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 | 胎教(修訂版) |
| 作者: | (日)七田真 | 開本: | |
| : | 20
| 頁數: | |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5-08 |
| 書號: | 9787567539617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 七田真,日本島根縣人,1929年齣生於中國遼寜大石橋。於2009年4月22日,在東京一傢醫院過世,享年81歲。
教育學博士,國際右腦開發專傢,曾任美國紐波特大學日本分校教育係教授,七田真博士於1958年創立七田教育研究所。50多年來緻力於倡導和實踐右腦教育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以腦力開發為核心、通過對嬰幼兒潛能開發的大量實踐、建立起是對心靈、智力、語言、動作、社會性情感和行為習慣的全人格綜閤教育體係:七田真國際教育。
目前日本有500多所學校采用七田式教學法。七田式教室能將幼兒不可思議的能力巧妙引導齣來。但七田式幼兒教育並不是以英纔教育或天纔教育為目標,而是為瞭培養孩子擁有一顆體貼他人、充滿愛欲與積極性的心,以全人格教育及左腦與右腦平衡的教育為目標。其特徵在於纔能遞減法則理論。在孩子0~6歲之間,每天花三十分鍾的時間,藉由遊戲的互動培養孩子的資質,這就是七田式幼兒教育理論。他的教育理論還遠播美國、東南亞以及韓國等地,在國際上産生瞭廣泛影響。
精彩導讀 一、人的一生取決於胎兒期的環境
*近市麵上有許多關於胎教的書,這在3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情況。因為,在30年前,人們認為胎兒根本沒有意識和感覺;在齣生以前,胎兒根本不被認為是人。
巴頓?懷特被視為美國0歲教育的,當時連他也認為,“新生兒沒有思考能力”。因此根本沒有人想到胎兒有意識和心智,也沒有感覺。大部分人都認為,在母胎內沉睡的胎兒完全沒有感覺。然而,如今人們逐漸瞭解到,母體內的環境人格形成的原點,將對人的一生産生影響。因此人們就更重視胎教的問題。在東方國傢,三韆年以前就很重視胎教,如今,終於被歐美國傢接受瞭。
撰寫《胎兒會學習》的美國語言學者拉夫拉?恩格而也提到,在30年前研究胎兒時,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胎教”這個名詞。然而,有些人極其厭惡胎教,他們對於從胎兒期就必須開始教育感到厭惡不已。胎教並不光是指從胎兒時期開始教育而已,雖然也包含瞭教育的含意,但胎教的意思更加廣泛。
胎教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在胎兒時期讓寶寶充分感受到母愛,改善胎兒的生活環境。因此,人的肉體條件、性格和纔華。乃至人格形成都和胎兒期有著極大的關係。
二、胎兒接受瞭母的所有的想法
以前人們一直認為懷孕三個月的胎兒聽不懂話,因此根本無法瞭解母說的話。但是,胎兒具有無意識。無意識是一種沒有意識的巨大潛能,具有極大的情報搜集能力。
無意識的情報迴路和意識的情報迴路不同,胎兒利用這個情報迴路,學習所有的知識。無意識具有驚人的情報搜集能力,還沒有學習語言的胎兒可以運用這種情報搜集力學習知識。這些在無意識中得到的為數龐大印象就成為人格形成的背景、材料。這是使人格適應生存條件的自然方法。以前也一直認為人在齣生後纔開始適應生存環境,其實,在受胎的那一瞬那,就已經開始瞭。
如果母沒有瞭解到這一點,經常讓胎兒感受到壓力時,就可能導緻難産。孩子齣生後,也會經常哭鬧,不喝母奶,變成一個讓大人傷腦筋的孩子,讓母倍感煩惱。相反的,如果母能夠瞭解胎兒的無意識功能,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就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就可以培養齣一個的寶寶。
在良好胎教下齣生的孩子,具有以下6大特點:
1、情緒穩定,經常麵帶微笑。
2、晚上不會哭鬧。
3、富有社交性(不怕陌生)。
4、吸收力很強(學習能力很強)。
5、較早開始說話。
6、右腦發達。
以下,要介紹一篇關於接受過胎教的孩子的報告。
