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阳 向光明:朱厚泽文存(1949-2010)》是一位卓越思想家的文集。1949—2010 年间朱厚泽留下了大量文章、讲话及访谈录,本书从这些文稿中汇集了他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工作、文化及宣传工作、环境问题、二十世纪至今人类社会进程的思考,探讨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路径,以及对全面深刻的改革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忧思。
当下语境,时代命题,历史眼光,洞见发展的症结所在,明白清晰的语言表达, 诸如这些方面都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简介
朱厚泽,原贵州省委书记,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朱厚泽一生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为官时处理繁杂政务办法多,能力强,政绩突出,为人拥戴。1990 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丰富从政经历,以及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及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大量言论文章;其观点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见解非凡,成就了朱厚泽成为当下中国卓越的思想家。
编辑说明001
言论摘录002
第—部分 1949—1985
01 关于出版《理论与实践》告同志010
——为贵州地下党“新联”刊物题写的刊首语
02 有关恢复发展手工业的几个认识问题012
——对贵阳市教育系统干部和中学教师的报告
03 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027
——在贵阳市南明区理论干部会上的报告
04 培养新一代的领导干部043
——在全国党校第四届哲学年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05 加快西南地区和贵州的开发与发展053
——在西南地区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议第—次(贵阳)会议上的发言
06 统一认识 自觉推进全面改革发展059
——在贵州省委全会上的讲话
07 关于试办资源开发型内陆特区或开放区的建议073
——起草贵州省委向中央的建议报告
08 要敢于改革和创新075
——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9 社会变革与社会学081
——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座谈会上的谈话
10 加速浅内陆地区的资源开发089
——在西南地区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1 附:不能因改革开放遇到新情况就去“关死总闸”092
——在西南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同
《世界经济导报》记者的谈话
第二部分 1985—1990
12 在更深层次上学习和思考096
——在中央党校和中宣部的讲话摘要
13 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和想法100
——会见上海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人员的谈话
14 关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118
——在上海市文化宣传干部迎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15 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128
——在中国音协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讲话
16 文化气氛和开放132
——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7 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气氛141
——在《光明日报》全国记者会议上的讲话
18 要创造与珍惜团结和谐的气氛159
——在会见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
19 经济体制改革和思想观念更新164
——在武汉市精神文明发展战略讨论会上的讲话
20 思想要解放学风要严谨178
——在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上的即席发言
21 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183
——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2 农村形势与改革192
——在贵州省社科院和社科联座谈会上的谈话
23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212
——在常州市工会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向太阳,向光明——朱厚泽文存
24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秩序218
——在贵阳市社会科学界部分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部分 1990—2010
25 为了孩子222
——在“青少年犯罪与道德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26 初识河源226
——参观考察思考之一
27 供销社在改革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31
——在贵州省关于中央5号文件座谈时的讲话
28 中国西部开发十二题235
——在国际山地丘陵农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9 关于二十世纪的“演变与启示”247
——在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座谈会上的发言
30 香港远眺252
——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太平洋学会合办的“21世纪:香港—深圳珠江
三角洲互补关系新态势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
31 生态环境和生态意识258
——在贵阳山区通道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
32 关于村社发展的几个问题265
——在村社发展促进会上的发言
33 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276
——在漯河会议上的讲话
34 无限的智能和智能的无限283
——在广东省委党校、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座谈会上的发言
35 把握趋势自主抉择290
——在广州全国城镇私营企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36 关于中西部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300
——在郑州中西部城市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目录
37 开放带动一切304
——在福州STS年会上的讲话
38 在全球化知识化两大潮流冲击下的中国小企业325
——在河北保定中小企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39 文明的更替和转移335
——在珠海科技发展中心、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科技中心的报告
40 论民营经济358
——在临海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上的讲话
41 从国家回归社会368
——在杭州改革讨论会上的发言
42 实行“三个解禁”,实现长治久安373
——在政府行政改革讨论会上的发言
43 中国当务之急是推动宪政教育382
