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庞大明编著的《杨式太极拳推手入门》在介绍了杨式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是基础上,介绍了杨式太极拳推手的形成和发展;然后介绍学习杨式太极拳推手的目的、误区及竞赛规则的制定;很后对杨式太极拳推手一至六段的技法,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深入浅出,简单易学,并附有课时安排和课后训练。不仅适合于普通太极拳爱好者,也适合太极拳培训机构作为教材使用。 庞大明 编著 庞大明,生于1957年,山东省潍坊市人。经济师;药剂师;邯郸市太极拳学会会长(法定代表人)。由于其在太极拳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贡献,经邯郸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被批准为“邯郸市首批很好专业技术人才”,市管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国家武术七段;获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太极拳教练员执教证;中国武术段位制太极拳指导员、考评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国家武术段位制考试点副主任;邯郸广播电视大学特聘专家。从一个纯粹的书法爱好者的角度来看,《杨式太极拳推手入门》在版式设计和文字排版上,展现了一种令人舒适的秩序感。很多武术书籍为了追求“古朴”而显得杂乱无章,但这本书的字体清晰,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述每一个动作时,都非常注重意境的传达。比如描述“挤”劲时,作者引用的比喻,如“如春雨润物,不觉间已渗透全身”,这种文学性的表达,使得枯燥的动作练习多了一份审美享受。对于我这种对肢体协调性要求较高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种强调“气感”和“意念”的描述,比纯粹的肌肉发力指导更有帮助,因为它能更好地引导我进入那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虽然我可能无法达到高手的境界,但光是阅读和想象这些境界的描述,就已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成功地将一种体力活动提升到了身心合一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教授几个动作招式上,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际互动中的平衡哲学”的教科书。推手本质上就是一种在动态中保持自我中心、同时又接纳和顺应外界干扰的艺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失粘”与“断劲”时的观点,这让我联想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何时应该坚守原则(保持中正),何时又应该适度放手(引进落空),这需要极高的敏感度和即时判断力。书中的理论体系非常自洽,它没有引入太多其他流派的干扰,专注于杨式推手的核心精髓,使得学习者可以专注于打磨好一个体系。这种专注度是达到精深的必要条件。我曾尝试过结合其他功法来练习推手,结果往往是越练越乱,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航道,让我的练习回归到了正轨,体会到了真正“四两拨千斤”的可能性,这种对内在平衡的探索,远比单纯的招式学习要深刻得多。
评分购买这本书纯属偶然,我一直以为太极推手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没什么实战价值,更多是“表演性质”的功法。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在开篇便强调了推手作为太极拳“活的教材”的重要性,它逼迫习练者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无法在自我催眠中停滞不前。书中对“棚劲”的讲解尤其让我震撼,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顶住”,而是一种充满弹性的、可以向四周扩展的空间维持能力。书中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两人配合练习,展示了如何从一个固定的姿势,逐步过渡到灵活的听、引、化、打。这种结构化的训练方法,极大地减少了实战练习中的挫败感。我甚至带着书里的部分练习方法去道馆试了试,发现我的同伴们对我的变化都感到惊讶,这种进步是立竿见影的,它让人明白,推手训练的是对自身结构和力量的绝对掌控,而非蛮力比拼。
评分这本《杨式太极拳推手入门》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一直对太极推手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却在实操层面给不出清晰的步骤指导。这本书的优秀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入门”二字,作者显然深谙初学者的心理和困境。它没有急于攀登高深的理论高峰,而是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站桩、走步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推手的世界。特别是关于“听劲”的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用空泛的形容词,而是结合具体的身体感受和想象,让我明白了如何去感知对手的来力,而不是盲目地去对抗。书中的插图清晰、动作分解到位,即便是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也能大致找到感觉。对于那些想通过太极推手来改善身体平衡、增强内劲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让原本高不可攀的武术技艺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
评分我是一位有十几年太极拳功底的习练者,这次翻阅《杨式太极拳推手入门》,主要目的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散乱的推手概念,看看是否有遗漏或理解偏差。老实说,我对很多强调“奇妙”却缺乏实证的推手解读感到厌倦,我更看重的是力学原理和人体结构在推手中的应用。这本书在讲解“掦”、“捋”、“挤”、“按”这些基本手法时,融入了非常严谨的力线分析和重心转移的细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在物理上是合理的”。例如,它对“引进落空”的阐述,结合了杠杆原理,让我对如何用小力化解大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于如何保持“中正安舒”在动态中的维持,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有一定套路基础的人来说,是提升推手质量的关键一步。唯一的遗憾是,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应对突发状况或不同体型对手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加完美了,但作为一本“入门”书籍,它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超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