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词传

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辛弃疾
  • 宋词
  • 词传
  • 文学传记
  • 历史
  • 文化
  • 古典诗词
  • 爱国主义
  • 文学研究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08570
商品编码:19818126522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词传
作者:孟凤梅
定价:25.0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6908570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辛弃疾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他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民族英雄;他亦是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的豪迈旷达词人。本书带你走进这位孤胆英雄的,去感受他一生的悲欢岁月。


  目录

目录

卷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书香门第,少年从学?/?002     少怀壮志,两向燕京?/?007

起义抗金,投奔南宋?/?012     燕尔新婚,天作之合?/?016

卷二◎忧国伤时意难平

生路多艰,谏言衷肠?/?024     凭古吊今,壮志难酬?/?029

经营滁州,惜别宦友?/?035     众里寻她,灯火阑珊?/?041

欲语高人,伯乐难求?/?046     白发欺人,望月抒怀?/?051

登高怀古,报国无门?/?057                 

卷三◎谁人能会登临意

离愁别恨,侠骨柔情?/?064     讨伐茶寇,国愁难平?/?069

辗转为官,漫游吴越?/?075     物是人非,佳人难觅?/?080

旌旗未卷,鬓发已白?/?085     情深却负,受诬罢任?/?091

卷四◎退隐闲居归田园

三径初成,意倦须还?/?098     世外桃源,带湖避世?/?103

归隐不甘,出仕不能?/?109     春水千里,梦携西子?/?114

半世流离,识尽忧愁?/?119     鹅湖相会,嗟叹世事?/?124

卷五◎风流雨打风吹去

醉里舞剑,梦回沙场?/?132     出山赴任,被劾罢官?/?137

我醉何如,且贪欢笑?/?144     旧时歌处,声声唤卿?/?149

迁居瓢泉,一瓢自乐?/?154                 

卷六◎万事云烟忽已过

知交零落,白发空垂?/?160     送别茂嘉,谁共醉月?/?165

追念往事,东山再起?/?170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75

一身豪气,半世凄凉?/?180        


  编辑

中华诗词的明珠·典藏版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

曾经金戈铁马,少年壮志凌云;

