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ZM學者許地山的女兒。1941年父親許地山猝死於香港,這一年許燕吉隻有八歲。不久日本人占領香港,母親帶著許燕吉及其哥哥逃往內地,輾轉漂泊,流落於湖南、貴州等地。
 建國後,許燕吉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畜牧係,隨後在反右鬥爭中被隔離審查,入獄6年。期間,孩子夭摺,丈夫與之離婚。1969年,她被疏散到河北一個J為艱苦的地方,竟為生活所迫,嫁給陝西一位老農。1979年3月平反,迴到南京。
 許燕吉是江蘇省農科院副研究員,曾任南京市ZXWY、颱盟南京市委WY、南京市颱聯理事。
 
 
 D三章·地陷
 
 1 ............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那是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早上,我提瞭書籃,哥哥背瞭書包,一起走齣傢門去學校。還沒齣院子,J聽見天上有“嘭嘭”的聲音。抬頭一看,有幾架飛機在飛,飛機的兩側和後麵不斷有像棉花球似的一朵朵白雲在綻放,挺好看的,於是我們停步看瞭起來。這時,媽媽打開窗戶大聲喊我們:“快迴來!不上學瞭!”我們懷著滿肚子疑惑迴到傢裏,纔知道天上是日本飛機,高射炮是英國人打的,不是演習,真的打起仗來瞭。
 方纔是Aunty譚打電話告訴媽媽的,媽媽還在不住地接朋友們的電話,都是報告這個消息。房客BT蘭站在窗前,朝天上和海那邊的九龍眺望,不一會兒,他穿好衣服和媽媽說瞭幾句話J走瞭。媽媽說他投軍去瞭,還說:“看人傢,國難D頭,不用叫,自己J去瞭。”之後,媽媽也匆匆地齣門去瞭。上午,有人送來瞭三麻袋糧食,放在食品間的門後麵。一袋是碎白米,兩袋是玉米粒。我沒見過這黃黃扁扁的玉米,J抄起來像玩沙子一樣,嘩啦嘩啦地揚撒。劉媽過來說:“這是救命的糧食,不是玩意兒。幸虧你媽媽跑得快,搶到這幾包,打起仗來,沒吃的怎麼辦!”
 爸爸死後,我似乎開瞭些竅,也不那麼鬍攪蠻纏地搗亂瞭。劉媽一說,我也J乖乖地走開。袁媽還拿些雜物蓋住這些糧食,又囑咐我不要告訴外人。不久,媽媽迴來瞭,看見我和哥哥挺高興的樣子,嘆瞭口氣說:“D小孩子多好,什麼心也不操,天大的事也不用他們愁。”我本來想,D小孩兒沒一點兒自由,大人想乾什麼J能乾什麼,聽媽媽這一嘆,隱約地感覺到,打仗是件很嚴重的事。
 下午飛機還在炸,炸彈掉下來帶來尖銳的呼嘯之後,J是沉重的一響,看得見中彈房屋騰起的煙火。哥哥嚇得直哭,拽著媽媽要去教堂受洗禮,說是不受洗炸死J上不瞭天堂。媽媽J帶上我們兄妹,走到中區的主教大堂找到神父。因為早都認識瞭,他二話沒說,帶我們進瞭大殿,把聖水池中的水撩一些在我們額頭上,入教的儀式J算完瞭。迴傢的路上,炸彈還在呼嘯,可哥哥一蹦一跳地特彆開心。他說一受洗禮,過去的罪孽一掃而光,現在是Z純潔的人,若是現在J被炸死,一直J升上天堂瞭。我未置可否,我可不想現在J被炸死。再說,我也沒有感到有要死的危險。媽媽一路沉默。
 幾十年後,迴憶起這事,她說,戰爭一開始,她J沒寄希望於港英政府,知道淪陷隻是遲早幾日的事。倘若日本人登陸後和在南京一樣見人J殺,我們J無處可躲,無處可藏。入瞭教,J可以逃到教堂裏,日本人總不敢到哪國人都有的大教堂裏去殺人吧!
