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沃伦·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投资了多家20世纪盈利能力且代表未来趋势的公司。但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确的投资呢?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是如何甄别具有未来前景的公司呢?其他人如何才能效仿和学习他们的方法呢?
对于寻求成功投资框架的巴菲特追随者而言,《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无疑是一个上佳的礼物,因为它对巴菲特迄今为止的长期投资组合,做了详尽的分析。
作为资深投资人,本书作者从巴菲特1958年对桑伯恩地图公司的投资开始,连续追溯了另外19个巴菲特的主要投资案例,如喜诗糖果公司、《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航空集团、富国银行和IBM。
借助于合伙人信函、公司文件、年度报告、第三方参考资料和其他原始信息,作者把巴菲特投资的独特性定位为:时点的把握、本能的发挥、外界信息的运用和投后的运作。而且,作者还从中辨识出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成功要素,无论拟投资公司规模大小、所处国内还是国外。
作者还按照年代顺序对案例背后更为广阔的国际事件和美国股市起伏做了相关解读,并由此提出:巴菲特重要的特质可以说是其专业知识的广度。
陆晔飞,现任股东价值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股东价值管理公司是一家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价值投资公司。此前,陆先生先后就职于麦肯锡公司柏林办公室和一家位于慕尼黑的单一家族投资办公室。陆晔飞先生拥有伦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李必龙,经济学硕士,在金融和实业领域有着丰富历练,在股权投资领域有着较多的实战经验,在公司估值和风险管理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曾经参与翻译《金融与投资术语词典》、《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估值的艺术》、《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和《并购有道——中小企业收购秘籍与精品案例》等书。
林安霁,价值投资者,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林先生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CP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等多个国际金融财会证书。
李羿,财务管理学学士,在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华为技术公司历练多年,现就职于一家投资顾问公司。曾参与翻译《金融与投资术语词典》和《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估值的艺术》、《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和《并购有道——中小企业收购秘籍与精品案例》等书。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合伙制年代(1957~1968年) // 001
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 // 004
第2章 1961: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制造公司 // 018
第3章 1964:得州国民石油公司 // 029
第4章 1964:美国运通 // 034
第5章 1965:伯克希尔-哈撒韦 // 051
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 // 067
第6章 1967:国民保险公司 // 069
第7章 1972:喜诗糖果公司 // 073
第8章 1973:《华盛顿邮报》 // 078
第9章 1976: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 091
第10章 1977:《布法罗晚报》 // 099
第11章 1983: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 103
第12章 1985:大都会广播公司 // 109
第13章 1987:所罗门公司——优先股投资 // 125
第14章 1988:可口可乐公司 // 135
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 // 151
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 // 154
第16章 1990:富国银行 // 168
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 // 179
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 197
第19章 2007~2009:北伯灵顿公司 // 211
第20章 2011:IBM // 231
第四部分 经验总结 // 247
第21章 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 // 248
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 // 254
附录A 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业绩表现(1957~1968年) // 263
附录B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表现(1965~2014年) // 264
参考文献 // 266
这本书名《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投资道路上一直以来的一个模糊地带。我对投资理财充满热情,但坦白说,在“估值”这个环节,我总是感觉自己像是在大海捞针,缺乏清晰的方向和有效的工具。巴菲特的名字,代表着价值投资的巅峰,但他的估值智慧,往往被认为难以企及。陆晔飞,这位作者我非常熟悉,他对于金融投资的解读总能做到深入浅出,并且充满洞察力。而这本书的“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的特色,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理论书,而是能够让我“看见”巴菲特是如何思考的。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些不同寻常的投资案例中,巴菲特是如何打破常规,用他的估值逻辑去发现隐藏的价值的?他对于“增长”的理解,是否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财务数据?对于那些被市场遗忘的、看似“老掉牙”的行业,他又是如何挖掘出其中被低估的潜力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巴菲特估值逻辑的精髓,并且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建立起一套稳健的估值体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避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几个大字,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作为一名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普通人,我深知估值的重要性,但往往苦于找不到一个清晰、有效的方法论。关于巴菲特的投资智慧,我听过不少,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尤其是在估值这个环节,我总是感觉自己理解得不够透彻,执行起来更是困难重重。这本书由陆晔飞所著,这位作者在金融投资领域有一定的声誉,我之前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觉得他善于将复杂的概念化繁为简,这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信心。而“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的副标题,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期待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来理解巴菲特是如何一步步构建他的估值体系,并在实际投资中进行应用的。