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 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理解和把握《孙子兵法》的原理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 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理解和把握《孙子兵法》的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冈田武彦 著,钱明 徐修竹 译
图书标签:
  • 孙子兵法
  • 兵学
  • 王阳明
  • 日本
  • 军事战略
  • 战争艺术
  • 古代军事
  • 文化研究
  • 历史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全程在线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7268
商品编码:2361400740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 
图书分类 : 社科·传统文化
单价 : 59.80  
CIP分类 :①E892.25②B248.25③E092.48
印张 : 19 
出版日期 :2017.11 
ISBN :978-7-229-12726-8
作者 : [日]冈田武彦
开本 : 16 
装帧 :精装
页码 : 304  

编辑推荐

☆国际儒学泰斗、书《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潜心力作

☆解读王阳明*爱读的兵书,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

☆日本人解读《孙子兵法》集大成之作

 

《孙子兵法新解:王阳明兵学智慧的源头》是国际儒学泰斗冈田武彦潜心研究多年的力作,先生参考中日解读《孙子兵法》*著作,对《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原理和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是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

【现代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的代表性人物:冈田武彦】

春秋时期吴国人孙武所撰《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中国军事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兵学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无论是《孙子兵法》在战争实践中的运用,还是书中兵以诈立、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之死地而后生、知己知彼、避实击虚等兵学智慧,可以说,《孙子兵法》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大的一本书。

唐朝中期《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就深受日本人喜爱,发展至今在日本研究《孙子兵法》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德川幕府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更是掀起了《孙子兵法》研究热潮,并涌现了林罗山、荻生徂徕、山口春水、佐藤一斋等代表性人物。冈田武彦、服部千春、守屋洋等人则是日本现当代研究《孙子兵法》的代表人物。

【一起品味冈田武彦新解《孙子兵法》】

日本当代儒学家冈田武彦分析说:“商法与兵法从本质上说皆属于功利性的人性观和社会观,是建立在以对立斗争为原理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处世法则,而《孙子兵法》在这一点上可谓表现得*为彻底。因此,若能很好地理解《孙子兵法》的思想,不仅能帮助人很好地把握商业法则的精髓,而且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也会起到较大的用处。”

中日两国有关《孙子兵法》的注释、解说之作不是汗牛充栋也是能够摆满几个书架的。但在冈田武彦先生看来,能够深刻理解《孙子兵法》之原理和精神的,能够从通观全局、高屋建瓴的高度直到细致入微、绵密精准之把握和解说的著作却难觅。如果不能够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就把握不住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克敌制胜的《孙子兵法》之奥秘,就会失去变动、自在的活跃之生机,从而产生固化的弊害。因此,冈田武彦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极平易的翻译,并从全新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做了重点的解说和分析。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诸如曹操、杜牧、张预等注评家关于《孙子兵法》各条目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而且吸收和采纳了日本山口春水、荻生徂徕、佐藤一斋等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将孙子的兵法思想诠释出了跨越古今的新高度。这里摘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

1.兵家之“道”与儒家之“道”不同

原文:儒家的政治诉求,就是认为在上的君主必须对在下的兵民施以仁爱和恩惠。根据儒家的说法,这种行为乃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流露。《孙子兵法》中也要求上下同心同德,但如果因此而把此处所说的“道”与儒家所说的“道”混为一谈,那就大错特错了。

2.《孙子兵法》之“阴”与《易经》之“阳”

原文:《易经》中以“阳”为主,而《孙子》中则以“阴”为主。这是因为,《易经》是站在调和的世界观上,而《孙子》则是站在斗争的世界观上,两者是相对的。

3.《孙子兵法》强调的诡、诈与一般的“欺骗”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原文:“兵以诈立”与“兵者,诡道也”一样,也就是不暴露我方的真实情况。当然,它与一般所说的“欺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是兵法的本体。本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保持静止而深藏不露。

4.《孙子兵法》意在顺人性而用之

原文:孙子所谓的“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九地》篇),所要阐释的就是*为精通人性之必然性的兵家之道。……在孙子看来,用兵之道就是要把我军始终视为一个生命体,而激发其保全生命的本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统一力量及战斗力发挥到*。