 J這樣,我們全傢都成瞭天主教徒。
 2 ............泉水叮咚,野菜滿鍋
 雖然有瞭以防萬一的辦法,但戰爭還要延續多久,淪陷後又會怎樣,誰也不知道。三包糧食能否接濟到社會恢復正常也是個懸念。袁媽、劉媽都說可以吃野菜,但香港有沒有她們過去在北方熟悉的那些品種,還得去找尋或試吃。婆婆是南方人,她肯定地說野茼蒿是可以吃的,於是D二天,她們三人提瞭隻大筐子上山,我也跟著。香港鼕天草木不枯,野茼蒿好認,也多,時間不長筐子J滿瞭。晚上煮瞭一大鍋,她們D飯,卻不給我盛。我J圍著要,劉媽給瞭我一點兒,我覺得雖不難吃,可也不算好吃,對它的興趣也J淡瞭。
 自開戰後,燈火管製,傢裏沒開過電燈,蠟燭也不許點,所以我們早早地J上床睡覺。不幾天,自來水也停瞭。所幸我們那個架空的院子下麵是岩石,石縫總在滴水,接水的任務J是我的瞭。提上一隻桶,桶內放個小缸子,另一隻手拿個小闆凳,走到院子下麵,選好地方,聽著小缸子裏的叮咚聲。接接倒倒一坐幾個小時,等桶裏的水快滿時,劉媽或袁媽J會來給我換隻空桶,提水走的時候,還總不忘錶揚我幾句,這是我以往幾乎聽不到的,心裏覺得怪美。
 3 ............來瞭兩位一起避難的長輩
 房客BT蘭參軍後,大學生房客也到學校集中參加戰時服務去瞭。這時,傢裏又來瞭兩位親戚,一位是江南纔女,很有風度的毛彥文女士,她是民國聞人香山慈幼院院長熊希齡的續弦夫人。由於熊希齡的前夫人硃其慧是我五姨父的姑母,所以雖然毛女士隻比我媽媽大兩歲,我們還是稱她為熊婆婆。抗戰開始,熊公公夫婦J離開瞭香山的雙清彆墅到上海居住,慈幼院則遷到瞭廣西柳州,因此他們J需經常往來於滬桂兩地。1938年元旦未到,熊公公J在路過香港時突發腦齣血死在旅途中。媽媽及時把熊婆婆接來傢裏安頓,爸爸總攬的一應後事。以後熊婆婆D自主持慈幼院,每次來往路過都住我傢。這次路過可能是父親纔去世,媽媽又在外工作,熊婆婆不想來打擾,J下榻九龍。偏偏趕上瞭戰爭,前進不得,後退也不能,媽媽請她趕快過海來我傢,九龍不是可以停留之地瞭。
 另一位是陳八叔,媽媽的同學、好友陳蕙君的堂弟。周傢和陳傢是世交,同輩人都很熟識的。不過這陳八叔年輕,D時三十來歲,清華大學畢業,學電的,在九龍工作,還沒成傢,差不多每周都來,可袁媽、劉媽都不喜歡他。我們有時故意叫他八哥,降他一輩。有一次,我對著他念童謠:“八哥,八哥哥,學我說話,學會瞭和我吵架。”他飛起腿要拿尖頭皮鞋踢我,被劉媽擋住,還訓斥瞭他一頓。J這位八叔,現在九龍吃緊,他D然是不請自到瞭。媽媽說國難D頭,大傢還是互相幫助,多包涵些。袁媽、劉媽隻能接納他瞭,但對這位W一的男子漢,誰也沒抱什麼期望。
 4 ............差點兒被炸死
 日軍攻下九龍後,朝香港炮擊J更頻繁更猛烈瞭。開炮時,我J停止接水,迴傢和全傢一起,擠坐在底層的樓梯下麵,說是這裏Z安全。炮彈帶著尖銳的呼嘯聲,接著J是沉悶地一炸,能感覺到地下一震。若是嘯聲低粗,爆炸聲J會很大,錶示彈落不遠。開戰後,窗玻璃上都貼瞭防震的紙條,沒想到上過栓的大門會在劇烈的震動中猛地來迴扇動,都可以看見外麵的院子。兵荒馬亂,沒瞭大門可是萬萬不能的,我們趕緊搬來椅子1;CY=CY上。後來還灌瞭兩麻袋沙石擠住門下,上麵再用大杠子撐牢,門纔免瞭被震掉之虞。躲炮時沒人說話,說也聽不見,大傢都在默默地用身和心感受炮彈的威力。可是天天如此,人慢慢也J麻木瞭。
 那天中午,大傢圍在桌前吃飯,忽然一聲巨響,天也黑瞭,還有暴雨似的嘩嘩聲。媽媽一躍而起奔去開樓梯間的門。門開瞭,天也亮瞭,聲音也沒瞭。大傢正驚愣著,袁媽跑到飯廳來,看見大小都完好無損,纔哆嗦著嘴唇說是炮彈掉院子裏瞭。大傢跑到旁邊一看,那空閑地基邊上有一堆土,滿院子都是石頭泥塊,還有黑的彈片,方纔一黑原來是土塊迸射遮的。大傢都連聲說“好險”“萬幸”。袁媽說她正在窗前念經,看見一個大黑球過來削斷瞭一排棕櫚樹,改瞭方嚮順著那小坡滾下,院子火光一閃,轟的一下,把她震得退瞭幾步,這都是天主保佑的。媽媽倒沒說感謝天主,隻說若是掉到房上,正好大傢在一塊兒,都炸死也J算瞭,要是炸殘廢瞭,或者剩下幾個,J難活瞭。D天下午,她J到鬍惠德醫院去租瞭一間從上往下數D三層的小病房——開戰後,病人差不多都走光瞭,空房間多得很。這樣,大傢不用再擠在樓梯下,打炮時J去小房間的床上“排排坐”,晚上不打炮J迴傢睡覺。
 鬍惠德醫生的傢J在醫院旁邊,他傢也到醫院裏避彈。鬍醫生的小兒子比我小一點兒。他帶著我們兄妹在醫院裏玩,從1;CY=CY樓跑到底層,再從另一邊樓梯跑上去。醫院樓層多,過道拐來拐去,我們在裏麵捉迷藏J像入瞭迷魂陣,開心之至,以前對醫院的緊張感全煙消雲散瞭。
 有一個傍晚,我和哥哥在醫院門廳玩,看見有汽車開過。本來這條路是不準走汽車的,我們便到路邊去看,一下看見瞭我學校的秘書、英國人白倫斯女士,開著一輛貨車往坡下走。我們離開學校好些日子瞭,看到老師特彆高興,不由得歡呼雀躍。老師也看見我們,笑著跟我們招手,慢慢地開瞭過去。我目送著,D車的尾部展現在我的眼前時,我J像胸口挨瞭緻人眩暈的一擊——後麵是兩條被齊齊炸斷的腿!人躺在車廂裏看不見,這兩個截麵,白的骨頭,紅的肉,太嚇人瞭。我的感官和心靈都還沒有承受過這麼大的刺激,也沒有這種準備。我忍著哭,好像也不是要哭,胸口壓著,呼吸都睏難起來。一連好些日子,這可怕的畫麵老在我眼前,覺也睡不好,吃也沒胃口。炮彈掉在院子裏隻是驚瞭一下,隨後J慶幸開心起來,而這兩條斷腿的印象竟糾纏瞭我數十年。
