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生活
作 者: (美國)格雷格·拜爾 定 價: 36 齣 版 社: 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0-01-01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13093471 ●**章 受害者情結和真愛/001●受害老情結/002
●受害者情結産生的原因:缺乏真愛/008
●缺乏足夠的真愛時怎麼辦——虛假的愛/011
●缺乏愛我們怎麼做:攫取與自我保護行為/015
●“攫取與保護行為”的緻命缺陷/024
●用理解消除“攫取與保護行為”:溺死者的比喻/026
●用真愛避免“攫取與保護行為”/029
●第二章 受害者情結的基礎/031
●空虛/031
●恐懼/038
●痛苦/041
●受害者漠視選擇定律/053
●受害者們忽視期望法則/055
●控製和受害者情結/059
●從小學習受害者情結/061
●受害者的說辭/064
●第三章 受害人情結和所有那些攫取及保護行為/068
●受害人情結是所有攫取行為及保護戰略的基礎/069
●受害者情結産生的原因/076
●......
內容簡介
《真愛生活》主要內容簡介:簡單地說,每個受害者都會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並且會把這種痛苦傳染給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受害者情結導緻的空虛和恐懼,比任何其他事物都會讓我們更加不快樂。盡管受害者情結對我們個人和社會都有破壞性的後果,我們也不必太過消極,隨著我們越來越純熟地運用真愛法則,我們就能夠逐漸消除受害者情結對我們産生的影響,讓自己和身邊的人獲得真正的寜靜和快樂。
(美國)格雷格·拜爾
格雷格·拜爾,美國人,生於1952年,醫學博士、現為作傢、教師、公眾演講者以及人際關係專傢他曾經是一位**成功的眼科醫生,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是後來他的生活發生瞭變化,他開始覺得空虛、睏惑和恐懼,並逐步發展成為癮君子他從痛苦的深淵中走瞭齣來,開始尋找缺失的人間真情他曾1400多次在廣播、電視和其他活動中發錶言論,主題是無條件的愛——真愛他齣版瞭16部著作,並附有CD和DVD他與妻子及7個孩子位在美國的齊治亞州
我們每日都在不斷地追求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們睏惑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極為強大的工具——網絡,來獲取信息資源。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來瞭解癌癥、艾滋病、營養不良、心髒病、犯罪以及其他很多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負麵影響的疾病的産生、傳播和起因。有瞭這些信息做後盾,我們就可以做齣正確的決定:如何利用我們的時間、精力和已有的資源,來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傢庭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健康和快樂。在人類曆目前,知識在我們消除疾病、解決問題時所體現的作用是極為強大的。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有一些疾病因為其隱密性,我們依然沒法診斷,也不知道如何治療。雖然我們因為這些疾病在不知不覺中給人們帶來瞭傷害和死亡而稱它們“隱秘”,但它們並不是悄無聲息的,因為它們給我們個人、傢庭甚至是整個民族所帶來的破壞是巨大的。......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內容,精準地踩在瞭我近幾年來的痛點上。我總感覺自己活得很“淺”,很多時候,即使身處熱鬧之中,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反而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空虛感”。我嘗試過各種方式來填補這種空虛,卻總是治標不治本。這本書的開篇,就用一種非常誠懇的筆觸,觸碰到瞭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那種對孤獨的恐懼,對被拋棄的恐懼,讓我常常做齣一些看似“迎閤”或“妥協”的行為,但事後迴想,卻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得到內心的平靜。書中關於“改變受害者情結”的論述,讓我醍醐灌頂。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因為不夠優秀,所以纔會在感情中處於弱勢,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很多時候,這種“弱勢”並非源於外在條件,而是源於內在的心態。我習慣性地將自己置於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位置,這反而讓我失去瞭主動權,也失去瞭被他人平等對待的可能。而“攫取”與“保護”的章節,則讓我明白瞭,在關係中,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健康的互動模式,而不是一方的單方麵付齣或控製。它鼓勵我們去學習如何真正地“給予”和“接受”,如何在愛中保持自我,又不失連接。當我讀到“尋找缺失的人間”時,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人間”生活,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每一個真誠的瞬間,存在於我們敢於敞開心扉去感受愛與被愛的時刻。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評分我最近在讀一本讓我驚喜連連的書,它的名字就帶著一種力量和溫度——《Real LOVE 真愛生活 攫取與保護 改變受害者情結 導緻的空虛和恐懼 尋找缺失的人間》。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愛”的理解已經足夠深刻,但這本書卻像一麵棱鏡,摺射齣我從未注意過的角度。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攫取”與“保護”行為。我曾一度認為,對愛人的好就是無條件的付齣,但書中卻指齣,有時候,我們看似的“付齣”,可能是一種帶有條件的“給予”,希望以此來換取對方的愛和肯定,這其中潛藏著一種“攫取”的意味。而“保護”則更是讓我反思,我是不是常常用一種控製或過度乾涉的方式,來“保護”我愛的人,卻忽略瞭他們獨立成長的需求?更讓我警醒的是“改變受害者情結”這一部分。我過往的一些經曆,確實讓我産生瞭“我不配被愛”的念頭,這種“受害者”的心理,讓我習慣性地迴避衝突,選擇忍讓,即使受到傷害,也覺得是自己活該。書中非常溫和地指齣瞭這一點,並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幫助我認識到,即使曾經是“受害者”,也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內在模式,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這種從“受害者”到“生命掌控者”的轉變,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力量。而“尋找缺失的人間”這個章節,則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關於愛情,更是關於如何在一個充滿真實情感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他人建立深刻而有意義的連接。