——《凤凰周刊》专访
44 忘记了历史就只能在原地踏步386
——在《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45 回忆在池必卿同志领导下工作的岁月388
46 关于近现代中国路径选择的思考396
47 “三宽”访谈408
——在山东烟台与友人的谈话
48 全面改革的宣言书417
——在纪念胡耀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49 当今文化焦虑问题435
——刊载于《炎黄春秋》杂志
50 最后的忧思448
——在北京医院病房与友人的谈话
朱厚泽年谱(要略)451
朱厚泽小传465
编后记467
序 言
钙,世代所珍。至于其人,山村野夫也。出身边陲,远离京华。无奈赤诚的良知乘时代的大潮将其卷入风暴漩涡。沉浮之间,身影偶现,时而入人眼目罢了。野气未消,钙性难移,但恐所剩无几矣。
君不见,遮天蔽日的蒙蒙雨雾,吸附着千年郁积的瘴气与近代生活的污烟,早已把那山之骨溶蚀得满目疮痍。山岩挺立的轮廓,在晚霞的余辉中朦朦胧胧,昏昏糊糊,迷迷茫茫,已经难以辨认了。它正消失在黑暗之中……
山之骨,它还会从晨曦中,重新披上彩霞,再现它的身影吗?是的,当那山之骨从溶蚀它的茫茫酸雨、地下潜流中,从浩瀚的林莽深处、野草丛里,渗过泥沙与岩缝,历经艰辛和曲折、沉积、蒸腾、散发,扬弃了那乌烟和瘴气之后,它必将会重新凝结出来。
那洁白透明的钟乳,磷磷闪光的石华,巍峨的玉柱,雄奇的石林,神秘的溶洞……那不是新生的山之骨吗!那新生的山之骨,必将比它的母亲——被溶蚀的朴实无华的野性山岩,千般壮丽,万般诱人……
对这一天,人们满怀希冀、信心和激情。但是,那只能存在于未来,我们难以触及到的未来。它不会出现在明天,或明天的明天。
(注:1991 年1 月24 日朱厚泽回复友人的信)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套《向太阳 向光明》时,我对其风格和内容有些陌生,毕竟那个年代的语言和思考方式与当下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其中蕴含的真诚和力量所吸引。它不像现在一些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和形式的书籍,而是更注重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传递。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关怀,那种想要“向阳而生”、“向光而行”的坚定信念,即便在逆境中也未曾熄灭。这种精神力量,对于身处浮躁时代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哲学思辨和人生感悟的篇章,它们如同甘霖,滋润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评分读《向太阳 向光明》这本书,总让我想起那些年代里,一群知识分子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他们的笔耕耘着思想的田野。我并非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很多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那些炽热的灵魂。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而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精神的呐喊。我看到了作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迷茫与坚持,看到了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与喜悦。这种真实和坦诚,是我在很多 contemporary 的书籍中难以找到的。它让我明白了,思想的火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长的孕育和不懈的追求。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前行的勇气,一些面对困境的智慧。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给予我指引;在我感到疲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
评分这套《向太阳 向光明:朱厚泽文存(1949-2010)》在我书架上占了不小的一席之地,翻阅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不是因为它不值得读,而是它承载的内容太过厚重,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每当我拿起它,目光扫过那一行行字迹,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那些曾经激昂的口号、深刻的思考、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看到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他们如何试图用思想的光芒去照亮前行的道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个人文集的汇集,更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它让我思考,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太阳”和“光明”。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困惑,以及新的启示。这种阅读体验是缓慢的,是沉浸式的,它不是那种可以一蹴而就、快速消费的读物,而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反刍,去与之对话。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点一盏台灯,独自面对这本书,与作者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
评分这套《向太阳 向光明》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但又不仅仅是惊艳。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深处一些被世俗所蒙蔽的东西。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事和情节,更应该触及人性的深处,引发深刻的思考。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看到了作者在经历风雨之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那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只有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洞察。它让我重新认识到,在任何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光明的重要性。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理想。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更明亮的未来。
评分拿到《向太阳 向光明》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严肃、不易读懂的理论读物,但真正翻开后,却被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所打动。作者的文字,不像有些专家学者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感悟。我从中看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一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就是我的知音,说出了我心中一直想说却未能说出口的话。它让我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去拥抱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本书不只是提供了思想的养分,更给予了我心灵的慰藉。它让我觉得,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一束光,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