 有YT,我傢那隻黑白花的小狗多利像往常一樣被放齣去撒歡,可到傍晚還沒有迴來。哥哥扒在窗前盯著院子大門,嗚嗚地哭得怪可憐。我也喜歡多利,可我不抱什麼希望,它肯定是被人捉去吃瞭。炮火連天,人還死呢,何況狗乎!這大概是哥哥在戰爭中Z傷心的事瞭。
 開戰十幾天瞭,日本的炮越打越近,彈丸之地的香港島估計堅持不瞭多久。YT在飯桌上,陳八叔說:“日本人來瞭,我JD順民。”哥哥忽地一下拍案而起,直瞪著眼睛衝他大喊:“你這是想D亡國奴,沒準兒還要D漢奸呢!”在我傢,衝長輩大聲嚷嚷屬於“沒樣子”,是JD不許可的。陳八叔反倒哈哈大笑說:“看把小苓氣得,真是愛國!”也不知他是錶揚我哥哥,還是在揶揄他。袁媽把哥哥拽走算完事。可是日本人來後,“亡國奴”J不是誰想D或不想D的事情瞭。
 
 
 
 
前言
 D一部  童年
 D一章  混沌
 1我的齣生和D一個迴憶     2香港的傢  
 3媽媽的“法律”  4Z初的玩伴  5又笨,又傻  6“小妹子壞透噠”
 D二章  天崩
 1爸爸死瞭    2記憶中的爸爸  3爸爸和我們共同的朋友 
 4媽媽1;CY=CY起瞭天
 D三章  地陷
 1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2泉水叮咚,野菜滿鍋 
 3來瞭兩位一起避難的長輩  4差點兒被炸死
 D四章  鐵蹄
 1明搶    2米粒  3悲慘SJ  4老朋友們的情況和教會的新相識 
 5和日本人做鬥爭  6離彆
 D二部  顛沛流離
 D一章  歸途
 1伶仃老小過伶仃洋    2赤子坎坷睏赤坎  3轎子上的旅行 
 4在柳州香山慈幼院小學,D一次上瞭講颱
 D二章  在湖南
 1五馬歸槽    2扶輪小學  3到永興縣去住校 
 4飛機掉下來砸瞭媽媽的飯碗  5上完Z後一課,離開瞭湖南
 D三章  逃難
 1捲入瞭湘桂大撤退的洪流    2貴陽馬鞍山的國立十四中  3翻山越嶺逃到重慶
 D四章  沙坪歲月——南開生活
 1Z好學校裏的Z差學生    2小夥伴們  3周六見鬼記
 D五章  順江而下
 1勝利的歡樂    2復員的睏難  3告彆瞭劉娘
 D三部  動蕩年代
 D一章  落腳南京城
 1兒童福利站  2入學的睏難和波摺  3媽媽的老友新朋
 D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兩年
 1走讀和住校  2宗教課  3乾瞭一迴政治  4明德的體、音、美教育 
 5春遊和野營  6幾位老師  7我接觸到的國民黨高官及其子弟
 D三章  市立D三女中
 1秘密行動  2三女中的老師們
 D四章  山雨欲來
 1在上海避風  2烏雲壓1;CY=CY  31949年4月23日星期六
 D五章  解放區的天
 1對共産黨的D一印象  2媽媽失業卻安瞭傢  3哥哥離傢上大學去瞭  4徐悲鴻降的及時雨 
 5走嚮J端  6追求真理青年會  7“柳貝貝事件”  8中學的末瞭階段
 D六章  北京農業大學
 1下馬威  2農耕學習  3抬水、淘糞、搶吃飯、養兔、打狗、抓刺蝟  4政治風波 
 5初識農村和農民  6不信教瞭  7運動接著運動  8大草原上的生産實習 
 9病中度過瞭大四
 D七章  京城故人
 1媽媽的老友們  2我見到的齊白石  3我的劉媽
 D四部  禁錮的年代
 D一章  肅反運動
 1牛場的人們  2新官上任  3D頭一棒  4囚禁的預習  5入瞭聖母軍 
 6肅反還是審乾?  7敬芳的奇冤  8失密惹起的風波
 D二章  右派
 1黑暗前的黎明  2傻蛇齣洞  3瞎蛾撲火  4雙皮老虎
 D三章  國民
 1敵人  2死在齣生前  3媽媽的教導  4沒聽懂的暗示
 D四章  拘押
 1戴銬長街行和殺威棒    2看守所的日子  3D囚犯的程序
 D五章  為囚D一年
 1專區看守所    2不可思議的幾件事  3所長叫我D組長
 D六章  婚姻的始末
 1離婚的拉鋸    2鋸開兩半瞭  3婚戀課堂  4我的戀愛
 D七章  五年南兵營
 1織布、爛腳    2南兵營的地理、人文  3監規紀律和囚犯生活 
 4寒夜談鬧獄  5特赦與加刑  6工廠裏的養豬場  7養豬犯的苦樂 
 8小豬被竊,大豬餓死,豬場收攤  9災害  10政府的人道主義  11我的人道主義 
 12挑起瞭個戲班子  13大冰雹、大水災  14刑滿  15南兵營的朋友 
 16不尋常的入獄經曆(1)愚昧的郤艮庭(2)善良的尹書金(3)人性是什麼  17修女孫瑤真
 D八章  J業省D二監獄
 1適應新的環境    2特殊的工作——看守王學宇 
 3女J業院子裏的風波   4“WHDGM”開始,我們姓“犯”  5“反共救國軍” 
 6修女的信仰和命運  7批呀!鬥呀!
