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刘艳荣 正版医学书籍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刘艳荣 正版医学书籍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艳荣 编
图书标签:
  • 流式细胞术
  • 血液病
  • 免疫表型
  • 诊断
  • 临床
  • 医学
  • 刘艳荣
  • 实验技术
  • 白血病
  • 淋巴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南树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67580
商品编码:25618417363
丛书名: 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1111111111

111111111

本书以2008版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框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免疫分型。
结合目前微量残留病水平对于评估白血病患者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指导个体化的新策略的需要,详细讲解了微量残留病的检测原则、抗体组合、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细胞病、血小板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标本制备、相关的仪器操作及常用的抗体、抗体组合、免疫分型报告的标准化和国际上的相关指南。
本书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书中配以大量流式细胞分析图和细胞形态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适用于从事流式细胞术使用和分析的人员及临床医生,而且对临床医学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均有参考价值。


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

:199元

作者:刘艳荣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1

ISBN:9787811167580

字数:731000

页码:37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以2008版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框架,对实用流式细胞术的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书中配以大量流式细胞分析图和细胞形态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适用于从事流式细胞术使用和分析的人员及临床医生,而且对临床医学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均有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本书以2008版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框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免疫分型。
结合目前微量残留病水平对于评估白血病患者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新策略的需要,详细讲解了微量残留病的检测原则、抗体组合、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细胞病、血小板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标本制备、相关的仪器操作及常用的抗体、抗体组合、免疫分型报告的标准化和国际上的相关指南。
本书内容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书中配以大量流式细胞分析图和细胞形态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适用于从事流式细胞术使用和分析的人员及临床医生,而且对临床医学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均有参考价值。

目录


章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吴煦 杨海霞)
节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史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的结构组成
一、激光及光束成形系统
二、液流系统
三、流式细胞仪中的光信号收集系统
四、电子系统
五、FCM测量数据的存贮、显示与分析
第四节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信号及意义
一、散射光信号的检测
二、荧光信号的检测
第五节 流式细胞仪的主要分析技术指标
一、荧光灵敏度
二、仪器分辨率
三、前向散射光灵敏度
四、细胞分析速度
第六节 细胞分选
一、电荷式细胞分选
二、捕获管分选
三、FCM分选指标
第七节 高端流式细胞仪的简介和展望
一、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
二、LSRⅡ高端生命科学研究型流式细胞仪
三、FACSAriaⅡ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
四、Influx高端流式细胞分选仪
五、MACSQuantTM流式细胞仪——细胞分析的里程碑
第二章 流式细胞仪的标本制备、检测及质量控制(王亚哲)
节 标本的制备及保存
一、标本的准备
二、细胞计数
三、荧光染色
……
第三章 正常血细胞发育过程的抗原表达规律
第四章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第五章 髓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免疫表型分析
第六章 流式细胞术在淋巴增殖性肿瘤中的应用
第七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特点
第八章 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第九章 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微量残留病检测
第十章 流式细胞术分析造血干细胞
第十一章 流式细胞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常见红细胞病的流式分析
第十三章 流式细胞术与血小板分析
第十四章 免疫功能检测
第十五章 免疫分型的抗体组合原则及报告标准化
附录

