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选择了从战国时代以来2300年当中历朝历代的十八位大文人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再现他们当年生存的真实和局限,评点他们的文化创造带给中华民族的贡献和缺失。作家选择的十八位大文人是,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从这些大文人的名单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作者的用意。作者试图在梳理这些文人生命的历程中帮助读者看清楚,中国作为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大国,其历史、文明是怎样积淀起来的,成为民族情感、性情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作家张炜认为,诗性是一个民族的核心隐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追求**的一种本能,还包含了*多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刘小川从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时间之奥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辉,是无法言说的天地奇迹。且看作者议论和记叙的竟是这样一些人物: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丰赡细腻的白居易、柔肠旖旎的李煜……他们在天幕上永远闪烁,可是伸手指点这清澈这晖光的,却要是有心志有情怀的人。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传统。
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 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
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 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 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刘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苏曼殊》、《汉刘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论著:《苏轼:叙述一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屈原(战国约前340—278)
司马迁(西汉约前145或135—?)
司马相如(西汉约前179—前118)
嵇康(魏晋223或224—263)
陶渊明(东晋365—427)
李白(盛唐701—762)
杜甫(盛唐712—770)
白居易(中唐772—846)
李煜(南唐937—978)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让你快速浏览,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联想。比如,书中对文人读书方式的描写,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文字,更是将阅读融入生活,与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文人“养生”的篇章印象深刻,那种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生活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宝贵。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也折射出我们现代人的不足。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本书会过于枯燥,毕竟涉及的是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细节,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书中对古代文人服饰、饮食、甚至居家环境的描述,都极具画面感,仿佛我真的能够闻到焚香的味道,看到案牍上的墨迹。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细节作为纯粹的装饰,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与人物的精神世界、时代背景相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物质层面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文人内心的追求。读到关于他们如何处理个人情怀与家国大义之间矛盾的部分,我更是为之动容,这种两难的选择,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评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它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也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中国文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文人情感时的克制与含蓄,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方式,充满了东方美学的韵味。书中对文人诗歌创作的解读,也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它们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情怀、他们的坚守,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
评分翻开这本书,就被它那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封面吸引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似乎就给了我一个窥探的窗口。它没有直接讲述某一个文豪的生平,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侧写,勾勒出他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智慧与文化追求。比如,书中对士大夫阶层的日常起居、交往方式、甚至是饮食起居都做了细致的描摹,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他们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以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美化他们的生活,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在困顿中依然不屈的精神。读完这一部分,我对“文人”这个群体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正经的学术专著,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文学渲染,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文人之间交往的描写,那些诗社聚会、酬唱应和的场景,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交活动,更是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平台。从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才情横溢,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亦师亦友,甚至是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最让我动容的是,即使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们依然能够保持对艺术和文学的热爱,用诗词歌赋来寄托情怀,抒发胸臆。这种在乱世中坚守精神家园的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思考,在任何时代,精神的独立和对美的追求是否都是一种不朽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