我想知道,当巴菲特面对一家不同于以往的、具有颠覆性创新或处于新兴行业中的公司时,他的估值逻辑是否会发生变化?他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否足够宽阔,并且能够持续?在市场情绪高涨或低迷时,他又如何保持独立思考,运用估值来规避风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扎实的估值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识别被低估的优质资产,从而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从它的书名和作者来看,我就已经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陆晔飞这个名字在投资界还是有些名气的,他擅长将复杂的金融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出来,这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看重“估值逻辑”这四个字,很多时候我能看懂一家公司的业务,也知道它很有前景,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判断它是否“便宜”或者“贵”,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估值框架。巴菲特作为投资界的传奇,他的估值方法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圣经,但要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并付诸实践,却非易事。这本书承诺深入复盘20个投资案例,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将有机会窥探巴菲特决策的幕后,理解他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扎实的估值分析,做出那些后来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选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面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时,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是如何灵活运用的,是仅仅关注市盈率,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例如,对于科技股这种增长迅速但估值往往高企的公司,巴菲特会如何着手?对于那些周期性行业,他又会如何规避风险?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问题,而这本书似乎能提供答案。而且,20个案例的深度复盘,这绝对不是走马观花式的介绍,而是需要作者花大量的精力去挖掘、去分析、去梳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可操作的估值体系,从而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信。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巴菲特的估值逻辑 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一看到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价值投资,特别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理论听起来总是那么回事,真正落到实践中,却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而这个“点”很可能就是“估值”。陆晔飞这个作者,我对他有些印象,感觉他写的东西比较接地气,能够把一些比较晦涩的金融知识讲得容易理解,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我尤其看重“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一点,这意味着我将有机会窥探巴菲特那些成功的投资背后,究竟是基于怎样的估值判断。我想要知道,他是如何看待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的,这个价值又是如何量化的?在不同的行业,例如科技、消费、金融等,他的估值方法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他又是如何处理那些高速增长但估值高企的公司?抑或是那些看起来估值低廉但可能存在“价值陷阱”的公司?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放大镜,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巴菲特在每一个投资决策中所思考的估值逻辑,从而能够触类旁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我自己的投资实践中,提升我识别优质资产和把握买卖时机的能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投资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而“合理的价格”的判断,离不开扎实的估值能力。《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以来都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他的投资智慧对我影响深远,但我总觉得自己在估值方面,距离大师还有很远的距离。陆晔飞这个名字,在金融投资领域也算是小有名气,他之前的几本书我都读过,觉得他的分析很有深度,而且叙述清晰,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一点,更是让我觉得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投资案例背后,巴菲特究竟是如何进行估值分析的?他看待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时,会着重关注哪些要素?对于那些看似估值高昂但实际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他又是如何做出判断的?他是否有一套标准化的估值模型,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并能从中获得启发,提升自己独立分析和判断一家公司价值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投资路上,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对于我来说,投资不仅仅是关于“买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买”以及“以什么价格买”。而“以什么价格买”,本质上就是估值的问题。《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我的核心需求。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钦佩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理念和实践,是无数投资者学习的榜样。然而,巴菲特式的估值,虽然听起来很高深,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却常常让人感到迷茫。陆晔飞,这位作者我听说过,他对于价值投资的解读,我一直觉得很有启发性。而这本书的重点在于“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渴望看到,在那些被载入史册的投资案例背后,巴菲特是如何运用一套严谨的估值逻辑来做出决策的。我特别想了解,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比如是重资产的传统行业,还是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巴菲特是否会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他又是如何去判断一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是否健康,以及“未来增长的确定性”有多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实用的估值方法论,让我能够不再仅仅依赖于市场的情绪或者简单的财务指标,而是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避免追涨杀跌。
