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你的时间
在这个速度至上的社会里
你还能认真地读一本经典名著么?
坐下来亲手写一封书信,写一篇日记么?
你还能心无旁骛地休息一整天么?
关掉网络和手机,只是陪家人聊天,陪孩子玩耍么?
你还能安静地思考一个复杂问题么?
整理一条清晰的逻辑,甚至只是想象一种全新的可能么?
慢速时间为你保存那些属于思考、休憩以及亲密的空间
让你重新寻回生命的原生创造力与人性本真的快乐
本书已被译为英、法、德、意、俄等20种文字
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碎片化的21世纪,能够长时间保持头脑清醒专注,并且善于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出重要信息,这种能力是无价之宝。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相信这本深入浅出的《时间,快与慢》会对你有所启示。
——丁小云,知名撰稿人、专栏作家
托马斯?H?埃里克森(Thomas H. Eriksen),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政治、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等问题,已出版多部社会学著作及相关主题的书籍。因为个人亲身经历了信息革命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遂决意写作此书,分析和阐释当下社会发生的一切。还撰写了多篇论文、杂文性的随笔和一些书评。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
前言
第—章警惕空隙
第二章互联网的神来之笔:信息文化与资讯崇拜
2.121世纪始于1991年
2.2互联网的神来之笔
2.3养猪都要信息技术
2.4得不到信息才稀奇
2.5消除差异的快节奏
2.621世纪的自由等于脆弱
2.7文化马赛克时代
第三章印刷机才是灾难起源:书本、时钟和货币的时代
3.1写在白纸上的文明拐点
3.2刻在表盘上的时间片段
3.3藏在钱夹里的抽象社会
3.4标在五线谱上的乐曲声音
3.5印刷机里的信息蔓延
3.6流水线上的产品模板
3.7发展的标尺
第四章速度是种传染病
4.1风驰电掣的历史
4.2令人上瘾的速度
4.3要速度,越简单越好
4.4要速度,流水作业是必须
4.5要速度,只能糙
4.6要速度,信息全打包
4.7速度是种传染病
4.8越想省时,越是费时
4.9技术变革的结果你hold不住
第五章等你发现就晚了:指数级增长
5.1象棋盘里的麦粒陷阱
5.2指数增长的欺骗性前奏
5.3指数增长的魔术式拐点
5.4所有的一切都在增加
5.5网络空间的爆炸式扩张
5.6指数增长末端的时间无穷短
第六章信息的俄罗斯方块:堆垛
6.1肥皂剧中的文化变迁
6.2徒劳的信息过滤器
6.3MP3式的网络发展
6.4信息片段取代了整体
6.5垂直堆垛
6.6信息世界的报酬递减法则
6.7被腰斩的连续性
第七章睡觉都可以工作:乐高积木综合征
7.1“弹性”工作的假象
7.2“金表时代”的远去
7.3专横的时间中的家庭生活
7.4谁都想做年轻人
7.5消费的堆垛
7.6效率的罗生门
7.7空间污染
7.8节省的时间堵路上了
第八章闲逛是一种美德:慢速时间的乐趣
8.1预设你的慢速世界
8.2闲逛也是一种美德
8.3保护你的慢速时间
8.4让社会慢下来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致中国读者
本书讨论的内容与速度、压力和信息技术有关,写作的动机源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到1991 年的时候,我在自己工作的奥斯陆大学,已经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在线连接,一年之后就可以登录互联网。大约在同一时间,移动电话开始普及,几年之后,斯堪的纳维亚大部分人都有了一部以上的手机。计算机革命意味着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我们本来期望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邮件能为自己节省时间。同样,我们期望自己得到的信息增多之后,就能变得消息灵通。
然而,这一切并未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尤其是我更没有如愿以偿。到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就我个人而言,很明显信息革命产生了两个巨大的悖论:一是所有可能节省时间的技术,产生的结果都与人们的预期恰恰相反,而且与以前相比,我们感觉时间越来越少,压力却越来越大;二是到处都能得到的信息不仅没有让我们见多识广,反倒令我们更加茫然无措。
我感觉很有必要好好理解目前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这就是我坐下来写作本书的缘由。
很快我就发现,信息革命促使各种与通信有关的事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广义上来讲,从航空运输到电子邮件、印刷品和越洋电话,无不在快速地发展。在一些领域,这种增长呈现指数级发展。一切事情都比以前更快了。我们之前能够看到的各种空当和空隙,逐渐被零碎的信息、任务和活动填满。慢速的时间正在变成一种稀缺的资源!