无奈醉里挑灯,终成词里将军。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一位隐士的生命印记 作者: 江南樵夫 出版社: 鸿蒙文苑 装帧: 函套精装,附赠手绘山水图册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 引言:山河寂寥处,谁解此中情? 这并非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亦非流光溢彩的宫闱秘闻。它仅仅记录了一个人,一个选择了在乱世的边缘,以一种近乎固执的方式,守护着心中一方清明之地的隐士的生命轨迹。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故事,始于南宋绍兴年间,一个被称为“桃源”的僻静山村。主人公名叫沈鹤,一个在士族门阀中悄然成长,却对功名利禄抱持着疏离态度的青年。他的前半生,浸润在儒家的经世济民与道家的逍遥物外之间,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沈鹤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在家国剧变面前,内心所承受的巨大撕裂与最终的抉择。这不是对历史风云的直接描摹,而是对个体灵魂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其本真的深刻探究。 --- 第一卷:竹影横窗——少年的心性与抉择 沈鹤的少年时代,是在一座被战火波及,却又竭力保持文化传统的书院中度过的。他的师长,大多是南渡而来的名士,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学识,更是对“故国”难以言喻的乡愁。 第一章:墨池烟雨 详细描绘了沈鹤早年在江南水乡的成长环境,细致刻画了他与几位重要师长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他与一位精通金石学的盲眼老者学到的“静观”之道,这成为他日后处世哲学的基石。我们不会谈论朝廷的更迭,而是聚焦于书院内藏书阁的布局、竹简的香气,以及学子们在微弱灯火下研习古籍时的神态。 第二章:辞亲远游 沈鹤十八岁时,在一次乡试中名列前茅,却毅然放弃了入仕的机会。书中细致描绘了他与家人告别的情景——不是激烈的争吵,而是一种近乎于默契的理解与不舍。他留下的唯一信物,是一枚自己雕刻的木印,印上刻着一句古老的箴言:“不慕秦时月,但求眼前松。” 第三章:初识庐山 他选择了隐居之地——并非世人所熟知的仙山福地,而是庐山深处一处几乎被人遗忘的废弃寺庙。作者耗费大量笔墨,重现了沈鹤如何胼手胝足,修复破败的居所,开垦荒芜的田地。这里的“隐”,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重塑。我们看到的,是泥土的芬芳和初春新芽的力量。 --- 第二卷:草庐听雨——日常的哲学与手艺 隐居生活并非清闲,沈鹤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自律。本书的这一部分,侧重于描绘他日常劳作中的精神活动。 第四章:五谷与五行 沈鹤学习农耕,他观察四季的更替,如何将天地运行的法则融入到播种、收割之中。书中穿插了他对农具的改良心得,以及他如何利用当地的草药知识,救治山间受伤的野兽。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对自然万物最朴素的敬畏。 第五章:柴米油盐中的诗意 介绍沈鹤的起居饮食,他自制的清茶、酿造的米酒,以及他用来记录生活的“行记”。这些行记并非抒情散文,而是对天气、物候、动植物状态的精确记录,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近乎科学家的严谨。例如,他详细记录了某年秋季苔藓生长的速度与冬季降雪量的关系。 第六章:古琴与孤灯 沈鹤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有一把珍藏的古琴。但他弹奏的曲目,多是失传已久的古曲,而非当时流行的应景之作。书中描绘了他面对月光,拨弄琴弦时,音符如何与山间的虫鸣、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山野交响乐”。他弹琴,不是为了悦人,而是为了梳理内心的脉络。 --- 第三卷:松风远寄——与世界的微弱连接 隐士的生活并非全然封闭,沈鹤与外界的联系,是通过一些极为克制和有选择性的方式进行的。 第七章:访客与叩门 偶尔会有迷路的书童、走失的猎人,或是抱着求教之心的年轻士子,寻到他的山庐。书中描写了沈鹤对待这些访客的态度:他从不主动谈论时局,却会以极为精辟的语言点拨求教者在学问或心性上的迷惘。例如,他对一位困于“知行不一”的年轻士子,只是让他观察一座山石如何被水流雕刻,便使其茅塞顿开。 第八章:书信的重量 沈鹤偶尔会收到故友的书信,内容多是关于地方的动荡或学问上的讨论。他回信极少,且字数精炼,往往只针对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回应。书中收录了几封他仅存的回信,字里行间,尽显其淡泊却洞察世事的智慧。其中一封信中,他提到:“世事如棋,局中人难见全局,不如闲观局外,任其起落。” 第九章:最后的赠予 本书的结尾,描绘了沈鹤晚年的生活。他不再热衷于农耕,而是将时间投入到整理山中的药材和刻制木版上。他没有留下惊世骇俗的著作,只留下了一批批制作精良、刻印着自然图样的木版画,作为他对山林最好的告别。这些画作,没有人物,没有政治隐喻,只有栩栩如生的松柏、溪流和飞鸟。 --- 结语:不染尘埃的生命形态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旨在为读者呈现一种与时代主流选择截然不同的生命叙事。它不歌颂抗争,也不渲染悲情,而是细致地描摹了一个个体如何通过与自然最纯粹的对话,构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沈鹤的一生,是一次对“简单即是丰富”的终极实践。他的故事,是关于如何生活,而非如何成名。 本书适合所有在喧嚣中寻求片刻宁静,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有深入探究兴趣的读者。 --- (本书附赠:沈鹤居所复原图一套及《山野物候手记》节选)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中对于辛弃疾生平的勾勒,并非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立体感。作者巧妙地将词人的生平际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厮杀,还是庙堂之上的政治风云,亦或是隐居山林的淡泊宁静,都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作者在叙述中,也着力刻画了辛弃疾作为一个复杂而鲜活的个体,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的忠君报国之志与壮志难酬的无奈,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入骨髓的刻画,让我对这位词人不仅仅是“豪放”二字那么简单,而是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更丰富的情感世界。

评分

翻开扉页,作者的序言便如一股清流,娓娓道来。它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平实而真挚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辛弃疾其人其词的理解与感悟。作者坦陈了创作过程中的不易,也表达了对这位南宋豪放词宗的深深敬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文学的赤诚之心。我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也对书中即将展现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一本关于辛弃疾的书,更像是在与这位千古词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试图去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悲喜与挣扎。这种创作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辛弃疾词作的解读方式。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考据派,而是将文学分析与人物情感深度结合。他不仅仅在解释词句的含义,更是在挖掘词句背后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每当读到一首熟悉的词,在作者的解读下,总能发现新的角度和更深的意境。他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理解古代的情感,却又不失对古人情感的尊重和体悟。这种解读,让我对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词句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仿佛也走进了辛弃疾的心灵深处,与他一同感受那份激昂、那份悲愤、那份壮志未酬的愁绪。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古朴而又不失张力的水墨风格,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仔细看,画面中笔触的疏密浓淡,仿佛勾勒出了一个挥洒自如、意气风发的文人形象,又像是战场上鼓角争鸣的壮阔场景。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让人立刻联想到词人豪迈激昂的性情,也预示着书中内容的不凡。封底那一行行娟秀的宋体字,简练却有力地概括了作者创作的初衷,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包装精美,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品味封面和封底的每一个细节,这在以往的购书经历中并不多见。感觉作者在封面设计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往往也意味着书中内容的严谨和深刻,让人不禁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不得不说,这种精心设计的排版,让阅读过程变得格外愉悦。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每段文字的起始都留有适当的空间,使得段落之间的界限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精美的插图,或是描绘词人生活场景的写意画,或是意境深远的风景写生,这些插图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像是对词人笔下意象的视觉化呈现,让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立体。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无疑提升了本书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作者的匠心独运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