评分我一直对投资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感觉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而这道鸿沟的中间,最关键的缺失环节就是“估值”。《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我最需要提升的方面。我一直深信价值投资的理念,而巴菲特无疑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但如何理解和应用他的估值方法,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陆晔飞这个作者,我对他有一些了解,他写的一些关于投资的书籍,我读过,感觉他的分析都比较深入,而且逻辑性很强。我尤其看重这本书的“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个部分。我期待的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能够通过真实、具体的案例,来学习巴菲特是如何进行估值的。我想知道,当他看中一家公司时,他具体会分析哪些方面?他是如何量化公司的“护城河”的?面对不同的行业,他的估值模型是否会调整?他又是如何去预测公司的未来增长,以及在估值中考虑不确定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巴菲特“简单而深刻”的估值哲学,并最终能够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我自己的投资决策中,从而提高我的选股能力和投资回报。
评分当我看到《巴菲特的估值逻辑 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真正提升我投资能力的读物。作为一名业余投资者,我深知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但关于如何真正掌握估值这个核心技能,我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圣杯,但要如何解构他的估值逻辑,并将其应用到我自己的投资实践中,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陆晔飞这个作者,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他的作品,觉得他对金融投资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擅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概念。这本书的亮点在于“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能够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理解巴菲特是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他会关注哪些关键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因素,以及他是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运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估值。例如,我特别想知道,当巴菲特评估一家具有强大品牌效应或网络效应的公司时,他的估值思路会有何不同?他又是如何去判断一家公司的“能力圈”的边界,以及是否会因此调整他的估值模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估值体系,从而在未来的投资中,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出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优秀企业。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着迷,但感觉自己总是在“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层纱。我知道他讲价值投资,讲安全边际,讲护城河,但具体到怎么去量化这些概念,怎么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我总觉得心里没底。这本书的名字《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正好抓住了我的痛点。“估值”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就像是投资世界里的一道数学题,有时候答案显而易见,但有时候又摸不着头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个清晰、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陆晔飞这个作者,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写东西比较实在,不玩虚的,而且擅长把复杂的金融概念讲明白。他选择“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个切入点,我觉得非常聪明。理论总归是理论,只有放在真实的商业战场上,才能检验其真伪和有效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投资案例背后,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当他看上一家公司的时候,他究竟会关注哪些财务指标?他对“增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否仅仅停留在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上?对于那些经营模式非常独特的公司,他又会如何估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套可复制的“估值工具箱”,让我以后面对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估值分析,而不是凭感觉或者听消息。
评分拿到《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本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金融投资书籍”和“投资理财图书”这两个大类中的定位,这说明它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论书籍,而是实实在在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工具书。陆晔飞这个名字,在我的投资圈子里也是小有名气,他写的一些关于价值投资的文章,我之前读过,觉得非常有见地。这次他专门针对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进行深入复盘,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估值”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常常能识别出一些有潜力的公司,但却很难判断它们是否值得买入,价格是否合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其核心就在于“买入优秀的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而“合理的价格”的衡量标准,就是估值。这本书的副标题“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不会只学到抽象的理论,而是能通过真实的案例,看到这些估值逻辑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市场中的。我尤其期待看到对那些被市场普遍看好或看衰的公司,巴菲特是如何运用他的估值方法来做出独立判断的。例如,那些被认为估值过高的科技公司,或者那些被市场忽视的价值洼地,他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书中的“深入复盘”几个字,让我觉得作者不会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巴菲特买入了某只股票,而是会详细剖析其买入前的估值分析过程,以及持有期间的动态评估。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运用巴菲特那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估值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投资决策水平。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评分物流及其慢,花了一周送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