冈田武彦通过比较中日《孙子兵法》的解读发现,中国人与日本人在民族性上存在巨大差异,他认为,中国人重视“智”,而日本人更重视“勇”。

【冈田武彦《孙子兵法新解》的特点】

《孙子兵法新解》内容结构上采用了译、注、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由浅入深的引导让我们轻松读懂原文含义的同时领略其背后深藏的兵学智慧。

1.译: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极平易的翻译,轻松读懂、理解原文。

2.注:作者对认为影响我们理解《孙子兵法》的关键字词做了注释,一些各家有争议或不同版本《孙子兵法》有差异的字词都一一标明。

3.评:对中国古代诸如曹操、杜牧、张预等注评家关于《孙子兵法》各条目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且吸收和采纳了山口春水、荻生徂徕、佐藤一斋等人的兵法研究成果,集中日研究《孙子兵法》研究之精华,深刻阐释了《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

与此同时,冈田武彦还从《孙子兵法》各篇中选出能作为格言的警句,将其置于同篇末尾,供读者采纳。

【王阳明与《孙子兵法》: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

王阳明青年以后所做有两件大事:第*是阐发心学,第二就是平叛征乱。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就曾说过,先生“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可见,这两件大事在王阳明那里是并行不悖的。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全面的王阳明,仅仅了解他的心学是远远不够的。王阳明曾撰《武经七书评》(已作为附录收入本书),这是他读兵法的笔记批语,从中可看出他对《孙子兵法》的研读*细。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儒学家林罗山就认为:“虽王阳明之才智强记,称军旅之事则取孙武之法耳。”

本书收入了冈田武彦先生研究王阳明兵学的文章以飨读者。作者以《孙子兵法》结合王阳明生平军事事迹,分析王阳明心路历程和军事行为,帮助读者充分了解和学习王阳明的兵学智慧,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从而弥补《传习录》等文献之不足。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日本学者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兵学思想,以及王阳明的兵学智慧有更充分的了解。

内容简介

理解和把握《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不仅能帮助人把握商业法则的精髓,而且还能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起到较大的作用。

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日本人解释《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冈田武彦对《孙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极平易的翻译,并从全新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孙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做了重点的解说和分析。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诸如曹操、杜牧、张预等注评家关于《孙子兵法》各条目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而且吸收和采纳了日本山口春水、荻生徂徕、佐藤一斋等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将孙子的兵法思想诠释出了跨越古今的新高度。

被誉为明代文臣统兵制胜第*人的阳明先生之所以能成就伟大事功,正因其喜好兵学,爱读《孙子兵法》。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儒学家林罗山就认为:“虽王阳明之才智强记,称军旅之事则取孙武之法耳。”而读《孙子兵法新解》,可以帮助读者从兵学角度了解王阳明,弥补《传习录》等文献之不足。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日本学者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兵学思想,以及王阳明的兵学智慧有更充分的了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

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学部,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部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应聘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主要论著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等。此外还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简素》等十余种著作和《王阳明文集》《刘念台文集》等编译著,并与人合作主编了《朱子学大系》《阳明学大系》《王阳明全集》(译注本)等丛书和多卷本文集。

 

译者简介:

钱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世思想史、阳明学、舜水学、东亚比较思想史等研究工作。

主要论著有《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儒学正脉——王守仁传》《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浙中王学研究》等;译著有《王阳明大传》《王阳明与明末儒学》《胜国宾师——朱舜水传》《近世东亚思想钩沉》等。

徐修竹,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中国哲学史,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世阳明学。译著有《山田方谷之梦》等。

目录

上编 《孙子兵法》新解

003|第*章 始计第*:先要筹划胜败得失

003|战争是国家之大事

004|作为基准的五个方面

008|用“七计”来比较优劣

009|仕于能听取计策的君主

010|兵法是深藏不露的

013|*重要的是预测胜败

 

015|第二章 作战第二:作战准备

015|*重要的是军备

016|“拙速”是作战的关键

017|充分了解用兵之害

018|持久战的弊害

021|速战速决的方法

 

024|第三章 谋攻第三:用计攻敌

024|不战而胜

025|攻城为下策

027|以谋攻敌

028|用兵之常道

030|全权委于主将

032|预知胜利的方法

033|知己知彼

 

036|第四章 军形第四:必胜的条件

036|不败的条件

037|攻守的秘诀

038|名将不战而胜

040|战胜的形态

 