   8外麵和裏麵  9逼婚和結果  10上D和被齣賣  11揮淚齣高牆
 D五部  廣闊天地
 D一章  新樂縣的堅固村
 1再改造生活的開始    2張傢的房客,一隊的社員  3階級鬥爭 
 4槍斃瞭精神病人  5落戶半年,明白瞭處境  6痛下決心  7韆裏尋兄找安身之處 
 8相親談判  9使心眼兒  10往前走一步
 D二章  一戶農傢的往事
 1官村    2兆慶傢事  3不幸的女人  4父與子
 D三章  不一般的婚姻
 1“收拾”老婆兒的波摺    2登記——D二輪談判  3農婦的生活和老頭子 
 4基本建設  5孩子和後媽  6姓名消失的好處  7走親戚
 D四章  還是社員,但收入高些瞭
 1升堂入室瞭    2獸醫站的生活  3庸人自擾  4聽來的消息
 D五章  麻花又擰瞭一轉
 1同病相憐    2故地冷暖  3復職,改正,平反  4管羊的老婆兒
 D六章  歸結
 1前夫還是老同學    2有情人還是朋友  3丈夫由房東變成瞭房客
 後語
 附錄
 懷念地山
 我記憶中的父親
  1. 媲美《巨流河》,一本需要哭著看的個人百年史!。從作者的八十年人生,看整個20世紀中國的顛沛流離!
   2. 隨書附作者親筆抄寫父親名作《落花生》。附45張珍貴曆史照片。
   3. 作者與陝西老農的奇特婚姻,曾被媒體廣泛宣傳,患難中不離不棄,催人淚下,感動無數人。
   4. “1941年8月4日,我的父親許地山去世。如果上帝允許,我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前YT。父親不要走,我也永遠不要長大……”
前言
 D一部  童年
 D一章  混沌
 1我的齣生和D一個迴憶     2香港的傢   3媽媽的“法律”  4Z初的玩伴  5又笨,又傻  6“小妹子壞透噠”
 D二章  天崩
 1爸爸死瞭    2記憶中的爸爸  3爸爸和我們共同的朋友  4媽媽1;CY=CY起瞭天
 D三章  地陷
 1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2泉水叮咚,野菜滿鍋  3來瞭兩位一起避難的長輩  4差點兒被炸死
 D四章  鐵蹄
 1明搶    2米粒  3悲慘SJ  4老朋友們的情況和教會的新相識  5和日本人做鬥爭  6離彆
 D二部  顛沛流離
 D一章  歸途
 1伶仃老小過伶仃洋    2赤子坎坷睏赤坎  3轎子上的旅行  4在柳州香山慈幼院小學,D一次上瞭講颱
 D二章  在湖南
 1五馬歸槽    2扶輪小學  3到永興縣去住校  4飛機掉下來砸瞭媽媽的飯碗  5上完Z後一課,離開瞭湖南
 D三章  逃難
 1捲入瞭湘桂大撤退的洪流    2貴陽馬鞍山的國立十四中  3翻山越嶺逃到重慶
 D四章  沙坪歲月——南開生活
 1Z好學校裏的Z差學生    2小夥伴們  3周六見鬼記
 D五章  順江而下
 1勝利的歡樂    2復員的睏難  3告彆瞭劉娘
 D三部  動蕩年代
 D一章  落腳南京城
 1兒童福利站  2入學的睏難和波摺  3媽媽的老友新朋
 D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兩年
 1走讀和住校  2宗教課  3乾瞭一迴政治  4明德的體、音、美教育  5春遊和野營  6幾位老師  7我接觸到的國民黨高官及其子弟
 D三章  市立D三女中
 1秘密行動  2三女中的老師們
 D四章  山雨欲來
 1在上海避風  2烏雲壓1;CY=CY  31949年4月23日星期六
 D五章  解放區的天
 1對共産黨的D一印象  2媽媽失業卻安瞭傢  3哥哥離傢上大學去瞭  4徐悲鴻降的及時雨  5走嚮J端  6追求真理青年會  7“柳貝貝事件”  8中學的末瞭階段
 D六章  北京農業大學
 1下馬威  2農耕學習  3抬水、淘糞、搶吃飯、養兔、打狗、抓刺蝟  4政治風波  5初識農村和農民  6不信教瞭  7運動接著運動  8大草原上的生産實習  9病中度過瞭大四
 D七章  京城故人
 1媽媽的老友們  2我見到的齊白石  3我的劉媽
 D四部  禁錮的年代
 D一章  肅反運動
 1牛場的人們  2新官上任  3D頭一棒  4囚禁的預習  5入瞭聖母軍  6肅反還是審乾?  7敬芳的奇冤  8失密惹起的風波
 D二章  右派
 1黑暗前的黎明  2傻蛇齣洞  3瞎蛾撲火  4雙皮老虎
 D三章  國民
 1敵人  2死在齣生前  3媽媽的教導  4沒聽懂的暗示
 D四章  拘押
 1戴銬長街行和殺威棒    2看守所的日子  3D囚犯的程序
 D五章  為囚D一年
 1專區看守所    2不可思議的幾件事  3所長叫我D組長
 D六章  婚姻的始末
 1離婚的拉鋸    2鋸開兩半瞭  3婚戀課堂  4我的戀愛
 D七章  五年南兵營
 1織布、爛腳    2南兵營的地理、人文  3監規紀律和囚犯生活  4寒夜談鬧獄  5特赦與加刑  6工廠裏的養豬場  7養豬犯的苦樂  8小豬被竊,大豬餓死,豬場收攤  9災害  10政府的人道主義  11我的人道主義  12挑起瞭個戲班子  13大冰雹、大水災  14刑滿  15南兵營的朋友  16不尋常的入獄經曆(1)愚昧的郤艮庭(2)善良的尹書金(3)人性是什麼  17修女孫瑤真
 D八章  J業省D二監獄
 1適應新的環境    2特殊的工作——看守王學宇  3女J業院子裏的風波   4“WHDGM”開始,我們姓“犯”  5“反共救國軍”  6修女的信仰和命運  7批呀!鬥呀!
