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图文版)

大国崛起(图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东来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大国
  • 崛起
  • 图文
  • 政治
  • 经济
  • 国际关系
  • 文化
  • 社会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宿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1401
商品编码:2552270865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 大国崛起(图文版)
作者: 朱东来 开本:
YJ: 56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3
书号: 9787550271401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中心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朱东来,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军事教育学和军队政治工作学。曾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训练部科研科科长、训练部副部长,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副部长,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等职。主持或参与完成军队(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得军队(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6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全军YX教育工作者称号和军队YX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荣立三等功2次。主编参编的主要著作有:《素质教育通论》《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军队党支部建设新论》《改革开放三十年》《军队信息化文化研究》《托起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教材》《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深化改革若干问题案例与启示》等。

精彩导读 "D一章殖民帝国“先锋”——葡萄牙
葡萄牙是近代SJ历SS1个称霸QQ的海洋帝国。在成为海洋帝国之前,葡萄牙不过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西班牙的一部分。在西欧各封建王国相互吞并和领土争夺中,葡萄牙率先从西班牙分离出来,于1143年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权国家。J是这样一个封建王权小国,1开历史先河,通过海洋探险和殖民扩张,Z早地将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在一起。16世纪中叶,葡萄牙几乎垄断了东西方海上的主要贸易活动,成为西欧Z大的帝国之一。在短短的一个世纪时间里,葡萄牙建立起人类历SSD一个横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QQ性帝国。
一、“再征服运动”与王权的做大
“再征服运动”是指公元8—15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小王国为收复失地,同伊斯兰入侵者摩尔人进行的战争。6世纪以后,伊比利亚半岛的罗马帝国日趋衰落,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王国逐渐取而代之。8世纪,伊比利亚半岛被生机勃勃的阿拉伯帝国侵占。信奉基督教的西欧封建诸王国,不甘心外族统治,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斗争,直到Z后把伊斯兰教徒赶出西班牙,过直布罗陀而终。这场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和东部的十字军东侵差不多同时进行,持续数世纪之久,参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士,并得到了教皇的支持。“再征服运动”同时夹杂着西欧各封建王国相互之间的吞并和扩张活动。在这种相互并吞的斗争中,葡萄牙在具有雄心大略的阿方索一世的领导下,1先脱离了卡斯提尔王国(西班牙)的统治,于 1143年建立了统一的王权政权,从而为葡萄牙Z早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一)摩尔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角,是欧洲面向大西洋的窗口,南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半岛东部、东南部濒临地中海,北临比斯开湾。位于半岛东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成为半岛与欧洲大陆的天然界限。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分别来自北非和中欧的伊比利亚人和凯尔特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原住民。此后,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先后在沿海地区建立了商业据点和城市,但没有深入内地。公元前201年,罗马人战胜了迦太基人。此后的600年间,罗马人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主宰者。公元5世纪初,由于罗马军事力量开始衰弱,日耳曼人侵入了伊比利亚半岛。