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國文人(1)

品中國文人(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小川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文人
  • 曆史
  • 文學
  • 傳統文化
  • 藝術
  • 人物
  • 國學
  • 文化史
  • 中國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火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文藝
ISBN:9787532133314
商品編碼:24996458915
開本:16
齣版時間:2008-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品中國文人(1)
  • 作者:劉小川
  • 定價:29
  • 齣版社:上海文藝
  • ISBN號:9787532133314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08-05-01
  • 印刷時間:200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21
  • 字數:279韆字

編輯**語

《品中國文人》選擇瞭從戰國時代以來2300年當中曆朝曆代的十八位大文人的生命曆程和文學功績,再現他們當年生存的真實和局限,評點他們的文化創造帶給中華民族的貢獻和缺失。作傢選擇的十八位大文人是,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嵇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蘇東坡、柳永、歐陽修、王安石、陸遊、辛棄疾、李清照、曹雪芹、魯迅。從這些大文人的名單中我們就可以窺見作者的用意。作者試圖在梳理這些文人生命的曆程中幫助讀者看清楚,中國作為文化和曆史悠久的大國,其曆史、文明是怎樣積澱起來的,成為民族情感、性情的一種基本錶達形式。**作傢張煒認為,詩性是一個民族的核心隱秘,它不僅體現瞭人類追求**的一種本能,還包含瞭*多的不可思議的能量。劉小川從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時間之奧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輝,是無法言說的天地奇跡。且看作者議論和記敘的竟是這樣一些人物:曠達篤定的嵇康、舉目悠遠的陶淵明、豪氣浪蕩的李白、憂思純美的杜甫、豐贍細膩的白居易、柔腸旖旎的李煜……他們在天幕上永遠閃爍,可是伸手指點這清澈這暉光的,卻要是有心誌有情懷的人。

內容提要

中國曆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曆史的**傳統。
     本書嘗試著從中國曆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曆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 與中國曆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曆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
    所有文章融文史哲於一爐,同時也注入瞭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 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本書的作者原為小說傢,在對這些文人和曆史的講述中也融入瞭文學的 筆法,展現齣作傢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曆。
    

作者簡介

劉小川,1960年齣生於四川省眉山縣。供職於四川省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論著:《蘇軾:敘述一種》、《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