044|第五章 兵势第五:以势制胜

044|统率与命令

046|正兵与奇兵

048|奇与正变化无穷

049|攻击力及其适中

050|势的根源

052|乘势之战法

 

055|第六章 虚实第六:虚实之秘法

055|自如调动敌人的方法

056|避实击虚

057|攻守与虚实

058|进退与虚实

059|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战或不战

060|以众击寡

061|用虚实来把握作战的关键

063|查明敌方之虚实的方法

064|无形与虚实之妙用

065|水与虚实

 

068|第七章 军争第七:争取胜利

068|变不利为有利

069|不急于争利

072|争战前必须做的事

073|兵法三秘诀

075|得法的军争之形势

076|分利于众人

077|铜锣、金鼓、旌旗的效用

078|气、心、力的运用

079|警惕敌方的变法

 

082|第八章 九变第八:变化自如的法则

082|根据地形而变化的五种方法

083|以利为本而变化的五种方法

084|兵法的*在于变化自如

085|以利害制人

086|不依靠别人

087|固执之害

 

090|第九章 行军第九:如何处置军队

090|山丘地带如何处置

091|水网地带如何处置

092|盐碱沼泽地带如何处置

093|平原地带如何处置

094|得地利

095|六害之地

096|伏兵之地

097|观察敌情的方法

100|上下一心

 

103|第十章 地形第十:地利与人和

103|六种地形的利弊

105|六种战败的原因

107|主将对君主的责任

108|统领部下的方法

110|地形与全胜的方法

 

113|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战地与用兵

113|战地的九种类型

115|“九地”之兵法

117|分散敌方战力

118|在本国作战的方法

119|在敌国作战的方法

120|身陷“死地”后的力量

121|“死地”之术与士兵气概

123|常山之蛇

124|吴越同舟

126|要让士兵蒙昧无知

127|“九地”及其兵法

129|王霸与“九地”

130|掌控士兵的秘诀

131|各种隐秘手段

 

134|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火攻的战法

134|火攻的战法

135|火攻的时机

136|火攻时的注意事项

137|火攻与水攻的区别

138|不可滥用火攻

 

141|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用间的方法和要诀

141|战争是国家大事

142|名君、贤将与间谍

143|间谍的种类

145|对待间谍的方法

145|使用间谍的能力

146|“用间”前的准备工作

147|“反间”*为重要

148|殷、周的兴起与用间

 

151|结尾语

 

下编 冈田武彦兵学论文选

155|第*章 王阳明与《孙子兵法》

155|王阳明的生涯

173|王阳明之“三征”

 

188|第二章 《孙子》与山口春水的《〈孙子〉考》

188| 《孙子》的现代意义

190|中国的兵法书

195| 《孙子》的主要内容

198|山口春水《〈孙子〉考》:《孙子》注释书的瑰宝

205|山口春水小传

 

210|第三章 山口春水《〈孙子〉考》十三篇总论

210|《孙子》的特色

213|关于篇目

214|篇题解说

 

249|第四章 《孙子》的形而上考察

 