5世纪后半期,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西哥特人统治了半岛绝大部分地区。D时,西哥特王国正处于封建化的过程中,由于实行采邑制,封地内的各领主拥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司法权和自己的武装。根据D时的法律,国王有权要求贵族提供服务,宣誓效忠,但国王也有义务保证贵族的合法权利。这J意味着国王对全国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被分解为无数贵族的土地实际占有权,国家分解为无数个D立的地方政治实体。由于国王地位不是世袭而是由贵族选举产生,这导致各国争夺王位的斗争异常激烈。因此,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王国处于分散、动荡和混乱的状态。这种状况为与隔地中海相望的北非伊斯兰教徒,也J是摩尔人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历SS的摩尔人主要指在欧洲的伊斯兰教征服者,大多由埃塞俄比亚人、西非黑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公元8世纪初的时候传入北非,相对XJ的阿拉伯文明开始在北非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北非各部族多种文化也开始渐渐融合到一起。由于北非隔地中海与西欧相望,具有扩张野心的阿拉伯人又把目光抛向了海峡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为弄清对方力量的虚实,公元711年,阿拉伯大帝国辖下的北非部族中有人试探性地跑到海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派去的500人居然J打败了西哥特王朝的边防官兵,占领了整个塔里法半岛。随后,阿拉伯驻北非的统治者穆萨派遣塔里格率12000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国王罗得里克以25000人迎战,但西哥特国王的政敌倒向阿拉伯一方,向国王进攻,国王军队一触即溃,国王本人也失踪了。[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D19页。
]Z初,阿拉伯人将统治的中心设在托莱多。公元714至716年,他们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埃武拉、圣塔伦和科因布拉。从那时起,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从哈里发帝国中分离出来。半年工夫,绝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J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往东,阿拉伯势力的入侵受到了查理曼大帝的阻挡。732年查里曼击退了阿拉伯人对法兰克的进攻,迫使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止步于比利牛斯山脉。
阿拉伯人对葡萄牙这块土地及其人民的影响比西哥特人要大得多。与西哥特人的统治相比,阿拉伯人为半岛带来了更多的活力。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大兴水利工程,变荒野为良田,精耕细作,许多东方作物,如水稻、甘蔗、桑树、棕榈等,相继被引入半岛种植。养羊业获得长足发展,其优质羊毛蜚声西欧各地。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制造、玻璃、造纸、纺织业等工业相D发达,数百个城镇拔地而起。1都科尔多瓦,户11万,人口50万,是D时欧洲Z大的都市,与君士坦丁堡、巴格达、长安并称D时SJ的四大名都。
在此期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发展了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很多方面使基督教的欧洲文化大为逊色。在文学、教学、医学和艺术方面,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甚至意大利人,似乎都相形见绌。这时,葡萄牙处在一个盛J一时的伊斯兰文化地区的边缘,因此也分享到一定的好处。[ 顾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D12页。
]
(二)葡萄牙摆脱摩尔人统治的斗争
尽管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的统治带来了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但这终究改变不了穆斯林是外来征服者的事实。事实上,基督徒反对外来征服者的斗争从来J没有停止过。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面对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基督徒无力抵抗,为保存力量,他们逐渐退居到自然条件恶劣的半岛北部边陲的荒凉山区,逐渐形成了阿斯特亚、那瓦尔等D立的小封建政权。这些小的封建政权互相竞争兼并,到10世纪时形成卡斯提尔、莱昂等封建国家。公元11世纪,卡斯提尔兼并莱昂,建立卡斯提尔王国,这J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前身。到公元12世纪,在半岛的东北地区,形成了由查理帝国“西班牙边区”发展而来的阿拉贡王国。正是这几个逐渐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封建王国,利用阿拉伯人的倭马尔王朝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向穆斯林展开反攻,成为反对摩尔人的中坚力量。他们反对摩尔人的斗争,史称“收复失地运动”,开始于8世纪,结束于1492年,前后持续了700余年。
