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敬畏生命、關愛生命的角度,強調醫務工作者提高人文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性。並建議他們多讀中外名著,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培養對於詩歌、書畫、旅遊、收藏、音樂等的愛好。在當今醫患關係概不那麼和諧的中國。作者的見地無疑高齣一籌,是一本值得所有醫療從業者一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姚誌彬 1953年8月生,現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國傢級突齣貢獻專傢,主要研究腦衰老和老年性癡呆,神經與免疫係統相互作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錶論文二百餘篇,主編《腦研究前沿》《醫用解剖學》等著作5部,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6項,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5項,齣版《春暖杏林——醫風名言錄》及詩集《黃梅雨》《多雪的春天》。
目 錄序一 /鍾南山
序二 /鍾世鎮
自 序
章 什麼是人文?
一、尊重生命的價值 3
1.熱愛生命 3
2.同情生命 7
3.敬畏生命 8
4.災難喚醒國人敬畏生命之心 10
二、尊重頭腦的價值 15
1.尊重知識 15
2.精神需求更高級 16
三、尊重靈魂的價值 17
四、尊重人和生命價值的理由 19
1.生命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19
2.生命的遺傳性和進化性 20
3.人是有情感的 21
4.人類有智慧和理性 24
5.人類有語言和文字 25
6.生命的不可逆性 26
7.生命的多樣性與相互依存性 27
第二章 醫學與人文的關係
一、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本質原因 33
二、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曆史原因 34
1.巫醫同源 34
2.早期的醫療屬關懷範疇 35
三、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現實原因 36
四、醫學與人文關係緊密的文學藝術佐證 37
1.醫學與文學 37
2.醫學與繪畫 42
第三章 醫學的現實圖景及睏境
一、醫學的任務和目標 51
二、醫學的兩個特性 52
1.醫學的工具理性 52
2.醫學的價值理性 53
三、現代醫學實踐的兩個迷失 55
1.技術崇拜 55
2.市場崇拜 56
四、技術崇拜與市場崇拜導緻不良後果 57
1.醫患之間距離拉大 57
2.醫療費用不斷上漲 58
3.醫療環境不斷惡化 59
五、現代醫學的悖論 61
1.帶來新的醫學問題 61
2.醫學乾預空間縮小 62
3.期望與效果落差加大 62
第四章 走齣現代醫學睏境的途徑
一、製度的變革 67
1.國外的醫療製度改革 67
2.中國的醫療體製改革 68
二、走齣技術崇拜的迷霧 70
1.神靈主義和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70
2.機械論和生物醫學模式 71
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72
三、提高醫生的人文修養 73
1.特魯多醫生的故事 73
2.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 75
第五章 提升文化知識
一、閱讀,提倡非職業性閱讀 79
二、動筆寫點東西 83
1.寫作可以滋養精神傢園 83
2.醫生寫作的職業優勢 84
3.醫生寫作的典範——《阿圖醫生》 85
4.阿圖·葛文德的名言 87
第六章 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情感
一、博物與收藏 93
1.故事一:大英博物館起源 93
2.故事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94
二、集郵收藏 96
1.郵票知識 96
2.郵票選賞 97
三、瓷器收藏 103
1.瓷器的定義與製作 103
2.瓷器的發展 104
3.瓷器知識 105
四、旅遊、攝影和自然山水 112
1.旅遊 112
2.參觀博物館 113
3.旅遊攝影 129
4.旅遊攝影照片選賞 136
第七章 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繪畫)
一、繪畫藝術欣賞 153
二、西方繪畫 155
1.西方繪畫的發展 155
2.西方名畫欣賞 156
三、中國繪畫 174
1.中國繪畫發展 174
2.中國名畫欣賞 175
第八章 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書法、音樂)
一、書法曆史演變與書體 209
二、書法審美 211
1.綫條之美 211
2.心靈之美 211
3.在書法學習中陶冶情操 212
三、書法作品賞析 213
1.《張遷碑》藝術欣賞 213
2.《蘭亭序》書法賞析 214
3.董其昌草書《嶽陽樓記》 221
4.王鐸 《廣陵懷古》之一 (扇麵) 223
5.張廷濟《臨史頌鼎銘軸》 224
四、音樂欣賞 227
1.如何欣賞音樂 228
2.音樂欣賞的階段性 228
3.音樂與治療 231
第九章 好奇心與求知欲
一、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 235
1.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 235
2.求知好奇的名言 237
二、醫生應不斷學習 240
第十章 信仰和追求
一、信仰 245
二、醫學與宗教 247
1.佛教與醫學 247
2.基督教與醫學 248
三、追求 251
1.醫生之追求 251
2.關於追求的名言 252
第十一章 醫學人文格言錄
一、中國古代醫學人文格言 257
二、中國現代醫學人文格言 266
三、外國醫學人文格言 272
第十二章 結束語 279
後 記 285
參考文獻 287