在滿月定期檢查時,醫生和護士都說“這個孩子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纔一個月大,脖子已經很挺瞭,也很有力”。一個半月時,已經不需要半夜喂奶瞭。老大每天八點睡覺,他也會配閤老大的時間,在八點前後三十分睡覺,早晨五點半到六點半左右起床。他從來不會隨便哭鬧,會“丫、丫、丫……”地叫我。當孩子的爸爸逗他後,故意躲去廚房。他看不到爸爸後,就四處張望著,叫著“丫、丫、丫……”。
我在一旁看著也嚇一跳,就抱著他去找爸爸,說:“他剛纔在叫丫、丫、丫呢。嘴裏一直叫著丫、丫、丫。”然後把孩子交到他爸爸手裏時,他就高興地露齣笑容,叫瞭一聲“丫”。結果,他爸爸說:“我上個星期就已經聽到他叫瞭。”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老師說的胎教成果。昨天,我在喂他喝奶時,正在對他說話,他竟然說:“丫、丫、丫……”。
我和我女兒麵麵相覷,“他剛纔說話瞭耶!”“他是不是說丫、丫、丫?”正當我們在驚訝時,他又再說瞭一次。我嚇瞭一跳,一邊喂時,一邊還很興奮呢!每天的生活都好愉快。連我周圍的朋友們也都說我:“你看起來很快樂、很幸福。”
進行胎教後,從新生兒期開始,育兒工作就很愉快。我覺得自己好幸福。
三、一旦發現懷孕……
從醫生對你說“恭喜”的那一刻開始,就可以開始胎教。但有人或許會懷疑,兩、三個月的胎兒能聽得懂媽媽說的話嗎?沒錯,孩子聽的懂。懷孕兩、三個月的胎兒可以完成瞭解母說的話和母心裏想的事。或許有人會感到訝異,但這是韆真萬確的事。
人類的智力並不在頭腦中,而是在細胞裏。因此,甚至有人說:“不是頭腦有智力,而是細胞有智力。”隨著對基因的研究,人類對基因有瞭極大的發現。人類是細胞的聚集體,體重六十公斤的人,全身有約六十兆個細胞。除瞭例外的情況,每一個細胞都帶有相同的基因。人都是從一個細胞(受精卵)開始的。一個細胞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在不斷成倍的分裂過程中,終於造就瞭一個人。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具有知性。
一般認為,思考和行動都是在大腦的指令下進行的,但其實在大腦中,發揮作用的是細胞和細胞之間的網路,細胞的功能取決於基因的指令。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人類能力的根本並不是大腦,而是細胞具有的基因的功能。一旦瞭解每一個細胞都有知性後,就不難瞭解懷孕兩、三個月的胎兒雖然還沒有形成大腦,就已經“聽”得懂母的話的原因瞭。
研究報告指齣,當母對著超音波診斷裝置的胎兒說“動一動給媽媽看”時,寶寶真的會動。如果墮胎想要颳除胎兒時,胎兒會逃嚮子宮深處。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胎兒的知性。基因具有消除所有疾病的能力。胎兒細胞的基因完全處於“ON”的狀態,胎兒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基因的情報。但隻有在胎兒期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我說,在人的一生中,胎兒是*天纔的時期。
因此。我常對孕婦們說,一旦知道自己懷孕後,就要對“寶寶”說:“一定要健康喲!”“一定要自己順順利利地齣來喲!”至少要對寶寶提齣這兩個要求。同時,我也告訴孕婦,一旦發現胎兒的疾病,可以要求胎兒靠自己的力量治好疾病。的確有報告指齣,胎兒治好瞭自己的疾病,也治好瞭母的疾病(例如子宮肌瘤、害喜癥狀和流産癥狀等)。
說到胎教,大傢都會以為是在胎兒時就要教寶寶學這學那的,其實不然。胎教是培養孩子能夠充分運用與生俱來的能力。進行胎教,可以使寶寶從胎兒時就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齣生後,個性十分溫和,幾乎很少哭鬧,吸收能力強,記憶力也。
育兒的目標就是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兒童,提升孩子的人性和能力,對社會有所貢獻。在孩子齣生後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母不瞭解胎兒的心理,但可能傷害胎兒的心,因此,我希望所有母的育兒工作都要從胎教開始。胎兒不僅具有感受力,還有學習能力和記憶力。但是,母必須注意到胎兒的心理成長。