作者介绍




血液病诊断与治疗的革新之路:精耕细作,洞悉微观 在错综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是基石。本书《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临床医师、检验技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高度实用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指南,聚焦于血液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本书凝聚了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与前沿科研成果,力求将繁复的流式细胞术原理与操作,转化为易于理解、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的知识体系。 一、 核心理念: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领域的颠覆性价值 本书的出发点,在于充分挖掘并阐释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核心价值。传统血液学诊断手段,如形态学观察、细胞化学染色等,虽然基础且重要,但在复杂病例的鉴别、微量异常细胞的检出、疾病的亚型分型等方面,往往存在局限性。流式细胞术以其“单细胞水平、多参数同时检测”的独特优势,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能够同时分析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胞内物质(荧光标记)以及细胞表面和胞内的多种抗原表达,从而提供远超传统方法的丰富信息。 本书将深入剖析流式细胞术如何实现对血液细胞的精确计数、分类和功能分析。从白血病的精确分型,到淋巴瘤的免疫表型鉴定,再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学评估,流式细胞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通过大量真实病例数据和清晰的图谱,生动展示流式细胞术如何帮助临床医生: 快速识别异常细胞: 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异常细胞往往数量巨大且形态各异。流式细胞术能够迅速地将这些异常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区分出来,甚至在早期就可以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MRD),这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至关重要。 精确分型与鉴别诊断: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和淋巴瘤,其亚型繁多,临床表现相似,但预后和治疗方案差异巨大。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一系列特定的表面和胞内抗原,能够提供精确的免疫表型信息,从而为疾病的精确分型提供依据,避免误诊或漏诊。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中,流式细胞术可以准确区分B-ALL和T-ALL,并进一步细分亚型,为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评估疾病状态与疗效: 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液病患者,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评估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日益发展的今天,流式细胞术能够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变化,评估药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测预后与指导治疗: 某些免疫表型特征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医生预测疾病的复发风险和总体生存率提供参考,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 二、 技术基石:从原理到实践的严谨讲解 本书并非仅停留在应用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流式细胞术的核心技术原理。理解这些原理,对于掌握其应用、优化实验方案、解释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光电信号的产生与捕获: 详细阐述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包括激光激发、荧光发射、散射光收集等环节。重点解析前向散射光(FSC)与细胞大小的关系,侧向散射光(SSC)与细胞内部结构复杂度的关系,以及各种荧光染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反映细胞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抗体标记与免疫荧光技术: 深入介绍流式细胞术中抗体标记技术的重要性,包括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使用,以及荧光标记物的选择。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抗原选择合适的抗体组合,以及如何优化抗体滴度、孵育时间等实验条件,以获得最佳的信号强度和特异性。 仪器参数的设置与优化: 强调仪器参数设置对于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性。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仪器参数设置流程,包括补偿设置、电压调整、增益设置等,并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细胞群体和抗体组合进行优化,确保细胞信号的清晰度和有效性。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的应用: 详细介绍流式细胞术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从门控策略的设定,到二维散点图、直方图的解读,再到Gating策略的构建,本书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读者熟练掌握数据分析的每一个步骤,并学会如何识别和排除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三、 临床应用:血液病诊断的“全景扫描”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详尽且聚焦的临床应用篇章,涵盖了血液病诊断的各个细分领域。 急性白血病(AML & ALL): AML诊断与分型: 详细介绍AML的免疫表型诊断标准,重点阐述不同FAB及WHO分类下AML的典型免疫表型谱。例如,M1/M2型AML的CD13、CD33、CD34表达;M4/M5型AML的髓系和单系标志物组合;M3型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CD34阴性、HLA-DR阴性、CD13、CD33、CD117以及PAX5表达等。本书将提供大量真实病例数据,展示如何通过流式细胞术区分AML的不同亚型,以及如何识别伴随性抗原表达,从而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ALL诊断与分型: 深入讲解ALL的免疫表型诊断,重点区分B-ALL和T-ALL。B-ALL的CD19、CD20、CD22、CD79a、 cytoplasmic μ-chain表达;T-ALL的CD1, CD2, CD3, CD4, CD5, CD7, CD8表达。本书还将详述如何通过流式细胞术进一步细分B-ALL(如B-I, B-II, B-III型)和T-ALL,并介绍一些预后不良的免疫表型特征,如CD10阴性B-ALL、TdT高表达T-ALL等。 淋巴瘤的免疫表型鉴定: B细胞淋巴瘤: 详细阐述各种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特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等。重点介绍CD19、CD20、CD22、CD79a、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10、Bcl-6、CD5(某些淋巴瘤阳性)等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以及Kappa/Lambda轻链限制性鉴别。 T细胞与NK细胞淋巴瘤: 介绍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复杂性,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CD3、CD4、CD8、CD7、CD45RO、CD45RA、TIA-1、Granzyme B等标志物的组合。详细讲解NK细胞淋巴瘤的CD56、CD3阴性、CD16、CD94等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HL): 介绍HL中Reed-Sternberg细胞的免疫表型,如CD15、CD30阳性,CD20、CD45阴性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MDS的细胞学评估: 重点介绍流式细胞术在MDS诊断中的价值,尤其是在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中。阐述CD34、HLA-DR、CD38、CD117、CD13、CD33、CD71、CD41、CD61等髓系标志物以及CD2、CD4、CD7、CD56等T淋巴细胞标志物在MDS中的异常表达模式。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单克隆性指标(如CD7低表达、CD56高表达T细胞、Kappa/Lambda轻链比例失衡等)和异常髓系祖细胞的鉴定来辅助MDS的诊断和分型。 MPN的辅助诊断: 介绍流式细胞术在MPN(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中的辅助诊断作用,例如在CML中检测CD34+细胞的异常增殖,在PV中评估EPO受体(EPOR)的表达等。 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MM)与浆细胞白血病: 详细介绍MM的浆细胞免疫表型,如CD38、CD138、CD56、CD117、sCD138,以及Kappa/Lambda轻链的异常表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IS): 介绍流式细胞术在PIS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即检测红细胞表面CD55和CD59的阴性表达。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的检测: 详细阐述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克隆(GPI-APs缺陷细胞)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包括使用荧光素标记的荧光素偶联抗体(如CD55、CD59、CD24、CD14、CD16、CD66b等)来检测GPI-APs的结合情况,以及如何通过荧光强度差异来区分正常细胞和缺陷细胞。 