262|附录一 陈言边务疏

267|附录二 武经七书评

278|附录三 王阳明兵学著作小考

285|译者后记


《道器合一:孙子兵法与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现代传承》 《道器合一:孙子兵法与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现代传承》一书,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兵学经典《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并追溯其在中国传统战略思想发展脉络中的核心地位。本书并非简单地对《孙子兵法》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或解读,而是着眼于其精神内核与跨越时代的普适性,力求展现其作为一项宏大战略体系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出发点,在于认识到《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成为东方乃至世界军事思想的璀璨明珠,其根本在于它所揭示的“道”与“器”的辩证统一。这里的“道”,指的是战场上的原则、战略的指导思想、制胜的根本规律,是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势”;而“器”,则是实现“道”的具体手段、方法、战术、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孙子兵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战术层面,直抵战略的哲学层面,将治国、用兵、处世的智慧融为一体。 全书将以“道”为纲,“器”为目,层层剥茧,逐一剖析《孙子兵法》的精髓。 第一部分:战略之“道”——无形胜有形,制胜的根本法门 本部分将聚焦于《孙子兵法》中最为核心的战略思想,探讨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 “道”的本体论: 孙子所言的“道”,并非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指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是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生死相随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的形成,关乎政治清明、民心所向、赏罚分明、用人得当。我们将探讨如何理解和构建这种“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组织凝聚力和战略执行力的意义。 “智”与“谋”的艺术: 孙子强调“智者不惑”,将智慧置于军事行动的首位。本书将深入分析孙子对“谋”的论述,包括“五事七计”的分析框架,如何通过对敌我双方的周密勘察、预测和筹划,在开战之前就占据主动。我们将探讨这种“谋”的思维方式,如何从军事领域延伸至商业竞争、危机管理等多个领域。 “势”的生成与运用: 孙子关于“势”的论述,是其战略思想的精髓之一。“势”是一种动态的、可控的、能够带来优势的力量。本书将详细阐述孙子如何通过“致人而不致于人”、“因粮于敌”、“避实击虚”等方法来“造势”、“乘势”、“用势”,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我们将联系现代军事、经济、信息等领域的“势”,探讨其形成规律与操控技巧。 “虚实”辩证法: “虚实”是孙子兵法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孙子并非简单地将“虚”等同于“弱”,将“实”等同于“强”。他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调动、变化来创造和利用“虚实”之间的转化。本书将分析“虚实”在兵力部署、战场机动、情报攻防等方面的应用,并将其类比到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市场策略、产品定位等方面。 “不争”的智慧: 孙子“不争”的理念,并非消极避战,而是指在必要时,通过战略性的退让、等待,来避免不必要的消耗,等待最佳的时机,最终实现更宏大的目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种“不争”的智慧,在现代国际关系、商业谈判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第二部分:战略之“器”——形与势的统一,制胜的实际操作 本部分将聚焦于《孙子兵法》中具体的战略战术,探讨如何将抽象的“道”通过具体的“器”得以实现。 “知己知彼”的实践: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是战略执行的基础。本书将深入分析孙子所倡导的“知”的内涵,包括对自身优势劣势、敌人虚实、地形环境、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将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分析、利用信息,实现对“知”的全面把握。 “奇正”相生的运用: 孙子提出的“奇正”之道,是指兵力的常规运用与非常规运用、正面进攻与侧翼迂回等战术的灵活结合。本书将分析“奇正”如何通过出奇制胜、以正合以奇胜等方式,打破敌人的常规思维,取得战术上的优势。我们将探讨这种“奇正”思维在现代战争、商业营销、项目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兵贵神速”的动态指挥: 孙子强调“兵贵神速”,对军队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书将分析孙子如何通过“兵道”、“军争”、“火攻”等手段,实现快速的部署、精准的打击,以及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我们将联系现代军事的快速反应部队、信息化的指挥系统,来理解“兵贵神速”的现代意义。 “用间”的策略: 孙子对“用间”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情报战的重视。本书将分析孙子所提出的五种用间方法,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心理战、信息战的思维。我们将探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理解和应用“用间”的原则,以获取战略优势。 “地利”与“天时”的因势利导: 孙子强调了地形和气候对战争的影响,并提出要“度地形”、“察天时”。本书将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作战策略,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外部因素来为我方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将探讨这种“因势利导”的思维,在应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战略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深入解读《孙子兵法》的“道”与“器”之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着眼于其现代传承与创新。 跨越时空的战略普适性: 本书将重点探讨《孙子兵法》的核心原则,如“孙子谋略”、“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等,如何在现代军事、政治、经济、商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将引用大量现代案例,证明《孙子兵法》并非过时的战争手册,而是永恒的战略智慧。 东方智慧与西方理念的对话: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理解和借鉴不同文明的战略思想至关重要。本书将尝试梳理《孙子兵法》与西方经典战略著作,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之间的异同,探讨东方智慧在理解全球化战略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国国家战略中的体现: 本书将尝试剖析《孙子兵法》的思想是如何在中国现代国家战略、外交政策、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得到体现和应用的,例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战略威慑”等理念。 个体的“兵法”修为: 除了宏观的国家战略,本书也将探讨《孙子兵法》对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的指导意义。如何培养“孙子式”的战略思维,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做出最优决策。 《道器合一:孙子兵法与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现代传承》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富有启发性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孙子兵法》。它不仅是一本解读古代兵学的著作,更是一部探讨战略智慧、启迪人生实践的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于各自的领域,实现“无战而胜”的理想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军事著作,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作者巧妙地将《孙子兵法》的经典论断,与王阳明的兵学思想以及日本学者的解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极其新颖且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孙子兵法》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话深有体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变”并非是无序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道”可循。通过王阳明的“心即理”以及“致良知”的视角,我看到了《孙子兵法》中“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深层含义,原来这并非仅仅是战术上的灵活,更是对内心平静、洞察全局的修炼。书中对“全胜”的追求,让我不再认为《孙子兵法》是鼓励战争的,反而看到了它对避免不必要冲突的智慧,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伐谋”、“伐交”、“伐兵”等战略层级的分析,它们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同样能够指导我们在商业竞争、人际关系等现代生活中的决策。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孙子兵法》的智慧,远不止于战场,它更是一种关于人生、关于智慧的普遍法则。

