐蚀措施以及后期维护策略的讲解,也让我对塔设备的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建造一座塔,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无数工程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火花,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