四、籍由心電感應與母傳遞信息
有一位六歲女孩的母至今仍然為女兒半夜哭鬧感到煩惱。半夜哭鬧是以為孩子心理有悲傷的迴憶。這位母將女兒半夜哭鬧的情況寫成瞭以下的報告寄給我——
我女兒已經六歲瞭,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熟睡後一個半小時左右開始哭鬧。四歲以前,我一直都陪著她睡。每次當她睡覺後,我就再起床去做傢事,過瞭一陣子,她就開始哭瞭。五歲時,曾經帶去醫院檢查過,但醫生認為隻不過是晚上哭鬧而已並沒有其他的問題。
一旦開始哭鬧,她就會起來走來走去,或是一直哭個不停。我就開燈把她叫醒,文她為什麼哭,她卻迴答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有哭嗎?”第二天問她時,她也完成不記得自己哭過。正當我不知道怎麼辦時,看到瞭一本叫《0歲教育》的書,其中談到,小孩子記得胎兒時的事。我想起來,在我害喜很嚴重時,我曾經想過不要這個孩子,也說瞭很多抱怨的話。所以,晚上當女兒在哭時,我就嚮她道瞭歉。她說她好難過。我緊緊地抱住她,我告訴她,很慶幸她可以這麼健康的成長,告訴她我很愛她,結果,第二天開始,她竟然就不哭瞭。我真的很驚訝……女兒竟然感受到瞭我懷孕時的想法。
由此可以知道,胎兒在懷孕兩、三個月時,就已經靠心電感應瞭解瞭母的想法。
五、母要拜托胎兒兩件事
在知道自己懷孕後,媽咪至少要拜托胎兒兩件事。**件事,要拜托寶寶“一定要健康地生下來”。第二件事,就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生下來喲”。一輩子中,胎兒期是基因*能夠發揮力量的時期,通常都可以達到母的要求。
通常,大傢都以為分娩是母的事,和胎兒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其實不然。胎兒製造副腎皮質刺激荷而濛的能力是母的十倍,胎兒可以靠腦下垂體的功能調節荷而濛,對母胎産生作用,決定分娩的時間,控製分娩的進行。
進入懷孕後期,胎兒會大量分泌副腎皮質荷而濛之一的DAH,流入胎盤後,就會變成雌激素這種女性荷而濛,引起陣痛,使自供口變軟。胎兒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切,當母拜托胎兒時,寶寶就會有意識地完成這些工作。
胎兒的無意識具有巨大的力量,當母拜托時,就可以充分激發無意識的力量。因此,除瞭這兩件事以外,還可以拜托胎兒齣生日期、體重,如果醫生說體位不正時,也可以拜托胎兒改正體位。
…… 目錄 前言
第1章 育兒始於胎教
1 人的一生取決於胎兒期的環境
2 胎兒接受瞭母的所有想法
3 一旦發現懷孕……
4 藉心電感應與母傳遞信息
5 母要拜托胎兒兩件事
6 母們的報告
第2章 努力生一個健康寶寶
1 介紹胎教書籍的增加
2 值得推薦的胎教方法
3 電磁波的可怕危害
4 自來水的危險
5 母的負麵思考會傷害胎兒
6 懷孕期飲食要注意攝取保護物質
7 影響兒童頭腦的四大原因
8 重金屬危害、礦物質失調
9 懷孕期間的注意事項
第3章 大腦的營養——卵磷脂
1 卵磷脂是胎兒不可或缺的營養
2 卵磷脂是大腦的營養
3 卵磷脂可以促進母子健康
4 卵磷脂的功能
第4章 懷胎十月
1 托馬帝斯的發現
2 對胎兒說的話
3 懷孕期間的想象訓練
4 胎兒是天纔
5 胎兒自己具有消除障礙的能力?
第5章 新分娩法
1 思考分娩方法
2 分娩後要立刻母子同室
3 皮膚感覺可促進成長
4 動物寶寶的皮膚如果得不到刺激,就可能死亡
5 喝母乳長大
6 人格取決於嬰兒無意識時代的暗示
7 給新齣生寶寶的寄語
8 胎教可以促進語言能力
9 胎教可以培養記憶力的孩子
第6章 胎內記憶
1 什麼是胎內記憶
2 記得在胎內看過的書
3 小孩子的胎內記憶
4 小學生的胎內記憶
5 胎教可以培養纔華
6 即使寶寶說不記得瞭……
7 消除不愉快的胎內記憶(心靈創傷)
8 夜晚哭鬧源自不愉快的胎內記憶
9 有愉快胎內記憶的孩子是天纔型兒童
第7章 母的胎教報告
1 我在半信半疑下開始胎教
2 心想纔能事成
3 寶寶如我所願地齣生瞭
4 我參加瞭七田老師的胎教講座
第8章 分娩後的育兒
1 母乳分泌不理想?
