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昨日世界-茨威格自传 | 作者 | 斯蒂芬·茨威格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59407832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作为一名*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者与见证人。茨威格从自己出发,将个人经历与时代的回忆结合起来,真实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由兴盛走向衰落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崩溃,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在动荡中渴望和平与安宁,任何的困难也不能停止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为我们记录下这段历史。阴影背后隐藏着的是光明。 |
| 作者简介 | |
|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的和平主义者。1943年遭驱逐,先后流亡英国与巴西,1942年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 葛丛卉,女,1984年生,祖籍河南开封,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方向,硕士学历。目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工作。 |
| 目录 | |
| 序言 章一个太平的世界 第二章上世纪的学校岁月 第三章情窦初开 第四章大学时光 第五章巴黎,永葆青春之城 第六章成长的曲折道路 第七章走出欧洲 第八章笼罩欧洲的光明和阴霾 第九章1914年战争初时刻 第十章为思想上的团结而奋斗 第十一章在欧洲的中心 第十二章返回奥地利 第十三章重返世界 第十四章夕阳西下 第十五章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六章和平的垂死挣扎 后记 |
| 编辑 | |
| ★昨日世界,一个看似早已远去的世界,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世界,就这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茨威格带给我们的世界,因为他的文字感受他所感受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将《昨日世界——茨威格自传》重新编辑设计出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别于传统自传的阅读体验,区别于老版,在设计上希望打破传统传记文学的边界,诉说一个存在于作者记忆中的真实故事。 |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成功地避开了传统传记的刻板说教,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具文学性的叙事手法。对我而言,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茨威格与“流亡者身份”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那种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的独特视角,让他得以洞察时代的幽微之处。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令人称道,那些关于书信往来、咖啡馆聚会的场景描写,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优雅与不安。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光了解了一个作家的生平,更像是上了一堂关于二十世纪初期欧洲文化史的生动课程。这本书不仅是茨威格的颂歌,也是对那个逝去时代的深情挽歌,读来令人唏嘘,却又充满力量。
评分这本关于茨威格的传记简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它不仅仅记录了一个作家的生平,更像是一面映照着欧洲动荡历史的镜子。从他早年的维也纳生活,到他周游列国、结交名流的经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描绘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文化氛围时,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与恐惧交织的时代。书里对茨威格如何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中保持其人道主义立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困境非常有启发。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茨威格的创作历程,更感受到了一种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挣扎与坚守。那种对文学、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执着追求,在文字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这是一本阅读体验极为丰富的传记,其叙事结构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背景交织在一起。作者对茨威格作品的解读穿插得恰到好处,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那些经典之作的创作心境和时代根源。特别是书中对茨威格作为“欧洲良心”的侧面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他如何试图用文学弥合裂痕、呼唤和平的努力,在这个充斥着分裂和冲突的现代社会读来,更显得意义非凡。文字的节奏感极佳,时而如平静的湖面,细数往昔的温馨片段;时而如暴风雨中的海浪,扑打着主角面对的巨大压力。整体来看,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深刻历史反思的上乘之作。
评分我很少被一本传记如此深地吸引,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茨威格,而是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剖析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书中对茨威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而非仅仅一个符号的立体形象。比如,他对身份认同的追寻、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留恋,都处理得极为细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身处那样一个世界分崩离析的时刻,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和对人类精神韧性的再认识。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与一位伟大灵魂的亲密交谈。
评分读罢此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它以一种近乎悲悯的视角,展现了一位文学巨匠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肖像。书中对茨威格与同时代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细节描写得尤为精彩,那些关于艺术、哲学和政治的辩论片段,充满了那个黄金时代的智慧火花。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茨威格晚年流亡生活的段落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沉郁而深沉的情感。那种漂泊无依、心系故土的复杂心情,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在为他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背井离乡的痛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超脱于历史的局限和命运的捉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