目錄

屈原(戰國約前340—278)
司馬遷(西漢約前145或135—?)
司馬相如(西漢約前179—前118)
嵇康(魏晉223或224—263)
陶淵明(東晉365—427)
李白(盛唐701—762)
杜甫(盛唐712—770)
白居易(中唐772—846)
李煜(南唐937—978)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風雅宋:詩意生活與士人情懷》 在中國浩瀚的曆史長河中,宋代無疑是一個文化最為璀璨奪目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文人,不僅在文學藝術上留下瞭不朽的篇章,更在生活的方方麵麵,將儒雅、精緻、深邃的士人情懷融入其中,塑造瞭一種獨具東方韻味的“風雅宋”生活美學。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深入探尋宋代文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與生活圖景。 本書並非宏大敘事,亦不追求事無巨細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一場與宋代文人心靈的對話,一次對他們生活細節的細緻體味。我們將從他們的日常著裝、飲食起居、閑情逸緻、社交往來、乃至精神寄托等多個維度,去理解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中,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灑脫,擁有一顆“亂世藏金,盛世藏書”的從容。 衣冠之韻:從儀態到風度 宋代文人的衣著,絕非僅僅是蔽體之物,更是其身份、品味與精神風貌的體現。本書將追溯宋代服飾的演變,特彆是士人階層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從寬鬆飄逸的袍服,到更為簡潔實用的款式,每一處剪裁、每一件配飾,都蘊含著時代審美與文人對自身儀態的追求。我們將看到,文人如何通過衣著,展現其溫潤如玉的君子之風,或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韌與執著。這種對“衣”的講究,摺射齣的是對“禮”的尊崇,以及內在涵養的外化。 舌尖上的宋韻:味蕾與詩意 飲食,是生活中最貼近人心的部分。宋代文人的餐桌,是他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生動寫照。本書將聚焦宋代美食的精緻化與多樣化,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的技法,再到餐具的審美,都展現齣宋人對“吃”的智慧與情趣。我們將品味他們如何用尋常食材,烹製齣不凡的滋味;如何在宴飲中,融入詩文唱和的雅趣;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的羹湯粥飯中,體味生命的本真。那一方小小的餐桌,承載的是宋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極緻追求。 案牘之外的閑情:雅玩與樂事 在繁重的公務或營生之外,宋代文人尋找到瞭一種彆樣的生活方式——閑情雅緻。本書將深入探究他們的“樂事”,例如對茶道的精研,對香道的沉醉,對琴棋書畫的癡迷。我們將一同走進文人的書房,感受筆墨紙硯的溫度,領略書法繪畫的意境;漫步於他們的庭院,欣賞奇石盆景的雅趣,聆聽流水潺潺的寜靜;品一杯香茗,燃一爐名香,於裊裊青煙中,滌蕩心靈的塵埃。這些看似“無用”的雅玩,實則是文人安頓心靈、寄托情懷的重要途徑,是他們對抗俗世喧囂的精神庇護所。 社交與情誼:文人圈的溫度 宋代文人並非孤芳自賞,他們構建瞭一個充滿活力與智慧的社交網絡。本書將描繪文人之間,尤其是士大夫群體內部的交往方式。從詩社的結集,到名士的清談;從對朋友的推舉引薦,到對故人的深切懷念,字裏行間都流淌著真摯的情感與惺惺相惜的默契。我們將看到,他們如何在詩酒唱和中,交流思想,切磋學問;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相互扶持,共渡難關。這種深厚的文人情誼,構成瞭宋代文化繁榮的重要基石。 山水與傢國:精神的寄托與擔當 宋代文人,無論身處廟堂之上,還是隱居江湖之間,他們始終懷揣著一份對傢國的關懷與對自然的敬畏。本書將探討他們與山水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或寄情山水,於畫捲中揮灑胸中丘壑;或藉景抒情,於詩詞中抒發傢國情懷。當人生失意時,山水成為他們療愈心靈的港灣;當傢國危難時,山水又成為他們擔當起社會責任的激勵。這種將個人情感與傢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精神特質,是宋代文人最為動人之處。 《風雅宋:詩意生活與士人情懷》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它不提供宏大的人生哲理,卻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展現瞭宋代文人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精緻的追求、對於精神世界的豐盈。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時代,去感受那些偉大的靈魂,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活齣瞭不凡的格調與韻味。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重溫宋代文人的生活智慧,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份寜靜,一份啓迪,一份對生命本真的重新體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讓你快速瀏覽,看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讀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聯想。比如,書中對文人讀書方式的描寫,讓我對“讀書”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機械地記憶文字,更是將閱讀融入生活,與思考、與實踐相結閤。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文人“養生”的篇章印象深刻,那種順應自然,調養身心的生活哲學,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顯得尤為寶貴。它讓我反思,我們是否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忽略瞭內心的寜靜和身體的健康。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古代文人的智慧,也摺射齣我們現代人的不足。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有些擔心這本書會過於枯燥,畢竟涉及的是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細節,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書中對古代文人服飾、飲食、甚至居傢環境的描述,都極具畫麵感,仿佛我真的能夠聞到焚香的味道,看到案牘上的墨跡。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細節作為純粹的裝飾,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與人物的精神世界、時代背景相結閤,讓讀者在欣賞物質層麵的同時也能夠深入理解文人內心的追求。讀到關於他們如何處理個人情懷與傢國大義之間矛盾的部分,我更是為之動容,這種兩難的選擇,在今天看來依然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評分

對於一個文學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它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也沒有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展現瞭中國文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文人情感時的剋製與含蓄,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錶達方式,充滿瞭東方美學的韻味。書中對文人詩歌創作的解讀,也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它們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情懷、他們的堅守,都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啓迪。

評分

翻開這本書,就被它那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封麵吸引瞭。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充滿好奇,而這本書似乎就給瞭我一個窺探的窗口。它沒有直接講述某一個文豪的生平,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側寫,勾勒齣他們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存智慧與文化追求。比如,書中對士大夫階層的日常起居、交往方式、甚至是飲食起居都做瞭細緻的描摹,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感受他們那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以及“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刻意美化他們的生活,而是展現瞭他們在大時代洪流中的無奈與掙紮,以及在睏頓中依然不屈的精神。讀完這一部分,我對“文人”這個群體有瞭更立體的認識,他們不再是曆史書上冰冷的符號,而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一本正經的學術專著,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文學渲染,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文人之間交往的描寫,那些詩社聚會、酬唱應和的場景,不僅僅是簡單的社交活動,更是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平颱。從中我看到瞭他們的纔情橫溢,也感受到瞭他們之間亦師亦友,甚至是亦敵亦友的復雜關係。最讓我動容的是,即使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他們依然能夠保持對藝術和文學的熱愛,用詩詞歌賦來寄托情懷,抒發胸臆。這種在亂世中堅守精神傢園的力量,深深地打動瞭我。它讓我思考,在任何時代,精神的獨立和對美的追求是否都是一種不朽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