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乒乓球教程
:30.00元
作者:王海燕,姜来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22993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乒乓球教程》共分7章,*章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乒乓球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概念、术语和器材;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图文一一对应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单项技术和结合技术的动作要领、技术动作关键点、常见问题、原因和改正方法;第四章结合近年新规则和技战术发展*思路,介绍了乒乓球常用战术套路和*战术发展特点;第五章介绍了乒乓球双打;第六章结合乒乓球专项特点介绍了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的方法;第七章竞赛规则部分重点阐述了规则的临场应用和基本竞赛方法,以契合大学选修课课时安排和对业余乒乓球比赛的临场操作和竞赛编排进行了指导。
目录
章 乒乓球运动概论 1
节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
一、乒乓球的起源(游戏阶段——竞技阶段) 1
二、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4
三、新世纪乒乓球规则的革新 9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重要赛事 9
一、乒乓球国际赛事 9
二、乒乓球国内赛事 13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基础理论知识 14
一、乒乓球运动常用术语 14
二、乒乓球运动击球要素 19
三、乒乓球运动基本环节和动作结构 26
第四节 乒乓球器材 27
一、乒乓球拍 27
二、乒乓球的选择 32
第二章 乒乓球基本技术 33
节 握拍和基本身体姿势 34
一、握拍技术 34
二、基本身体姿势 37
第二节 乒乓球球性的培养 37
一、托球练习 37
二、抛球练习 38
三、颠球练习 38
四、传球练习 39
第三节 发球技术 39
一、正(反)手平击发球 39
二、正(反)手发奔球 44
三、正(反)手发转与不转球 47
四、正(反)手发侧旋球 55
第四节 推挡与反手拨球技术 61
一、直拍快推 61
二、直拍加力推 63
三、直拍减力挡 65
四、直拍推下旋球 67
五、反手拨球 68
第五节 攻球技术 71
一、正手攻球 71
二、正(反)手台内挑打 73
三、正(反)手快带 78
四、反手(面)弹击 80
五、正手杀高球 82
第六节 搓球技术 85
一、正(反)手慢搓 85
二、正(反)手快搓 88
三、正(反)手摆短 92
四、正(反)手劈长 96
第七节 弧圈球技术 100
一、正(反)手加转弧圈球 100
二、正(反)手前冲弧圈球 103
三、正(反)手反拉弧圈球 107
四、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 111
五、反手(面)侧拉台内球 113
第八节 削球技术 116
一、正(反)手中远台削球 116
二、正(反)手削转与不转球 119
第九节 基本步法 124
一、单步 124
二、跨步 126
三、并步 127
四、跳步 129
五、交叉步 131
第三章 乒乓球结合技术 133
节 发球与抢攻结合技术 134
一、发球后正手抢拉技术 134
二、发球后反手抢拉技术 139
第二节 接球和抢攻结合技术 141
一、搓接后抢攻技术 141
二、推拨接后抢攻技术 156
第三节 连续进攻技术 162
一、反手进攻与正手进攻结合技术 162
二、正手连续进攻技术 165
第四节 削球结合技术 175
一、正、反手削球结合技术 175
二、削转搓结合技术 178
三、搓转削结合技术 180
四、削攻结合技术 182
第四章 乒乓球基本战术 185
节 战术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185
第二节 战术的研究与训练 186
一、战术研究注意事项 186
二、战术训练 186
第三节 常用战术行动 188
一、发球抢攻战术 188
二、接发球战术 191
三、对攻战术 195
四、拉攻战术 197
五、搓攻战术 199
六、削中反攻战术 200
第五章 双打 203
节 双打的特点及配对 203
一、双打的特点 203
二、双打的配对 203
第二节 双打的站位和走位 205
一、双打的站位 205
二、双打的走位 205
第三节 双打的战术及其训练 207
一、双打的战术 208
二、双打的训练 209
第六章 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211
节 乒乓球力量素质训练 212
一、乒乓球力量素质特点 212
二、乒乓球力量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212
三、乒乓球力量素质训练 214
第二节 乒乓球速度素质训练 215
一、乒乓球速度素质特点 215
二、乒乓球速度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216
三、乒乓球速度素质训练 216
第三节 乒乓球灵敏素质训练 217
一、乒乓球灵敏素质特点 217
二、乒乓球灵敏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217
三、乒乓球灵敏素质训练 218
第四节 乒乓球耐力素质训练 218
一、乒乓球耐力素质特点 218
二、乒乓球耐力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219
三、乒乓球耐力素质训练 219
第五节 乒乓球柔韧素质训练 219
一、乒乓球柔韧素质特点 219
二、乒乓球柔韧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219
三、乒乓球柔韧素质训练 220
第七章 乒乓球竞赛 221
节 乒乓球竞赛基本规则 221
一、球台 221
二、球网装置 221
三、球 222
四、球拍 222
五、定义 223
六、合法发球 224
七、合法还击 224
八、比赛次序 224
九、重发球 225
十、一分 226
十一、一局比赛 226
十二、一场比赛 227
十三、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次序 227
十四、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错误 227
十五、轮换发球法 228
第二节 乒乓球裁判临场操作程序 228
一、乒乓球裁判员工作流程 228
二、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操作程序 229
三、裁判员手势 234
第三节 乒乓球竞赛方法 236
一、循环赛 236
二、淘汰赛 240
三、混合赛制 245
参考文献 246
作者介绍
