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中國文學史1-4冊(修訂本)【套裝4冊】 遊國恩 等著 人民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主編推薦 | |
文學的概念是隨著文學的發展而逐漸明確起來的,正確認識文學對象或劃分文學範圍,對研究文學史有實際意義。在編定《中國文學史1(修訂本)》過程中,我們 努力依照各個時代文學發展的實際狀況勾畫齣它們的麵貌,同時還注意到各種文學形式的發展和相互影響,以及它們的源流演變。《中國文學史1(修訂本)》除有 專章論述文學藝術的起源外,對各種文學形式的發生發展都有所論述,說明它們綫索和繼承關係…… |
內容簡介 | |
《中國文學史1(修訂本)》是為高等院校中文係編寫的中國文學史教科書,為瞭適應教學需要,《中國文學史1(修訂本)》在取材和章節安排上力求符閤教學實際。在內容上,希望給予同學以比較全麵係統的文學史知識和正確的曆史觀念…… 《中國文學史2(修訂本)》介紹瞭隋唐五代文學這一內容,詳細內容有:隋及初唐詩歌;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盛唐邊塞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偉大的現 實主義詩人杜甫;中唐前期詩人;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古文運動和韓愈的散文;中唐其他詩人;晚唐文學;唐代傳奇…… 《中國文學史三(修訂本)/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為瞭防止中晚唐以來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的政治局麵的重演,宋太祖在奪取後周政權後的第二年就采用趙普的建議,解除瞭禁兵統帥石守信等人的兵權。 《中國文學史4(修訂本)》是《中國文學史》中的一冊,《中國文學史》是一九六一年四月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編選計劃會議上確定編寫的一部史文係的教材,它參考瞭當時參加編寫的部分高等院校教學和科研的成就,於一九六三年七月齣版。 |
作者簡介 | |
遊國恩,文學史傢,曆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教授。江西臨川人。著作有《楚詞概論》、《遊國恩學術論文集》等。 |
目錄 | |
一編 上古至戰國的文學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
精彩文摘 | |
一章 上古文學 一節 文學藝術的起源 文學藝術起源於生産勞動。它的産生一直要追溯到人類生活的原始階段。原始人在其勞動的過程中,由於筋力的張弛和工具運用的配閤,自然地發齣勞動的呼聲。 這種呼聲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間歇,在一定時間內,或者重復而無變化,或者變化而有規律,這樣就産生瞭節奏。這種簡單的節奏就是音樂、舞蹈的節拍和詩歌韻律的 起源。從文獻來看,文學藝術起源於勞動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的。例如《淮南子,道應訓》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 也。”這幾句話是根據《呂氏春鞦·淫辭篇》來的,“邪許”本作“輿滹”。所謂“舉重勸力之歌”,就是指人們集體勞動時,一倡一和,藉以調整動作、減輕疲 勞、加強工作效率的呼聲。舉重時是這樣,舂碓時也是這樣。《禮記》的《麯禮》和《檀弓》二篇都說:“鄰有喪,舂不相。”“相”是送杵聲,其作用與舉大木者 的呼“邪許”正復相同。再從現實生活來看,水手的搖櫓和拉縴,建築工人的打夯,碼頭工人的搬運,都可以聽到集體的、個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聲,音調和諧 而有節奏。從這些地方我們極其明顯地看到勞動和文學藝術的密切關係,而且那種節奏是在勞動時的特殊條件下産生的、規定的。這就再一次有力地證明瞭文學藝術 起源於勞動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原始人在勞動中發齣的有節奏的呼聲,雖然隻是一種聲音,沒有任何歌詞,但那種自然而健康的韻律實際上就是詩歌的起源,也是文學創作的開始。關於這,魯迅更說得很明白: 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瞭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瞭共同勞作,必須發錶意見,纔漸漸的練 齣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傢抬木頭,都覺得吃力瞭,卻想不到發錶。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倘若用什麼記號留存瞭下來,這就是 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傢,也就是文學傢,是“杭育杭育”派。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但雖然如此,那種有聲無義的韻律究竟不是詩歌。真正有意義的詩歌又是怎樣産生的呢?原來原始人在長期的勞動中,由於大腦和發音器官的發達,逐漸産生瞭思維 和語言。當然語言在初也不過是簡單的呼喊,後來纔逐漸發展為音節分明、以至於能夠作為人類的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的工具。這時候如果在呼聲的間歇中隨意添 上一些語言,即使是簡單的語言,如《候人歌》那樣:“候人兮猗!”(《呂氏春鞦·音初篇》)隻是在“兮”、“猗”的呼聲上添瞭兩個詞。然而這種錶意的語 言一旦同具有節奏性的呼聲或嘆聲結閤時,便成為有意義的詩歌。當然,這僅僅是原始的詩歌形式。後來還有不少民歌保存這種形式,句末常常帶有呼嘆作用的聲 符,如“兮”、“猗”之類。但這個聲符的作用已經不如原始詩歌組成部分那麼重要。社會生活日益復雜,語言日益發展,這種詩歌形式,特彆是文人作品中作為語 助詞的呼嘆詞,其作用幾乎降到可有可無的地位。間有保留這種原始性的,有如梁鴻的《五噫歌》,每句末都用一個感嘆詞——“噫”字,那是很少的。這樣的結尾 形式,如果我們不從原始詩歌的發展上去探討,那就不好理解。它並不是一種新形式,而是原始形式的遺留,作者有意識地加強詩歌句尾的節奏性和呼嘆作用而已。 《詩經》中的《麟之趾》、《騶虞》等篇以及曹丕的《上留田行》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 …… |
不錯!好評!很喜歡!
評分不錯
評分幫我弟買的,他說還不錯,希望能幫助到他
評分不錯,有圖其實好一些!
評分不錯,可以陶冶情操和學習瞭解很多自己不具備的知識,大傢可以購買,物流很快!
評分非常好!隻是物流有一點點的慢,不過沒關係!
評分闊以闊以
評分可能是因為書比較便宜,感覺2、3兩冊的紙質比較一般,不過總體還算滿意。
評分很好下次再來買,店傢很好,快遞也很快
中國文學史1-4冊(修訂本)【套裝4冊】 遊國恩 等著 人民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