在反对摩尔人的统治中,宗教的力量发挥了J大的作用。面对伊斯兰教徒,欧洲的基督教徒显示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基督教这面旗帜下,汇聚了欧洲各封建王国的力量,共同反对伊斯兰教的统治。所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既包括欧洲大陆基督教国家,又包括十字军和骑士团。基督教的国王们用来鼓动基督徒投入战斗只需两句话:“为了上帝”和“抢来的土地和财富一半归你们”。在荣誉和财富的刺激下,基督教国王的军队迅速壮大。而D时摩尔人的帝GN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断,在强大而团结的基督教力量面前各自为战,Z后分崩离析。摩尔人在比利牛斯半岛建立的安达卢斯大区,渐渐被蚕食。
作为反对摩尔人的主力军,卡斯提尔和阿拉贡两个封建王国在斗争中节节胜利。1085年,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六世攻占原西哥特王国故都托莱多;1212年,在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组织下,由法国、葡萄牙、阿拉贡、卡斯提尔等西欧各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在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八世统率下,同阿尔摩哈德王朝哈里发的数十万大军,在托罗萨会战,取得辉煌战果,取得了“再征服运动”的决定性胜利;1236年,卡斯提尔攻占科尔多瓦,1248年再陷塞维利亚。在此前后,阿拉贡王国也占领了巴伦西亚和巴利阿利群岛。13世纪末,摩尔人只剩下半岛南端一隅的格拉那达王国。但该王国也没能支撑多久。1492年,在卡斯提尔王国的进攻面前,摩尔人在半岛Z后的领地格拉纳达陷落,摩尔人被迫退回非洲。“再征服运动”取得Z后胜利。
(三)葡萄牙王权统治的确立
现代葡萄牙人认为,他们国家的历史是从阿方索·恩里克斯开始的。阿方索统治持续达60年,为这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阿方索生活在公元12世纪,与一些有名的君主是同时代的人。如果说,他的名望由于这些名人而显得逊色,那是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处在欧洲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阿方索同时代的名人们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而他的情况则与此相反,他几乎是白手起家。可是,他却比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把国家建设得更扎实、更持久。[ 顾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D16页。
]
1093年,西班牙尚处于卡斯提尔王国的统治之下。在卡斯提尔王GN部,一个名叫亨利的人获得了葡萄牙伯爵的称号,并得到了蒙德戈河与杜罗河河间地带作为封地。亨利是法国的封建主,因为与卡斯提尔和莱昂国王阿方索六世的私生女特里萨结婚而获得伯爵称号。1112年,亨利去世。他J为年幼的儿子阿方索·恩里克斯继承了伯爵的封号,并被宣布为这块领地的领主。恩里克斯成年之后,迫使自己的母亲离开葡萄牙。这样,他J获得了对这块领地的无可争议的统治权。在领地内的城市和教会、骑士的支持下,恩里克斯开始为摆脱对莱昂的臣属地位而斗争。
恩里克斯掌握领地大权之后,一方面力争摆脱莱昂国王的约束,使自己的领地获得D立;另一方面则向南方进兵,继续与摩尔人作战。1139年7月,他率兵在奥里克战役中WQ击败摩尔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恩里克斯威名大震,同时也信心大增,他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足以称王了。D时,卡斯提尔已经在莱昂之后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Z强大的王国。面对这个咄咄逼人的后起之秀,卡斯提尔王国也无力阻止,只能看着他不断壮大。经过长期的斗争,1140年,阿方索一世Z终宣布脱离卡斯提尔王国统治,自立“称王”,成为该国的D一位国王。1143年,阿方索与卡斯提尔王国签订《萨莫拉条约》,卡斯提尔正式承认阿方索·恩里克斯为葡萄牙国王,并认同葡萄牙王国的D立地位。此条约还阐明了卡斯提尔及葡萄牙双方享有持久的和平。同时,精明的恩里克斯致信教宗英诺森二世,自称是国王及教会的仆人,并发誓把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后来,他又向教宗提出申请,把葡萄牙作为教廷管辖之下的一个封建领地,教宗承认他为臣属。这样,一个D立统一的葡萄牙王权正式诞生了。
D立之后,恩里克斯继续南进,扩张他的领土。面对包括卡斯提尔的基督徒和摩尔人这些对手,毫不示弱,与他们同时开战。1147年10月,他联合十字军攻占了里斯本,把里斯本永远地作为葡萄牙的一个城市。同时,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恩里克斯开始向占领区移民和垦殖,建立城镇和修道院,鼓励农业生产和饲养牲畜、修筑道路和桥梁。同时,为了征服更广大地区,他说服圣殿骑士团参加他的战争。[ 顾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D18页。
]这些骑士团在靠近摩尔人的边境分得领地和城堡,这J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J性。平时,他们是边防军;战时,他们便是担任攻击任务的突击队。到1185年恩里克斯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建立了一个结构上军事化的强大王国,形成了一个好战的贵族阶级和一个剽悍的农民阶级。尽管由于连续不断的战争,该王国相D贫困,但它拥有资源,一旦和平到来,即能初步繁荣起来。[ 顾为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D18页。
]恩里克斯之后,几位葡萄牙国王大力加强国家建设。1279年,继承王位的国王迪尼斯,大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排斥西班牙语,推广葡萄牙语,并于1290年创立了葡萄牙的D一所大学。随着葡萄牙的逐渐强大,1297年,葡萄牙真正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与之签订了《奥卡尼塞许条约》,明确了两国国界。葡萄牙成为14世纪欧洲D一个D立的国家。"

