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刑事证据判断
定价:72.00元
作者:任卫华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0916991
字数:
页码:3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证据的作用决定了它是刑事诉讼舞台上*重要的角色,不过,穿着证据外衣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的“证据”,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据,证据工作者需要通过思考对证据作出判断。
《刑事证据判断》以案例形式探讨了刑事证据判断所应该遵循的章法,深入浅出,使抽象复杂的证据判断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实为难可贵,可作为公检法工作人员办理日常刑事案件的重要学习用书。
目录
章 证据的品性
一、证人与证据
二、侦查者与证据
三、冤错案件的成因
四、刑讯逼供的防治
第二章 证据判断的经验
一、细致的观察
二、合理的思考
三、事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第三章 证据的识别
一、证据的阅读
二、证据的分析
三、证据的比对
四、证据的解释
第四章 翻供的甄别
一、翻供的理由与情节
二、翻供理由与情节的变化
三、翻供情由与案件证据的比对
第五章 证据的证明力
一、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的采用
二、定案证据的数量标准
三、重点证据与非重点证据
第六章 证据不足与合理怀疑
一、证据不足
二、合理怀疑
三、补充证据的条件
第七章 基本证据
一、基本证据标准的必要性
二、基本证据的构成条件
三、证据价值认识
作者介绍
任卫华(1953.2-2016.11),吉林敦化人。在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工作20载,曾任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监察局局长,具有丰富的刑事审判工作经验。
文摘
《刑事证据判断》:
这是发生在现代大都会中的一起颇具戏剧性的案件。其戏剧性的构成,源于两个条件。个条件,D派出所与F派出所名称相近,只差了一个字,两个派出所的地址又相隔不远。而乙恰恰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混淆了两个派出所的名称,将能够证明他不占有作案时间的F派出所,说成了D派出所。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难见到。比如,我国北京市内的天坛地区与天桥地区东西毗邻,中间只隔了一条马路。住在天桥地区的一些人,习惯于称自己是住在天坛地区。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因事去过天桥派出所,也会记成是去过天坛派出所。第二个条件,乙申辩中涉及的能够为他作出证明的机关,不是只有D派出所,而是还有B区看守所。侦查人员要查明申辩是否属实,应当对D派出所和B区看守所都进行调查。即便对D派出所的调查在先,已经获得明确的结论,出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考虑,也需要再对B区看守所进行调查。即便这一调查存在困难,也不是可以随便省略的。何况,这样的调查还完全没有困难。出现这样的错案,虽然有乙记忆错误的原因,但办案人员对自己的粗疏和轻率还是难辞其咎。一个牵涉重大罪责的案件,在调查路径上只需再走出完全没有难度的一小步,就能看到真相。可是,案件经过侦查和检控两个机关,却没有一个办案人员想到应该走出这一小步,这不可不谓是严重的教训。
证据提取和判断工作细致与否的经验和教训,在正常的办案工作中会随时遇到。
2014年3月25日,某地居民甲被人杀死在她准备出租的一处住房里。有人发现后向警方报案,警方派员去现场勘验。经过检验,确认甲是被人勒扼颈部导致窒息而死亡。勘查现场,发现一只女用提包被扔在卫生间的浴缸内,里面没有现金和贵重物品。除此之外,大至整间屋子,小到卫生间,都很洁净,没有发现可供破案的任何痕迹和线索。侦查人员分析,扔在浴缸内的提包,应该为死者所有。把提包扔到浴缸里的人,不会是死者本人,而应该是作案的人。卫生间不是放提包的地方,这只提包应该是被作案人从房间内其他地方拿到卫生间来的。作案人把提包拿到这里,有其目的。推测,很可能是在卫生间处理了提包内的某个物品。而处理的方法,又很可能是向马桶内冲排。循着这一思路,侦查人员把手伸到马桶排水口下的回型弯管内掏挖,竟然掏出撕碎的纸片若干。经过拼对,是一张电脑打印用纸。上面有打印文字,是外地人乙丙承租甲这间房屋的合同。合同文字下方,有甲、乙、丙的。由于这一发现,警方在十几个小时之后便将作案人乙、丙捉获。原来,乙、丙合谋抢劫,刻意选择出租房屋的女子为作案对象。他们得知甲要出租房屋,便与甲取得联系。为了使甲没有戒备,以方便作案,他们携带一份打印的房屋租赁合同来到甲的出租房内。甲、乙、丙在这份合同签字以后,甲将合同放到她的提包内。这时,乙、丙实施抢劫作案,并将甲杀死。作案之后,他们意识到与被害人签署的这份合同的证据价值,于是将甲的提包拿到卫生间,找出房屋租赁合同后,随手将提包扔在浴缸内。他们撕掉了这份合同,将碎片投入马桶内冲排下去。应该是冲排的水量不够,这些碎片没有排走,而是停留在马桶排水管的回型弯内。此例,是侦查人员工作的细致导致破案成功的一个典型。如果此案的侦查工作没有细致到这样的程度,这件案子很可能就成为无法侦破的悬案。
……
序言
作为一名刑法理论研究的初学者,我对刑事证据判断这个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但又深感其中的复杂与微妙。偶然翻阅到一本题为“刑事证据判断”的书,虽然我无法得知其具体内容,但仅从书名和作者、出版社来看,我就能联想到这本书可能是在系统梳理刑事证据在案件审判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科学、公正地对证据进行鉴别和采信。我想,一本好的刑事证据判断的著作,一定不会仅仅罗列法律条文,而会深入剖析证据的本质,例如,它应该会探讨证据的来源、形式、证明力,以及在不同证据类型(如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原始证据、传来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取舍原则。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严谨的判断方法论,指导读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丝剥茧,辨别真伪,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例如,关于排除合理怀疑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在控辩双方的证据交换和质证过程中,把握主动,确保程序的正义,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一本优秀的著作,或许还会涉及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也为读者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材料。
