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

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公安
  • 实务
  • 法律
  • 法规
  • 条文
  • 释义
  • 指南
  • 2016
  • 犯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色天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325632
商品编码:2467881502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
书号: 9787565325632
定价: 166.00
作者/编者: 孙茂利,李文胜,陈敏 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内容简介

《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施行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1个决定和9个刑法修正案。尤其是最近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根据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刑法》总则和分则作了大范围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功能,进一步落实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精神,对于促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为了帮助民警理解、掌握、运用刑法的新内容,我们组织长期从事刑事执法工作指导和刑事法律研究的同志编写了本书。
  本书根据我国刑法的立法原意和精神,对刑法条文进行了逐条讲解,并结合公安刑事执法工作的实践,对法律适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和面临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解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准确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公安民警的业务指导书,也可以用作广大读者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刑事法律的参考读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臻完善。
目录
di一编 总则

di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di一条 [立法目的及根据]
第二条 [刑法的任务]
第三条 [罪刑法定原则]
第四条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第五条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六条 [属地管辖]
第七条 [属人管辖]
第八条 [保护管辖]
第九条 [普遍管辖]
第十条 [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消极承认]
...................


《中国法律史纲要》 作者: [此处可填知名法学史学者姓名,例如:钱端升、瞿同祖等(此处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出版社: [此处可填知名法律或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法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此处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版次: [此处可填具体现有版本的版次信息,例如:第三版、修订版等] 内容简介 一部宏大叙事,勾勒华夏法制演进的千年画卷 《中国法律史纲要》是一部立足于宏观视角,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的权威性著作。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条文罗列与技术性讲解,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史学知识体系,深刻揭示中国法律文化、制度变迁背后的深层社会、政治与哲学动因。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重大历史转折点为节点,将中国数千年的法律史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进行精细化的论述和比较分析。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第一编:先秦法制探源与萌芽 本书开篇即追溯中国法律思想的源头。详细考察了上古社会中“礼”与“刑”的共生关系,探讨了奴隶制社会下“刑法并用”的原始形态。重点分析了周代“礼治”的制度精髓及其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随后,笔锋转向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法律思想的“轴心时代”。本书深入剖析了儒家(如孔子、孟子)对刑罚仁政的伦理批判,以及法家(如商鞅、韩非)以法治国、强调中央集权和严刑峻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在秦朝的实践。通过对这些多元思想的辨析,读者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法律传统中“德主刑辅”与“严刑峻法”的两条并行不悖的价值光谱。 第二编:秦汉法制的整合与定型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和汉朝的法律成就。重点研究了秦朝以《秦律》为代表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成文法对早期中央集权国家的制度支撑作用。随后,详细阐述了汉代法律制度的演变,特别是《九章律》的形成及其对后世“律、令、科、制、曹”等法律形式的奠基意义。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汉代“儒家化”的法律变迁过程,即如何将外来的儒家伦理思想逐步纳入国家法律规范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基调。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分裂与融合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本书细致考察了这一时期法律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面对士族门阀的挑战,中央政权试图通过法律维护其权威;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吸收汉族先进法律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习惯法传统。本书特别关注了法律条文的“玄学化”倾向,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法律规范的模糊性与地方化趋势。 第四编:隋唐法制的集大成与典范 隋唐时期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巅峰。本书用大量篇幅解析了《隋律疏义》和《唐律疏议》的伟大成就。这不仅是一部详尽的成文法典,更是中国法律解释学和法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分析其刑、民分科的清晰性,对国家秩序、家庭伦理的维护,以及其对东亚(如日本、朝鲜)法律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对唐律中“十恶”的划分、亲属关系的法律地位等进行了精湛的学术剖析。 第五编:宋元法律的实用主义倾向与司法实践 宋代法律呈现出重典制与实用主义的结合。本书探讨了宋代“敕令”的增益与刑罚的柔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宋代在司法实践中对“情理”的强调,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公文制度和司法文书的规范化。元代法律部分则侧重于法律在多民族统治结构下的调适,分析了蒙古法律传统对既有法律体系的冲击与融合。 第六编:明清法律的集权化与条理化 明清两代的法律体系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尾声。本书详尽分析了《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结构特点,尤其是“律”与“例”之间的动态关系。剖析了清代法律中“惯例”对既有成文法的补充和修正作用,揭示了其在维护皇权专制、强化宗法等级制度方面的严密性。此外,本书也关注了清末修律运动的艰难历程,即西方法律思想如何开始渗透并最终挑战传统法律结构。 第七编:近代法律的转型与重构 最后,本书将视野拓展至晚清至民国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阶段。详细梳理了引进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律体系的尝试,包括对《大清新刑律》《大国民刑法》等重要立法活动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主权和法律观念的冲突,以及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残留与消亡过程。 本书特色与价值: 1. 史料扎实,论证严谨: 本书广泛借鉴了出土文献、历代敕令、法律判例和史学专著,确保了论述的深度与广度。 2. 体系宏大,脉络清晰: 结构设计清晰合理,使读者能够系统掌握中国法律发展的内在逻辑,避免了支离破碎的认知。 3. 文化融入,超越技术: 不将法律视为孤立的技术体系,而是深入探讨其与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的相互作用,展现了中国法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阅读本书,不仅是对一部法律史的了解,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治理智慧与文化基因的深度探索。它为法学研究者、历史学家、政治学学者以及所有关注中国制度变迁的读者,提供了理解现代中国法律体系基石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刑法领域的律师,对于许多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衔接之处还存在着不少困惑。这本《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的出版信息,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书名上看,它似乎能够帮助我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新刑法条文的立法原意进行深刻剖析,阐述其出台的背景、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与其他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辩护岗位的律师,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公安实务”的部分,这能让我了解控方在侦查、取证、证据固定等环节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构建辩护策略。比如,在证据收集方面,公安机关通常会遵循哪些程序?哪些证据是有效的?哪些环节容易出现瑕疵?如果书中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财富。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侦查陷阱、如何有效进行讯问以及如何申请和审查证据等内容,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执业中急需掌握的技能。

