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照亮医学

让人文照亮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志彬 著
图书标签:
  • 人文医学
  • 医学人文
  • 医学史
  • 医学伦理
  • 医患关系
  • 生命关怀
  • 医学教育
  • 临床思维
  • 医学哲学
  • 健康传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4957
商品编码:24547260459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1-18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角度,强调医务工作者提高人文修养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性。并建议他们多读中外名著,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培养对于诗歌、书画、旅游、收藏、音乐等的爱好。在当今医患关系概不那么和谐的中国。作者的见地无疑高出一筹,是一本值得所有医疗从业者一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姚志彬 1953年8月生,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研究脑衰老和老年性痴呆,神经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编《脑研究前沿》《医用解剖学》等著作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出版《春暖杏林——医风名言录》及诗集《黄梅雨》《多雪的春天》。

目 录

序一    /钟南山

序二    /钟世镇

自 序

章 什么是人文?

一、尊重生命的价值  3

1.热爱生命 3

2.同情生命 7

3.敬畏生命 8

4.灾难唤醒国人敬畏生命之心 10

二、尊重头脑的价值  15

1.尊重知识 15

2.精神需求更高级   16

三、尊重灵魂的价值  17

四、尊重人和生命价值的理由  19

1.生命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19

2.生命的遗传性和进化性 20

3.人是有情感的 21

4.人类有智慧和理性 24

5.人类有语言和文字 25

6.生命的不可逆性   26

7.生命的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 27

 

第二章 医学与人文的关系

一、医学与人文关系紧密的本质原因    33

二、医学与人文关系紧密的历史原因    34

1.巫医同源 34

2.早期的医疗属关怀范畴 35

三、医学与人文关系紧密的现实原因    36

四、医学与人文关系紧密的文学艺术佐证    37

1.医学与文学   37

2.医学与绘画   42

 

第三章 医学的现实图景及困境

一、医学的任务和目标    51

二、医学的两个特性  52

1.医学的工具理性   52

2.医学的价值理性   53

三、现代医学实践的两个迷失  55

1.技术崇拜 55

2.市场崇拜 56

四、技术崇拜与市场崇拜导致不良后果  57

1.医患之间距离拉大 57

2.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58

3.医疗环境不断恶化 59

五、现代医学的悖论  61

1.带来新的医学问题 61

2.医学干预空间缩小 62

3.期望与效果落差加大   62

 

第四章 走出现代医学困境的途径

一、制度的变革  67

1.国外的医疗制度改革   67

2.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68

二、走出技术崇拜的迷雾  70

1.神灵主义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70

2.机械论和生物医学模式 71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2

三、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  73

1.特鲁多医生的故事 73

2.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   75

 

第五章 提升文化知识

一、阅读,提倡非职业性阅读  79

二、动笔写点东西    83

1.写作可以滋养精神家园 83

2.医生写作的职业优势   84

3.医生写作的典范——《阿图医生》   85

4.阿图·葛文德的名言   87

 

第六章 培养博物情怀和自然情感

一、博物与收藏  93

1.故事一:大英博物馆起源   93

2.故事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94

二、集邮收藏    96

1.邮票知识 96

2.邮票选赏 97

三、瓷器收藏    103

1.瓷器的定义与制作 103

2.瓷器的发展   104

3.瓷器知识 105

四、旅游、摄影和自然山水    112

1.旅游 112

2.参观博物馆   113

3.旅游摄影 129

4.旅游摄影照片选赏 136

 

第七章 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绘画)

一、绘画艺术欣赏    153

二、西方绘画    155

1.西方绘画的发展   155

2.西方名画欣赏 156

三、中国绘画    174

1.中国绘画发展 174

2.中国名画欣赏 175

 

第八章 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书法、音乐)

