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入门与实践 | ||
| 定价 | 65.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陈云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0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30773 | |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入门与实践》从多维数组Tensor开始,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了解PyTorch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带领读者从零开始完成几个经*有趣的深度学习小项目,包括GAN生成动漫头像、AI滤镜、AI写诗等。《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入门与实践》没有简单机械地介绍各个函数接口的使用,而是尝试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PyTorch的知识,希望读者对PyTorch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入门与实践》内容由浅入深,无论是深度学习的初学者,还是头次接触PyTorch的研究人员,都能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快速掌握PyTorch。即使是有一定PyTorch使用经验的用户,也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对PyTorch不一样的理解。
陈云
Python程序员、Linux爱好者和PyTorch源码贡献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2017知乎看山杯机器学习挑战赛”一等奖,“2017天池医疗AI大赛”第八名。 热衷于推广PyTorch,并有丰富的使用经验,活跃于PyTorch论坛和知乎相关板块。
  
本书包含PyTorch基础知识+实战案例两部分
提供notebook,方便读者交互性学习
梳理PyTorch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
翔实的案例,案例包括Kaggle竞赛中经*项目、GAN生成动漫头像、AI滤镜、RNN写诗、图像描述任务
配套源代码文件供下载、读者交流QQ群
 
1 PyTorch简介
1.1 PyTorch的诞生 1
1.2 常见的深度学习框架简介 2
1.2.1 Theano 3
1.2.2 TensorFlow 3
1.2.3 Keras 5
1.2.4 Caffe/Caffe2 5
1.2.5 MXNet 6
1.2.6 CNTK 7
1.2.7 其他框架 8
1.3 属于动态图的未来 8
1.4 为什么选择PyTorch 10
1.5 星火燎原 12
1.6 fast.ai 放弃Keras+TensorFlow选择PyTorch 13
2 快速入门 16
2.1 安装与配置 16
2.1.1 安装PyTorch 16
2.1.2 学习环境配置 20
2.2 PyTorch入门第*步 30
2.2.1 Tensor 30
2.2.2 Autograd:自动微分 35
2.2.3 神经网络 38
2.2.4 小试牛刀:CIFAR-10分类 43
3 Tensor和autograd 51
3.1 Tensor 51
3.1.1 基础操作 52
3.1.2 Tensor和Numpy 70
3.1.3 内部结构 73
3.1.4 其他有关Tensor的话题 76
3.1.5 小试牛刀:线性回归 78
3.2 autograd 81 
3.2.1 Variable 82
3.2.2 计算图 86
3.2.3 扩展autograd 95 
3.2.4 小试牛刀:用Variable实现线性回归 100
4 神经网络工具箱nn 104
4.1 nn.Module 104
4.2 常用的神经网络层 108
4.2.1 图像相关层 108
4.2.2 激活函数 111
4.2.3 循环神经网络层 115
4.2.4 损失函数 117
4.3 优化器 117
4.4 nn.functional 119
4.5 初始化策略 121
4.6 nn.Module深入分析 123
4.7 nn和autograd的关系 130
4.8 小试牛刀:用50行代码搭建ResNet 131
5 PyTorch中常用的工具 136
5.1 数据处理 136
5.2 计算机视觉工具包:torchvision 148
5.3 可视化工具 150
5.3.1 Tensorboard 151
5.3.2 visdom 153
5.4 使用GPU加速:cuda 159
5.5 持久化 162
6 PyTorch实战指南 165
6.1 编程实战:猫和狗二分类 165
6.1.1 比赛介绍 166
6.1.2 文件组织架构 166
6.1.3 关于__init__.py 168
6.1.4 数据加载 168
6.1.5 模型定义 171
6.1.6 工具函数 172
6.1.7 配置文件 175
6.1.8 main.py 177
6.1.9 使用 185
6.1.10 争议 186
6.2 PyTorch Debug 指南 188
6.2.1 ipdb 介绍 188
6.2.2 在PyTorch中Debug 192
7 AI插画师:生成对抗网络 198
7.1 GAN的原理简介 199
7.2 用GAN生成动漫头像 203
7.3 实验结果分析 212
8 AI艺术家:神经网络风格迁移 216
8.1 风格迁移原理介绍 217
8.2 用PyTorch实现风格迁移 223
8.3 实验结果分析 234
9 AI诗人:用RNN写诗 238
9.1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 238
9.1.1 词向量 239
9.1.2 RNN 241
9.2 CharRNN 244
9.3 用PyTorch实现CharRNN 247
9.4 实验结果分析 258
10 Image Caption:让神经网络看图讲故事 261
10.1 图像描述介绍 262
10.2 数据 263
10.2.1 数据介绍 263
10.2.2 图像数据处理 271
10.2.3 数据加载 273
10.3 模型与训练 276
10.4 实验结果分析 281
11 展望与未来 283
11.1 PyTorch的局限与发展 283
11.2 使用建议 287
评价四: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 PyTorch 这个强大而复杂的框架“翻译”成了易于理解的语言。作为一名多年的IT从业者,我对代码的逻辑和框架的实现有着一定的追求,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解释 PyTorch 的各种概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直观的比喻,或者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将其与已有的编程知识联系起来。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 PyTorch 中“动态图”概念的讲解。作者通过对比静态图的优劣,生动地阐述了 PyTorch 灵活的动态图机制带来的优势,比如易于调试、更适合处理序列数据等。他还详细演示了如何在动态图中构建循环神经网络,以及如何处理可变长度的输入序列。这对于我理解 RNN 的工作原理以及在 PyTorch 中实现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还花了不少笔墨来讲解 PyTorch 的高级特性,比如分布式训练和混合精度训练。这些内容对于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或者训练大型模型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作者不仅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还给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和性能优化建议。虽然这些内容相对深入,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让我能够逐步掌握这些高级技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 PyTorch 进行模型性能的分析和优化,包括如何使用 Profiler 来检测代码瓶颈,以及如何利用 TorchScript 进行模型序列化和部署。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非常实用的技能,能够帮助开发者构建出更高效、更健壮的深度学习应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 PyTorch 指南,对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深度学习工程师的读者来说,不容错过。