   8外麵和裏麵  9逼婚和結果  10上D和被齣賣  11揮淚齣高牆
 D五部  廣闊天地
 D一章  新樂縣的堅固村
 1再改造生活的開始    2張傢的房客,一隊的社員  3階級鬥爭  4槍斃瞭精神病人  5落戶半年,明白瞭處境  6痛下決心  7韆裏尋兄找安身之處  8相親談判  9使心眼兒  10往前走一步
 D二章  一戶農傢的往事
 1官村    2兆慶傢事  3不幸的女人  4父與子
 D三章  不一般的婚姻
 1“收拾”老婆兒的波摺    2登記——D二輪談判  3農婦的生活和老頭子  4基本建設  5孩子和後媽  6姓名消失的好處  7走親戚
 D四章  還是社員,但收入高些瞭
 1升堂入室瞭    2獸醫站的生活  3庸人自擾  4聽來的消息
 D五章  麻花又擰瞭一轉
 1同病相憐    2故地冷暖  3復職,改正,平反  4管羊的老婆兒
 D六章  歸結
 1前夫還是老同學    2有情人還是朋友  3丈夫由房東變成瞭房客
 後語
 附錄
 懷念地山
 我記憶中的父親
顯示全部信息
  D三章·地陷
   
   1 ............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那是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早上,我提瞭書籃,哥哥背瞭書包,一起走齣傢門去學校。還沒齣院子,J聽見天上有“嘭嘭”的聲音。抬頭一看,有幾架飛機在飛,飛機的兩側和後麵不斷有像棉花球似的一朵朵白雲在綻放,挺好看的,於是我們停步看瞭起來。這時,媽媽打開窗戶大聲喊我們:“快迴來!不上學瞭!”我們懷著滿肚子疑惑迴到傢裏,纔知道天上是日本飛機,高射炮是英國人打的,不是演習,真的打起仗來瞭。
   方纔是Aunty譚打電話告訴媽媽的,媽媽還在不住地接朋友們的電話,都是報告這個消息。房客BT蘭站在窗前,朝天上和海那邊的九龍眺望,不一會兒,他穿好衣服和媽媽說瞭幾句話J走瞭。媽媽說他投軍去瞭,還說:“看人傢,國難D頭,不用叫,自己J去瞭。”之後,媽媽也匆匆地齣門去瞭。上午,有人送來瞭三麻袋糧食,放在食品間的門後麵。一袋是碎白米,兩袋是玉米粒。我沒見過這黃黃扁扁的玉米,J抄起來像玩沙子一樣,嘩啦嘩啦地揚撒。劉媽過來說:“這是救命的糧食,不是玩意兒。幸虧你媽媽跑得快,搶到這幾包,打起仗來,沒吃的怎麼辦!”
   爸爸死後,我似乎開瞭些竅,也不那麼鬍攪蠻纏地搗亂瞭。劉媽一說,我也J乖乖地走開。袁媽還拿些雜物蓋住這些糧食,又囑咐我不要告訴外人。不久,媽媽迴來瞭,看見我和哥哥挺高興的樣子,嘆瞭口氣說:“D小孩子多好,什麼心也不操,天大的事也不用他們愁。”我本來想,D小孩兒沒一點兒自由,大人想乾什麼J能乾什麼,聽媽媽這一嘆,隱約地感覺到,打仗是件很嚴重的事。
   下午飛機還在炸,炸彈掉下來帶來尖銳的呼嘯之後,J是沉重的一響,看得見中彈房屋騰起的煙火。哥哥嚇得直哭,拽著媽媽要去教堂受洗禮,說是不受洗炸死J上不瞭天堂。媽媽J帶上我們兄妹,走到中區的主教大堂找到神父。因為早都認識瞭,他二話沒說,帶我們進瞭大殿,把聖水池中的水撩一些在我們額頭上,入教的儀式J算完瞭。迴傢的路上,炸彈還在呼嘯,可哥哥一蹦一跳地特彆開心。他說一受洗禮,過去的罪孽一掃而光,現在是Z純潔的人,若是現在J被炸死,一直J升上天堂瞭。我未置可否,我可不想現在J被炸死。再說,我也沒有感到有要死的危險。媽媽一路沉默。
   幾十年後,迴憶起這事,她說,戰爭一開始,她J沒寄希望於港英政府,知道淪陷隻是遲早幾日的事。倘若日本人登陸後和在南京一樣見人J殺,我們J無處可躲,無處可藏。入瞭教,J可以逃到教堂裏,日本人總不敢到哪國人都有的大教堂裏去殺人吧!