一、书法历史演变与书体  209

二、书法审美    211

1.线条之美 211

2.心灵之美 211

3.在书法学习中陶冶情操 212

三、书法作品赏析    213

1.《张迁碑》艺术欣赏    213

2.《兰亭序》书法赏析    214

3.董其昌草书《岳阳楼记》   221

4.王铎 《广陵怀古》之一  (扇面)  223

5.张廷济《临史颂鼎铭轴》   224

四、音乐欣赏    227

1.如何欣赏音乐 228

2.音乐欣赏的阶段性 228

3.音乐与治疗   231

 

第九章 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  235

1.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235

2.求知好奇的名言   237

二、医生应不断学习  240

 

第十章 信仰和追求

一、信仰    245

二、医学与宗教  247

1.佛教与医学   247

2.基督教与医学 248

三、追求    251

1.医生之追求   251

2.关于追求的名言   252

 

第十一章 医学人文格言录

一、中国古代医学人文格言    257

二、中国现代医学人文格言    266

三、外国医学人文格言    272

 

第十二章 结束语 279


后 记  285

参考文献 287

前 言

人文即人的精神文化,亦即人性与教养,包括知识、文化、道德、信仰、文学、艺术等人类精神活动的内容。人文精神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与人类生存价值的提高。如果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文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

医学是人文精神产生早的领域,也是与之联系紧密的领域。从医学诞生之日始,人文精神便相伴而生,并护佑其发展和进步。我国传统医学将其称为“仁术”,仁者爱也,爱什么?当然是爱人。所以晋代《医论》中便有“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古代西方的医学誓言中也有“启我爱医术,便爱世间人”。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突飞猛进,新的药物、技术和仪器不断涌现,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只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忽视人文素质的提升。加之,临床分科愈来愈细,医生的专科化技术程度愈来愈高,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势必难以尽数掌握众多领域的知识,在技术和人文的取舍上往往顾此失彼。而我国的教育制度设计,过早的文理分科,又使得医生人文知识和兴趣的培养方面形成缺陷。加之市场对医疗活动的介入等,诸多因素致使医学人文精神逐步褪色甚至缺失。

直接的后果是医患沟通和交流减少,患者不能感受到温暖,医患误会和矛盾增多,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并进一步造成对医界的不满情绪在社会蔓延,且时有医患矛盾演变为辱医伤医事件,使得医生的执业环境恶化,职业荣誉感下降。现代医学陷入了技术至上,人文失落的发展困境。

为了走出现代医学的困境,有识之士指出必须高扬人性人道的旗帜,重塑医学人文精神。

将医学人文精神贯彻在临床医疗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医生的言行举止和医生的医疗行为之中。

1.将人视为生物的,同时也是社会的,确立病与人,身与心、生物与社会的“一元论”医学观。

2.将医学服务的目标定位于满足人对身心健康,生命质量的需求。

3.全面转变治疗观念,努力为病人提供优化的治疗,尽量减少对肌体的损伤,限制某些高新技术的滥用,提高医疗安全。

医生是医疗活动的践行者,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医生责无旁贷。医生除了要熟练掌握医学科学技术之外,还应对文化素质,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呼应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引导年轻医生提高人文修养,我们编写《让人文照亮医学》,着重介绍如何提升医生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培养博物情怀和自然山水情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信仰和追求,让年轻医生在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的过程中提升境界,登高望远,开阔胸襟。

本书编写和出版期间,我们相继迎来中华医学会和广东省医学会建会一百周年,纵览百年历史,这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是中国人从“东亚病夫”走向体魄强健,健康中国的历史。其中有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爱国为民,崇尚科学,弘扬医德,竭诚服务的伟大贡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医生这个职业是美好、崇高的事业。无论医学科技如何进步,人道、人性、人文的光辉,永远是医学救助的价值皈依。尽管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时常会遇到挫折,有时还必须面对医生公众形象受损的现实,但我们不能气馁和沉沦,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要有意识地去维护医生的群体形象。然而,外在的形象不是刻意即能塑造出来的,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们要自律、自省和自信,还要不断地学习和修为,丰富并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从内心坚持,做到知行合一,用我们精湛的技术和温馨的服务造福病人,并赢得大众的信任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且行且珍惜,请珍惜医生的崇高而美好的职业生涯。


