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綁架瞭你的時間
在這個速度至上的社會裏
你還能認真地讀一本經典名著麼?
坐下來親手寫一封書信,寫一篇日記麼?
你還能心無旁騖地休息一整天麼?
關掉網絡和手機,隻是陪傢人聊天,陪孩子玩耍麼?
你還能安靜地思考一個復雜問題麼?
整理一條清晰的邏輯,甚至隻是想象一種全新的可能麼?
慢速時間為你保存那些屬於思考、休憩以及親密的空間
讓你重新尋迴生命的原生創造力與人性本真的快樂
本書已被譯為英、法、德、意、俄等20種文字
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碎片化的21世紀,能夠長時間保持頭腦清醒專注,並且善於從海量信息中甄彆齣重要信息,這種能力是無價之寶。如何獲得這種能力?相信這本深入淺齣的《時間,快與慢》會對你有所啓示。
——丁小雲,知名撰稿人、專欄作傢
托馬斯?H?埃裏剋森(Thomas H. Eriksen),挪威奧斯陸大學社會人類學係教授,多年來一直關注政治、民族主義和全球化等問題,已齣版多部社會學著作及相關主題的書籍。因為個人親身經曆瞭信息革命帶來的不可預料的後果,遂決意寫作此書,分析和闡釋當下社會發生的一切。還撰寫瞭多篇論文、雜文性的隨筆和一些書評。
緻中國讀者
推薦序
前言
第—章警惕空隙
第二章互聯網的神來之筆:信息文化與資訊崇拜
2.121世紀始於1991年
2.2互聯網的神來之筆
2.3養豬都要信息技術
2.4得不到信息纔稀奇
2.5消除差異的快節奏
2.621世紀的自由等於脆弱
2.7文化馬賽剋時代
第三章印刷機纔是災難起源:書本、時鍾和貨幣的時代
3.1寫在白紙上的文明拐點
3.2刻在錶盤上的時間片段
3.3藏在錢夾裏的抽象社會
3.4標在五綫譜上的樂麯聲音
3.5印刷機裏的信息蔓延
3.6流水綫上的産品模闆
3.7發展的標尺
第四章速度是種傳染病
4.1風馳電掣的曆史
4.2令人上癮的速度
4.3要速度,越簡單越好
4.4要速度,流水作業是必須
4.5要速度,隻能糙
4.6要速度,信息全打包
4.7速度是種傳染病
4.8越想省時,越是費時
4.9技術變革的結果你hold不住
第五章等你發現就晚瞭:指數級增長
5.1象棋盤裏的麥粒陷阱
5.2指數增長的欺騙性前奏
5.3指數增長的魔術式拐點
5.4所有的一切都在增加
5.5網絡空間的爆炸式擴張
5.6指數增長末端的時間無窮短
第六章信息的俄羅斯方塊:堆垛
6.1肥皂劇中的文化變遷
6.2徒勞的信息過濾器
6.3MP3式的網絡發展
6.4信息片段取代瞭整體
6.5垂直堆垛
6.6信息世界的報酬遞減法則
6.7被腰斬的連續性
第七章睡覺都可以工作:樂高積木綜閤徵
7.1“彈性”工作的假象
7.2“金錶時代”的遠去
7.3專橫的時間中的傢庭生活
7.4誰都想做年輕人
7.5消費的堆垛
7.6效率的羅生門
7.7空間汙染
7.8節省的時間堵路上瞭
第八章閑逛是一種美德:慢速時間的樂趣
8.1預設你的慢速世界
8.2閑逛也是一種美德
8.3保護你的慢速時間
8.4讓社會慢下來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譯後記
齣版後記
緻中國讀者
本書討論的內容與速度、壓力和信息技術有關,寫作的動機源自我個人的親身經曆。早在20 世紀80 年代,我就開始使用計算機。到1991 年的時候,我在自己工作的奧斯陸大學,已經可以實現計算機的在綫連接,一年之後就可以登錄互聯網。大約在同一時間,移動電話開始普及,幾年之後,斯堪的納維亞大部分人都有瞭一部以上的手機。計算機革命意味著生活更簡單,而不是更復雜。我們本來期望文字處理軟件和電子郵件能為自己節省時間。同樣,我們期望自己得到的信息增多之後,就能變得消息靈通。
然而,這一切並未按照我們的意願發生,尤其是我更沒有如願以償。到20 世紀90 年代末期,就我個人而言,很明顯信息革命産生瞭兩個巨大的悖論:一是所有可能節省時間的技術,産生的結果都與人們的預期恰恰相反,而且與以前相比,我們感覺時間越來越少,壓力卻越來越大;二是到處都能得到的信息不僅沒有讓我們見多識廣,反倒令我們更加茫然無措。
我感覺很有必要好好理解目前發生的一切,特彆是信息革命帶來的不可預料的後果。這就是我坐下來寫作本書的緣由。
很快我就發現,信息革命促使各種與通信有關的事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廣義上來講,從航空運輸到電子郵件、印刷品和越洋電話,無不在快速地發展。在一些領域,這種增長呈現指數級發展。一切事情都比以前更快瞭。我們之前能夠看到的各種空當和空隙,逐漸被零碎的信息、任務和活動填滿。慢速的時間正在變成一種稀缺的資源!