目录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大国崛起:历史的潮汐与文明的辉煌 这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宏大史诗,它并非仅仅记录一个国家的兴衰更迭,而是深入剖析了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揭示了国家崛起背后蕴含的深刻历史规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巍峨耸立、如今依旧熠熠生辉的文明之光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我们一同追溯那些塑造了今日世界的关键节点。 本书的叙事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或时代,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野,选取了数个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伟大国家作为切入点。我们并非要描绘一个简单的好莱坞式的“成功故事”,而是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呈现其复杂性、曲折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普遍性。从古老的东方帝国到近代欧洲的强权崛起,再到二十世纪的新兴力量,本书旨在呈现不同文明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最终实现其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卷:文明的黎明与早期帝国的辉煌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 fertile river valleys(肥沃的河流谷地)孕育了最早的农耕文明,也孕育了最早的国家形态。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 Mesopotamia(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那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法律和城市。通过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复制件和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将目睹楔形文字的诞生,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深远影响,感受古代城邦的繁荣景象。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尼罗河畔的古埃及。那些屹立千年的金字塔、神秘的象形文字、精巧的木乃伊制作技艺,无不展现着一个高度发达、组织严密的社会。本书将深入解读古埃及宗教信仰、法老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工程技术,建造出令后世叹为观止的宏伟建筑。从太阳神崇拜到来世信仰,我们将探索古埃及文明的精神内核。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在孕育和发展。从黄河、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到夏商周的青铜时代,本书将呈现中国早期王朝的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以及朴素的哲学思想。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得以窥探商朝的神秘面纱;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则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基础。通过对早期中国哲学思想的梳理,我们将理解“天命”、“德”等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卷:帝国的扩张与古典文明的巅峰 随着文明的发展,强大的帝国开始崛起,它们的疆域不断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重点剖析古希腊文明的璀璨成就。雅典的民主政治、斯巴达的军事体制,不同的城邦模式展现了人类对政治组织的早期探索。我们将走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感受哲学思想的激荡;欣赏帕特农神庙的雄伟,理解希腊建筑的比例与和谐;重温伯里克利时代的辉煌,品味悲剧与喜剧的艺术魅力。 随后,我们来到地中海的另一颗明珠——古罗马。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邦,一步步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崛起充满了传奇色彩。本书将详细解析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军事扩张的策略,以及其法律体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们将看到罗马军团如何征服世界,罗马水道如何跨越山川,罗马广场如何成为权力与思想的中心。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罗马帝国的衰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而在东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融为一体,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本书将呈现这个充满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以及它如何为后来的世界格局埋下伏笔。 第三卷:中古时代的沉淀与新文明的萌芽 在西方罗马帝国衰落之后,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这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封建割据的时代,但也孕育着新的文明元素。本书将重点描绘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力量、骑士精神以及封建制度的特点。我们将目睹哥特式大教堂的巍峨耸立,感受基督教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了解骑士的荣耀与责任。 与此同时,在东方,中国的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个高峰。唐朝的开放包容、万国来朝,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达到顶峰。宋朝的科技发明、商业繁荣、市民文化,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面。本书将通过精美的唐宋绘画、壁画复制品,以及对宋代科技成就的解读,呈现这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时代。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也异军突起,其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将介绍伊斯兰黄金时代的辉煌,以及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播古代知识方面所做的贡献。 第四卷:近代欧洲的跃升与世界格局的重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同两把钥匙,打开了近代欧洲的大门。本书将深入解析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它们如何打破中世纪的束缚,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性的重新认识。我们将看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感受人文主义的光辉;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及它如何引发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地理大发现,是近代欧洲崛起的重要推手。本书将详细呈现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壮举,以及他们如何开辟新的航线,连接起原本孤立的世界。这场全球性的贸易和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带来了新的殖民扩张和冲突。 工业革命,则是近代世界最深刻的变革之一。本书将描绘蒸汽机的发明、工厂的兴起,以及机器生产对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看到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社会阶级的剧烈分化,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电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更是将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民族国家的兴起,政治思想的激荡,如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更是塑造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雏形。本书将探讨卢梭、伏尔泰等思想家的观点,以及革命如何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的政治理念。 第五卷:全球化的挑战与新的文明对话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但也促使了国际合作与组织的发展。本书将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全球政治版图。 冷战的到来,将世界分为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立、核军备竞赛,使得国际关系充满了紧张与不确定。本书将分析冷战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束,以及它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长远影响。 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在二十世纪开始崛起,它们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关注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历程,分析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们为世界文明带来的新视角和新贡献。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一次对“大国崛起”现象的深度探寻。我们试图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策略、所经历的转型、所面临的困境,来揭示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内在逻辑。这其中,既有经济的推动,也有政治的变革;既有军事的强大,也有文化的繁荣;既有制度的创新,也有思想的解放。 “大国崛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它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需要勤劳智慧的人民,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度,更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本书希望通过详实的史料、精美的图文,以及深刻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历史、洞察未来的全新视角。它鼓励我们从历史的潮汐中汲取智慧,从文明的辉煌中获得启迪,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为我们自身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是一部属于全人类的史诗,它歌颂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也反思了历史发展中的教训。它邀请您一同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文明的魅力,并从中找到属于您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大国崛起(图文版)》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会太学术化,读起来枯燥乏味。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它不像传统的史书那样按部就班,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故事穿插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那些“关键时刻”的描绘,比如科技的突破、思想的解放、制度的革新等等,这些瞬间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走向。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生动形象,即使是复杂的历史事件,也能被他讲得清晰易懂,引人入胜。而那些精挑细选的图片,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情感的载体,让冰冷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仔细欣赏每一张图片,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大国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个小小的进步积累而成,其中包含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

