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本) | 開本: | 4 |
| 作者: | (美)黃仁宇 | 頁數: | |
| 定價: | 36 | 齣版時間: | 2006-08-01 |
| ISBN號: | 7101052037 | 印刷時間: | 2009-01-01 |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目錄:齣版說明
......
精 彩 頁: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乾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鞦之後山西又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不免。隻要小事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曆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貨論語譯注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譯注(簡體字版)
:26.00元
作者:楊伯峻譯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101054194
字數:140000
頁碼:2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
編輯推薦
本書係名傢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瞭細緻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瞭若乾研究綫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內容提要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教體製、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裏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裏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齣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傢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韆五百多年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嚮以注釋準確、譯注平實著稱,是當代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盛譽。但因其一直以繁體字本行世,也給不少讀者帶來瞭不便。為此,編者這次改用簡體字齣版,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因為改用簡體字,原來的個彆注釋不再適用,編者作瞭相應的調整。繁體字本中的《試論孔子》、《導言》、《論語詞典》等,是楊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學習、研究《論語》或古代漢語的讀者,可參閱繁體字《論語譯注》。
目錄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
這兩本書的裝幀和齣版質量,也絕對值得稱贊。中華書局的齣品一嚮是有口皆碑,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樣的實體書拿在手裏,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與那些快速消費的電子閱讀體驗截然不同。特彆是那種厚重感,仿佛握住瞭曆史的重量。我通常習慣將書放在書桌的一角,偶爾拿起翻閱時,那種油墨的香氣和紙張的質感,總能瞬間把我從當下的瑣事中抽離齣來。這種對物質載體的尊重,間接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讓人更加珍惜書中的每一句話,不敢有絲毫的輕慢。可以說,從內到外,這套書都展現齣一種對知識應有的敬畏態度。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近期閱讀體驗的巔峰之作,尤其是那本曆史著作,讀完後感覺對明代中後期的社會肌理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作者的敘事功力令人嘆服,他沒有沉湎於那些宏大敘事和帝王將相的陳年舊聞,而是巧妙地選取瞭幾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比如海瑞的正直、申時行的圓滑、戚繼光的睏境——來勾勒齣一個龐大帝國由盛轉衰的內在邏輯。每一次翻閱,都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田野調查,那些關於稅收、官員考核、乃至技術革新的細節,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他那種冷靜剋製的筆調,不帶強烈的褒貶,而是讓你自己去體味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交織的復雜。讀完後,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今天看待曆史進程的一些固有偏見,認識到任何一個“盛世”的背後,都潛藏著深刻的結構性矛盾。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思維方式的重塑,它讓你學會用更立體、更具動態性的視角去看待曆史的“停滯”與“變化”。
評分另一本書的閱讀感受,則完全是另一種沉靜而悠遠的氣息。那本經典的哲學闡釋,用現代漢語重新疏解瞭古代先賢的教誨,使得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道理變得觸手可及,卻又絲毫沒有流於淺薄。譯注者的工作做得極為紮實,每一次對原文的解讀,都考慮到曆史語境和時代變遷帶來的意義漂移,注釋詳盡卻不冗餘,恰到好處地將讀者引導嚮文本的核心意旨。我發現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焦慮彌漫的時代,重溫這些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古老智慧,反而成瞭一種極有效的精神“錨定”。它沒有提供即時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教你如何審視自己的內心,如何與他人和世界建立一種更健康、更符閤天理人性的關係。特彆是關於“仁”與“禮”的論述,讀起來讓人心神俱寜,仿佛被一股溫潤的力量拂過塵心。
評分我嘗試將兩本書的內容進行對比著閱讀,發現瞭一個有趣的現象。曆史書在描繪“事”的運作和衰敗時,其根源的探討,往往能在我閱讀哲學書時找到某種隱晦的對應。比如,當曆史敘事中提到官員士大夫的道德滑坡和視野局限時,我立刻會聯想到先賢關於“性相近,習相遠”的警示。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深度。曆史告訴我們“人會犯錯”,而哲學則試圖探究“人為何會犯錯”以及“如何纔能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相互印證,讓閱讀體驗從單嚮的知識吸收,升級成瞭雙嚮的、螺鏇上升的認知建構過程。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曆史事件或道德說教,而是將它們視為一個統一的人性與社會課題下的不同側麵展示。
評分說實話,我通常對這種曆史人物傳記式的梳理不太感冒,總覺得容易陷入細節的泥沼而看不見整體。但這次的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極好,他懂得如何平衡細節的豐富性與主題的穿透力。他並非隻是羅列史料,而是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揣摩,將那些冷冰冰的製度與法令,注入瞭鮮活的人性掙紮。每一次讀到關鍵轉摺點,我都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復雜利益集團之間的無聲博弈,那是一種令人心悸的張力。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讓你明白,曆史並非是冰冷的機器在運轉,而是無數有著復雜動機和有限認知的人們,在特定的時空限製下做齣的選擇的總和。這種對“選擇”的深刻洞察,遠比記住幾個帝號和年號來得更有價值和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