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围棋界巨擘吴清源,在生平所有棋局中自选出一百局精华。百盘高质量对局,彻底体现吴清源围棋的魅力。
从席卷日本棋界的中国天才少年、到接连不断的十番棋恶战将当时所有一流棋士降格,通过这具有代表性的百局经典对局,回顾吴清源的传奇人生。
不仅有吴清源本人对棋局的细部分析,还叙述了对局当时的背景及时代风貌,其中包括许多与棋界名人之间的轶事。
作者:(日本)吴清源 译者:官岚行
吴清源,本名吴泉,字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年移居北京。七岁时由父亲进行围棋启蒙。十一岁父亲辞世,同年,以少年棋手身份出入段祺瑞府邸,被誉为“围棋天才少年”而扬名北京。十四岁与母亲、长兄一同赴日,继续学弈。十九岁时运用打破传统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引起棋界轰动。1939年由“镰仓十番棋”开始,在长达十五年有余的接连不断的升降十番棋中,战胜了当时所有日本超一流棋士,被民间誉为“昭和棋圣”。1961年遭遇车祸,棋力受到影响。七十岁引退,在日本出版《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而后为世界围棋发展、中日两国友好不懈奔走。2014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序言
上卷
1 座子棋
2 井上孝平五段
3 北京的测验棋
4 在日第—战
5 秀哉授二子局
6 模仿棋
7 艺兄木谷实
8 大手合全胜
9 连过十人
10 朝日决胜局
11 读卖闯关局
12 时事报连胜
13 新布局的萌芽
14 十六六指
15 三三·天元局
16 对艺兄执白和棋
17 新布局诞生局
18 新旧对立
19 悬赏三番棋
20 二十岁六段
21 坂田少年局
22 久保松天元局
23 对局过多的年份
24 贴目的先驱
25 复活之秋
……
下卷
注释
后记
承蒙先师濑越宪作照拂而于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来到日本,我在其后半个世纪之中,创出了约八百局的棋谱。那些棋谱已全数收录于平凡社出版的《吴清源对局全集》(呉清源打碁全集)。而这次我又得了出版社“从中自选‘百局’成书”的建议,因此有了由我自行选出的这可称精髓、铭心刻骨的一百局结册出版。
本书我特别予以注意的是,每局棋的对局条件都一并做了记入,又再加笔记叙了当时的背景,譬如时代风貌或我的生活状况诸此种种。另外,在提示一局推进中的败因、败着的同时,对值得一说的胜着也做了拾珍。
可谓全八百局之凝缩的本书,对垂阅赏鉴我对局的诸位而言,说是恰适的版我想也不为过。
相比较于现代的棋士,我的对局数或给人以极其之少的感觉。“那是因为棋局内容有相应于此的高密度”,还愿诸位作如此解释。
本书上卷五十局择自赴日之时至二战结束后不久,下卷则从其后至最近选取五十局。
我本来对自学围棋有些畏难情绪,总觉得那些高手对局离自己太遥远,很多招法都超出理解范围。但这本棋谱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引导性。它似乎懂得一个初学者的心路历程,不会一上来就扔一堆高深的定式。从最基础的角部处理到边上的扩张,每一步的逻辑衔接都非常顺畅,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耳提面命。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这些精选的对局,潜移默化地灌输着“为何如此”的思路。读完前几局,我竟然发现自己对“打入”和“挂角”的时机有了一种模糊的直觉,这比单纯死记硬背棋谱有价值多了。而且,它在关键处的注释,点到为止,没有过度解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这种“点拨”的艺术掌握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进步是循序渐进且扎实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棒了,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那种低调的雅致,搭配内页纸张的质感,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棋谱,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我尤其欣赏它排版上的用心,每一局棋的布局和变化都清晰可见,即便是一些复杂的腾挪转换,也能被图形化得很到位。对于初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图谱密密麻麻看不懂,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舒心。书中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既保留了专业性,又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我放在茶几上,时不时拿起来翻阅一下,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无疑让学习围棋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对弈记录,转化成了一种可以欣赏和品味的视觉体验,这在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绝对是送给自己或棋友的绝佳礼物。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接触围棋一段时间的业余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深度视角”。很多时候,我们看棋谱,往往停留在“黑棋走了这一手,白棋应对了那里”的表面阶段。但这本棋谱在某些关键转折点上,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解说的思路——它仿佛在解析棋手的“心理博弈”。比如,为什么在局势均平时,一方会选择一个看似吃亏的交换,但从全局来看却是领先的?这种对胜负手背后的意图挖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变成了与古代或近现代棋手的深度对话。这种对棋局“精神内核”的捕捉,让这本书的耐读性大大增强,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这是速食型棋谱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入选棋局选择标准,我个人非常赞同。它并没有盲目追求那些惊天动地的名局,而是聚焦在那些能够清晰展示基础战略和战斗原则的对局上。很多时候,看顶尖棋手的对决,你会发现一些只有他们才能做出的神来之笔,这些对于入门者来说反而会造成误导,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但这里的棋谱,更像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什么时候该稳健,什么时候该激进,什么时候应该做活,什么时候应该弃子取势。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个天才的表演,而是在学习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箱”。特别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收官阶段,被这本选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体会到“棋枰之上,寸土必争”的真正含义。
评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绝对物超所值。现在的围棋学习资源五花八门,很多在线课程和电子书碎片化严重,知识点散乱。但这本实体书提供了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学习路径。它的装帧和内容质量完全配得上“典藏”二字,这意味着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可以作为家中棋艺书架上的常青树。我非常欣赏这种将“知识的传承”与“实物的质感”完美结合的出版理念。对于真正想系统性提升自己棋艺的人来说,一本好的、可以反复研习的实体棋谱,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可靠的引路人和坚实的学习伙伴的角色,让我对自己的围棋之路更有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