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陶哲轩教你[0学0]数[0学0]|6904833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图书作者: | [澳] 陶哲轩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1/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546894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陶哲轩(Terence Tao) 1975年出生,享誉世界的澳籍华裔天才数[0学0]家,智[0商0][0超0]过220,被誉为“数[0学0]界的莫扎特”。12岁获得[0国0]际数[0学0]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2006年获得数[0学0]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2007年[0当0]选英[0国0]皇家[0学0][0会0][0会0]士。曾与本·格林合作解决了2300年前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0学0]、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多个重要数[0学0]研究[0领0]域都取得了卓越成果。另著有经典数[0学0]教材《陶哲轩实分析》。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天才数[0学0]家陶哲轩的本书,论述解决数[0学0]问题时[0会0]涉及的各种策略、方[0法0],旨在激发青少年对数[0学0]的兴趣。书中涵盖的内容包括:数论、代数、分析、欧几里得几何、解析几何。 |
| 编辑推荐 |
| 本书是[0国0]际[0知0][0名0]数[0学0]家陶哲轩15岁时的著作,从青少年的角度分析数[0学0]问题,主要是数[0学0]竞赛等智力谜题,用[0学0]生的语言解释思考过程,完整展现了少年陶哲轩的解题思路。本书启发性强,既能激发[0学0]生的数[0学0]兴趣、培养思维逻辑,又能充分展现数[0学0]的魅力。 天才数[0学0]家陶哲轩的数[0学0]之路: ● 2岁开始[0学0]数[0学0] ● 9岁修完[0大0][0学0]数[0学0]课程 ● 12岁获[0国0]际数[0学0]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 21岁获得普林斯顿[0大0][0学0]博士[0学0]位 ● 24岁受聘为UCLA教授 ● 31岁获得数[0学0]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
这本书对于自学者的友好度,绝对值得特别提笔赞扬。它并没有将读者的先验知识视为理所当然,相反,它用一种非常鼓励和肯定的语气来引导学习。在一些特别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作者会使用非常生活化但又不失严谨的比喻来辅助理解,这极大地缓解了面对纯粹符号和逻辑时的心理压力。更贴心的是,书后附带的习题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梯度分明,从巩固基础到激发创新思维,步步深入。我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似最难的练习题,只要回头仔细梳理前面的概念,总能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让我在攻克难关后获得的成就感是巨大的,也让我对未来继续深挖这个学科领域充满了信心。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逻辑的清晰和严谨。他并非简单地堆砌概念和定理,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具有层次感的渐进式引导方式。这种方法使得即便是那些看似抽象、难以捉摸的数学分支,也像是被层层剥开的洋葱,每剥开一层都能清晰地看到其内部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前后知识点相互印证的章节,作者会非常巧妙地设置“回顾”或“前瞻”的提示,确保读者不会在学习新内容时遗漏任何重要的基础支撑。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阐述一些基础公理时的措辞,那种措辞既保持了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又避免了过度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极富耐心的导师在耳边细细讲解。这种对学习路径的精心规划,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过程中的挫败感,让人更愿意投入时间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品位,一看就是那种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的学术类书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舒服,这对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个加分项。内容排版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很合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深度内容的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进入状态。而且,书中的图表和公式都印制得非常清晰锐利,这在数学书籍中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介绍时的留白处理,既不会让页面显得拥挤,又能有效地引导读者的视线聚焦到核心知识点上。总的来说,从实体书的角度来评价,它无疑是一件制作精良的知识载体,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在内容的扎实与用心。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连接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看似分散、互不相关的数学分支巧妙地串联起来,揭示出它们底层共通的结构或原理。比如,在介绍某个分析工具时,作者会立刻回溯到代数结构中的某个对应概念,然后预告这个工具在后续的拓扑学部分将如何被泛化和应用。这种跨领域的呼应,让读者在学习时不再感到知识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知识网络。对于我这种既想打好基础又希望对数学全景有所了解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编排简直是量身定制。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解题能力,更是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数学直觉”,这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很难获得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复杂问题的示例分析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个中等难度的例子进行了完整的推导,发现作者不仅给出了最终的解法,更重要的是,他详尽地展示了“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径”以及“为什么其他路径是低效的或错误的”的思考过程。这种对“思维过程”的剖析,比单纯的“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很多教材只注重‘做什么’,但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解释‘怎么想’。在某些关键的转折点,作者甚至会插入一些历史背景或者不同学派对该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不仅丰富了知识的维度,也让读者明白,数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辩论的动态领域。这种深入的案例分析,真正帮助我构建了对该数学领域更宏观、更灵活的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