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习题集
目录 第一篇 习题与学习指导 第0章 本篇提要与作业规范 第1章 绪论(预备知识) 第2章 线性表 第3章 栈和队列 第4章 串 第5章 数组与广义表 第6章 树和二叉树 第7章 图 第8章 动态存储管理 第9章 查找 第10章 内部排序 第11章 外部排序 第12章 文件 第二篇 实习题 一、概述 二、实习步骤 三、实习报告规范 实习0 抽象数据类型 实习1 线性表及其应用 实习2 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实习3 串及其应用 实习4 数组和广义表 实习5 树、图及其应用 实习6 存储管理、查找和排序 第三篇 部分习题的解答或提示 附录 数据结构算法演示系统dsdemo(类c描述语言3.1中文版)使用手册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4 算法和算法分析
1.4.1 算法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第2章 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第3章 栈和队列
3.1 栈
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2 栈的应用举例
3.2.1 数制转换
3.2.2 括号匹配的检验
3.2.3 行编辑程序
3.2.4 迷宫求解
3.2.5 表达式求值
3.3 栈与递归的实现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3.5 离散事件模拟
第4章 串
4.1 串类型的定义
4.2 串的表示和实现
4.2.1 定长顺序存储表示
4.2.2 堆分配存储表示
4.2.3 串的块链存储表示
4.3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4.3.1 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Index(S,T,pos)
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4.4.1 文本编辑
4.4.2 建立词索引表
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5.1 数组的定义
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5.4 广义表的定义
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6 m元多项式的表示
5.7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5.7.1 求广义表的深度
5.7.2 复制广义表
5.7.3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6章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 二叉树
6.2.1 二叉树的定义
6.2.2 二叉树的性质
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3.1 遍历二叉树
6.3.2 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
6.4.1 树的存储结构
6.4.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6.4.3 树和森林的遍历
6.5 树与等价问题
6.6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6.6.1 *优二叉树(赫夫曼树)
6.6.2 赫夫曼编码
6.7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6.8 树的计数
第7章 图
7.1 图的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链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短路径
第8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概述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3 边界标识法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3.2 分配算法
8.3.3 回收算法
8.4 伙伴系统
8.4.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4.2 分配算法
8.4.3 回收算法
8.5 无用单元收集
8.6 存储紧缩
第9章 查找
9.1 静态查找表
9.1.1 顺序表的查找
9.1.2 有序表的查找
9.1.3 静态树表的查找
9.1.4 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9.2 动态查找表
9.2.1 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
9.2.2 B_树和B+树
9.2.3 键树
9.3 哈希表
9.3.1 什么是哈希表
9.3.2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9.3.3 处理冲突的方法
9.3.4 哈希表的查找及其分析
第10章 内部排序
10.1 概述
10.2 插入排序
10.2.1 直接插入排序
10.2.2 其他插入排序
10.2.3 希尔排序
10.3 快速排序
10.4 选择排序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5 归并排序
10.6 基数排序
10.6.1 多关键字的排序
10.6.2 链式基数排序
10.7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
第11章 外部排序
11.1 外存信息的存取
11.2 外部排序的方法
11.3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
11.4 置换?选择排序
11.5 *佳归并树
第12章 文件
12.1 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
12.2 顺序文件
12.3 索引文件
12.4 ISAM文件和VSAM文件
12.4.1 ISAM文件
12.4.2 VSAM文件
12.5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
12.6 多关键字文件
12.6.1 多重表文件
12.6.2 倒排文件
附录A 名词索引
附录B 函数索引
参考书目
第*章 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
1.2 互联网概述 4
1.2.1 网络的网络 4
1.2.2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5
1.2.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8
1.3 互联网的组成 10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0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12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7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9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9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20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1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1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26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7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7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8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30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34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35
本章的重要概念 37
习题 38
第2章 物理层 41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41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42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42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43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45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6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47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51
2.4 信道复用技术 53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53
2.4.2 波分复用 56
2.4.3 码分复用 57
2.5 数字传输系统 59
2.6 宽带接入技术 60
2.6.1 ADSL技术 60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63
2.6.3 FTTx技术 65
本章的重要概念 66
习题 67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69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70
3.1.1 数据链路和帧 70
3.1.2 三个基本问题 71
3.2 点对点协议PPP 76
3.2.1 PPP协议的特点 76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78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80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82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82