评分

这本《孙子兵法新解》真是一本令人惊喜的读物!作为一名对兵法和哲学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但市面上大多数解读都偏向于军事策略层面,或是简单套用古代语境。然而,这本书却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将我们熟知的《孙子兵法》与王阳明的兵学智慧巧妙地联系起来,甚至从日本学者的解读入手,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深度挖掘,不再是简单的字面理解,而是从心性、道德、战略意图等多个维度去阐释,这使得《孙子兵法》的智慧更加丰满和人性化。书中对“孙子兵法”原理的把握,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了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思考,这让我感觉《孙子兵法》并非尘封的古籍,而是能够指导当代生活的活态智慧。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攻心为上”的论述,以及它与王阳明“致良知”的联系,这是否意味着最高的战略并非来自于武力,而是来自于对人心的洞察与引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孙子兵法》研究的新大门,让我对中国古代军事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孙子兵法新解》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我一直觉得,《孙子兵法》是那种“知易行难”的经典,道理听起来都懂,但真正要应用起来,却发现处处是坑。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把我带入到具体的战术细节里,而是从更宏观、更根本的层面,去探讨《孙子兵法》的“源头活水”,也就是它与王阳明兵学智慧的联系。这就像是在理解一道菜之前,先去了解它的食材产地和烹饪理念一样,根基牢固了,味道自然就懂了。书中对“兵者,诡道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它并非只是单纯的欺骗,而是建立在对敌人心理、行为模式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这与王阳明强调的“察言观色”、“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不谋而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用间”这一章节时,如何将其与“信任”和“疑虑”的心理博弈联系起来,这让我看到了,《孙子兵法》同样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日本人对《孙子兵法》的解释,我更是看到了《孙子兵法》跨越国界的魅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份古老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兵法,更是在学习一种更加通透、更加从容的人生智慧。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竟然能将《孙子兵法》与王阳明的兵学智慧联系得如此天衣无缝,并且通过日本学者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解读框架。一直以来,我对王阳明的“心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其思想在哲学和人生修养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但将其与军事策略联系起来,我从未想过。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孙子兵法》中那些看似冰冷的军事原则,其背后同样蕴含着深刻的“致良知”的道德力量,以及对个体心性修炼的要求。书中对“道”的阐释,不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与实际的军事行动紧密结合,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坚定和清晰的认知。特别是书中关于“知”的论述,不仅仅是情报的获取,更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自身和对手心理的把握,这与王阳明强调的“格物致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一直认为,伟大的战略家,必然是伟大的思想家,这本书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日本学者的视角,我看到了《孙子兵法》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传承与演变,也更加理解了为何《孙子兵法》至今仍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孙子兵法》原来可以这样被理解!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孙子兵法》虽然精妙,但总感觉有些过于冷酷和机械,似乎只关注胜负本身。但这本书通过引入王阳明的兵学思想,以及日本学者独到的解读,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孙子兵法》背后更深层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解读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国家战略的审慎,而不是仅仅强调战争的残酷,这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书中对“虚实”之道的阐释,不再局限于兵力、地形的虚实,而是延伸到了心理、信息、乃至战略选择的虚实,这使得“虚实”的概念变得更加博大精深,也更贴近现实中的竞争与博弈。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析“不战而屈人之兵”时,所展现出的对“和”的追求,以及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达成目标,这与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不谋而合,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看到了它作为一部“治世”之书的真正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