2 母乳育兒*理想
3 改變目前錯誤的營養觀
4 恢復傳統飲食
5 齣生後寶寶立刻學習語言
6 嚮孩子描述他的未來
7 玩具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8 寶寶剛齣生時的育兒態度決定瞭孩子的性格
9 寶寶滿三個月前的照顧方式
10 母必須具備的四大特性
11 父與孩子
12 培養聰明寶寶的訣竅 本店全部為正版圖書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6k新胎教(修訂版) (日)七田真【新華書店正版書籍】》內容的圖書簡介,字數在1500字左右。 --- 《曆史的沉思:文藝復興與現代性的開端》 作者: 艾倫·J·麥考密剋 譯者: 王甫華 齣版社: 世紀文叢(湖南人民齣版社) ISBN: 978-7-5432-3288-9 定價: 98.00 元 --- 內容提要 《曆史的沉思:文藝復興與現代性的開端》是一部深刻剖析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社會、文化、思想變遷的學術巨著。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編年史,而是聚焦於那個關鍵的曆史轉摺點——從中古世界嚮早期現代社會過渡的復雜過程。作者麥考密剋教授以其深厚的古典學和曆史學功底,通過對大量一手文獻(包括哲學論著、藝術作品、政治文本及私人書信)的細緻解讀,揭示瞭“人文主義”這一核心精神如何滲透並重塑瞭西方的世界觀、知識結構乃至日常生活。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文藝復興不僅僅是一場對古典文化的簡單“復興”,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創造性重塑”。它標誌著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是對中世紀神學中心主義的一次根本性挑戰。麥考密剋帶領讀者深入探討瞭: 一、知識的轉嚮:從神學宇宙到人本關注 中世紀的知識體係以神為絕對中心,一切真理都從《聖經》和教會權威中推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們開始重新審視古希臘羅馬的經典——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西塞羅——這些文本所蘊含的對人本身潛能、德性(Virtù)與公民責任的關注,為知識的轉嚮奠定瞭基礎。本書詳細分析瞭彼特拉剋、博卡蒂奧等先行者如何將學術的焦點從“天上的事”轉嚮“塵世的實踐”,並探討瞭“重拾拉丁語的黃金時代”的學術運動,如何為科學革命和啓濛運動準備瞭語言和思維工具。 二、政治哲學的革新:城邦與強權 本書將目光投嚮意大利城邦的權力運作。麥考密剋認為,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商業繁榮的城邦國傢中,對現實政治的敏銳洞察催生瞭全新的政治哲學。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並非單純的“權術指南”,而是對權力本質的冷峻觀察,它標誌著政治學與倫理學的第一次正式分離。我們得以看到,城邦公民的身份認同、共和理想的構建,以及精英階層為維護穩定所采取的現實主義策略,如何共同塑造瞭現代政治思想的雛形。 三、藝術與科學的融閤:視覺革命 文藝復興的視覺成就舉世矚目。本書用瞭相當的篇幅來分析藝術的“科學化”過程。透視法的發明、人體解剖學的復興,以及對光影、比例的精確把握,不僅僅是技藝的提升,更是認識世界方式的改變。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巨匠的作品,體現瞭對自然秩序的深入探索。他們將人類的理想形象與精確的科學觀察相結閤,從而宣告瞭人類理性在理解世界方麵的強大能力。這種對可見世界的尊重,構成瞭現代科學精神的土壤。 四、教育的理想:培養完整的公民 人文主義者對教育的改革是其影響最深遠的遺産之一。他們主張的“人文學科”(Studia Humanitatis)——包括語法、修辭、曆史、詩歌和道德哲學——旨在培養一個全麵發展、能夠有效參與公共生活的“理想公民”(L'uomo universale)。本書通過考察維多利亞·科隆納、伊拉斯謨等人的教育思想,展現瞭他們如何試圖通過文學和道德熏陶,來重塑個體的靈魂和社會的風貌,對抗中世紀僵化的經院教育體係。 深度與特色 麥考密剋教授的敘事風格嚴謹而富有洞察力。他避免瞭將文藝復興描繪成一個突然的“黑暗中之光明”的烏托邦,而是強調瞭其內部的張力、矛盾和延續性。他清晰地辨析瞭以下幾個關鍵的認識: 1. 連續性而非斷裂: 盡管人文主義者聲稱要迴歸古典,但他們的思想必然受到他們所處時代的限製,例如,他們並未完全擺脫基督教的框架,而是將其與柏拉圖主義進行復雜的調和。 2. 區域差異性: 意大利的城市人文主義與尼德蘭、德國的人文主義(如伊拉斯謨的宗教改革前奏)在側重點上存在顯著差異,本書對此進行瞭細緻的比較研究。 3. 媒介的力量: 古騰堡印刷術的發明在文藝復興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加速器角色。本書探討瞭印刷術如何使得知識的傳播速度和範圍空前擴大,從而固化並推廣瞭新的思想範式。 適閤讀者 本書是曆史學、藝術史、哲學史專業學生及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對於所有希望深入理解西方文明如何從神權統治轉嚮理性主導、從濛昧走嚮覺醒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讀物。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背景知識,但其清晰的論證結構和豐富的史料支撐,確保瞭閱讀的深度與樂趣。通過此書,讀者將得以重新審視現代性(Modernity)的根源,理解我們今日思考方式的曆史基石。 --- 關於作者: 艾倫·J·麥考密剋(Allen J. McCormick),當代著名的歐洲史學傢,專注於早期現代歐洲的思想史與文化史。他的研究以紮實的文獻功底和宏大的曆史視野著稱,是該領域公認的權威學者之一。 譯者介紹: 王甫華,資深翻譯傢,專注於歐洲近現代思想史經典譯介,其譯文精準流暢,廣受學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