王海燕,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乒乓球二级运动员,乒乓球裁判,博士在读期间公派赴美学习,主攻“运动技能学习”研究。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非常小众的运动——室内攀岩,为了提高我的耐力和抓握力,我买了一本号称是“科学训练”的指南,结果大失所望,充满了主观臆断和过时的训练法。气愤之下,我重新找了一本口碑极好的《肌群激活与运动恢复的生物力学解析》。这本书简直是为打破迷思而生的!它完全基于最新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肌肉纤维的收缩原理、乳酸堆积的真实机制,以及为什么有些拉伸动作反而可能增加受伤风险。作者引用了大量同行评审的期刊数据,使得每一个训练建议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比如,它详细解释了“离心收缩”在力量增长中的核心地位,并给出了如何在不同运动中有效利用离心训练的方法。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恢复的部分,它不仅提到了营养补充,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深度按摩和主动恢复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结构清晰,配有大量的解剖图和动作分解图,让人能清晰地理解身体内部发生的复杂变化。对于任何想科学、安全地提升运动表现的人来说,这本绝对是衣橱必备的“武功秘籍”。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琢磨如何提升自己的居住空间,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的硬装改造,而是追求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家居美学。于是我翻开了《光影叙事:现代家居照明设计艺术》。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把灯光当作一种“无形的雕塑材料”。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是教你怎么安装灯泡,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光线如何塑造空间的情绪。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黄昏模拟”,通过多层次的暖光和低角度照明,如何在客厅营造出一种宁静、适合阅读的氛围,而不是那种刺眼的、让人精神紧绷的顶灯。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配有前后对比图,能直观地看到,仅仅是更换了灯具的色温和照射角度,整个房间给人的感觉就能从“办公室”秒变“疗养院”。我特别喜欢它对材质反射率的讨论,比如哑光墙面和抛光大理石对同一束光线的吸收与反射是多么不同,这直接影响了空间的层次感。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设计不是昂贵,而是对光线有深刻的理解和温柔的运用。
评分我一直对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着迷,总觉得曹雪芹或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复杂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叙事心理学的书,叫做《潜意识的镜子:角色驱动叙事理论探微》。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理解文学作品的新大门。它不是简单地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而是聚焦于角色“为什么”会做出某个选择,深入挖掘了驱动角色的深层心理动机。作者引入了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概念,来剖析那些文学巨匠是如何精妙地平衡角色的内在冲突与外部行为的。书中对“道德模糊地带”的探讨尤其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被反英雄角色深深吸引——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更贴近人类真实、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拆解多部经典名著的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角色的“潜台词”和“非理性决策”来增加故事的张力和真实感。读完后,我再看任何小说或电影时,都会不自觉地去探究角色深层未言明的恐惧与渴望,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鉴赏水平,这是一本能让你从“看故事”升级到“解构故事”的学术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那种硬邦邦的编程语言书籍是敬而远之的,总觉得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但是,我最近淘到的这本《Python数据可视化实战指南》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视觉学习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复杂的函数和参数,而是从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问题入手——如何将一份混乱的销售数据变得一目了然。作者简直是位魔术师,用最简洁的几行代码,就能把原本让人头疼的表格数据,变成生动的交互式图表。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讲解如何使用`Plotly`库创建那种可以拖拽缩放、鼠标悬停就能显示具体数值的动态图,那种成就感,比我第一次成功运行“Hello World”还要强烈。而且,书中还非常贴心地讲解了不同图表适用的场景,比如什么时候用热力图,什么时候用箱线图来展现数据的分布情况,而不是盲目追求“炫酷”。这本书的配套代码在GitHub上都能下载,边学边练,效率高到飞起。如果你也想让数据说话,而不是被数据淹没,强烈推荐这本,绝对不会让你感到无聊。
评分天呐,我最近真是迷上了研究历史上的那些军事战略,简直是欲罢不能!我手头那本《沙场点兵:从古至今的战争艺术解析》简直是本宝典。这本书从冷兵器时代的排兵布阵,到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战和电子对抗,讲得那叫一个透彻。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战役复盘,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道”——比如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如何在一战中的坦克集群战术中得到体现,又或者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背后蕴含的风险评估哲学。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军事思想的对比也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欧洲的骑士精神与东方哲学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实际应用中的异同。特别是它对后勤保障的论述,好多人看军事书籍容易忽略这一点,但作者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分析,从古代的粮草转运到现代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强调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永恒真理。这本书的图文排版也做得极好,大量的地图、示意图和历史照片,让那些复杂的战术部署变得直观易懂。我感觉读完它,我不仅学会了历史,还对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制定都有了新的启发,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深度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