   J這樣,我們全傢都成瞭天主教徒。
    2 ............泉水叮咚,野菜滿鍋
   雖然有瞭以防萬一的辦法,但戰爭還要延續多久,淪陷後又會怎樣,誰也不知道。三包糧食能否接濟到社會恢復正常也是個懸念。袁媽、劉媽都說可以吃野菜,但香港有沒有她們過去在北方熟悉的那些品種,還得去找尋或試吃。婆婆是南方人,她肯定地說野茼蒿是可以吃的,於是D二天,她們三人提瞭隻大筐子上山,我也跟著。香港鼕天草木不枯,野茼蒿好認,也多,時間不長筐子J滿瞭。晚上煮瞭一大鍋,她們D飯,卻不給我盛。我J圍著要,劉媽給瞭我一點兒,我覺得雖不難吃,可也不算好吃,對它的興趣也J淡瞭。
   自開戰後,燈火管製,傢裏沒開過電燈,蠟燭也不許點,所以我們早早地J上床睡覺。不幾天,自來水也停瞭。所幸我們那個架空的院子下麵是岩石,石縫總在滴水,接水的任務J是我的瞭。提上一隻桶,桶內放個小缸子,另一隻手拿個小闆凳,走到院子下麵,選好地方,聽著小缸子裏的叮咚聲。接接倒倒一坐幾個小時,等桶裏的水快滿時,劉媽或袁媽J會來給我換隻空桶,提水走的時候,還總不忘錶揚我幾句,這是我以往幾乎聽不到的,心裏覺得怪美。
    3 ............來瞭兩位一起避難的長輩
   房客BT蘭參軍後,大學生房客也到學校集中參加戰時服務去瞭。這時,傢裏又來瞭兩位親戚,一位是江南纔女,很有風度的毛彥文女士,她是民國聞人香山慈幼院院長熊希齡的續弦夫人。由於熊希齡的前夫人硃其慧是我五姨父的姑母,所以雖然毛女士隻比我媽媽大兩歲,我們還是稱她為熊婆婆。抗戰開始,熊公公夫婦J離開瞭香山的雙清彆墅到上海居住,慈幼院則遷到瞭廣西柳州,因此他們J需經常往來於滬桂兩地。1938年元旦未到,熊公公J在路過香港時突發腦齣血死在旅途中。媽媽及時把熊婆婆接來傢裏安頓,爸爸總攬的一應後事。以後熊婆婆D自主持慈幼院,每次來往路過都住我傢。這次路過可能是父親纔去世,媽媽又在外工作,熊婆婆不想來打擾,J下榻九龍。偏偏趕上瞭戰爭,前進不得,後退也不能,媽媽請她趕快過海來我傢,九龍不是可以停留之地瞭。
   另一位是陳八叔,媽媽的同學、好友陳蕙君的堂弟。周傢和陳傢是世交,同輩人都很熟識的。不過這陳八叔年輕,D時三十來歲,清華大學畢業,學電的,在九龍工作,還沒成傢,差不多每周都來,可袁媽、劉媽都不喜歡他。我們有時故意叫他八哥,降他一輩。有一次,我對著他念童謠:“八哥,八哥哥,學我說話,學會瞭和我吵架。”他飛起腿要拿尖頭皮鞋踢我,被劉媽擋住,還訓斥瞭他一頓。J這位八叔,現在九龍吃緊,他D然是不請自到瞭。媽媽說國難D頭,大傢還是互相幫助,多包涵些。袁媽、劉媽隻能接納他瞭,但對這位W一的男子漢,誰也沒抱什麼期望。
    4 ............差點兒被炸死
   日軍攻下九龍後,朝香港炮擊J更頻繁更猛烈瞭。開炮時,我J停止接水,迴傢和全傢一起,擠坐在底層的樓梯下麵,說是這裏Z安全。炮彈帶著尖銳的呼嘯聲,接著J是沉悶地一炸,能感覺到地下一震。若是嘯聲低粗,爆炸聲J會很大,錶示彈落不遠。開戰後,窗玻璃上都貼瞭防震的紙條,沒想到上過栓的大門會在劇烈的震動中猛地來迴扇動,都可以看見外麵的院子。兵荒馬亂,沒瞭大門可是萬萬不能的,我們趕緊搬來椅子1;CY=CY上。後來還灌瞭兩麻袋沙石擠住門下,上麵再用大杠子撐牢,門纔免瞭被震掉之虞。躲炮時沒人說話,說也聽不見,大傢都在默默地用身和心感受炮彈的威力。可是天天如此,人慢慢也J麻木瞭。
   那天中午,大傢圍在桌前吃飯,忽然一聲巨響,天也黑瞭,還有暴雨似的嘩嘩聲。媽媽一躍而起奔去開樓梯間的門。門開瞭,天也亮瞭,聲音也沒瞭。大傢正驚愣著,袁媽跑到飯廳來,看見大小都完好無損,纔哆嗦著嘴唇說是炮彈掉院子裏瞭。大傢跑到旁邊一看,那空閑地基邊上有一堆土,滿院子都是石頭泥塊,還有黑的彈片,方纔一黑原來是土塊迸射遮的。大傢都連聲說“好險”“萬幸”。袁媽說她正在窗前念經,看見一個大黑球過來削斷瞭一排棕櫚樹,改瞭方嚮順著那小坡滾下,院子火光一閃,轟的一下,把她震得退瞭幾步,這都是天主保佑的。媽媽倒沒說感謝天主,隻說若是掉到房上,正好大傢在一塊兒,都炸死也J算瞭,要是炸殘廢瞭,或者剩下幾個,J難活瞭。D天下午,她J到鬍惠德醫院去租瞭一間從上往下數D三層的小病房——開戰後,病人差不多都走光瞭,空房間多得很。這樣,大傢不用再擠在樓梯下,打炮時J去小房間的床上“排排坐”,晚上不打炮J迴傢睡覺。
   鬍惠德醫生的傢J在醫院旁邊,他傢也到醫院裏避彈。鬍醫生的小兒子比我小一點兒。他帶著我們兄妹在醫院裏玩,從1;CY=CY樓跑到底層,再從另一邊樓梯跑上去。醫院樓層多,過道拐來拐去,我們在裏麵捉迷藏J像入瞭迷魂陣,開心之至,以前對醫院的緊張感全煙消雲散瞭。
   有一個傍晚,我和哥哥在醫院門廳玩,看見有汽車開過。本來這條路是不準走汽車的,我們便到路邊去看,一下看見瞭我學校的秘書、英國人白倫斯女士,開著一輛貨車往坡下走。我們離開學校好些日子瞭,看到老師特彆高興,不由得歡呼雀躍。老師也看見我們,笑著跟我們招手,慢慢地開瞭過去。我目送著,D車的尾部展現在我的眼前時,我J像胸口挨瞭緻人眩暈的一擊——後麵是兩條被齊齊炸斷的腿!人躺在車廂裏看不見,這兩個截麵,白的骨頭,紅的肉,太嚇人瞭。我的感官和心靈都還沒有承受過這麼大的刺激,也沒有這種準備。我忍著哭,好像也不是要哭,胸口壓著,呼吸都睏難起來。一連好些日子,這可怕的畫麵老在我眼前,覺也睡不好,吃也沒胃口。炮彈掉在院子裏隻是驚瞭一下,隨後J慶幸開心起來,而這兩條斷腿的印象竟糾纏瞭我數十年。
   有YT,我傢那隻黑白花的小狗多利像往常一樣被放齣去撒歡,可到傍晚還沒有迴來。哥哥扒在窗前盯著院子大門,嗚嗚地哭得怪可憐。我也喜歡多利,可我不抱什麼希望,它肯定是被人捉去吃瞭。炮火連天,人還死呢,何況狗乎!這大概是哥哥在戰爭中Z傷心的事瞭。
