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2版)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瑞香 著
图书标签:
  • 人体工程学
  • 室内设计
  • 家具设计
  • 设计原理
  • 人体测量
  • 舒适性
  • 健康
  • 第二版
  • 设计方法
  • 人机交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524
商品编码:2436012434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D2版)
作者: 程瑞香 开本:
YJ: 2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1
书号: 978712225252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程瑞香,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哈市青年基金、国家木材节约中心项目等项目。曾获粱希青年论文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壹等奖等多项奖励。撰写及合著学术著作7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拥有D壹作者专利3项。 精彩导读   D1章 绪论
  1.1 人体工程学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科学,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是D二次SJ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一般来说,光凭“人体工程”(human engineering)的字义不足以表达其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在国外由于研究的方向不同,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或意义相近的名称。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9”(人类工程学)或“human[actors engineerin9”(人类因素工程学);而西欧国家多称为“ergoDmics”(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
  “ergoDmics”一词是英国学者莫瑞尔于l949年1次提出的,它由两个希腊词根“er―90”(即工作、劳动)和“Dmies”(即规律、规则)复合而成,其本义为人的劳动规律。由于该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本学科的本质,又源自希腊文,便于各国语言翻译上的统一,而且词义保持中立性,不显露它对各组成学科的亲密和间疏,因此目前较多国家采用这一词作为该学科的名称。
  人体工程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名称繁多,除普遍采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学”外,常见的名称还有:“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为了进一步说明定义,需要对定义中提到的几个概念:人、机、环境、效能和健康,作以下几点解释。
  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中,“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包括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机器和环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机”是指机器,但较一般技术术语的意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怎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室内设计中“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机”的含义,主要指各类家具及与人关系密切的建筑构件,如门、窗、栏杆、楼梯等。
  人与机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①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而设计机器。②在设计、制造、使用、监视和维修等过程中,机始终受到人的制约和影响,机械的进步比人类要快得多。二者不平衡的结果一方面机给人带来的负担增加了,使人类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也在左右和影响着机械的性能。 目录 1绪论
1.1人体工程学概念/1
1.2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3
1.2.1经验人体工程学阶段/3
1.2.2科学人体工程学阶段/4
1.2.3现代人体工程学阶段/6
1.3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6
1.4人体工程学在室内与家具设计中的主要作用/7
本章思考题/9
2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
2.1人体测量学/11
2.1.1人体测量学的概况/11
2.1.2人体测量的内容/12
2.1.3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和方法/13
2.1.4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3
2.2人体尺寸/18
2.2.1人体结构尺寸/19
2.2.2人体功能尺寸/36
2.3影响人体尺寸差异的因素/38
2.4人体尺寸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41
2.4.1根据设计的使用者或操作者的状况选择数据/41
2.4.2百分位的运用/41
2.4.3在设计中应分别考虑各项人体尺寸/43
2.4.4尺寸的定义/43
2.5常用人体尺寸在设计中的应用/44
2.6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51
2.6.1产品功能尺寸设定的概念/51
2.6.2功能修正量/52
2.6.3心理修正量/52
本章思考题/52
3人体动作空间
3.1肢体活动范围/56
3.1.1肢体活动角度/56
3.1.2肢体活动范围/58
3.1.3手和脚的作业域/60
3.2人体活动空间/64
3.3居住行为与室内空间/72
3.3.1客厅/76
3.3.2卧室/78
3.3.3书房/80
3.3.4厨房/81
3.3.5卫生间/82
本章思考题/83
4人体力学
4.1静态肌肉施力/85
4.1.1肌肉施力的类型/85
4.1.2静态肌肉施力举例/86
4.1.3避免静态肌肉施力的方法/87
4.2提起重物/90
4.2.1腰病发病原因/90
4.2.2正确提起重物的方法/90
4.3手足的出力/91
4.3.1手的出力/91
4.3.2足的出力/93
4.4重心问题/93
本章思考题/96
5桌台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5.1站立作业/99
5.2坐姿作业/101
5.2.1桌子功能尺寸的设计/101
5.2.2打字时的工作面高度设计/104
5.2.3电子化办公台设计/104
5.3坐立交替式作业/105
5.4斜作业面/106
本章思考题/108
6坐卧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6.1坐姿生理和生物力学分析/110
6.1.1坐姿生理/111
6.1.2坐姿生物力学分析/117
6.2座椅的设计/119
6.2.1座位设计的基本原则/119
6.2.2座椅主要部分的设计要求/120
6.2.3常用座椅设计实例/131
6.3提高工作舒适性的方法/135
6.4座椅设计的新概念/137
6.4.1Ab工作椅/137
6.4.2马鞍椅/138
6.4.3Capisco椅/139
6.4.4跪式椅/139
6.4.5可转变坐姿的新型办公椅/140
6.5床的设计/140
6.5.1睡眠的生理/140
6.5.2床垫软硬度/141
6.5.3床的功能尺寸设计/144
本章思考题/146
7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7.1衣柜功能尺寸设计/149
7.2橱柜功能尺寸设计/150
7.2.1厨房布局的基本形式/150
7.2.2橱柜的功能尺寸设计/151
7.2.3厨房中的人体工程学/153
7.3书柜功能尺寸设计/155
本章思考题/155
8人的知觉、感觉与室内环境
8.1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157
8.1.1视觉特性/157
8.1.2视觉现象/162
8.1.3视觉陈示设计/165
8.1.4光环境设计/167
8.1.5室内色彩设计/175
8.2听觉与听觉环境设计/178
8.2.1听觉的生理基础/178
8.2.2噪声的危害/179
8.2.3噪声控制/181
8.3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183
8.3.1痛觉/183
8.3.2温度觉/184
8.3.3触压觉/185
8.3.4质地环境/186
8.3.5地板的选择/189
8.4嗅觉和嗅觉环境设计/196
8.4.1嗅觉/196
8.4.2居室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197
8.4.3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201
本章思考题/203