本书第—版以挪威文出版10 年来,世界仍在快节奏地发展。10 年前的短信已经很少有人再用。今天,每个人一天要发送很多条短信。所谓的Web2.0——用于通信而不是提供资讯的互联网——至今仍未出现。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MySpace 是近的发明,不在本书的讨论之列。目前,写博客的人已经很少了,每十七个挪威人中只有一个人还在坚持写博客,我就是这十七分之一。
本书的观点不是要我们返回计算机出现之前的世界,也不是要我们恢复使用手写的书信而不使用电子邮件。然而,我的确相信我们的生活有必要更慢一些,用更多时间专心思考,并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做事情。当任何事情都在快速推进时,一定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事情。
非常高兴看到本书的中译本面世,本人深感荣幸之至。西方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注意到,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取得了令人钦佩的进步,中国正在向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迈进。当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与西方国家一样,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污染、环境退化、压力和“专横的时间”。尽管在本书所谈及的许多问题上,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会有差别,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尤其重要的是,东西方社会都要面对本书中讨论的难题。
因此,我期盼中国的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找到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就像西方国家的读者一样,清醒地看到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本质后果。后,我要感谢几位优秀的译者,特别是现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工作的周云水博士,他为本书作翻译甚是劳苦,还要感谢诸位编辑老师,他们为本书中译本的面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托马斯·H·埃里克森
2011 年夏季
挪威奥斯陆
这本《时间,快与慢》的封面,那种简约而充满思考的设计,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感,这与我当下内心对“慢”的渴望不谋而合。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曲?“快”似乎成了一种唯一的褒义词,而“慢”则常常被等同于落后和低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颠覆这种单一的认知,深入探讨“慢”的价值和意义。它或许会从艺术、哲学、甚至是一些被忽略的民间智慧中汲取养分,为我们展示“慢”所能带来的深刻体验和创造力。我尤其期待作者能用生动的案例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快”的时代依然坚持“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探讨,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唤醒,它提醒我们要停下来,去感受,去思考,去创造,去真正地“活着”,而不是仅仅在“生存”。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在我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一处“好奇心”被精准地挖掘了出来。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到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快到我们甚至失去了感受时间流逝的真实触感。这本书的题目《时间,快与慢》,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设想着,作者应该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学者,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能把那些模糊的感受用清晰的逻辑梳理出来。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它或许会描绘出我们如何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如何在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中失去耐心,如何在不断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反而丢失了重要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力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一种更平衡、更具意义地与时间相处的方式。我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盏指引灯,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不再随波逐流,而是能主动把握自己的时间。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现代文化变迁的观察者,我一直对“时间”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充满好奇。而《时间,快与慢》这个书名,恰好点燃了我探究的兴趣。我设想,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耕于此领域的学者,他会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学术视角,剖析现代社会中“时间”体验的复杂性。或许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机械时间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到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如何重塑我们对时间感知,再到当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进一步模糊甚至控制我们的时间。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为何我们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又为何在某些时刻,我们又会渴望“慢”下来。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时代诊疗报告,它揭示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间病”,并可能提供一些“治愈”的思路,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并找到更具建设性的应对之道。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种可能”的大门。在“快”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下,我时常感到一种被推着走的无力感。而《时间,快与慢》这个书名,不正是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追寻的那个平衡点吗?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快”与“慢”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能够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或许会展示,“快”与“慢”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成就。我希望作者能用充满智慧的笔触,描绘出如何在“快”的节奏中保持“慢”的思考,如何在“慢”的沉淀中积蓄“快”的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补给”,它可能教会我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留出属于自己的“慢时光”,从而更好地理解自我,更好地与世界相处,最终实现一种更丰盈、更深刻的人生体验。
评分刚拿到这本《时间,快与慢》,还未拆开包装,就已经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那是一种内敛而富有力量的美,仿佛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对现代文化研究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期待能有这样一本能够触及时代脉搏,又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辩证的张力,“快与慢”的并置,预示着它将要探讨的议题绝非单一肤浅,而是直指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爆炸、节奏失调的时代。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剖析当下社会对于“时间”感知方式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或许会从技术发展、消费主义、个人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读者一同审视我们是如何被“快”所裹挟,又在怎样的角落里寻求“慢”的慰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作者将如何拆解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复杂的主题,为我打开一扇理解现代性与时间关系的新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