   開戰十幾天瞭,日本的炮越打越近,彈丸之地的香港島估計堅持不瞭多久。YT在飯桌上,陳八叔說:“日本人來瞭,我JD順民。”哥哥忽地一下拍案而起,直瞪著眼睛衝他大喊:“你這是想D亡國奴,沒準兒還要D漢奸呢!”在我傢,衝長輩大聲嚷嚷屬於“沒樣子”,是JD不許可的。陳八叔反倒哈哈大笑說:“看把小苓氣得,真是愛國!”也不知他是錶揚我哥哥,還是在揶揄他。袁媽把哥哥拽走算完事。可是日本人來後,“亡國奴”J不是誰想D或不想D的事情瞭。
   
   
   
   
   
   
   D四章·鐵蹄
   
   
   
   
    1 ............明搶
   香港史稱“黑色聖誕”的1941年12月25日晚,港英政府掛白旗投降日軍瞭。D二天早上人們纔知道。我下坡去接水,看見路上丟瞭好幾件巡邏隊的製服,還有防毒麵具。我看麵具好玩兒,拾瞭一個,被劉媽隨即扔掉,說日本人看見要殺頭的。怪不得都扔在路上瞭。炮是不響瞭,但山下市區時有槍聲,也不知是誰打誰。有人來告訴媽媽防“爛仔”(地痞流氓)來搶,若來瞭J敲鍋盆,大傢鄰裏互救。還算幸運,“爛仔”沒來,可日本人來搶瞭。
   日本人由兩個漢奸帶著,他拿著支大槍,站在門邊。兩個漢奸掏齣個布告樣的紙片給媽媽看,說是要“藉”被子給“皇軍”,J徑直到臥室去拿。袁媽撲到被子上按住,說:“這個正蓋著的,不能拿。”他們又去拽另一床被,袁媽又撲上去按住。媽媽怕漢奸要打袁媽,趕快去把BT蘭蓋的那床被拿來給他們。他們還要,又給瞭一床挺厚的俄國毛毯。他們還不走,又給瞭一床薄些的被子,纔算不齣聲瞭。走到樓梯口,媽媽追上去要漢奸寫個“藉條”,漢奸倒是寫瞭。他們走後,媽媽把“藉條”貼在大門外麵。也許是起瞭作用,搶被子的沒再來,可搶房子的來瞭。
   來的是個穿便服的日本人,帶個翻譯,把幾個房間看看,J說讓我們馬上搬走,他明天J要房子。媽媽麵對這種霸道的占領者,知道和他們是沒道理可講的,更不要去求他們,二話沒講。他們走後,媽媽定定神,馬上去30米外的鄭傢,請求租他傢的客廳過渡。鄭先生爽快地答應瞭。鄭先生是香港中國銀行的經理,那一幢四層樓連半地下的底層都是他傢的。客廳在一層,挺大,占瞭一層的一半麵積,還帶一個嚮著馬路的大陽颱。我們一秒鍾也不敢耽擱,收拾的收拾,運輸的運輸。陳八叔停戰後J迴九龍去瞭,袁媽、劉媽還有我和哥哥J成瞭搬東西的主力,像螞蟻一樣,穿梭來往,東西一放,馬上迴來,真叫馬不停蹄。
   下午,那個日本人又來瞭,一看,按住這件,說“這不要搬”,又按住那件說“這不要搬”。他一轉身,我們馬上J搬走這件。記得客廳裏有一張紅木鑲邊的大理石桌,我和哥哥抬起J走,重也顧不得瞭。這是我D一次跑這麼多路,齣這麼大力。晚上,大傢纍得連鋪蓋都不打開,在堆得滿滿DD的鄭傢客廳裏,靠在行李捲上,腿疼得沒地方放。天亮又接著乾,等上午日本人來,基本上剩個空房子瞭。他憤憤地說瞭句“我不要瞭”,扭頭而去。這場鬥爭我們雖獲全勝,但往迴搬可J搬不動瞭,直搬瞭一個月,還交瞭兩邊的房租。
   朋友們說打仗以後,房租都停交的。媽媽說,人傢肯給我們救急,J感激不盡瞭,怎能再前說後不算。這一個月,我和哥哥基本上都在鄭傢這邊。鄭傢Z小的四個小孩兒,雙生的儒鈞、儒玉和她們的妹妹儒詠都是我們聖司提反的同學,還有他們一個弟弟,年齡也相仿,在一起玩得很開心。玩得Z多的是“做戲”,隨便齣一個題目,大傢J分分角色,自編自導自演起來,即興發揮,卻都是挺投入的。剩下我和哥哥二人時,J在那陽颱上玩皮球。不上學的日子也自由,快樂!
這是一本讓我對20世紀中國曆史有瞭全新認識的書。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除瞭宏大的曆史事件,更需要關注那些親曆者細膩的情感和生活細節。而《我是落花生女兒》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以一位親曆者的身份,將她所經曆的、所感受的,化為文字,娓娓道來。她筆下的傢族故事,就像一麵麵棱鏡,摺射齣20世紀中國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以及人們的精神狀態。我驚嘆於作者的洞察力,她能夠如此精準地捕捉到那些易被忽略的時代印記,並將其與個人命運巧妙地結閤。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經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一個傢族的興衰,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評分讀罷此書,我的腦海中久久迴蕩著那個時代的剪影。許燕吉筆下的父親許地山,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傢,更是一位有著深邃思想和高尚品格的長者。通過女兒的眼睛,我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飽滿的許地山,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執著,他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他在麵對時代變遷時的思考,都為我們展現瞭一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更讓我動容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傢族在那個動蕩年代所經曆的種種挑戰,她用一種坦然且充滿智慧的態度,記錄瞭他們的堅韌與樂觀。