9人的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
9.1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206
9.1.1心理空间(知觉空间)/206
9.1.2领域性和个人空间/207
9.1.3私密性与尽端趋向/209
9.1.4依托的安全感/211
9.1.5幽闭恐惧/211
9.1.6恐高症/212
9.2人的行为习性和行为模式/212
9.2.1人的行为习性/212
9.2.2人的行为模式/214
9.3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215
9.3.1消费行为和购物环境/215
9.3.2店堂空间形式和特点/216
9.3.3店堂空间组合与环境氛围的营造/216
9.4J餐心理及餐厅环境设计/218
9.4.1人的J餐心理分析/218
9.4.2餐厅环境设计/219
9.5观展行为与展厅空间环境设计/221
9.5.1观展行为特征/221
9.5.2展厅空间环境设计与人体工程学/222
本章思考题/223
各章思考题答案225
参考文献23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人文尺度:空间与器物的共生哲学》 书名:《人文尺度:空间与器物的共生哲学》 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与所处的空间、赖以生存的器物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既独立又深刻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功能需求,更是精神层面的感知与互动。我们的身体,作为最直接的载体,是理解这一切的起点。从居住的建筑到随身的物件,从公共的空间到私密的角落,一切的设计都围绕着“人”展开,并反过来塑造着“人”的体验与行为。 《人文尺度:空间与器物的共生哲学》并非一本关于具体的设计规范或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关于“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深度探索。它试图超越单纯的功能性考量,深入挖掘人类在空间与器物互动中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需求与感受。本书的核心在于“尺度”——这个词语在这里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含义,它不仅指物理上的尺寸,更包含了比例、关系、尺度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 第一部分:身体的语言——感官与认知的尺度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人类最根本的尺度:我们的身体。身体是我们感知世界、与环境互动的第一扇窗。我们如何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来理解和体验空间?不同体型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机能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环境的适应与需求? 视觉的盛宴与引导: 光线、色彩、材质的视觉属性是如何塑造空间氛围的?透视、比例、韵律等视觉法则如何引导我们的视线,影响我们的空间感受?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对视觉尺度的精妙运用,创造出既舒适又富有引导性的视觉体验。例如,如何利用不同色温的光线来营造温馨或高效的氛围;如何通过家具的摆放和墙面的装饰来调节空间的纵深感和开阔感。 触觉的温度与质感: 冰冷的金属、温润的木材、柔软的织物……触觉是连接人与器物最直接的桥梁。材质的触感不仅影响我们的舒适度,更传递着情感信息。本书将深入研究不同材质的触觉特性,以及它们在家具、地板、墙面等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触感宜人的材料,让使用者在触摸中感受到温暖、安全与愉悦。 听觉的空间奏鸣曲: 声音,是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回声、吸音、隔音,这些声学特性如何影响我们的专注力、放松度,甚至情绪?本书将分析声音在不同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优化声学环境。例如,在阅读区如何创造宁静私密的声学环境;在公共空间如何巧妙地控制噪音,提升使用体验。 动态的感知与流畅的体验: 我们的身体并非静止不动。行走、坐卧、转身、伸手……一系列动态的动作构成了我们在空间中的体验。流畅的动线设计,合理的通行宽度,恰当的操作高度,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舒适度与效率。本书将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空间设计和家具设计中实现流畅的动线,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阻碍,让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自然而舒展。 第二部分:心灵的居所——情感与认知的尺度 空间与器物不仅仅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世界。我们如何在熟悉的空间中找到归属感?器物的设计如何唤起我们的记忆与情感? 归属感的营建: “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联结。通过对个人物品的摆放、色彩的选择、空间的组织,我们不断地将个人化的印记融入空间,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增强使用者的归属感,让空间成为承载个人故事与情感的容器。 情绪的触发与调节: 不同的色彩、光线、形状,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情绪。鲜艳的色彩可能带来活力,柔和的色调可能带来宁静,而拥挤的空间则可能引发压抑。本书将分析色彩、光线、形状等设计元素的情绪影响力,并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积极地调节使用者的情绪,创造出能够带来愉悦、平静或激励的空间。 认知的引导与理解: 器物的形态、使用方式,以及空间的布局,都在无形中引导着我们的认知。一个直观易懂的开关,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扶手,都能让我们更快地理解并使用器物。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清晰的设计语言,引导使用者快速准确地理解空间与器物的用途,降低学习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记忆的唤醒与传承: 很多器物与空间都承载着我们的过往记忆,它们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唤醒使用者的美好回忆,让空间与器物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第三部分:社会的舞台——互动与文化的尺度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空间与器物的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社交的促成与阻碍: 咖啡馆的座位布局,会议室的桌椅安排,家庭客厅的围合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交互动。本书将分析不同空间布局对社交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促进积极、健康的社交互动。 隐私的界定与保护: 在日益拥挤的现代社会,隐私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从隔音墙到屏风,从私人房间到公共区域的划分,设计在界定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合理地界定和保护个人隐私,同时又不至于产生疏离感。 文化的表达与认同: 建筑风格、室内陈设、器物造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设计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认同的体现。本书将探讨设计如何反映和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空间与器物的不同需求与偏好。 包容性设计与普遍的可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设计的包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年龄、性别、体能、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应该能够平等地使用和享受空间与器物。本书将关注包容性设计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普遍的可及性,让每个人都能在空间与器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结语: 《人文尺度:空间与器物的共生哲学》倡导的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它鼓励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每一位对生活空间有所追求的人们,将目光从单纯的形式与功能,转向对“人”的深入理解。