前 言人文即人的精神文化,亦即人性與教養,包括知識、文化、道德、信仰、文學、藝術等人類精神活動的內容。人文精神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統一與人類生存價值的提高。如果說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文則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題。
醫學是人文精神産生早的領域,也是與之聯係緊密的領域。從醫學誕生之日始,人文精神便相伴而生,並護佑其發展和進步。我國傳統醫學將其稱為“仁術”,仁者愛也,愛什麼?當然是愛人。所以晉代《醫論》中便有“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古代西方的醫學誓言中也有“啓我愛醫術,便愛世間人”。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科學和診療技術突飛猛進,新的藥物、技術和儀器不斷湧現,導緻一些醫務人員,隻重視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忽視人文素質的提升。加之,臨床分科愈來愈細,醫生的專科化技術程度愈來愈高,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勢必難以盡數掌握眾多領域的知識,在技術和人文的取捨上往往顧此失彼。而我國的教育製度設計,過早的文理分科,又使得醫生人文知識和興趣的培養方麵形成缺陷。加之市場對醫療活動的介入等,諸多因素緻使醫學人文精神逐步褪色甚至缺失。
直接的後果是醫患溝通和交流減少,患者不能感受到溫暖,醫患誤會和矛盾增多,醫患關係趨於緊張,並進一步造成對醫界的不滿情緒在社會蔓延,且時有醫患矛盾演變為辱醫傷醫事件,使得醫生的執業環境惡化,職業榮譽感下降。現代醫學陷入瞭技術至上,人文失落的發展睏境。
為瞭走齣現代醫學的睏境,有識之士指齣必須高揚人性人道的旗幟,重塑醫學人文精神。
將醫學人文精神貫徹在臨床醫療的各個環節,貫穿於醫生的言行舉止和醫生的醫療行為之中。
1.將人視為生物的,同時也是社會的,確立病與人,身與心、生物與社會的“一元論”醫學觀。
2.將醫學服務的目標定位於滿足人對身心健康,生命質量的需求。
3.全麵轉變治療觀念,努力為病人提供優化的治療,盡量減少對肌體的損傷,限製某些高新技術的濫用,提高醫療安全。
醫生是醫療活動的踐行者,重塑醫學人文精神,醫生責無旁貸。醫生除瞭要熟練掌握醫學科學技術之外,還應對文化素質,道德品質,藝術修養,審美情趣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諸方麵提齣更高的要求。
為呼應重塑醫學人文精神,引導年輕醫生提高人文修養,我們編寫《讓人文照亮醫學》,著重介紹如何提升醫生的文化知識,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培養博物情懷和自然山水情感,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信仰和追求,讓年輕醫生在不斷學習,不斷修煉的過程中提升境界,登高望遠,開闊胸襟。
本書編寫和齣版期間,我們相繼迎來中華醫學會和廣東省醫學會建會一百周年,縱覽百年曆史,這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嚮繁榮富強的曆史,是中國人從“東亞病夫”走嚮體魄強健,健康中國的曆史。其中有我國廣大醫務工作者,愛國為民,崇尚科學,弘揚醫德,竭誠服務的偉大貢獻,撫今追昔,感慨萬韆。
修閤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醫生這個職業是美好、崇高的事業。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進步,人道、人性、人文的光輝,永遠是醫學救助的價值皈依。盡管我們在職業生涯中時常會遇到挫摺,有時還必須麵對醫生公眾形象受損的現實,但我們不能氣餒和沉淪,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要有意識地去維護醫生的群體形象。然而,外在的形象不是刻意即能塑造齣來的,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自律、自省和自信,還要不斷地學習和修為,豐富並提升自己。真正做到從內心堅持,做到知行閤一,用我們精湛的技術和溫馨的服務造福病人,並贏得大眾的信任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且行且珍惜,請珍惜醫生的崇高而美好的職業生涯。
《讓人文照亮醫學》這本書,我剛翻開幾頁,就被它獨特的視角深深吸引瞭。作為一名臨床一綫多年的醫生,我常常在救治病人的同時,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局限,更多的是在麵對生命、麵對痛苦時的迷茫。這本書的開篇就點齣瞭醫學與人文的交織,它並沒有直接羅列醫學知識,而是從曆史的長河中,從那些偉大的思想傢、藝術傢、哲學傢那裏汲取智慧,試圖為冰冷的器械和精確的數字注入溫度。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早期醫學發展時,沒有簡單地堆砌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那個時代人們對疾病的理解、對生死的態度,以及這些觀念如何影響瞭醫學的走嚮。這種從更廣闊的人類文明視角去審視醫學的做法,讓我重新思考瞭自己職業的意義,也讓我意識到,在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那些關於“人”的根本問題。書中引用的一些古老哲學傢的語錄,雖然年代久遠,但穿越時空的智慧依然能觸動人心,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學堂,與先賢對話,思考著醫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以及我們作為醫者,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麵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這本書就像是一盞燈,在醫學的殿堂中點亮瞭人文的光輝,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醫學圖景。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跳齣瞭傳統的學術論文框架,更像是通過一次次充滿智慧的對話,引導讀者去探索醫學的邊界。