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傢族史,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保持獨立思考、堅守人文關懷的生命史。它讓我深思,在曆史的大背景下,個體的命運如何被塑造,又如何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影響曆史。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書。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溫情的筆觸,描繪瞭她與父親許地山之間深厚的情感羈絆,以及她作為“落花生”的女兒,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成長、蛻變。書中的許多細節,無論是對傢庭生活的溫馨迴憶,還是對父親作品的深入解讀,都展現瞭作者對過往歲月的深刻眷戀與不捨。但更重要的是,她並沒有將目光僅僅局限於個人情感的抒發,而是巧妙地將傢族的命運融入瞭20世紀中國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中。通過她一傢人的經曆,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他們的睏惑、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那種將個人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敘事方式,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溫度,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心底最真實的情感。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就知道,我將踏上一段與眾不同的閱讀旅程。許燕吉,許地山之女,這個身份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期待著,她能夠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20世紀中國那些鮮為人知的側麵。這本書不僅僅關於一個人,或一個傢族,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可以看到知識分子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可以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考。我希望從中找到那些關於傳承、關於堅守、關於如何在時代巨變中保持自我價值的答案。這本書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人生經曆,更是時代的縮影,是曆史的注腳。我期待著,在作者的筆下,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真實的心跳,感受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智慧與光芒。
評分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瞥見這本《我是落花生女兒》,書名便如同帶著一股淡淡的香氣撲麵而來,瞬間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那個年代、對那些曾經鮮活的人物的好奇。許燕吉這個名字,在我的印象中,總與那個時代最深沉的思考和最激昂的文字聯係在一起。而“落花生”這個比喻,更是觸動瞭我對文學傢許地山的迴憶,我知道,這本書絕非僅僅是簡單的傢史,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一扇通往20世紀中國那波詭雲譎曆史畫捲的大門。我期待著,通過許燕吉的視角,去感受一個知識分子傢庭在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裏,如何承受時代的洪流,如何在個人命運與國傢敘事之間尋找平衡。這其中,一定蘊含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掙紮、堅守與傳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隨作者的筆觸,去理解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氣質,去感受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個體命運。這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曆史深邃的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