《融汇古今:智慧之光,点亮生命之旅》 在这趟永无止境的生命旅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身体的疾患与心灵的困顿。面对病痛,我们渴望得到专业的诊治,更期盼被理解、被关怀。而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那些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恰似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们穿过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融汇古今:智慧之光,点亮生命之旅》正是这样一部力求将古老哲思与现代认知相结合的著作。它并非一本专注于某个医学领域的专业论述,而是试图从更宏观、更深邃的视角,探讨个体身心健康的内在联系,以及那些被时间淘洗后依然闪耀着光芒的人文智慧,如何能够为我们的生命状态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探寻早期文明中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朴素认知。从古希腊的“身心合一”理念,到东方古国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再到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式疗愈,这些历史的片段不仅是医学发展的早期印记,更是人类在面对未知与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求索与精神寄托。我们将审视这些古老的智慧,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科技条件下,孕育出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和对苦痛最深刻的理解。这些古老的智慧,并非简单的迷信或陈旧的观念,而是凝结了无数代人对生命规律的观察与反思,它们在看似朴素的表象下,蕴含着对人性、自然以及宇宙和谐的深刻洞见。 随后,本书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贵灵魂的普通人。我们将分析柏拉图对灵魂不朽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关于伦理与德性的探讨,孔子关于仁爱与礼仪的教诲,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哲学。这些思想,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却共同指向了人类共通的价值追求——内心的平和、道德的修养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何这些关于“人”的哲学思考,对于理解个体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建立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例如,当一个人身患重疾时,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他更需要的是被倾听,被理解,感受到希望,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价值。而这些,恰恰是人文智慧能够赋予的力量。 本书并非要将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直接划等号,而是强调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们将探讨,那些关于同情心、同理心、耐心、希望等品质的哲学阐释,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转化为医患之间最宝贵的纽带。一位医生,如果能够理解并践行“仁者爱人”的理念,他的言行举止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温暖与尊重,这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增强其治疗信心,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医疗过程仅仅停留在冰冷的器械与数据层面,即便技术再先进,也难以触及到患者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在探讨了古老智慧之后,本书还将审视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将回顾消毒法的发明、麻醉术的推广、抗生素的发现、基因工程的突破,以及影像学、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这些科技的进步,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应对疾病的能力,延长了平均寿命,改善了生活质量。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科学突飞猛进的同时,医学的人文维度似乎在某些时刻被忽略了。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技术至上”的倾向,使得医疗过程变得机械化、标准化,而忽略了每个患者独特的个体经验和情感需求。 因此,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在于,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科技的精准与人性的温暖如何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对患者最全面、最有效的关怀。例如,在肿瘤治疗领域,除了精准的放化疗和手术,心理辅导、营养支持、社群互助等人文关怀同样至关重要。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医疗环境,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本书将深入剖析,如何在追求科学精确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发扬医学的人文精神。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医者仁心”这一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医生的职业伦理、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守。从希波克拉底誓词的庄严承诺,到当代医学伦理准则的细致规定,无不体现着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患者的承诺。然而,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医生的选择并非总是轻松的。本书将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的伦理困境进行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法律、道德、利益的多重考量下,做出最符合人文精神的判断。 本书还将关注医学与社会、医学与伦理、医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更具人文精神的医学教育,培养出不仅医术精湛,更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医疗人才。我们将审视,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对疾病的态度,以及医疗体系的改革如何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文关怀的需求。 总而言之,《融汇古今:智慧之光,点亮生命之旅》是一部旨在启发读者思考生命、健康与人性之间深刻联系的著作。它并非提供具体的医疗建议,也不是一本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一次对生命价值的深情回望。通过汲取古老智慧的养分,拥抱现代科技的成果,并始终将人文关怀置于核心地位,我们才能真正点亮生命的旅程,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面对身心挑战时,感受到来自知识、理解与关爱的温暖力量。这本书期望能够成为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为个体和整个社会在追求健康与幸福的道路上,提供一份深刻而持久的启迪。它所探讨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具有生命力的人,无论是在健康还是疾病面前,都能保有内心的力量与尊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为医学知识注入了全新的维度。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更柔软、更具艺术性的一面。作者在分析医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转折点时,巧妙地融入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元素,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的发展时,他引用了当时的一些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来解读人体构造的奥秘,这种跨界的解读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感人的医患故事,这些故事没有过多的渲染,但却真实而深刻地展现了医者与病人之间的人性关怀。我尤其记得其中一个故事,关于一位医生如何用自己的耐心和真诚,赢得了绝症患者的信任,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予了她最大的安慰。这类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的温度,有时候比药物更能治愈心灵。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科学的严谨与人性的温暖,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有生命力的医学。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读起来不像是在学习什么教科书,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长者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医学史的梳理,他没有拘泥于年代和事件的线性叙述,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医学思想融会贯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一个个经典的医学案例,展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演变。比如,书中关于古代医者如何处理病人家属的情感、如何与社会各阶层的人沟通的描写,让我深感触动。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常常过于关注疾病本身,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作者通过历史的镜鉴,提醒我们,医学的进步不应是以牺牲人性的温情为代价的。我还喜欢书中关于医学伦理的探讨,它没有生硬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引述不同的观点、分析复杂的案例,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对一些曾经模糊的医学伦理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增长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一次关于医者责任和使命的重新认知。