评分

作为一个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我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情,从邻里纠纷到盗窃、诈骗,种类繁多,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涉案行为是否触犯刑法,以及如何适用法律。我手中的这本《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就像是我的“案头宝典”。它的标题就非常接地气,“公安实务指南”几个字,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贴合我们实际工作需求的手册。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列举不同类型案件的常见犯罪构成要件,并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一步步解析如何进行定罪量刑。例如,对于常见的侵财类犯罪,如何区分盗窃、诈骗、抢夺等?对于人身伤害类案件,如何界定轻伤、重伤,以及不同程度的伤害与刑法的对应关系?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量刑幅度的参考,甚至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裁判说理,那就太有帮助了。我深知,法律条文是死的,但案件是活的,只有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案件事实相结合,才能做出公正的判决。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这两者的桥梁,为我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专业,采用了比较沉稳的蓝色系,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非常厚重且权威。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一定的韧性,阅读起来不会轻易弄皱。内容上,我一直对刑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感兴趣,尤其关注新刑法条文在实际办案中的应用。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了我这个痛点,它承诺的“条文释义”和“公安实务指南”,听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如何落地,如何指导日常的公安工作。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案件,比如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并详细阐述适用新刑法条文时的考量和难点。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流程、文书模板,甚至是执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的解答,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我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2016年,虽然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年份,但刑法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原则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它聚焦于“新”刑法条文,相信其中的很多精髓至今仍具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理解刑法修订的逻辑和精神。

评分

作为一名刑法学研究的在读博士生,我对刑法条文的最新修订及其背后的法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资源。我尤其关注书中“条文释义”部分,希望它能够提供比教科书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解读,能够揭示新刑法条文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之处,以及它对于中国刑法体系整体的潜在影响。例如,新增加的某些罪名,其理论基础是什么?是否与其他既有罪名存在竞合或吸收关系?对于一些旧有罪名的修改,其背后的修正动因是什么?此外,我对书中“公安实务指南”部分也充满好奇,它如何体现刑法理论在执法层面的具体落地?它能够反映出在2016年这个时间点,公安机关在理解和适用新刑法条文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策略。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新刑法条文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那将极大地拓展我的研究视野,帮助我理解刑法理论与现实司法的互动关系。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法律不仅是学习条文,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条文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应用,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社会。这本书《新刑法条文释义与公安实务指南(2016年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我非常有兴趣了解,在2016年,那些新出台的刑法条文,具体是如何被运用到日常的公安工作中去的。比如,书里会不会针对一些当时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演变,或者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提供具体的执法指导?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案例分析,展示公安民警在面对这些复杂案件时,如何准确地运用新刑法条文来分析案情、固定证据,最终实现公正执法。而且,我想知道,对于一些在实务中容易出现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本书是如何给出解答的。例如,某些行为的界定边界模糊时,公安机关会如何进行判断?它会不会提供一些量刑上的参考意见,或者在证据认定上的标准?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刑法的实际效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