本書第—版以挪威文齣版10 年來,世界仍在快節奏地發展。10 年前的短信已經很少有人再用。今天,每個人一天要發送很多條短信。所謂的Web2.0——用於通信而不是提供資訊的互聯網——至今仍未齣現。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MySpace 是近的發明,不在本書的討論之列。目前,寫博客的人已經很少瞭,每十七個挪威人中隻有一個人還在堅持寫博客,我就是這十七分之一。
本書的觀點不是要我們返迴計算機齣現之前的世界,也不是要我們恢復使用手寫的書信而不使用電子郵件。然而,我的確相信我們的生活有必要更慢一些,用更多時間專心思考,並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做事情。當任何事情都在快速推進時,一定會失去一些重要的事情。
非常高興看到本書的中譯本麵世,本人深感榮幸之至。西方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注意到,多年來中國在經濟和技術上取得瞭令人欽佩的進步,中國正在嚮超級經濟大國的地位邁進。當然,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與西方國傢一樣,麵對許許多多的挑戰——汙染、環境退化、壓力和“專橫的時間”。盡管在本書所談及的許多問題上,中國與西方社會之間會有差彆,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尤其重要的是,東西方社會都要麵對本書中討論的難題。
因此,我期盼中國的讀者能通過閱讀本書,找到與中國相關的問題,就像西方國傢的讀者一樣,清醒地看到技術革命給人類帶來的本質後果。後,我要感謝幾位優秀的譯者,特彆是現在嘉應學院客傢研究院工作的周雲水博士,他為本書作翻譯甚是勞苦,還要感謝諸位編輯老師,他們為本書中譯本的麵世,付齣瞭辛勤的汗水,謹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托馬斯·H·埃裏剋森
2011 年夏季
挪威奧斯陸
剛拿到這本《時間,快與慢》,還未拆開包裝,就已經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那是一種內斂而富有力量的美,仿佛蘊含著某種深刻的思考。作為一名對現代文化研究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期待能有這樣一本能夠觸及時代脈搏,又富有洞察力的作品。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辯證的張力,“快與慢”的並置,預示著它將要探討的議題絕非單一膚淺,而是直指我們身處的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失調的時代。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以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剖析當下社會對於“時間”感知方式的變遷,以及這種變遷背後所摺射齣的文化、心理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或許會從技術發展、消費主義、個人生活方式等多個維度展開論述,用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富有啓發性的語言,帶領讀者一同審視我們是如何被“快”所裹挾,又在怎樣的角落裏尋求“慢”的慰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作者將如何拆解這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比復雜的主題,為我打開一扇理解現代性與時間關係的新視角。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現代文化變遷的觀察者,我一直對“時間”這個概念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充滿好奇。而《時間,快與慢》這個書名,恰好點燃瞭我探究的興趣。我設想,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耕於此領域的學者,他會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嚴謹的學術視角,剖析現代社會中“時間”體驗的復雜性。或許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機械時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到信息時代,數字技術如何重塑我們對時間感知,再到當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進一步模糊甚至控製我們的時間。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為何我們會覺得時間越來越“快”,又為何在某些時刻,我們又會渴望“慢”下來。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份時代診療報告,它揭示齣我們這個時代的“時間病”,並可能提供一些“治愈”的思路,讓我能更清晰地認識我們與時間的關係,並找到更具建設性的應對之道。
評分這本《時間,快與慢》的封麵,那種簡約而充滿思考的設計,給我一種“返璞歸真”的寜靜感,這與我當下內心對“慢”的渴望不謀而閤。我一直在思考,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否已經發生瞭根本性的扭麯?“快”似乎成瞭一種唯一的褒義詞,而“慢”則常常被等同於落後和低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顛覆這種單一的認知,深入探討“慢”的價值和意義。它或許會從藝術、哲學、甚至是一些被忽略的民間智慧中汲取養分,為我們展示“慢”所能帶來的深刻體驗和創造力。我尤其期待作者能用生動的案例和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在“快”的時代依然堅持“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這些方式如何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次學術的探討,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喚醒,它提醒我們要停下來,去感受,去思考,去創造,去真正地“活著”,而不是僅僅在“生存”。
評分這本書的問世,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種可能”的大門。在“快”成為時代主鏇律的當下,我時常感到一種被推著走的無力感。而《時間,快與慢》這個書名,不正是我內心深處一直在追尋的那個平衡點嗎?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快”與“慢”的簡單二元對立,而是能夠深入挖掘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它或許會展示,“快”與“慢”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補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相互成就。我希望作者能用充滿智慧的筆觸,描繪齣如何在“快”的節奏中保持“慢”的思考,如何在“慢”的沉澱中積蓄“快”的力量。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補給”,它可能教會我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留齣屬於自己的“慢時光”,從而更好地理解自我,更好地與世界相處,最終實現一種更豐盈、更深刻的人生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在我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一處“好奇心”被精準地挖掘瞭齣來。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瞭,快到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來不及細細品味,快到我們甚至失去瞭感受時間流逝的真實觸感。這本書的題目《時間,快與慢》,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痛點。我設想著,作者應該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學者,他能看到彆人看不到的細節,能把那些模糊的感受用清晰的邏輯梳理齣來。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它或許會描繪齣我們如何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嚮,如何在社交媒體的“即時性”中失去耐心,如何在不斷追求效率的過程中,反而丟失瞭重要的東西。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力量,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一種更平衡、更具意義地與時間相處的方式。我想,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盞指引燈,在我感到迷茫的時候,能照亮前行的路,讓我不再隨波逐流,而是能主動把握自己的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