评分

读《让人文照亮医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医学的书,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真诚的语言,将深邃的医学人文思想娓娓道来。我非常欣赏他对医学史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的关注,比如在古代,医者如何通过观察星象来推断病情,或者在某个时期,宗教信仰如何影响了人们对疾病的看法。这些看似边缘的知识,却恰恰能够揭示出医学发展背后更深层的人文驱动力。书中关于“全人医疗”的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在如今医疗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将病人看作是一个个“病灶”,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复杂性。这本书提醒我,真正的医学,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怀病人,理解他们的困境,尊重他们的尊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医者,是否足够“人文”,是否真正做到将心比心。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引发这种深刻的自我反思,促使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跳出了传统的学术论文框架,更像是通过一次次充满智慧的对话,引导读者去探索医学的边界。我最喜欢它关于医学伦理困境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问题抛出,而是通过对不同哲学流派、不同文化背景下伦理观的解读,展现了医学伦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引用了许多西方哲学家关于生命、死亡、责任的论述,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医学实践相结合,让读者在思考中逐渐明晰自己的立场。同时,书中也大量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比如道家、儒家对生死观、医患关系的阐述,这种中西合璧的视角,为理解医学人文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医者仁心”的解读所打动,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贯穿于医学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精神追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在科学理性之外,更注重情感关怀、道德伦理的医学。它就像一位引路人,指引我穿越迷雾,去发现医学更深层次的魅力和价值。

评分

《让人文照亮医学》这本书,我刚翻开几页,就被它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了。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多年的医生,我常常在救治病人的同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局限,更多的是在面对生命、面对痛苦时的迷茫。这本书的开篇就点出了医学与人文的交织,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医学知识,而是从历史的长河中,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那里汲取智慧,试图为冰冷的器械和精确的数字注入温度。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早期医学发展时,没有简单地堆砌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对生死的态度,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影响了医学的走向。这种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视角去审视医学的做法,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职业的意义,也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关于“人”的根本问题。书中引用的一些古老哲学家的语录,虽然年代久远,但穿越时空的智慧依然能触动人心,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学堂,与先贤对话,思考着医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作为医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本书就像是一盏灯,在医学的殿堂中点亮了人文的光辉,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医学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