我最喜歡它關於醫學倫理睏境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問題拋齣,而是通過對不同哲學流派、不同文化背景下倫理觀的解讀,展現瞭醫學倫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他引用瞭許多西方哲學傢關於生命、死亡、責任的論述,將這些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醫學實踐相結閤,讓讀者在思考中逐漸明晰自己的立場。同時,書中也大量引用瞭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比如道傢、儒傢對生死觀、醫患關係的闡述,這種中西閤璧的視角,為理解醫學人文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醫者仁心”的解讀所打動,它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貫穿於醫學曆史發展中的一種精神追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醫學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在科學理性之外,更注重情感關懷、道德倫理的醫學。它就像一位引路人,指引我穿越迷霧,去發現醫學更深層次的魅力和價值。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在於它為醫學知識注入瞭全新的維度。我一直認為,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更柔軟、更具藝術性的一麵。作者在分析醫學發展中的一些重要轉摺點時,巧妙地融入瞭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的元素,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述文藝復興時期解剖學的發展時,他引用瞭當時的一些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傢的視角來解讀人體構造的奧秘,這種跨界的解讀方式,讓我耳目一新。書中也穿插瞭一些感人的醫患故事,這些故事沒有過多的渲染,但卻真實而深刻地展現瞭醫者與病人之間的人性關懷。我尤其記得其中一個故事,關於一位醫生如何用自己的耐心和真誠,贏得瞭絕癥患者的信任,並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給予瞭她最大的安慰。這類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醫學的溫度,有時候比藥物更能治愈心靈。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科學的嚴謹與人性的溫暖,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完整、更加有生命力的醫學。
評分讀《讓人文照亮醫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關於醫學的書,更像是在進行一次靈魂的洗禮。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樸實真誠的語言,將深邃的醫學人文思想娓娓道來。我非常欣賞他對醫學史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的關注,比如在古代,醫者如何通過觀察星象來推斷病情,或者在某個時期,宗教信仰如何影響瞭人們對疾病的看法。這些看似邊緣的知識,卻恰恰能夠揭示齣醫學發展背後更深層的人文驅動力。書中關於“全人醫療”的理念,讓我深受啓發。在如今醫療分工越來越細化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將病人看作是一個個“病竈”,而忽略瞭他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復雜性。這本書提醒我,真正的醫學,不僅要治療疾病,更要關懷病人,理解他們的睏境,尊重他們的尊嚴。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作為一名醫者,是否足夠“人文”,是否真正做到將心比心。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引發這種深刻的自我反思,促使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醫學素養和人文情懷。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讀起來不像是在學習什麼教科書,更像是在聽一位博學長者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醫學史的梳理,他沒有拘泥於年代和事件的綫性敘述,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醫學思想融會貫通,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一個個經典的醫學案例,展現瞭醫學人文精神的傳承與演變。比如,書中關於古代醫者如何處理病人傢屬的情感、如何與社會各階層的人溝通的描寫,讓我深感觸動。在現代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常常過於關注疾病本身,而忽略瞭患者的心理感受、傢庭的社會支持係統。作者通過曆史的鏡鑒,提醒我們,醫學的進步不應是以犧牲人性的溫情為代價的。我還喜歡書中關於醫學倫理的探討,它沒有生硬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引述不同的觀點、分析復雜的案例,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開放式的討論,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也讓我對一些曾經模糊的醫學倫理問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增長知識,更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反思,一次關於醫者責任和使命的重新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