这本《大国崛起(图文版)》真是太让人惊艳了!从我翻开第一页起,就被它宏大的叙事和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这本书不单单是历史的陈述,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作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地图和艺术作品,生动地还原了那些塑造了我们世界的伟大国家崛起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聚焦于军事和经济的强大,更关注了文化、思想、制度等多个层面的演变。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历那些伟大的变革。读完这本书,我对“大国崛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国家力量的增长,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勇气、牺牲和不断的探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质量都堪称上乘,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它在视觉上的享受同样不容忽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对世界格局感兴趣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传世之作。

评分

这本书《大国崛起(图文版)》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作者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更是在“重现”历史。那些生动的文字,配合着精美的插图,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着一个个国家的兴衰沉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无论是伟大的领袖、杰出的思想家,还是平凡的劳动者,都在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追求进步道路上的勇气、智慧和坚持。当我读到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时,那些图片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让我对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也更加饱满。例如,看到那些反映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图片,我能感受到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巧妙,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故事的串联,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逻辑。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有其独特的土壤和基因,但也并非不可复制。

评分

《大国崛起(图文版)》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传递的“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站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去俯瞰全球历史的发展脉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抓住不同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的核心驱动力,并将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软实力”的重视,它不仅仅关注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更强调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那些关于艺术、哲学、科学发展的篇章,让我对“大国”的定义有了更广阔的理解。我发现,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资源,更在于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影响世界。这本书的图文结合方式也做得非常出色,图片的选择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艺术的美感,与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阅读空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格局被打开了,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也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

《大国崛起(图文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历史知识的获取。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审视我们自身,反思我们所处的时代。书中对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解读,让我对全球化的进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述一个国家的崛起时,并没有回避其过程中的曲折和代价,反而更加深入地探讨了那些失败的教训和失误。这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使得这本书更具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创新精神和开放心态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书中那些关于科技革命、制度改革的案例,无不印证了这一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进步”和“发展”有了更全面、更辩证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线性思维。这本书也鼓励我去思考,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