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探本 | ||
| 定价 | 88.00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周世兴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336 | |
| 字数 | 332000 | |
| ISBN编码 | 9787520118194 | |
周世兴,1966年生,甘肃山丹人。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先后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个人的历史与历史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研究》《战略联盟》(合著)等著作3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曾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4项,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引 言/1
 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的主体自觉与方法论自觉/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还是“唯有马克思而没有恩格斯的”/24
  二、“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意识形态问题还是学术问题/31
  三、“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以“诚”以“信”以“敬”还是“主观化”“庸俗化”/3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还是科学世界观/45
  五、“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我们的问题”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问题”/52
  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一致的”还是“异质的”/67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费尔巴哈问题”/83
  一、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的“费尔巴哈阶段”/84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并无“重要差异”/91
  三、究竟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与费尔巴哈的关系/101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自然辩证法问题”/110
  一、国外学者主要观点概述/111
  二、国内学界“马恩差异论”主要观点评析/117
  三、国内学界“马恩一致论”主要观点概述/128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恩格斯阐释问题”/135
  一、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认同问题/136
  二、如何看待、对待“恩格斯的阐释”/155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恩格斯编辑修改问题”/198
  一、《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编辑修改问题/200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修改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命名问题/219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哲学’与世界观问题”/243
  一、问题的提出/243
  二、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真实意蕴/252
  三、“新唯物主义”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73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294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 记/317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探本”,这书名自带一种严谨与求索的学术气质。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思想体系,就必须回溯其源头,去审视那些最基本的问题和论证。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此而生。我很好奇,它将如何界定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关于他们的理论本身存在的争议,还是后人对他们思想的解读分歧?“探本”二字,给我一种直击核心的预感,希望能深入到那些最根本的哲学、经济和社会学的基石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清晰的学术框架,帮助我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逻辑,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思想的演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存在的矛盾和挑战,是如何辨析不同学派的解读,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探本”路径。我期待它能够激发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能主动去思考、去质疑,去构建自己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理解。
评分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刻与宏大。“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探本”,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以及那两位深刻影响了世界进程的思想巨匠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他们的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薄纱,难以窥探其精髓。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思想宝库的门,让我有机会深入探究那些被反复提及却又常常被误读的概念。我期望它能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他们思想的起源,他们的逻辑脉络,以及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深刻洞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既有观点的梳理,更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解读,让我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所承诺的“探本”,正是吸引我的地方,它暗示着对根本性问题的追溯,对核心思想的挖掘,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都具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这段思想的探索之旅。
评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探本”,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以及一种追根溯源的决心。我一直认为,对任何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尤其是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深刻影响了世界的人物,都应该保持一种审慎而探索的态度。这本书的“探本”二字,正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它暗示着作者并非满足于已有的理解,而是致力于深入到思想的根部,去探寻其最原始的形态和逻辑。我非常好奇,它将如何界定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关于他们理论体系内部的张力,还是关于后世不同学派对其思想的解读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带领我梳理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主线,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在他们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核心的哲学、经济和社会学的考量,以及这些考量是如何最终构建起他们宏大的理论体系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两位思想巨匠进行深入对话的契机。
评分读到这本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熟悉的、却又常常在现实中被扭曲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历史符号,他们的思想如同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尽管有时是以扭曲的形式。这本书的“探本”二字,点出了它试图深入挖掘的意图。我猜想,它不会是那种流于表面的介绍,而是会像一位老练的考古学家,细致地挖掘出思想的根基,剥离后世的附着物,还原其最初的肌理。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看到,在那个工业革命的洪流中,在资本主义野蛮生长的年代,两位思想家是如何捕捉时代脉搏,如何构建起一套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论。我更希望,它能帮助我厘清那些在不同政治语境下被随意裁剪和滥用的理论,重新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理解当今社会困境的钥匙?这或许也是我阅读此书的一种潜在期待,一种试图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照亮现实迷茫的期盼。
评分一本以“探本”为名的书,总能激起我深入挖掘的冲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思想如同巍峨的山峦,俯瞰着人类历史的长河。而“问题”,则暗示着在这山峦之下,存在着许多值得探究的奥秘与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那些常人难以触及的复杂地带,去揭示那些隐藏在理论表象之下的深层结构。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定义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那些关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关于其在不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困境?“探本”二字,预示着这不会是一次简单的文献回顾,而是一次对思想根源的深入挖掘,对核心概念的精细剖析。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在他们思想诞生的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和回应这些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看待和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的全新视角,一种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