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身体的语言,读懂了心灵的需求,体会了社会的互动,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与我们共生、与我们对话的空间与器物。这些空间与器物,将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与物品,而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的身心,承载着我们的故事,构建着我们与世界的连接。这是一种不断追求平衡、和谐与美好的旅程,一种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永恒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DIY的家居爱好者,一直希望能够亲手打造出既美观又符合人体需求的居家空间。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自己制作的椅子坐起来总是不舒服,或者自己规划的收纳空间总是显得杂乱无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为我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怎么做”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可调节性”的理念,它让我明白,一个好的家具,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能够根据不同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书中介绍的如何制作一张可调节高度的书桌,就极大地启发了我。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人体扫描”和“数据采集”的有趣知识,虽然我无法像专业设计师那样进行复杂的测量,但书中提供的简易测量方法和关键尺寸参考,已经足以让我避免许多常见的错误。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简单的居家改造,也可以融入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停留在“人”这个抽象的概念上,而是将“人体”这个具体而微观的载体,与“室内”和“家具”这两个宏观而具象的元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连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尺寸”的严谨考量。它并非简单地给出一些标准数据,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尺寸背后的生理学和行为学原理。例如,为什么沙发扶手的高度、座椅的深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坐姿和放松程度;为什么衣柜的挂杆高度、抽屉的开启力度,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取用便利性。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和生动的描述,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设计建议的出发点。我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光线”和“声音”对人体的影响。书中不仅讨论了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来创造舒适的环境,还强调了声音的反射、吸收如何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专注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决定一个空间是否宜居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室内与家具设计,是对人体工程学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

评分

这本书的问世,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前,我总觉得设计更多的是关于美学和创意,是那些华丽的造型和独特的材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优秀的设计,是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的,是能够体察到人最细微的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探讨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为残障人士考虑,而是将包容性和便利性延伸到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所有人群,甚至是临时行动不便的人。书中列举的坡道设计、扶手设置、家具边缘处理等细节,都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深度。阅读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设计习惯,是否忽略了某些人群的实际困难。比如,在设计厨房时,是否充分考虑了不同身高的人在使用台面和吊柜时的便利性?在设计卧室时,床的高度和周围的活动空间是否合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帮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设计决策。它教会我,好的设计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美,更是感受得到的舒适与安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感兴趣的人,它会颠覆你对设计的固有认知。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对家居环境和个人舒适度有着极致追求的设计师,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著作。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风格流派的书籍,有的过于理论化,看得人云里雾里,有的则过于写意,缺乏实际可操作的指导。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人体尺寸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体与空间、物品之间的动态关系。书中对不同年龄、体型、活动习惯人群的需求分析,以及由此衍生的设计原则,让我茅塞顿开。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工作空间设计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桌椅高度、屏幕摆放角度、照明强度等细节,来预防长期伏案工作可能带来的颈椎、腰椎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切,无论是居家办公区域的布置,还是公共休息空间的规划,都充满了实用的借鉴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我的下一个项目中,相信这将为我的客户带来更健康、更舒适、更具人性化的居住和工作体验。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任何希望提升生活品质、关注身心健康的设计从业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礼物。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要求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希望我的家能够既美观又实用,能够真正贴合我和家人的生活习惯。然而,市面上关于家居装饰的书籍,大多只关注视觉效果,很少提及背后的科学依据。这本书则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家具的尺寸和形状会让我们感觉舒适,而另一些则不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动线设计”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房间走起来总是不顺畅,原来是家具的摆放阻碍了空间的流动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房间的功能,例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学空间等,来规划最合理的家具布局和尺寸,以确保最大的空间利用率和最便捷的使用体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儿童房设计的建议印象深刻,它不仅考虑了安全性,还强调了如何通过家具的设计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可调节高度的书桌和座椅。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把开启舒适家居生活的金钥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家具、布置空间,让我的家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与便利的港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