評分我最近遇到瞭一本非常有啓發性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觸碰到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一直以來都麵臨著一個難以言說的睏境:我渴望親密,但又常常在關係中感到不安和戒備,總覺得“抓住”愛的人,又要時刻擔心失去,這種“攫取”與“保護”的拉扯,讓我身心俱疲。而書中對於“空虛”和“恐懼”的探討,簡直就像是我的內心獨白。我常常會陷入一種莫名的空虛感,覺得生活中缺少瞭什麼,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同時,我內心深處也充斥著一種對未知和失落的恐懼,這種恐懼讓我不敢全身心地投入一段關係,也不敢去冒險嘗試新的可能性。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身上存在的“受害者情結”。我曾經一度認為,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被動的,是被環境所迫,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溫和卻堅定的力量,告訴我,即使過去有過“受害者”的經曆,我們依然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它引導我去看清那些阻礙我建立健康關係的內在模式,並鼓勵我一步步地去“改變”。“尋找缺失的人間”這個主題,對我而言,更是充滿瞭希望。它沒有承諾一個完美無瑕的愛情童話,而是邀請我去探索,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找到那些失落已久的、真實的、溫暖的人際連接。這本書,像一位智慧的長者,耐心地引導我,讓我看到瞭走齣睏境的曙光,讓我相信,真正的“真愛生活”,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學習,去創造。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深處那些沉寂已久的塵埃。我一直覺得自己活在一種矛盾之中,渴望被愛,又害怕失去,這種情緒像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我前進的腳步。翻開這本書,我仿佛找到瞭一個傾聽者,一個理解者,它沒有急於給齣任何“標準答案”,而是用一種溫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導我一層層地剝開自己。書中那些關於“攫取”與“保護”的論述,讓我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模式有瞭更深刻的洞察。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不自覺地索取,或者過度地防禦,以至於讓真正的連接變得睏難重重。而“改變受害者情結”這一點,更是直擊我內心最柔軟也最隱痛的部分。我常常覺得自己是被動的,是被生活推著走,卻很少去審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的文字,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切開瞭那些我習以為常的“自我憐憫”,讓我看到瞭潛藏在背後的力量。它並沒有要求我立刻變得強大,而是鼓勵我,即使在脆弱的時候,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讀到“尋找缺失的人間”時,我的眼眶濕潤瞭。那種對真實、深刻連接的渴望,這本書似乎也感受到瞭,並用文字為我描繪齣瞭一條可能的路徑。它沒有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邀請我踏上一個探索的旅程,去發現那些在喧囂中被遺忘的美好,去重新定義“愛”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一直睏擾於一種揮之不去的空虛感,總覺得生活中缺少瞭什麼,但又說不清具體是什麼。這種感覺就像潮水一樣,時而洶湧,時而平靜,但總是在夜深人靜時,將我徹底淹沒。而書中關於“空虛”的描述,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並非孤例。它沒有將這種情緒簡單地歸咎於外界,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內在根源,尤其是那些源自童年經曆或過往關係中的“受害者情結”。我一直以為自己隻是比較敏感,或者要求比較高,卻從未意識到,自己可能在不經意間,扮演瞭一個“弱者”的角色,將自己置於一種被動的、等待被拯救的位置。這種自我認知,讓我感到一陣陣的寒意,但也伴隨著一種莫名的釋然。因為一旦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意味著改變的可能性。書中關於“恐懼”的分析也同樣鞭闢入裏,它揭示瞭恐懼如何像一張無形的網,將我們牢牢睏住,讓我們不敢去愛,不敢去付齣,甚至不敢去真實地錶達自己。我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都寜願選擇退縮,也不願麵對可能的失敗和拒絕。這種逃避,反而加劇瞭內心的孤獨和不安。而“尋找缺失的人間”這個主題,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走齣迷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人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每一個真實的情感互動中,存在於我們敢於敞開心扉去連接的瞬間。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也讓我看到瞭通往更豐盈、更真實的生活的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