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刘桂标、方世豪、饶宗颐、赵善轩、李安竹、李山、何志华、陈秉才编写的《诸子百家(共14册)》(精)》主要囊括“中信国学大典”诸子思想学说的14册图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大学·中庸》《荀子》《管子》《列子》《鬼谷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套书精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先秦学术的重要经典,进行编选、译注、导读,带领读者聆听“轴心时代”的不错音,感受思想的碰撞和启迪。 陈耀南,黄俊杰,赵善轩 等 导读;万丽华,蓝旭,张燕婴 等 译注;李贤中,王宏林,陈鼓应 等 导读及译注 饶宗颐,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靠前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之前是抱着一丝疑虑的,市面上打着“大典”旗号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内容拼凑、注释粗糙的“注水猪肉”。但翻开这本《诸子百家》后,我的疑虑立刻烟消云散。它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其宏大的结构和对细节的苛求。它不仅仅是把《论语》《道德经》或者《韩非子》这些经典简单地罗列出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光谱。比如,当它讲到法家的时候,会立刻穿插墨家的“尚同”思想作为对照,让你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学派在治国理念上的尖锐对立。更绝的是,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仁义”、“无为”、“兼爱”,不是简单地给出字典式的定义,而是结合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关于“名家”的介绍,过去总觉得那是些玩弄文字的“小道”,但这本书却把他们对逻辑和概念辨析的贡献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层层递进、相互印证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思想的穿透力,它不是让你“知道”,而是让你去“思考”。
评分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想在工作之余提升一下人文素养的普通上班族来说,阅读国学经典常常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时间。我们没有时间去翻阅汗牛充栋的古籍注疏,也没有精力去考据每一个典故的出处。这套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用一种极其高效的方式,将先秦时期最精华的思想提炼出来,并且以一种非常现代、扁平化的排版呈现。我发现自己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快速阅读其中某一位思想家的核心篇章,而且即便是碎片化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知识体系的崩塌。例如,我前两天只读了老子关于“道”的论述,今天拿起书,可以直接衔接上庄子对“逍遥”的阐释,两者之间的逻辑过渡非常自然流畅。此外,它在装帧上体现出的匠心也值得称赞,纸张的韧性和印刷的清晰度,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使用者体验的关注,使得原本高冷的国学内容变得触手可及,大大降低了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爱好者入门的门槛。
评分这套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光是封面设计就很有古韵,那种宣纸的质感和典雅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我特意挑了一个周末,泡了壶清茶,打算沉下心来好好拜读一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梳理,简直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呈现。我以前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些流派的认知都是碎片化的,知道个大概,但这本书就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把各个学派的源流、核心观点、代表人物之间的争鸣,都梳理得井井有条。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国学书籍那种晦涩难懂的架势,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在保持原文精髓的同时,加入了非常现代且易于理解的注解和背景介绍。特别是对于那些绕口的古文,标注的白话翻译精准而又不失神韵,让人在领会原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语言的魅力。我尤其喜欢它对“百家争鸣”那个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这不仅仅是学术思辨,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探讨,读完后,感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的解读不感兴趣,我更看重的是思想的“实践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将这些古代的思想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展示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力。书中穿插了一些历史案例,比如某位谋士如何运用法家的权术说服君王,或者某个地方官如何以道家思想治理一方水土,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抽象的理论一下子有了着落。比如读到荀子的“性恶论”时,书中紧接着引用了战国时期社会混乱的记载,让你立刻理解为什么荀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哲学思辨层面。这种“理论+实例”的组合拳,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在当下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这些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智慧,究竟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可供借鉴的视角和方法论。它不是让你穿越回过去,而是让你带着古人的智慧,更好地审视今天的生活。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哲学一直抱有敬畏之心,但又常常被其浩瀚无垠所震慑。这套《诸子百家》给我的感受是,它像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富耐心的良师,耐心地牵引着我一步步深入这个知识的迷宫。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平衡感”: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导致思想失真;也没有过度沉溺于学术考据,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注意到,在不同学派的介绍中,它会用相似的篇幅和结构来处理,这体现了一种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没有明显地偏袒任何一家之言,真正做到了“兼听则明”。这本书的编纂质量之高,让我愿意把它当作案头的常备工具书,时不时地就翻阅其中一两篇,去重温那些早已被时间洗礼的深刻洞见。对于任何想系统了解中国文化源头,又苦于缺乏权威导览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值得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