微量残留疾病(MRD)的检测: AML与ALL的MRD检测: 重点阐述流式细胞术在MRD检测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在白血病诱导缓解后监测、预后评估及指导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本书将详细介绍MRD检测的策略,例如设置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利用特异性抗原组合来追踪白血病细胞。 淋巴瘤的MRD检测: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某些类型淋巴瘤(如套细胞淋巴瘤)MRD检测中的潜力。 四、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任何临床检测技术的可靠性都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本书将投入大量篇幅讲解流式细胞术的质量控制体系: 室内质控: 详细介绍日常的仪器性能质控,包括荧光强度、细胞计数准确性、灵敏度等。 室间质评: 强调参与国内外室间质评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质评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标准化的实验方案: 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实验方案,包括样本采集、处理、抗体组合、实验流程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数据解读的规范: 强调数据解读的严谨性,避免主观臆断,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 未来展望:流式细胞术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展望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通量流式细胞术: 介绍多色流式细胞术(8色、10色甚至更多颜色)的应用,如何实现对细胞更复杂的免疫表型分析。 新型细胞分选技术: 探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分选特定亚群细胞进行后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研究。 自动化与智能化: 展望流式细胞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进展,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数据分析和决策。 与其他技术的整合: 探讨流式细胞术与其他技术(如FISH、PCR、基因测序)的结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结语: 《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是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临床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本书旨在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讲解,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各项技术与应用。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还是初入领域的年轻医生、技师,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灵感,共同推动血液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它从基础理论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领域的各种应用。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对于一些形态学上难以区分的细胞群,流式细胞术是如何提供关键的鉴别依据的。它清晰地列出了不同类型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典型免疫表型,以及一些非典型情况下的分析思路。这对于我处理一些复杂的病例,尤其是初诊或者复发转移的患者,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方面的作用,通过监测疾病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一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能够更精准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覆盖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检验科医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流式细胞术辅助诊断但又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样,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支持。它不仅讲解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技术,更侧重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抗体组合来解决临床问题,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同时,它还强调了如何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对于保证检验质量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常见问题解答”和“注意事项”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惑,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本书的内容,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操作的实用性,非常适合我们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它帮助我提升了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对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作用的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流式细胞术的初学者,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开始,我对于流式细胞术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荧光信号的产生、光电转换等等,总是感到有些抽象。但是,这本书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把这些复杂的概念解释得一清二楚。从仪器的基本构成,到细胞的物理特性和荧光标记物的选择,再到样品制备和数据采集,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小贴士”,比如如何避免细胞损伤、如何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如何优化上样量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是保证实验成功率的关键。而且,书中还给出了很多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数据,来讲解如何一步步进行细胞群体的划分和分析,这对于我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流式细胞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独立操作和分析数据了。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血液病研究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书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技术性的操作指南,而是深入探讨了流式细胞术在各种常见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血液病的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策略,包括关键的抗体组合、阳性/阴性指标的判读,以及如何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通过流式细胞术的分析,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精准诊断的。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流式细胞术技术,比如多色流式、光谱流式等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流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及时,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我这样的临床医生来说,实用性非常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案,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很合理,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那些高分辨率的流式细胞图片,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操作的医务人员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很多时候,理论知识再丰富,不如一张直观的图片来得更深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个关键点都配有相应的图示,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原理和操作步骤。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细节,比如补偿、门控的设置,都讲解得非常细致,甚至会考虑到不同仪器、不同试剂可能带来的差异,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新手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大的帮助,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优化自己的实验方案。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呈现,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专业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