3.3.2 CSMA/CD协议 85
3.3.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90
3.3.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92
3.3.5 以太网的MAC层 93
3.4 扩展的以太网 97
3.4.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97
3.4.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99
3.4.3 虚拟局域网 101
3.5 高速以太网 103
3.5.1 100BASE-T以太网 103
3.5.2 吉比特以太网 104
3.5.3 10吉比特以太网(10GE)和更快的以太网 106
3.5.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107
本章的重要概念 108
习题 109
第4章 网络层 113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13
4.2 网际协议IP 115
4.2.1 虚拟互连网络 116
4.2.2 分类的IP地址 118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122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124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128
4.2.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32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135
4.3.1 划分子网 135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140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141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47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148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149
4.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51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51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153
4.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159
4.5.4 外部网关协议BGP 163
4.5.5 路由器的构成 167
4.6 IPV6 171
4.6.1 IPv6的基本首部 171
4.6.2 IPv6的地址 173
4.6.3 从IPv4向IPv6过渡 176
4.6.4 ICMPv6 177
4.7 IP多播 178
4.7.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8
4.7.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179
4.7.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80
4.8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185
4.8.1 虚拟专用网VPN 185
4.8.2 网络地址转换NAT 187
4.9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89
4.9.1 MPLS的工作原理 190
4.9.2 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192
本章的重要概念 193
习题 195
第5章 运输层 203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203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203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205
5.1.3 运输层的端口 206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08
5.2.1 UDP概述 208
5.2.2 UDP的首部格式 209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210
5.3.1 TCP主要的特点 210
5.3.2 TCP的连接 212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212
5.4.1 停止等待协议 213
5.4.2 连续ARQ协议 216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217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221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221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225
5.6.3 选择确认SACK 226
5.7 TCP的流量控制 227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227
5.7.2 TCP的传输效率 228
5.8 TCP的拥塞控制 229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229
5.8.2 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232
5.8.3 主动队列管理AQM 236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238
5.9.1 TCP的连接建立 238
5.9.2 TCP的连接释放 240
5.9.3 TCP的有限状态机 241
本章的重要概念 242
习题 244
第6章 应用层 251
6.1 域名系统DNS 252
6.1.1 域名系统概述 252
6.1.2 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253
6.1.3 域名服务器 255
本书自1989年出版以来,曾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在2006年本书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称号。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现在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订。
全书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全书课件(PowerPoint文件)放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悦学多媒体课程资源平台上(http://yx.51zhy.cn/mtrcsRes/phei_cnetwork.jsp),供读者下载参考。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新发展。本书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当我轻轻拆开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包装时,一股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八本风格统一的书籍,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标注着“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数据结构/严蔚敏”等大名,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充满期待。我随手翻阅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讲解非常透彻,逻辑性极强。从二进制、补码这些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CPU的结构、指令的执行过程、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等复杂内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将抽象的硬件原理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CPU的指令流水线时,书中配有详细的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指令的并行执行过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形象化理解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简洁大气,封面上的书籍标题错落有致,信息量一目了然。当我拿到这八本书的时候,一股沉甸甸的知识感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即将踏上考研征程的学生,选择一套靠谱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而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无疑成为了我备考旅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石。打开第一本,扑面而来的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印刷清晰,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书本的编排逻辑清晰,章节划分合理,每一个知识点都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封面上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这几个字,更是让人心中一暖,谢希仁教授的大名在计算机领域可是如雷贯耳,他的著作早已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圣经。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就已经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这种需要系统性梳理知识体系的考生来说,这样的权威教材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打开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包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本风格统一、设计简洁的书籍。它们堆叠在一起,仿佛一座知识的宝库。作为一名正在备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尤其是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核心科目。我仔细翻阅了“计算机网络”这本书,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化,从OSI七层模型到TCP/IP协议族,再到各种具体的网络协议,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不仅有理论的讲解,还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复杂概念的拆解和分析,能够帮助我这个初学者快速抓住重点,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