评分作为一名法学教育者,我深知培养学生扎实的证据判断能力对于他们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重要性。“刑事证据判断”这个题目,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本优秀的教材或专著,应该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刑事证据理论的知识体系,从证据的定义、种类、效力,到证明的原理、方法,都应有清晰的阐释。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结合最新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和司法解释,对证据规则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比如,对于电子证据的认定,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书中是否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另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要学会如何运用证据,更要理解证据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例如,认知偏差、确认偏误等心理因素对证据判断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有所提及,将极大地提升其学术价值和教学实用性。
评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刑事证据判断”这个概念,我感到十分有趣。证据规则和判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漫长的司法实践中不断演进和完善的。一本深入探讨刑事证据判断的书籍,或许能够追溯证据制度的历史渊源,展示不同时代、不同法系在证据认定上的主要观点和演变轨迹。例如,早期的刑事审判可能更依赖于宗教裁判或酷刑逼供,而现代刑事司法则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梳理出这一历史脉络,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转折点。同时,我也想知道,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例如DNA鉴定、电子数据取证等新证据形式的出现,对传统的证据判断理论带来了哪些冲击和挑战,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起更科学、更有效的证据审查和采信机制。一本具有前瞻性的著作,或许还能探讨未来刑事证据判断的发展趋势。
评分从一个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视角来审视“刑事证据判断”这类主题,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案件的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关乎着当事人的命运。证据,无疑是刑事诉讼的基石,而对证据的准确判断,更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因此,一本高质量的关于刑事证据判断的专业书籍,对我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我预想这本书会非常注重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的程序性要求,因为任何形式上的瑕疵都可能导致证据的无效,进而影响案件的走向。例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操作,如何在侦查阶段有效防止刑讯逼供和诱供,以及如何规范证人、鉴定人的出庭作证程序,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此外,我强烈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以及不同证明标准(如“排除合理怀疑”之外的其他证明标准)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应用。而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比如涉及多重间接证据的认定,或者当事人一方提供虚假证据的情形,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独到的分析和解决思路,是我最为期待的。
评分我是一名对社会公正充满理想的普通公民,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法律工作,但我非常关注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尤其是证据是如何在法庭上被呈现和判断的。“刑事证据判断”这样的书名,很容易引起我对公平正义的联想。我想,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一定是在讲述如何让证据说话,如何通过证据来还原事实真相,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法律上的专业术语,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理解。比如,当案件中出现了互相矛盾的证人证词,法官是如何判断哪一个更可信的?当有一些看起来很确凿的证据,但又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疑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我想,一本好的书,应该能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让我明白证据判断背后的逻辑和原则,也让我对司法公正多一份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