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C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
*價:45.00元
作者:戴旭 著
齣版社:文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
ISBN:9787807417279
字數:408000
頁碼:35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中國周邊環繞著一條連續的“破碎地帶”!
美國為什麼包圍中國?
一旦中國被肢解,中國龐大的人口將被美國當做炮灰,與俄羅斯同歸於盡。
中國會被肢解嗎?肢解後又如何?
內容提要
本書是本書作者曆時數年研究,半年寫(畫)成的一篇(幅)世界全景式政治、軍事巨作。觀此文,會讓我們明白今天世界的基本真相,會讓中國人——大部分被盛世、崛起、和諧等迷幻藥熏得迷迷糊糊、形同夢遊的中國人,突然清醒並驚齣一身冷汗。作者不僅悄悄地告訴國人四周全是狼群,還以其無可置疑的曆史睿智,告訴同胞們:為什麼中國在劫難逃。
令人格外不安的是,作者斷言危機就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間,就是說看到本書的人,大多都將成為這一預言的見證者。
目錄
序 從藍天俯衝下來的“炮手”/程亞文
第一章 C形包圍
2030: 中國麵臨被肢解的命運——美國世界帝國戰略與中國的危機
中國已被“C”字形戰略包圍
當前國際政治和軍事大勢: 一個帝王和三大戰
美國對中國的暗算
為什麼中國不能擺脫下一場戰爭的劫難?
中國正麵臨第三次被瓜分的危機
未來十年慘不忍睹: 中國尚未意識到危機的逼近
第二章 窺破玄機
金融危機背後的戰略玄機
金融風暴對美國軍事和世界的影響
美國有一種“世界大戰”幻覺
中、俄: 美“帝”霸權的兩大門檻
第三章 冷觀“反恐”
喪鍾為誰而鳴: 冷觀美國反恐戰爭
論伊拉剋戰爭之持久戰
血的四年: 伊拉剋戰爭的證明
短期內美國不敢打伊朗
即將打破蘇軍紀錄: 美國還將在阿富汗挺多久?
2009年: 世界軍事主舞颱不在中東而在中
第四章 中亞逐鹿
俄格衝突背後的美國大戰略
俄格之戰暴露齣俄軍信息化水平不高
2008: 美國全球封堵俄羅斯
2009: 俄羅斯對美國發起戰略反攻
俄羅斯軍改將震動蘇式軍事體係國傢
俄羅斯加速軍事改革的八大啓示
第五章 東亞戰鼓
日本和F22:猛獸和“猛禽”的緻命結閤
從大戰略看日本的“右轉”
日本纔是真正的韜光養晦
石原們: “你”為瞭“誰”而赴死?
牛與狼: 一語說盡韆年中日關係的實質
中日隔著琉球,哪有東海爭端?
反導: 美國為日本套上的新絞索
第六章 空軍上校眼裏的中國空軍
獵殺“猛禽”: 迴擊列剋星敦研究所關於中國的戰爭狂想
迴望殲八: 中國發展新戰機的前車之鑒
中國下一代隱身戰鬥機應該以什麼性能為主?
大飛機: 中國大張旗鼓討論,日本悄無聲息問世
航空工業是現代強國的發動機
8000裏外攔截戰爭: 未來新型中國空軍遐想
第七章 空軍上校眼裏的中國陸軍
觀摩中國陸軍演習
中國新軍事變革的突破口在陸軍
第八章 空軍上校眼裏的中國海軍
嚮中國海軍編隊敬禮
中國新航海時代的序幕
像集群坦剋一樣衝鋒: 中國海軍應在領海內展示力量
疾進南沙,經略未來
維護海外利益,需建一流海軍
第九章 國策·軍策: 中國國傢戰略定位
中國國傢戰略定位與軍事變革
未來中國國傢安全環境判斷及相關對策
三重危機是中國發展轉型的戰略機遇
禦敵於國門之外: 2008特大雪災的戰爭警示
國防意識是國傢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公正是國傢強大的起點
附錄 反對“軍八股”——兼論軍事論文的寫作
後記甘為中華做鷹犬
作者介紹
戴旭,空軍上校,中國著名軍事專傢,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發錶軍事政論文章300餘篇,著有《20世紀世界空戰》、《以血祭天》和《盛世狼煙》等。
文摘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犀利,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感,讀起來讓人腎上腺素飆升。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戰略分析與生動的案例結閤起來,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軍事理論和外交政策,變得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危機處理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的、近乎冷酷的現實主義態度。他沒有進行道德上的簡單審判,而是專注於揭示各國在生存壓力下的理性選擇與非理性衝動之間的微妙拉扯。這種敘事姿態,讓讀者得以跳齣日常信息繭房的限製,以一種更接近決策者而非旁觀者的視角去審視當今世界的運行機製,那種緊迫感和壓迫感是撲麵而來的,讓人不得不正視潛藏在和平錶象下的暗流湧動。
評分這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震撼,它以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的精確,剖析瞭當代國際局勢的復雜肌理。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對事件的羅列和錶象的描繪,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隱藏在曆史的褶皺深處的邏輯鏈條。讀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棋局中央,每一個國傢的戰略意圖、每一次軍事部署,都如同精密的棋子,被置於一個變幻莫測的棋盤之上。特彆值得稱贊的是,它在探討地緣政治衝突時,展現齣一種超越瞭單一國傢視角的包容性,將全球性的力量博弈置於一個動態平衡的框架下進行審視。那種對“製高點”的爭奪,不僅是領土和資源的角力,更是話語權和規則製定權的較量,每一個細微的轉摺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這種全景式的敘事手法,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世界格局”這一概念的理解深度。
評分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國際關係發展的讀者,我發現這部著作在梳理不同文明體係間的深層矛盾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沒有簡單地將世界劃分為“我們”和“他們”,而是細緻入微地描摹瞭文化基因、曆史記憶如何塑造瞭當下的戰略選擇。這種對“軟實力”和“硬實力”相互滲透的探討,超越瞭傳統地緣政治學的範疇。書中對技術迭代如何重塑軍事和經濟優勢的分析,更是具有極強的預見性,仿佛是對未來十年全球權力轉移路徑的一次精準預演。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迴溯作者提齣的某個核心論點,因為它挑戰瞭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甚至是被媒體灌輸的“常識”,要求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和知識重構。
評分通讀全書,我感受到瞭一種強烈的學術誠意和對國傢命運的深沉關懷。它在學術探討的嚴謹性與對現實問題的緊迫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作者的論證過程紮實有力,引用瞭大量的曆史先例和數據支撐,使得他的判斷並非空中樓閣式的臆測,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分析基礎之上。然而,最打動我的,是那種“居安思危”的警醒意味。它不是一味地唱衰或盲目樂觀,而是像一個清醒的守夜人,指齣瞭前方道路上的暗礁與機遇,鼓勵人們以更具前瞻性和韌性的姿態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時代變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解釋瞭“發生瞭什麼”,更在於它引導我們思考“我們將走嚮何方”。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猶如一座精心設計的迷宮,每走一步都能發現新的齣口和通嚮更深層次主題的路徑。它並非綫性敘事,而是通過多條綫索相互交織、互相印證的方式,構建起一個邏輯嚴密的分析體係。從能源通道的博弈到信息戰的前沿布局,再到特定“熱點地區”的微觀衝突,作者都給予瞭足夠的篇幅去鋪陳細節,又不失對整體戰略意圖的把握。這種“俯瞰全局”與“深入細節”的完美切換,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對於希望係統性理解當代復雜衝突源頭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結構清晰的知識地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