评分当我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拆开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包裹时,八本崭新、厚实的专业书籍呈现在我面前,那一刻,所有关于资料选择的担忧都烟消云散了。这套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统一,简洁的封面设计,加上醒目的书名,给人一种非常专业、值得信赖的感觉。其中,“数据结构/严蔚敏”几个字更是让我心头一振,严蔚敏教授的这本教材,在我心中早已是神圣般的存在,它是多少计算机人的启蒙读物,承载了无数关于算法的思考和实践。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的几页,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条理、详实的案例,无不彰显着其经典著作的风范。即使只是粗略一瞥,我也能感受到这本书对数据结构严谨且全面的讲解,从基础的线性结构到复杂的图结构,再到各种高效的查找和排序算法,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在努力构建坚实基础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包装朴实而又不失体面,八本涵盖了计算机考研核心科目的书籍整齐地排列在盒子中,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充满希望的感觉。我最先被“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这两本书吸引。这两门课的知识点极其庞杂,且往往抽象难懂,是许多考研学子头疼的难点。我打开“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发现里面的插图非常丰富,将CPU、内存、I/O设备等硬件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对指令集、流水线技术等核心概念的讲解,能够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同时,“操作系统”这本书也同样令人惊艳,它详细介绍了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并用大量的图示和例子来辅助理解,让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初次拿到这套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们的“分量”。八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就觉得充满了知识和力量。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整体设计风格统一,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虽然没有花哨的图饰,但却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尤其关注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这两本书。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严蔚敏的《数据结构》更是无数计算机学子的入门必读。我翻阅了“数据结构”的部分章节,里面的算法讲解非常细致,从伪代码到具体实现,再到复杂度分析,都给得十分到位。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知识点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详尽讲解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也设计得非常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地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套书之前,我对考研复习资料的选择一直有些焦虑,生怕选到内容不全或讲解不清的教材。然而,当这八本书呈现在我面前时,我的疑虑瞬间消散了。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整体包装设计非常考究,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标注了明确的学科名称,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这些都是我备考的重中之重。我随手翻开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发现它的排版非常用心,图文并茂,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作者都给出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解释,这大大降低了我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书中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能够帮助我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注意到,这本书不仅讲解了基本原理,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技术发展,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拿到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低调而又专业的包装设计。八本书整齐地码放在盒子里,散发着淡淡的书墨香气。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考研战场的学生,我对这套书的期望值非常高,尤其是对“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这两大块内容。我先拿起了“计算机网络”这本,翻开目录,发现其内容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的网络模型到各种应用层的协议,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作者的行文风格清晰流畅,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容易地理解。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TCP和UDP协议的对比分析,讲解得非常到位,并配以生动的图示,帮助我这个容易混淆的学生快速掌握了其中的关键区别。
评分拆开包装的那一刻,一股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是一种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充满求知欲的课堂。这套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统一,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八本厚厚的书堆叠在一起,沉甸甸的,充满了学习的重量感。封面上的标题清晰地标注了每本书的核心内容,例如“数据结构/严蔚敏”,这又是另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名字。严蔚敏教授的《数据结构》可是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启蒙之书”,它的经典程度无需多言。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的编排非常详细,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算法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直指核心。文字排版也显得十分用心,疏密得当,重点内容突出,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个章节的学习中,但从目前的初步浏览来看,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非常完整,对于打牢计算机基础,尤其是数据结构和算法这一块,绝对是功不可没。
评分当快递小哥将这沉甸甸的包裹送到我手中时,我几乎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知识能量。这套“计算机考研书籍8本套装”的包装虽然朴素,但却透着一种务实和专业。打开盒子,八本风格统一的书籍呈现在眼前,封面设计简洁明了,关键信息一应俱全。最吸引我眼球的莫过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这几本。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两门学科可以说是必争之地,它们的知识点繁杂且抽象,非常考验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我随手翻了几页“计算机组成原理”,里面的图示清晰,讲解深入浅出,将一些复杂的概念用形象的比喻进行阐释,这对于我这种容易被理论“劝退”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而“操作系统”部分,我注意到它涵盖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内容,每个章节的逻辑链条都非常紧密,似乎能够一步步引导读者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