评分评价二: 要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绝对是它对 PyTorch 框架本身“深度”的挖掘。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 PyTorch,而是让你理解 PyTorch 是“如何工作的”。从底层的 Tensor 计算到 Autograd 机制,再到如何利用 CUDA 进行 GPU 加速,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这些内容对于想深入理解深度学习底层原理,或者希望优化模型性能的开发者来说,是无价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 Autograd 的部分,作者通过绘制计算图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梯度是如何反向传播的。这种直观的解释,一下子就打通了我对反向传播算法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能够看到它在 PyTorch 中的具体实现。理解了 Autograd,也就意味着理解了 PyTorch 的核心魅力所在——自动微分,这对于构建自定义层、损失函数甚至是更复杂的模型,都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讲解了 PyTorch 的模块化设计,特别是 `nn.Module` 的继承和 `forward` 方法的实现。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模型的源码,比如 LeNet、AlexNet 等,作者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网络结构封装成可复用的模块,这对于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提高开发效率至关重要。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娓娓道来自己多年的实践心得。 此外,关于模型部署和推理的部分,虽然篇幅可能不是最多的,但其内容的实用性不容忽视。在当前深度学习应用落地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如何将训练好的模型高效地部署到生产环境,是每个开发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书中对 ONNX 格式的介绍,以及如何在不同平台进行模型导出和加载,都为我解决实际部署难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入门。
评分评价三: 对于想要快速上手 PyTorch 并开始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晦涩的理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 PyTorch 的实际应用和开发流程上。从数据加载、模型构建,到训练、评估和调优,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清晰的步骤和实用的代码示例。 我特别喜欢书中针对不同类型深度学习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从问题背景出发,逐步引导读者使用 PyTorch 来构建相应的模型。例如,在图像分类章节,它会从加载数据集、定义 CNN 模型、配置损失函数和优化器,到训练模型、评估性能,全程都有详细的代码演示,让我能够跟着一步步操作,很快就能搭建起自己的第一个图像分类器。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 PyTorch 生态系统的介绍。除了核心的 PyTorch 库,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常用的第三方库,比如 `torchvision`、`torchaudio` 和 `torchtext`,以及一些可视化工具。这让我了解到,PyTorch 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框架,它还拥有一个庞大而成熟的生态系统,可以极大地简化和加速深度学习项目的开发。 作者在讲解模型训练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性。他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率、批次大小,以及如何进行早停、权重衰减等模型正则化技巧。这些经验对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避免过拟合非常有帮助。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调库的“小白”,而是对深度学习的开发流程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并且掌握了用 PyTorch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 PyTorch 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深度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张量操作讲起,逐步深入到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以及优化。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概念时,不仅给出了理论解释,还配合了大量的代码示例,这些代码都是可以直接运行的,让我能够亲手去感受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作者在介绍模型搭建的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 PyTorch 的模块化设计来构建各种复杂的网络结构,比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并且还展示了如何加载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这对于我想要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深度学习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从零开始训练一个模型。书中的章节安排也很合理,每一章的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不知所措。 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讲解损失函数和优化器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常见的几种,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对于分类问题,他会详细对比交叉熵损失的不同变种,解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优化器方面,也从 SGD 到 AdamW 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给出了调参的建议。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在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时,心里更有底了。 另外,这本书在数据预处理和加载方面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们知道,数据是深度学习的基石,而高效、正确的数据处理是模型性能的关键。书中详细讲解了 `Dataset` 和 `DataLoader` 的用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增强,这些都是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技术。通过这些学习,我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数据集,并为模型训练做好准备。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 PyTorch 入门宝典。
评分评价五: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个深度学习框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 PyTorch 的 API,而是从设计理念出发,解释了 PyTorch 为什么采用动态图,为什么会设计 `nn.Module` 这样的模块化结构,以及它在内存管理和计算优化方面的一些考虑。 在讲解张量的部分,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操作,还深入分析了张量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以及不同操作可能带来的内存开销。这对于理解 PyTorch 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编写更高效的代码非常有帮助。我还学到了如何利用 PyTorch 的广播机制来简化代码,以及如何通过视图(view)和复制(clone)来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 关于模型训练的优化部分,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精辟的见解。作者分析了梯度消失和爆炸的问题,并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如使用 ReLU 激活函数、Batch Normalization、梯度裁剪等。他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学习率策略来加速模型收敛,比如学习率衰减、周期性学习率等。这些都是在实际训练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给出了非常系统和实用的解决方案。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了一些 PyTorch 的底层机制,比如张量与 NumPy 的相互转换,以及如何利用 Cython 或 C++ 来加速自定义运算。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有些挑战,但对于想要深入理解 PyTorch 的工作原理,或者希望在性能敏感的场景下进行优化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本书让我对 PyTorch 的认识,从一个“使用工具的人”,升华为一个“理解工具的设计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